红楼梦之悲剧浅谈

合集下载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浅谈《红楼梦》中的命运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命运安排

浅谈《红楼梦》中的命运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命运安排

浅谈《红楼梦》中的命运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命运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之一,他们的命运安排在小说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命运悲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背景的束缚、情感矛盾的发展以及命运的不公正安排。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家族背景成为了他们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贾府的公子,贾宝玉从小就被家族的期望和责任所压迫。

他被束缚在繁重的家族利益中,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林黛玉则是贾府的贫贱堂姐,她的身份地位注定了她和贾宝玉之间的不平等。

这种家族背景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矛盾也促成了他们命运的悲剧。

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由于他的放荡不羁和花心本性,他无法全心全意地对待林黛玉。

而林黛玉一方面深爱贾宝玉,另一方面又对他的游戏感到伤心和失望。

这种情感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两人的不幸结局。

他们的情感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命运安排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最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不公正的安排也是造成他们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

《红楼梦》中的命运安排极其复杂,存在着命中注定的力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命运的安排所致。

他们遭受了家族的背叛、荒淫无度的贾府环境的侵蚀以及各种不幸的事件的缠绕,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总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命运安排在《红楼梦》中展现了命运的无情和人之无力。

家族背景的束缚、情感矛盾的发展以及命运的不公正安排共同构成了他们的命运悲剧。

通过对他们的命运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命运主题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 红楼梦》 悲剧 的 美学价值
杜 启蓉 ( 重 庆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红楼梦》 以当时具有代表性 的贾 、 史、 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纬线 . 以贾宝玉 、 林黛玉、 薛宝钗之间的爱情 和婚姻悲剧为经线 . 揭露 了 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 . 暴露了封建 制度的落后性与腐朽性 . 预示着封建社会没落 与覆灭的必然性 它是一首贵族衰败的挽歌 作为家族小说 . 它切 中了中国文化的基本 精神 . 展示 了中 国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人家的 观念是以血缘为纽带而 自然形成 的. 家族观念 非常浓厚 。对君而言 。 “ 国” 即是 “ 家” ; 对 臣而
化的精髓 和体验不同种族 、 民族所创造的社会 文明 . 这也就是校园文化 的渗透。 ( 二) 组织课外活动凸显校园文化 O中学的校际交流非常多, 比如 , 每年在 9 月份开学之初 会邀请澳大利亚 、 美 国、 英国的 中学生来石家庄 . 和学校的中学生联谊一个星 期 在这一周 的时间里白天两 国的学生一起上 课或参加各种演 出、 表演 、 游戏等 团体活动 。 晚

作者简介 : 杜启蓉( 1 9 6 3 一
) , 女, 重庆 , 重庆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 , 副教授 , 学士 学位 , 研 究方向: 文 化教 育类。 ( 责编 张景 贤) 学思考m. 贵州大学学报 , 2 O 1 4 ( 1 ) . f 2 1 马林. 学校文化体 系建设的探 索m. 当 代 教育科学. 2 0 1 0 ( 2 4 ) . f 3 1 张东娇. 论 学校文化 管理 中的价值重塑 与流程再造Ⅲ. 教 育科学, 2 0 1 4 ( 2 ) . 『 4 1 董兰. 浸润 国学精 髓构建学校文化啊. 现
同堂的贵族之家。 作者怀着对家族繁华 的留恋 和缅怀 . 怀着真诚的愿望探讨 了家族衰败的原 因极其必然性 . 为家族的衰败吟唱了一 曲无尽 的挽歌。 二、 它是一首婚姻爱情悲剧 的挽歌 《 红楼梦1 ) 可称之为古代 爱情 悲剧的千古 绝 唱。 爱情本是男女 间的 自然关 系, 是一种特 殊 的精神对象和精神情感 .而婚姻是爱情 的 社 会形式 . 是爱情的升华 和归宿 . 是家庭诞生 的依据 但在 当时虚伪 的伦理道德范畴 内 . 爱 情 是不见于社会 的。“ 父母 之命 、媒妁之言 ” “ 门当户对” 是婚姻 的一道界碑 儒道作为 当 时的正统之道 . 规定 了“ 男女授受不亲 ” , 程朱 理学 更是 扼杀 了人 性 . “ 失 节 事大 ,饿 死事 小。” 一座座贞节牌坊 . 就是一部部 中国妇女 的血泪史 在这样 的道德规范之下 .遵循个 性 .追求恋爱 自由的宝黛悲剧则是历史 的必 然 而作为封建社会缩 影的贾府及其卫道 士 们对婚姻的要求 : 一是传宗接代 。 病 如西子 的 黛玉 . 担 当不 起这样 的重任 : 二是 门当户对 。 当时 的婚姻 .实 际上是社会地位和政治利 益 的联姻 . 而寄人篱下 的黛玉 , 已无任何社会 背 景和 利用价值 : 第三。 以“ 三纲五章 ” “ 三从 四 德” 的道德来衡 量 . 男女之间的私相爱悦属 大 逆不道 。 作为追求爱

红消香断有谁怜——浅谈《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

红消香断有谁怜——浅谈《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红消香断有谁怜——浅谈《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余琦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摘 要:《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的爱情、婚姻、家庭研究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内含作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而宝、黛、钗、凤姐、四春等人的爱恨情仇共同构建出大观园中的爱情婚姻世界,形成一部婚姻悲剧史,作者笔下众人的婚姻展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揭示了封建婚姻的价值观念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封建社会;婚姻;爱情;悲剧;启示作者简介:余琦(1995-),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78-01作为一部人情小说,《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曹雪芹打破以往人情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模式,以封建社会制度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书写悲剧,表现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全书被提及姓名的人物近五百人,典型人物数十位,其中产生爱情婚姻故事的占比很大,大观园的爱恨情仇构筑了一部爱情婚姻悲剧史。

《红楼梦》对婚姻悲剧的揭示是复杂而深刻的。

林黛玉、贾宝玉二人,自幼“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厮磨,共同思想驱使之下产生情愫亦是必然。

二人在灵魂层面的契合共鸣以纯粹相对,坦诚真挚。

因旁人难免将不时发作“小性儿”的黛玉与表现出封建淑女品质的宝钗对比,封建家长都认为宝钗更端庄大气,是标准的儿媳人选。

加之黛玉寄人篱下,自然没有根基门第之类作支撑,而与薛家联姻的益处却不言而喻。

于是孤傲不懂奉承的黛玉在封建家长眼中,至少在择媳方面无一能与宝钗相提并论,因此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封建家长的择媳标准与叛逆子孙的择妻标准严重不一致的这一矛盾中。

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则是心灵思想无法契合造成的。

浅谈《红楼梦》中的友谊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

浅谈《红楼梦》中的友谊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

浅谈《红楼梦》中的友谊悲剧之贾宝玉和
林黛玉之间的友谊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人熟知的两个角色,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之一。

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是基于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他们都是草木精灵转世,对于生活、人情世故都有一定的洞察力。

因此,他们能够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且无需多言即可互相感受到对方的情感。

他们对彼此都有着极大的信任,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石。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是纯粹无暇的。

他们没有任何利益之争,没有虚伪的关系。

他们的友谊建立在真诚和纯真的基础上,彼此都能够真心对待对方,不掺杂其他因素。

这种纯粹无暇的友谊在《红楼梦》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友谊却以悲剧收场。

他们的友谊遭受了外部环境的重重阻碍,最终导致了不可调和的悲剧。

贾宝玉身负
家族的压力和责任,而林黛玉又因家庭原因无法与之长久相伴。

他们的友谊被社会的束缚和命运的安排所破坏,他们被迫分离,最终无法再次相见。

综上所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友谊是《红楼梦》中的友谊悲剧之一。

他们的友谊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纯粹无暇,但遭受了命运的挑战而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他们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友谊虽然珍贵却也脆弱,我们应珍惜并努力保护身边的友谊。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目录: (1)论文摘要: (2)关键词: (2)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3)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5)(一)、贾宝玉的性格 (5)(二)、林黛玉的性格 (6)(三)、薛宝钗的性格 (7)三、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8)(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8)(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9)参考文献: (12)论文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

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仕途经济社会根源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指导老师:作者:准考证号:《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宏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的悲剧命运,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微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

比如,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恨情仇,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此外,《红楼梦》还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比如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也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来自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社会关系等,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

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

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

《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

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

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

整个梦终成一场空。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

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

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

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

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

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

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之宝黛爱情悲剧浅谈摘要根基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相爱却得不到好的结果的故事,分别从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着手,分析他们悲情产生的根源,同时穿插阐述自己对他们爱情的看法,最后对当代大学生校园爱情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导致因素大学生恋爱特点恋爱观点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任是无情也动人。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画满楼”。

贾宝玉,林黛玉,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垂泪,多少人为之惋惜。

我们在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虽然外在环境是悲剧的根源,但是个人内在性格也是基本的、直接的因素,正是这内外因的结合最终导致二玉的爱情悲剧。

——————外在环境-毁于封建世俗在封建王朝,谁人可以不顾“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去自由恋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特别是生在一些达官显贵家庭里的子弟,婚姻更是用来巩固他们的权利财富地位的坚实有力的手段。

所以他们选择门当户对,选择谄媚高攀,选择巴结。

俗话说的好,世俗嫁娶,未有不重财势者。

就是伟大的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已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

在红楼里,荣国府日渐衰败,各种矛盾愈来愈尖锐,虽然在外人看来它依旧金碧辉煌,财大气粗,但是实质上它已江河日下,经济紧张。

所以宝玉的婚姻对整个家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整个家族对于宝玉的结婚对象作出了精心的比较:薛宝钗虽然只有母亲和兄弟,但她家依旧有财,依旧好过孑然一身、寄于篱下的林黛玉,所以贾家选择了薛宝钗,放弃了林黛玉,就在贾宝玉昏昏沉沉的时候,成功的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偷梁换柱的戏码。

荣国府门庭殷切希望贾宝玉成为中兴家族、力挽狂澜的人物,想借助他的婚姻、他的仕途来扭转家族衰落的局面。

可是贾宝玉却背道而驰,他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就像书中所写,他本来就“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

加之又爱上了可以说是既毫无权势又身无分文的林黛玉,由于在本质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家族的根本利益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样的结合、婚姻无法解决正在走向衰败的贾府的政治、经济危机,甚至对它的改善起不了一丁点儿作用。

更甚,这看似柔弱的林黛玉却与宝玉一样同是封建的叛逆者,她不看重功名利禄,认为这些如过眼云烟,不是人生最应该追求的,也正与宝玉志同道合,可以说更是增长了宝玉对官场的厌恶。

这样的结果不是家族想看到的,这背离了家族的复兴之路,是对家族极为不利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薛宝钗,美丽端庄,处事圆滑,迎合着贾府的所有人,而且她又是封建主义的信奉者、维护者,也不断鼓励贾宝玉去考取功名,光荣耀祖,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的不二人选。

这在封建世俗的眼光中,她和宝玉的结合是珠联璧合,定会相得益彰。

纵观两人家世背景,他们不仅门当户对,而且联姻对双方家族势力都有利,甚至他们的婚姻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虽然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很纯洁,很美好,但是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旦不被封建世俗所认同,那这样的结合是注定得不到幸福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注定成为反对封建世俗艰辛路上的牺牲品的。

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一部分是那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暗的封建世俗造成的,当然另一部分原因毫无疑问是他们各自的性格造成的。

———————内在因素-毁于个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宝玉与黛玉各自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今后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仅仅是爱情方面,其他方面,如人生处事,也是很悲剧,但是在爱情方面却最为典型。

贾宝玉有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所以宝玉自小就喜与女子较近,不喜男子。

无可非议这也是他从小便有许多不长进的习惯,比如吃胭脂、恋风流、结优伶、追欢笑等的原因。

而黛玉很难对此不生疑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宝玉是宝黛感情产生嫌隙的主要制造者。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见过有人对宝玉的评价,说他有着“天真的审美喜悦式的泛爱论与唯情论,充满了对死亡、分离、衰老等的预感、恐惧与逃避的颓废主义,善良、软弱、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消极人生态度。

”是啊,“泛爱”让他流连于“花丛”中,而“唯情”又使他内心只忠贞于黛玉一人,但又是“泛爱”让他的“唯情”看起来是如此的虚伪,在面对家族势力面前是如此的软弱无力。

他,贾宝玉,最终也没能鼓起勇气去向贾母争取给黛玉一个名分,甚至还让自己最心爱的人在自己的新婚之夜香消玉殒,自己也只落得个事后哭灵堂的份。

这林黛玉则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薄命佳人。

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

她不懂得如何去掩饰自己心灵,掩藏自己的心思,她在言辞神志、行为举止上无不明确地表示自己对宝玉的爱恋,与此同时,她也无所顾忌的表现出对宝钗的妒忌。

像她这样如此坦露自己的意愿与感情,需要多大的向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挑战的勇气啊,或者也可以说她太单纯,把一切看得太简单。

即使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她神经敏感、不切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可是像宝钗那样“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真的好吗?我们活在这世界,想想人生能有几回,不活出自己,不流露真性情,不畅所欲言,这样能对得起自己吗?试问:这世间情爱几为真?每个人真正爱情的底线是什么?为爱你能放弃多少?每个人或许能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会爱到天无棱,山地合,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几人?而黛玉对宝玉的情爱确是真真正正的是刻入了骨子里的。

她前世为他而生,今生为他而死,她的情也真,她的爱也真,她的情、她的爱全是围绕着她爱的人转,可是却只落得个质问苍天“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份。

他们这样的性格让人爱,让人怜,却也让人恨。

爱他们敢于在当时能自由恋爱,怜他们爱情路上遇到的荆棘坎坷,恨他们性格上的懦弱悲观。

所以他们的爱情是一场注定的悲剧,一场注定的性格上的悲剧。

二玉的爱情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动人心弦,如此让人心痛,但我却想用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他们。

是的,当时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家族的支持与祝福,可是毕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他们自己在生活,而不是他们的家族,不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得不到支持得不到祝福就不去争取这段爱情的最美结果,这样轻易妥协的行为真的太让人悲伤了,真的太令人气愤了。

他们可以选择私奔,海角天涯,去过自己想过的幸福快乐的日子。

或者宝玉可以选择以死相逼,就只看在贾母和王夫人极度爱护贾宝玉的份上,肯定会同意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让他们共结连理。

二玉的爱情悲剧让人想到很多很多。

现在我们刚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刚刚脱去稚嫩的外衣,刚刚走近纷繁的社会,有时没有人陪很孤独,有时没有人倾诉很苦恼,有时看到别人卿卿我我很羡慕。

这对于正处于爱情懵懂的时期的我们,是一种折磨,却也是发展爱情的一个契机。

事实确实如此,大学里陷入爱恋的同学随处可见,虽然不知他们发展恋情的最初目的,但是结果却是一样,他们恋爱了。

人说,恋爱的感觉很美妙,它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但它给我们带来馨香的同时,有时也会刺伤我们脆弱的心灵。

爱情,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疯狂、为之痛苦。

没有受过爱情滋润的人,对她充满好奇、渴望与憧憬;饱尝爱情的人中,有人说她是蜂蜜,甜得自己一辈子都想陷在里面,有人说她像毒药,害人不浅,想穿起盔甲永远对她退避三舍。

我觉得只要慎重处理自己的开始爱情的目的,慎重选择经营爱情的方法,就能尽量降低爱情很快结束的机率,因为现在大学生对待爱情真的太过于随便、简单、片面,甚至想的过于罗曼蒂克。

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大学生的恋爱也渐渐开始简单化,大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深思熟虑”,于是恋爱观简单随便了起来。

男生们已经不再在遇到心仪的女孩时欲言又止,欲进又退,而是想爱就爱、想恨就恨,一遇见自己认为对的人的时候,很快就会向其表示自己的爱意,手段更是让电话、短信、网络“发扬光大”。

而女孩子们也不再羞羞答答,抛弃了以前的“矜持”,在男生向自己表达爱意的时候,倘若感觉还可以,便开始了恋情,随随便便,不加思考。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由于经历的事情太少,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

大多数的恋人只考虑如何才能让彼此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充裕,如何才能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而几乎不会考虑周围人的看法和家人、社会对其的影响,甚至对于这份感情对自己学业有无影响、能否激励自己为了两人的幸福奋斗努力都不曾做过考虑。

他们往往在乎爱情的甜蜜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总是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

他们忘了,毛主席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都是耍流氓”,他们这样不计后果的“耍流氓”都是片面化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恋爱大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感,想象着各自是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在大学校园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他们那所谓的“浪漫”的场景。

男生在女生宿舍楼下表白,跪拜在女生的前边手捧大束玫瑰来求爱,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劳师动众的大摆宴席举行party。

也许在某个瞬间大家觉得这真的很浪漫、甚至很向往,但是如此花哨做法代表的爱情就像阳光下彩色泡沫一样或许根本不能经过风霜雨露的考验,甚至只可能是昙花一现。

不要沉浸在这虚无缥缈的爱情幻觉里,因为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受伤的是自己。

在我个人看来,大学生发展爱情我不反对、不禁止、不提倡、不鼓励。

因为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很正常,但是虽然大学生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可心理的发展还不完全成熟。

有时候一旦两个人在恋爱时遇到问题,要么手足无措,要么想得极端,往往这样的问题没有解决,另外一系列的就会接踵而至,常常自己都想的焦头烂额却还是毫无头绪,这样两个人都很累。

但是这样的过程每个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所以我对于大学生恋爱不反对不鼓励。

爱情需要理解、信任与奉献,既然两个人决定了要在一起,那么彼此在一起的时间就必然会较以前增加好多,那距离产生的美也许也会随着关系的拉近变得不再那么动人心弦,这时候彼此要学会负责,学会理解信任与奉献,这样才能将这样的爱情进行到底。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爱情,领略爱情的真谛,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恋爱不但不会与学业产生矛盾,而且会促进我们的学业,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可是这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想要爱情与事业双丰收,有时候真的很难,而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所以双方都应以学业为重,彼此都要理解,给双方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这样将来在一起才有足够的资本与理由来证明自己的选择不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