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语言迁移L1_transfer解读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
1. 学习策略迁徙的概念
学习策略迁徙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某一语言后,将原来在学习母语时使用的有效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并可以将它们运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从而提高语言的习得效果。
学习策略迁徙可以分为内在迁徙和外在迁徙两种类型。
内在迁徙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语言学习中常用的学习策略运用到其他语言学习中,这种迁徙是自主的。
外在迁徙是指教师在教授第二语言时,将某种学习策略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种迁徙是受控的。
学习策略迁徙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相似性:如果一种语言和学习者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可以较为容易地将原来的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
(2)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越丰富,那么他们将会更容易实现学习策略的迁徙。
(1)在教学中引入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法、推理法等,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
(2)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等,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从而促进学习策略的迁徙。
(3)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并将原有的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中。
结论
学习策略迁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运用,并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学习策略的迁徙。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摘要】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
对此,本文探讨了母语迁移的形式和作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母语;第二语言习得0 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 -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 )”,“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 (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 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学习第二语言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和迁徙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关注点。
本文将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并探讨迁徙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使学习更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技能,提高第二语言水平。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类。
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那些帮助学习者激发学习动机和监控学习进展的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反思等。
而语言学习策略则主要是指帮助学习者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技能的方法,比如词汇记忆、语音练习、阅读技巧和交流技巧等。
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使用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更多地依赖元认知策略,因为他们需要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展,同时激发学习动机。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因此,他们必须掌握如何适应和适应这些新环境。
因此,元认知策略对于初学者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中级阶段,学习者更多地依赖语言学习策略。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学习策略,比如词汇记忆、语音练习、阅读技巧和交流技巧。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需要更加自主和有目的地使用学习策略。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第二语言的主要语言技能,并且需要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他们需要自主和有目的地选择和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以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除了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外,迁徙对第二语言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迁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策略从一种语言迁移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迁徙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出更广泛的语言技能。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由于其已掌握的母语影响而导致的语言习得行为。
它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取决于学习者母语是否与目标语言有共同之处。
通常,母语迁移是正面的,因为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并给他们提供一种明确的路径。
但如果学生的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较大,则母语迁移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母语迁移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语言,建立起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母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更快地掌握特定语言概念,从而节省时间。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母语知识来激发他们对目标语言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语言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摘要:语言学学者研究发现,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正负迁移作用的分析,协助第二语言的习得者认清学习中母语施加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英语多年,还是学不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中外学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先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好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对不同个体而言,由于生理及心理的上的差异,产生的究竟是负迁移还是正迁移,或者哪一方面更多一点,也不尽相同。
学习第二语言时发现,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从学到的第一个单词开始(hello哈罗),相信很少有小孩不是通过给英语标注相近发音的汉字来学习第二语言的。
这种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施加母语影响,势必会造成中国式英语,形成汉语式思维。
把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看做是汉语式思维惹的祸。
汉语式思维,可以定义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受到了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外语时所运用的思维。
有学者对它做过研究: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按某一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正迁移,可以加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使学生在遇到异常或异类问题时,不求创新,形成思维的惰性。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
具有十多年牢固汉语基础的人在学习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英语时,很自然会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
原来从母语中学到的东西会持续的、无意识地出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那些较好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的人,无不是在突破了自己母语的思维定势之后,才能学好其他语言的。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阐述。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分析作者:杨婷慧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2期摘 ;要: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迁移也一直备受关注。
文章分析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迁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水平,标记性以及非语言因素,如年龄、动机、个性和学習策略等,了解把握语言迁移现象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就语言迁移现象提出了外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迁移;外语教学一、导言迁移是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使用第一语言知识的过程(Odlin,1989)。
转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当先验知识有利于学习任务时,即当前一项正确地应用于当前主题时,就会发生正迁移。
当母语和目标语言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模式或规则时,迁移有利于学习。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迁移,它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效果:1.正迁移。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迁移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某种语言迁移,就不会有第二语言学习。
可能是较小的儿童能够在不参考他们的第一语言的情况下学习第二语言,但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母语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资源。
当语言在历史上和语言上相互关联时,转移的积极影响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2.负转移。
也称为干扰,发生在第一语言干扰外语学习时,先前的表现会干扰第二项任务的表现并导致错误,或目标语言中的某一规则或原则被错误地应用于另一种学习情况并导致错误。
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常用的策略。
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使用第一语言模式或规则,这会导致目标语言中的错误或不适当的形式。
二、语言迁移的因素虽然对语言迁移的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但人们一致认为有必要研究语言迁移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我们必须了解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Gass和Selinker(1994)总结了影响语言迁移的三个主要因素:1.学习者如何组织母语;2.学习者如何看待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异同;3.他们的第二语言水平和对第二语言的理解。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分析

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语 育迁 移分 析 1 .语 言迁移 对 英语语 音 的影 响
学生学习外语时 , 其主要是学习该 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及与之 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要重新感知周 围世界。 ” 所以,
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看 ,这种学习实际上并不是从 “ 零”开始,
【 关键词 】 语言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二语 习得
【 中图分类号 】 62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6 98 20 ) 8 03 — 2 10 — 62(09 0 — 07 0
【 btat Iiasme a w eehr e ieecs e ente 1 n 2tel re’L n w eg i t fr wt e 2 A s c 】 ts s d ht hr te a f rne t e dL , a r 1 o l e li e ee i t , r u t e rd bw hL a h en S k d w ln r h h L
的作用 。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都对此做过调
4 其 它 方 面 .
除了 以上 的内部 管理 , 还要 协 调其 它部 门共 同做好 实验 室 的
环境卫生 和安全防范工作。很多紧密地机器设备对环境要求苛 刻 , 别是 投影 机 、 换 机 、 务器 等 常开 设备 要尽 量保 持 阴暗 、 特 交 服
n e e 2 aesmi t wi c i l i 2 l r i . h r c s t s l p n il i l g a et n fr a dwh r eL1a dL r i l , e la t ey adL an g T ep o e s a ed rs o sb efr h s s aldln u g a se . h t n r a h L1 l v e n h t ih e o t ic e a r T i p p r n l z sta g a e r se es c n g a ea q ii o . h s a e ay e t a u g a f r nt o d l u g c u st n a h l n tn ih e n a i
语用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人们受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别的影响通常把母语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历史背景带入其中, 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迁移现象(Language Transfer Phenomenon)。
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母语(L 1) 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同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似或相同, 学习者可以将这种相似或相同运用到二语学习过程当中,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母语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同第二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 如将这些规则和习惯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和干扰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一、常见的英汉语言迁移现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情况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产生迁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迁移影响着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
现简单说明如下:(一) 语音层次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发音和规则上及形式上是有着根本的分歧的. 汉语的韵母19个,生母21个,英语的元音20个,辅音28个,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汉语中没有象英语中那样的辅音群,汉语的声母之间总存在一个韵母,学生在读英语时,总习惯在辅音簇之间加一个元音; 2)英语单词常以辅音结尾,而汉语单词则主要以韵母和n/ng结尾,因而中国学生读英语单词时习惯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
而两种语言中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则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发音。
由于汉语中也有诸如/p/和/b/以及/ t / 的音,他们就很容易学会发英语当中的/p/和/b/以及/ t / ,但是老师也应强调这些音在英语和汉语中并不能等同起来。
(二)词汇层次由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也有很大差异,其中绝对等值的词除专用名词、科技术语等之外,为数不多。
母语词汇的干扰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着重从词义方面把握,主要有以下几点:1)某些词汇在汉、英语中内涵或外延不一致而造成负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eruse (过度使用)
The overuse of some feature (e.g. simple coordinate structures) where some other feature (e.g. relative clauses) is preferred in target-language use. Overuse may or not result in errors.
Problematic predictions: Differences do not always result in learning difficulty.
Speech act ( 言语行为) An action performed by the use of an utterance, in speech or writing, to communicate.
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 的学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有语言之间 的接触,也就有语言的对比。这一派的 观点认为母语与目的语的能力彼此冲突, 会妨碍母的语的能力。将两种语言对比 一下,就能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
Contrastive analysis (behaviourist view)
e.g. Chinese speakers tend to overuse the expression of regret when apologize in English.
Contrastive analysis
A set of procedures for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linguistic systems of two languag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ir struc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
Restructuring continuum 重组连续体
This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consist of learners gradually replacing L1 rules wit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rget-language rules.
Positive transfer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George playing football.
Chinese influence
George played football all the time. (target)
positive transfer
关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 用,中介语(interlanguage)内 部出现了两种理论,分别是 重组连续体理(Restructuring Continuum)和创造性建构理 论(Creative Construction) 。 重组连续体理论认为学习 者被看成是在逐步调整他 的母语系统以不断接近目标 语。这种理论承认母语的某 些影响。
6. Psycholinguistic aspects of interlanguage L1 transfer: 语言迁移
Ways of L1 transfer 1. negative transfer 2. positive transfer 3. avoidance 4. overuse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transfer that facilitates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language forms.
French learners of English are much less likely to make errors of this kind: The man whom I spoke to him is a millionaire.
在请求别人时,用错了语调,会使效果适得其反。 例如: 学生对教授说:“ 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I postpone the defence?” 时, 用了降调。此时,学生请求教授延长答辩时 期,本应足够的礼貌,可是降调的使用使得 教授觉得学生不是在请求自己,而是在命令 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than Arabic learners.
avoidance
L1 transfer can result in avoidance, which is said to occur when specific target language feature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learner production in comparison to native-speaker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