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第一册(提要、表与目录)
《续资治通鉴》目录(点击欣赏)

宋记
宋纪一 宋纪二 宋纪三 宋纪四 宋纪五 宋纪六宋纪七 宋纪八 宋纪九 宋纪十 宋纪十一 宋纪十 二 宋纪十三 宋纪十四 宋纪十五 宋纪十六宋纪十七 宋纪十八 宋纪十九 宋纪二十 宋纪二十一 宋 纪二十二 宋纪二十三 宋纪二十四宋纪二十五 宋纪二十六 宋纪二十七 宋纪二十八 宋纪二十 九 宋纪三十 宋纪三十一 宋纪三十二 宋纪三十三 宋纪三十四 宋纪三十五宋纪三十六 宋纪三十 七 宋纪三十八 宋纪三十九 宋纪四十 宋纪四十一 宋纪四十二 宋纪四十三 宋纪四十四 宋纪四十 五 宋纪四十六宋纪四十七 宋纪四十八 宋纪四十九 宋纪五十 宋纪五十一 宋纪五十二 宋纪五十 三 宋纪五十四 宋纪五十五 宋纪五十六 宋纪五十七宋纪五十八 宋纪五十九 宋纪六十 宋纪六十 一 宋纪六十二 宋纪六十三 宋纪六十四 宋纪六十五 宋纪六十六 宋纪六十七 宋纪六十八宋纪六 十九 宋纪七十 宋纪七十一 宋纪七十二 宋纪七十三 宋纪七十四 宋纪七十五 宋纪七十六 宋纪七 十七 宋纪七十八 宋纪七十九宋纪八十 宋纪八十一 宋纪八十二 宋纪八十三 宋纪八十四 宋纪八 十五 宋纪八十六 宋纪八十七 宋纪八十八 宋纪八十九 宋纪九十 宋纪九十一 宋纪九十二 宋纪九 十三 宋纪九十四 宋纪九十五 宋纪九十六 宋纪九十七 宋纪九十八 宋纪九十九 宋纪一百 宋纪一 百一 宋纪一百二 宋纪一百三 宋纪一百四 宋纪一百五 宋纪一百六 宋纪一百七 宋纪一百八 宋纪 一百九 宋纪一百十 宋纪一百十一 宋纪一百十二 宋纪一百十三 宋纪一百十四 宋纪一百十五 宋 纪一百十六 宋纪一百十七 宋纪一百十八 宋纪一百十九 宋纪一百二十 宋纪一百二十一 宋纪一百 二十二 宋纪一百二十三 宋纪一百二十四 宋纪一百二十五 宋纪一百二十六 宋纪一百二十七 宋纪 一百二十八 宋纪一百二十九 宋纪一百三十 宋纪一百三十一 宋纪一百三十二 宋纪一百三十三 宋 纪一百三十四 宋纪一百三十五 宋纪一百三十六 宋纪一百三十七 宋纪一百三十八 宋纪一百三十 九宋纪一百四十 宋纪一百四十一 宋纪一百四十二 宋纪一百四十三 宋纪一百四十四 宋纪一百四 十五 宋纪一百四十六 宋纪一百四十七宋纪一百四十八 宋纪一百四十九 宋纪一百五十 宋纪一百 五十一 宋纪一百五十二 宋纪一百五十三 宋纪一百五十四 宋纪一百五十五宋纪一百五十六 宋纪 一百五十七 宋纪一百五十八 宋纪一百五十九 宋纪一百六十 宋纪一百六十一 宋纪一百六十二 宋 纪一百六十三宋纪一百六十四 宋纪一百六十五 宋纪一百六十六 宋纪一百六十七 宋纪一百六十 八 宋纪一百六十九 宋纪一百七十 宋纪一百七十一宋纪一百七十二 宋纪一百七十三 宋纪一百七 十四 宋纪一百七十五 宋纪一百七十六 宋纪一百七十七 宋纪一百七十八 宋纪一百七十九宋纪一 百八十 宋纪一百八十一 宋纪一百八十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李焘创作的编年体史书,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
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
作者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
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焘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徵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
作者本著“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凡记载不同者,则两存是说,时附己见,以注文标出,与《通鉴考异》相类。
搜集材料时,“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
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条”。
该书自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分四次上进。
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总目》十卷,《总目》五卷,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前後历时四十年。
这是一部杰出的记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
第1页共1页。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简介作者:毕沅《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共220卷。
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
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
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查看详细简介续资治通鉴目录卷第一宋纪一卷第二宋纪二卷第三宋纪三卷第四宋纪四卷第五宋纪五卷第六宋纪六卷第七宋纪七卷第八宋纪八卷第九宋纪九卷第一十宋纪十卷第十一宋纪十一卷第十二宋纪十二卷第十三宋纪十三卷第十四宋纪十四卷第十五宋纪十五卷第十六宋纪十六卷第十七宋纪十七卷第十八宋纪十八卷第十九宋纪十九卷第二十宋纪二十卷第二十一宋纪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宋纪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宋纪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宋纪二十四卷第二十五宋纪二十五卷第二十六宋纪二十六卷第二十七宋纪二十七卷第二十八宋纪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宋纪二十九卷第三十宋纪三十卷第三十一宋纪三十一卷第三十二宋纪三十二卷第三十三宋纪三十三卷第三十四宋纪三十四卷第三十五宋纪三十五卷第三十六宋纪三十六卷第三十七宋纪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宋纪三十八卷第三十九宋纪三十九卷第四十宋纪四十卷第四十一宋纪四十一卷第四十二宋纪四十二卷第四十三宋纪四十三卷第四十四宋纪四十四卷第四十五宋纪四十五卷第四十六宋纪四十六卷第四十七宋纪四十七卷第四十八宋纪四十八卷第四十九宋纪四十九卷第五十宋纪五十卷第五十一宋纪五十一卷第五十二宋纪五十二卷第五十三宋纪五十三卷第五十四宋纪五十四卷第五十五宋纪五十五卷第五十六宋纪五十六卷第五十七宋纪五十七卷第五十八宋纪五十八卷第五十九宋纪五十九卷第六十宋纪六十卷第六十一宋纪六十一卷第六十二宋纪六十二卷第六十三宋纪六十三卷第六十四宋纪六十四卷第六十五宋纪六十五卷第六十六宋纪六十六卷第六十七宋纪六十七卷第六十八宋纪六十八卷第六十九宋纪六十九卷第七十宋纪七十卷第七十一宋纪七十一卷第七十二宋纪七十二卷第七十三宋纪七十三卷第七十四宋纪七十四卷第七十五宋纪七十五卷第七十六宋纪七十六卷第七十七宋纪七十七卷第七十八宋纪七十八卷第七十九宋纪七十九卷第八十宋纪八十卷第八十一宋纪八十一卷第八十二宋纪八十二卷第八十三宋纪八十三卷第八十四宋纪八十四卷第八十五宋纪八十五卷第八十六宋纪八十六卷第八十七宋纪八十七卷第八十八宋纪八十八卷第八十九宋纪八十九卷第九十宋纪九十卷第九十一宋纪九十一卷第九十二宋纪九十二卷第九十三宋纪九十三卷第九十四宋纪九十四卷第九十五宋纪九十五卷第九十六宋纪九十六卷第九十七宋纪九十七卷第九十八宋纪九十八卷第九十九宋纪九十九卷第一百宋纪一百卷第一百十一宋纪一百一卷第一百十二宋纪一百二卷第一百十三宋纪一百三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卷第一百十五宋纪一百五卷第一百十六宋纪一百六卷第一百十七宋纪一百七卷第一百十八宋纪一百八卷第一百十九宋纪一百九卷第一百一十宋纪一百十卷第一百一十一宋纪一百十一卷第一百一十二宋纪一百十二卷第一百一十三宋纪一百十三卷第一百一十四宋纪一百十四卷第一百一十五宋纪一百十五卷第一百一十六宋纪一百十六卷第一百一十七宋纪一百十七卷第一百一十八宋纪一百十八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纪一百十九卷第一百二十宋纪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二十一宋纪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二十二宋纪一百二十二卷第一百二十三宋纪一百二十三卷第一百二十四宋纪一百二十四卷第一百二十五宋纪一百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六宋纪一百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七宋纪一百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八宋纪一百二十八卷第一百二十九宋纪一百二十九卷第一百三十宋纪一百三十卷第一百三十一宋纪一百三十一卷第一百三十二宋纪一百三十二卷第一百三十三宋纪一百三十三卷第一百三十四宋纪一百三十四卷第一百三十五宋纪一百三十五卷第一百三十六宋纪一百三十六卷第一百三十七宋纪一百三十七卷第一百三十八宋纪一百三十八卷第一百三十九宋纪一百三十九卷第一百四十宋纪一百四十卷第一百四十一宋纪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四十二宋纪一百四十二卷第一百四十三宋纪一百四十三卷第一百四十四宋纪一百四十四卷第一百四十五宋纪一百四十五卷第一百四十六宋纪一百四十六卷第一百四十七宋纪一百四十七卷第一百四十八宋纪一百四十八卷第一百四十九宋纪一百四十九卷第一百五十宋纪一百五十卷第一百五十一宋纪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二宋纪一百五十二卷第一百五十三宋纪一百五十三卷第一百五十四宋纪一百五十四卷第一百五十五宋纪一百五十五卷第一百五十六宋纪一百五十六卷第一百五十七宋纪一百五十七卷第一百五十八宋纪一百五十八卷第一百五十九宋纪一百五十九卷第一百六十宋纪一百六十卷第一百六十一宋纪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六十二宋纪一百六十二卷第一百六十三宋纪一百六十三卷第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卷第一百六十五宋纪一百六十五卷第一百六十六宋纪一百六十六卷第一百六十七宋纪一百六十七卷第一百六十八宋纪一百六十八卷第一百六十九宋纪一百六十九卷第一百七十宋纪一百七十卷第一百七十一宋纪一百七十一卷第一百七十二宋纪一百七十二卷第一百七十三宋纪一百七十三卷第一百七十四宋纪一百七十四卷第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卷第一百七十六宋纪一百七十六卷第一百七十七宋纪一百七十七卷第一百七十八宋纪一百七十八卷第一百七十九宋纪一百七十九卷第一百八十宋纪一百八十卷第一百八十一宋纪一百八十一卷第一百八十二宋纪一百八十二卷第一百八十三元纪一卷第一百八十四元纪二卷第一百八十五元纪三卷第一百八十六元纪四卷第一百八十七元纪五卷第一百八十八元纪六卷第一百八十九元纪七卷第一百九十元纪八卷第一百九十一元纪九卷第一百九十二元纪十卷第一百九十三元纪十一卷第一百九十四元纪十二卷第一百九十五元纪十三卷第一百九十六元纪十四卷第一百九十七元纪十五卷第一百九十八元纪十六卷第一百九十九元纪十七卷第二百元纪十八卷第二百十一元纪十九卷第二百十二元纪二十卷第二百十三元纪二十一卷第二百十四元纪二十二卷第二百十五元纪二十三卷第二百十六元纪二十四卷第二百十七元纪二十五卷第二百十八元纪二十六卷第二百十九元纪二十七卷第二百一十元纪二十八卷第二百一十一元纪二十九卷第二百一十二元纪三十卷第二百一十三元纪三十一卷第二百一十四元纪三十二卷第二百一十五元纪三十三卷第二百一十六元纪三十四卷第二百一十七元纪三十五卷第二百一十八元纪三十六卷第二百一十九元纪三十七。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先是,两京军巡及诸州马步判官,皆以补将吏,於是诏吏部流内铨注拟选人。
1.两京军巡:两京指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
●宋初沿五代时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
●北京大名府:北宋宋仁宗时期为抵御契丹将大名建为陪都,即今河北省大名市●南京应天府: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太祖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再升为北宋的南京,作为东京汴梁的陪都。
军巡:分左右军巡与军巡判官,掌风火、争斗、盗贼与刑狱审讯等事。
为宋代军巡院的官职,主要置于开封及河南、应天、大名等府。
(正八品)2.马步判官:马步:宋初各州有马步院。
以军人为判官,掌狱讼。
后改各州马步院为司寇院,以文臣为司寇参军,后改司寇为司理。
判官:隋朝始置判官。
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
宋代三司、开封府、左右军巡院、各州都置判官,各州判官由皇帝选派的京官充任。
(从七品上阶)3.流内铨:官署名。
唐代置,为吏部三铨之一,掌流内官铨选之事。
宋代延置,掌文臣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之铨选、注拟及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
4、注拟:选举官员时,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
《宋史》卷163,志第116,职官三记载:吏部掌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之政令,封爵、策勋、赏罚殿最之法。
翻译:先前,两京军巡以及各州的马步判官,都认为应该增加将吏的人数,于是太祖诏吏部流内铨注拟、选拔将吏。
下面一段是讲征讨伐李重进的过程。
李重进:第11页讲到李重进欲谋反,向南唐国主李璟求援,唐主不敢纳;之后,重进反书至,太祖派石守信等人讨伐。
之后,癸亥(9月26),削夺重进官爵。
(2)、上问枢密副使赵普以扬州事宜,普曰:「李重进守薛公之下策,昧武侯之远图,凭恃长淮,缮修孤垒。
6续资治通鉴长编

该书自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 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总目》十卷﹐ 《总目》五卷﹐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前後历时四十年。
这是一部杰出的记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记述 详赡﹐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基本史籍之一。
焘性刚大,特立独行。早著书,桧尚当路,桧死始闻于朝。暨在 从列,每正色以订国论。张栻(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 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尝曰:‚李仁甫如霜松雪 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 《长编》一书用力四十年,叶适以为《春秋》以后 才有此书。
垦荒地、发展生产的策略,诏:‚所垦田即有永业, 官不收其租。‛至道元年(995)又诏:‚州县旷土, 并许民请佃为永业,仍蠲三年租,三岁外输二分之 一。‛并一度在各州设臵农师,对垦荒劝农方面做 出成绩的给予议赏。
【正文】至道二年(宋太宗年号,995997),七月,庚申,太常博士(属于太常 寺)、直史馆陈靖上言曰(上书宋太宗):
逃亡既众,则赋额日减,而国用不充,敛收科 率(lǜ科敛,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无 所不行矣;游惰既众,则地利(对农业生产有 利的土地条件)岁削,而民食不足,寇盗杀伤, 无所不至矣,又安能致人康俗阜(安乐富庶。 俗阜:民众富庶),地平天成乎(水土治曰平, 五行叙曰成。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望择 大臣一人有深识远略者,兼领大司农事,典领 于中;又于郎吏(郎官,谓侍郎、郎中等职) 中选才智通明(开通而贤明)、能抚民役众者 为副,执事于外。自京东西择其膏腴未耕之处, 申(一再,说明)以劝(劝勉)课(征税) 【劝课:鼓励与督责】。
【按语】北宋财权则由三司的长官三司使管 理。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地位 仅次于宰相,称‚计相‛。 三司使统领三部: 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事; 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事; 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事。 地方州郡赋税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全 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权任甚重。全国统一后,宋太宗甚
论《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学价值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学价值王娜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摘 要:《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李焘编纂的一部私人著述的编年体史书。
原书主要记载了北宋自太祖建隆元年到靖康年间的史实。
现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重新整理的。
虽缺少徽、钦两朝以及英宗、神宗、哲宗的少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保存相对完整,其史料价值极高。
为宋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学价值;宋史研究作者简介:王娜(1993.1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2016级中国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宋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10-01《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是既《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玉海》后的又一部研究宋代历史的史学巨著,在宋史学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就与《长编》编纂者的史学素养、《长编》的成书年代以及它的史料来源有重要关系。
一、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由南宋孝宗时期史学家李焘编纂而成的,李焘用他的毕生精力为宋史研究贡献了一部史学巨著,在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与他本人在史学方面的造诣是分不开的。
据《宋史》记载:“焘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
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
”李焘不仅自身史学功底深厚,而且还善于研究他所处时代的史事。
李焘的父亲李中,曾在地方担任中级官吏,家富藏书,熟悉本朝典故。
李焘在绍兴八年时中进士,他曾有意于应考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但没有找到荐举人,于是在四川做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官,主要精力则集中在史学特别是当代史学上。
就在这一段时间李焘著成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其他史学论著。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李焘用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写成的。
原书共九百八十卷,清代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录整理出来后是五百二十卷。
续资治通鉴长编01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提要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録李燾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卷八十二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卷八十七卷八十八卷八十九卷九十卷九十二卷九十三卷九十四卷九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卷一百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卷一百三卷一百四卷一百五卷一百六卷一百七卷一百八卷一百九卷一百十卷一百十一卷一百十二卷一百十三卷一百十四卷一百十六卷一百十七卷一百十八卷一百十九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五卷一百二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二十八卷一百二十九卷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一卷一百三十二卷一百三十三卷一百三十四卷一百三十五卷一百三十六卷一百三十七卷一百三十八卷一百四十卷一百四十一卷一百四十二卷一百四十三卷一百四十四卷一百四十五卷一百四十六卷一百四十七卷一百四十八卷一百四十九卷一百五十卷一百五十一卷一百五十二卷一百五十三卷一百五十四卷一百五十五卷一百五十六卷一百五十七卷一百五十八卷一百五十九卷一百六十卷一百六十一卷一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四卷一百六十五卷一百六十六卷一百六十七卷一百六十八卷一百六十九卷一百七十卷一百七十一卷一百七十二卷一百七十三卷一百七十四卷一百七十五卷一百七十六卷一百七十七卷一百七十八卷一百七十九卷一百八十卷一百八十一卷一百八十二卷一百八十三卷一百八十四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六卷一百八十八卷一百八十九卷一百九十卷一百九十一卷一百九十二卷一百九十三卷一百九十四卷一百九十五卷一百九十六卷一百九十七卷一百九十八卷一百九十九卷二百卷二百一卷二百二卷二百三卷二百四卷二百五卷二百六卷二百七卷二百八卷二百九卷二百十卷二百十二卷二百十三卷二百十四卷二百十五卷二百十六卷二百十七卷二百十八卷二百十九卷二百二十卷二百二十一卷二百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七卷二百二十八卷二百二十九卷二百三十卷二百三十一卷二百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四卷二百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七卷二百三十八卷二百三十九卷二百四十卷二百四十一卷二百四十二卷二百四十三卷二百四十四卷二百四十五卷二百四十六卷二百四十七卷二百四十八卷二百四十九卷二百五十卷二百五十一卷二百五十二卷二百五十三卷二百五十四卷二百五十五卷二百五十六卷二百五十七卷二百五十八卷二百六十卷二百六十一卷二百六十二卷二百六十三卷二百六十四卷二百六十五卷二百六十六卷二百六十七卷二百六十八卷二百六十九卷二百七十卷二百七十一卷二百七十二卷二百七十三卷二百七十四卷二百七十五卷二百七十六卷二百七十七卷二百七十八卷二百七十九卷二百八十卷二百八十一卷二百八十二卷二百八十四卷二百八十五卷二百八十六卷二百八十七卷二百八十八卷二百八十九卷二百九十卷二百九十一卷二百九十二卷二百九十三卷二百九十四卷二百九十五卷二百九十六卷二百九十七卷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九十九卷三百卷三百一卷三百二卷三百三卷三百四卷三百五卷三百六卷三百七卷三百八卷三百九卷三百十卷三百十一卷三百十二卷三百十三卷三百十四卷三百十五卷三百十六卷三百十七卷三百十八卷三百十九卷三百二十卷三百二十一卷三百二十二卷三百二十三卷三百二十四卷三百二十五卷三百二十六卷三百二十七卷三百二十八卷三百二十九卷三百三十卷三百三十二卷三百三十三卷三百三十四卷三百三十五卷三百三十六卷三百三十七卷三百三十八卷三百三十九卷三百四十卷三百四十一卷三百四十二卷三百四十三卷三百四十四卷三百四十五卷三百四十六卷三百四十七卷三百四十八卷三百四十九卷三百五十卷三百五十一卷三百五十二卷三百五十三卷三百五十四卷三百五十六卷三百五十七卷三百五十八卷三百五十九卷三百六十卷三百六十一卷三百六十二卷三百六十三卷三百六十四卷三百六十五卷三百六十六卷三百六十七卷三百六十八卷三百六十九卷三百七十卷三百七十一卷三百七十二卷三百七十三卷三百七十四卷三百七十五卷三百七十六卷三百七十七卷三百七十八卷三百八十卷三百八十一卷三百八十二卷三百八十三卷三百八十四卷三百八十五卷三百八十六卷三百八十七卷三百八十八卷三百八十九卷三百九十卷三百九十一卷三百九十二卷三百九十三卷三百九十四卷三百九十五卷三百九十六卷三百九十七卷三百九十八卷三百九十九卷四百卷四百一卷四百二卷四百三卷四百四卷四百五卷四百六卷四百七卷四百八卷四百九卷四百十卷四百十一卷四百十二卷四百十三卷四百十四卷四百十五卷四百十六卷四百十七卷四百十八卷四百十九卷四百二十卷四百二十一卷四百二十二卷四百二十三卷四百二十四卷四百二十五卷四百二十六卷四百二十八卷四百二十九卷四百三十卷四百三十一卷四百三十二卷四百三十三卷四百三十四卷四百三十五卷四百三十六卷四百三十七卷四百三十八卷四百三十九卷四百四十卷四百四十一卷四百四十二卷四百四十三卷四百四十四卷四百四十五卷四百四十六卷四百四十七卷四百四十八卷四百四十九卷四百五十卷四百五十二卷四百五十三卷四百五十四卷四百五十五卷四百五十六卷四百五十七卷四百五十八卷四百五十九卷四百六十卷四百六十一卷四百六十二卷四百六十三卷四百六十四卷四百六十五卷四百六十六卷四百六十七卷四百六十八卷四百六十九卷四百七十卷四百七十一卷四百七十二卷四百七十三卷四百七十四卷四百七十六卷四百七十七卷四百七十八卷四百七十九卷四百八十卷四百八十一卷四百八十二卷四百八十三卷四百八十四卷四百八十五卷四百八十六卷四百八十七卷四百八十八卷四百八十九卷四百九十卷四百九十一卷四百九十二卷四百九十三卷四百九十四卷四百九十五卷四百九十六卷四百九十七卷四百九十八卷五百卷五百一卷五百二卷五百三卷五百四卷五百五卷五百六卷五百七卷五百八卷五百九卷五百十卷五百十一卷五百十二卷五百十三卷五百十四卷五百十五卷五百十六卷五百十七卷五百十八卷五百十九卷五百二十提要《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01.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提要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録李燾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卷八十二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卷八十七卷八十八卷八十九卷九十卷九十二卷九十三卷九十四卷九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卷一百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卷一百三卷一百四卷一百五卷一百六卷一百七卷一百八卷一百九卷一百十卷一百十一卷一百十二卷一百十三卷一百十四卷一百十六卷一百十七卷一百十八卷一百十九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五卷一百二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二十八卷一百二十九卷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一卷一百三十二卷一百三十三卷一百三十四卷一百三十五卷一百三十六卷一百三十七卷一百三十八卷一百四十卷一百四十一卷一百四十二卷一百四十三卷一百四十四卷一百四十五卷一百四十六卷一百四十七卷一百四十八卷一百四十九卷一百五十卷一百五十一卷一百五十二卷一百五十三卷一百五十四卷一百五十五卷一百五十六卷一百五十七卷一百五十八卷一百五十九卷一百六十卷一百六十一卷一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四卷一百六十五卷一百六十六卷一百六十七卷一百六十八卷一百六十九卷一百七十卷一百七十一卷一百七十二卷一百七十三卷一百七十四卷一百七十五卷一百七十六卷一百七十七卷一百七十八卷一百七十九卷一百八十卷一百八十一卷一百八十二卷一百八十三卷一百八十四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六卷一百八十八卷一百八十九卷一百九十卷一百九十一卷一百九十二卷一百九十三卷一百九十四卷一百九十五卷一百九十六卷一百九十七卷一百九十八卷一百九十九卷二百卷二百一卷二百二卷二百三卷二百四卷二百五卷二百六卷二百七卷二百八卷二百九卷二百十卷二百十二卷二百十三卷二百十四卷二百十五卷二百十六卷二百十七卷二百十八卷二百十九卷二百二十卷二百二十一卷二百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七卷二百二十八卷二百二十九卷二百三十卷二百三十一卷二百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四卷二百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七卷二百三十八卷二百三十九卷二百四十卷二百四十一卷二百四十二卷二百四十三卷二百四十四卷二百四十五卷二百四十六卷二百四十七卷二百四十八卷二百四十九卷二百五十卷二百五十一卷二百五十二卷二百五十三卷二百五十四卷二百五十五卷二百五十六卷二百五十七卷二百五十八卷二百六十卷二百六十一卷二百六十二卷二百六十三卷二百六十四卷二百六十五卷二百六十六卷二百六十七卷二百六十八卷二百六十九卷二百七十卷二百七十一卷二百七十二卷二百七十三卷二百七十四卷二百七十五卷二百七十六卷二百七十七卷二百七十八卷二百七十九卷二百八十卷二百八十一卷二百八十二卷二百八十四卷二百八十五卷二百八十六卷二百八十七卷二百八十八卷二百八十九卷二百九十卷二百九十一卷二百九十二卷二百九十三卷二百九十四卷二百九十五卷二百九十六卷二百九十七卷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九十九卷三百卷三百一卷三百二卷三百三卷三百四卷三百五卷三百六卷三百七卷三百八卷三百九卷三百十卷三百十一卷三百十二卷三百十三卷三百十四卷三百十五卷三百十六卷三百十七卷三百十八卷三百十九卷三百二十卷三百二十一卷三百二十二卷三百二十三卷三百二十四卷三百二十五卷三百二十六卷三百二十七卷三百二十八卷三百二十九卷三百三十卷三百三十一卷三百三十二卷三百三十三卷三百三十四卷三百三十五卷三百三十六卷三百三十七卷三百三十八卷三百三十九卷三百四十卷三百四十一卷三百四十二卷三百四十三卷三百四十四卷三百四十五卷三百四十六卷三百四十七卷三百四十八卷三百四十九卷三百五十卷三百五十一卷三百五十二卷三百五十三卷三百五十四卷三百五十六卷三百五十七卷三百五十八卷三百五十九卷三百六十卷三百六十一卷三百六十二卷三百六十三卷三百六十四卷三百六十五卷三百六十六卷三百六十七卷三百六十八卷三百六十九卷三百七十卷三百七十一卷三百七十二卷三百七十三卷三百七十四卷三百七十五卷三百七十六卷三百七十七卷三百七十八卷三百八十卷三百八十一卷三百八十二卷三百八十三卷三百八十四卷三百八十五卷三百八十六卷三百八十七卷三百八十八卷三百八十九卷三百九十卷三百九十一卷三百九十二卷三百九十三卷三百九十四卷三百九十五卷三百九十六卷三百九十七卷三百九十八卷三百九十九卷四百卷四百一卷四百二卷四百三卷四百四卷四百五卷四百六卷四百七卷四百八卷四百九卷四百十卷四百十一卷四百十二卷四百十三卷四百十四卷四百十五卷四百十六卷四百十七卷四百十八卷四百十九卷四百二十卷四百二十一卷四百二十二卷四百二十三卷四百二十四卷四百二十五卷四百二十六卷四百二十八卷四百二十九卷四百三十卷四百三十一卷四百三十二卷四百三十三卷四百三十四卷四百三十五卷四百三十六卷四百三十七卷四百三十八卷四百三十九卷四百四十卷四百四十一卷四百四十二卷四百四十三卷四百四十四卷四百四十五卷四百四十六卷四百四十七卷四百四十八卷四百四十九卷四百五十卷四百五十二卷四百五十三卷四百五十四卷四百五十五卷四百五十六卷四百五十七卷四百五十八卷四百五十九卷四百六十卷四百六十一卷四百六十二卷四百六十三卷四百六十四卷四百六十五卷四百六十六卷四百六十七卷四百六十八卷四百六十九卷四百七十卷四百七十一卷四百七十二卷四百七十三卷四百七十四卷四百七十六卷四百七十七卷四百七十八卷四百七十九卷四百八十卷四百八十一卷四百八十二卷四百八十三卷四百八十四卷四百八十五卷四百八十六卷四百八十七卷四百八十八卷四百八十九卷四百九十卷四百九十一卷四百九十二卷四百九十三卷四百九十四卷四百九十五卷四百九十六卷四百九十七卷四百九十八卷五百卷五百一卷五百二卷五百三卷五百四卷五百五卷五百六卷五百七卷五百八卷五百九卷五百十卷五百十一卷五百十二卷五百十三卷五百十四卷五百十五卷五百十六卷五百十七卷五百十八卷五百十九卷五百二十提要《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續資治通鑑長編第一冊李常生整理9/28/2013提要《續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宋李燾撰。
燾有《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已著錄。
燾博極群書,尤究心掌故。
以當時學士大夫各信所傳,不考諸實錄札史,家自為說。
因踵司馬光《通鑒》之例,備采一祖八宗事蹟,薈稡討論,作為此書。
以光修《通鑒》時先成《長編》,燾謙不敢言《續通鑒》,故但謂之《續資治通鑒長編》。
《文獻通考》載其《進書狀》四篇。
一在隆興元年知榮州時,先以建隆迄開寶年事一十七卷上進;一在乾道四年為禮部郎時,以整齊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閏三月五朝事蹟共一百八卷上進;一在淳熙元年知瀘州時,以治平後至靖康凡二百八十卷上進;一在淳熙元年知遂甯府時,重別寫呈,並《舉要》、《目錄》計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冊上進。
故周密《癸辛雜識》稱,韓彥古盜寫其書,至盈二廚。
然《文獻通考》所載,僅《長編》一百六十八卷、《舉要》六十八卷,與《進狀》多寡迥殊。
考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卷數雖如此,而冊數至逾三百,蓋逐卷又分子卷,或至十餘云云。
則所稱一千六十三卷者,乃統子卷而計之,故其數較多矣。
又據燾《進狀》,其書實止於欽宗。
而王明清《玉照新志》稱紹興元年胡彥修疏,在《長編》一百五十九卷注後,則似乎兼及高宗。
或以事相連屬,著其歸宿,附於注末,如《左傳》後經終事之例歟。
《癸辛雜識》又稱“燾為《長編》,以木廚十枚,每廚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
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
分日月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云云,則其用力之專且久,可概見矣,其書卷帙最多,當時艱於傳寫,書坊所刻本及蜀中舊本已有詳略之不同。
又神、哲、徽、欽四朝之書,乾道中只降秘書省依《通鑒》紙樣繕寫一部,未經鏤版,流播日稀。
自元以來,世鮮傳本。
本朝康熙初,昆山徐乾學始獲其本於泰興季氏,凡一百七十五卷。
嘗具疏進之於朝。
副帙流傳,無不珍為秘乘。
然所載僅至英宗治平而止,神宗以後仍屬闕如。
檢《永樂大典》宋字韻中,備錄斯編,以與徐氏本相較,其前五朝雖大概相合,而分注考異,往往加詳。
至熙甯迄元符三十餘年事蹟,徐氏所闕而朱彝尊以為失傳者,今皆粲然具存,首尾完善,實從來海內所未有。
惟徽、欽二紀原本不載,又佚去熙寧、紹聖間七年之事,頗為可惜。
然自哲宗以上,年經月緯,遂已詳備無遺。
以數百年來名儒碩學所欲見而不得者,一旦頓還舊物,視現行諸本增多幾四五倍。
斯亦藝林之钜觀矣。
昔明成化中詔商輅等續修《通鑒綱目》,時《永樂大典》庋藏內府,外庭無自而窺。
竟不知燾之舊文全載卷內,乃百方別購,迄不能得。
論者以為遺憾。
今恭逢我皇上稽古右文,編摩四庫,乃得複見於世。
豈非顯晦有時,待聖世而發其光哉?燾原目無存,其所分千餘卷之次第,已不可考。
謹參互校札,量其文之繁簡,別加釐析,定著為五百二十卷。
燾作此書,經四十載乃成。
自實錄、札史、官府文書以逮家錄、野紀,無不遞相稽審,質驗異同。
雖采摭浩博,或不免虛實並存,疑信互見,未必一一皆衷於至當。
不但太宗斧聲燭影之事,於《湘山野錄》考據未明,遂為千古之疑竇。
即如景祐二年三月賜鎮東軍節推毛洵家帛米一事,核以餘靖所撰《墓銘》,殊不相符,為曾敏行《獨醒雜誌》所糾者,亦往往有之。
然燾《進狀》自稱,寧失之繁,毋失之略,蓋廣蒐博錄以待後之作者。
其淹貫詳贍,固讀史者考證之林也。
李燾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臣燾言:臣先於去年八月准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依敷文閣直學士汪應辰奏,取臣所著續資治通鑑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繕冩校勘藏之秘閣。
臣尋於十四日蒙恩賜對,面奉聖旨,令臣早投進,遂除官郎省,兼職史局。
續又准尚書省劄子,奉聖旨令臨安府給本。
臣今先次冩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閏三月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年,計一百八卷,内建隆元年至太平興國元年太祖一朝事迹,雖曽於隆興元年臣知榮州日具表投進,已蒙降付史館,後來稍有増益,謹重别抄錄投進外,餘治平後,文字増多,兼見修四朝札史未畢,欲望聖慈特賜寛假,容臣更加整齊,節次修冩投進。
疏逺微賤,僭為此書,罪當誅絶,聖主不即麾斥,乃過聽而兼收之,臣死且不朽矣。
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臣竊聞司馬光之作資治通鑑也,先使其寮採摭異聞,以年月日為叢目,叢目既成,乃修長編。
唐三百年,范祖禹實掌之。
光謂祖禹:“長編寧失於繁,無失於畧。
”當時祖禹所修長編,蓋六百餘巻,光細删之,止八十巻。
今資治通鑑唐紀,自一百八十五卷至二百六十五巻是也。
故神宗皇帝序其書,以為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
臣誠不自揆度,妄意纂集,雖義例悉用光所創立,錯綜銓次皆有依凴,其間牴牾,要亦不敢自保。
區區小忠,前表蓋嘗具之。
仰惟祖宗之豐功盛德,當與唐、虞、三代比隆。
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繪畫臻極訖弗能近,矧令拙工强施丹堊。
臣誠愚闇,豈不知罪?然而統会衆說,掊擊偽辨,使姦欺訛訕不能乗隙亂真。
祖宗之豐功盛德益以昭明,譬諸海嶽,或取涓埃之助。
顧臣此書,詎可便謂續資治通鑑?姑謂續資治通鑑長編庶几可也。
其篇帙或相倍蓰,則長編之體當然寜失於繁,猶光志云爾。
伏惟皇帝陛下,煥乎文章,固已經緯兩儀,黼黻萬化。
如臣薄技,又安足陳?陛下徒以祖宗之孫謀彛憲往往在是,遂委曲加惠,導之使前。
承命踴躍,干冒來獻,夤縁幸会,得御燕閒,千百有一儻符神指,更擇耆儒札直若光者,屬以刪削之任,遂勒成我宋大典,垂億萬年,如神宗皇帝所謂“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者,則将與六經俱傳。
是固非臣所能,而臣之區區小忠,因是亦獲自盡,誠死且不朽矣!所有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八巻,今寫成一百七十五冊,并目録一冊,謹隨表上進。
干凟宸嚴,下情無任戰汗屏營之至。
臣燾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乾道四年四月日,左朝散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臣李燾上。
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錄第二冊太祖巻一起太祖建隆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起太祖建隆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起太祖建隆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四起太祖乾德元年札月盡是年閏十二月巻五起太祖乾德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六起太祖乾德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七起太祖乾德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起太祖乾德五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九起太祖開寳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起太祖開寳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一起太祖開寳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二起太祖開寳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三起太祖開寳五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四起太祖開寳六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五起太祖開寳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六起太祖開寳八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七起太祖開寳九年札月盡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第三冊太宗巻十八起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十九起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起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一起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二起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三起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四起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五起太宗雍熈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六起太宗雍熈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七起太宗雍熈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八起太宗雍熈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十九起太宗端拱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起太宗端拱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一起太宗淳化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二起太宗淳化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三起太宗淳化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一月巻三十四起太宗淳化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五起太宗淳化五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三十六起太宗淳化五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七起太宗至道元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三十八起太宗至道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三十九起太宗至道二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四十起太宗至道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四十一起太宗至道三年札月盡是年八月巻四十二起太宗至道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第四冊巻四十三起真宗咸平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四十四起真宗咸平二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四十五起真宗咸平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四十六起真宗咸平三年札月盡是年三月巻四十七起真宗咸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四十八起真宗咸平四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四十九起真宗咸平四年六月盡是年十月巻五十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巻五十一起真宗咸平五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五十二起真宗咸平五年五月盡是年九月巻五十三起真宗咸平五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五十四起真宗咸平六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五十五起真宗咸平六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五十六起真宗景德元年札月盡是年七月巻五十七起真宗景德元年八月盡是年閏九月巻五十八起真宗景德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五十九起真宗景德二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六十起真宗景德二年五月盡是年七月巻六十一起真宗景德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六十二起真宗景德三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六十三起真宗景德三年五月盡是年八月巻六十四起真宗景德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六十五起真宗景德四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六十六起真宗景德四年七月盡是年九月巻六十七起真宗景德四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六十八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六十九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盡是年八月巻七十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七十一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七十二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七十三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七十四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七十五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七十六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七十七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七十八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六月盡是年九月巻七十九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十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八十一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十二起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八十三起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十四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八十五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閏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十六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八十七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盡是年八月巻八十八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八十九起真宗天禧元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九十起真宗天禧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九十一起真宗天禧二年札月盡是年閏四月巻九十二起真宗天禧二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九十三起真宗天禧三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九十四起真宗天禧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九十五起真宗天禧四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九十六起真宗天禧四年七月盡是年閏十二月巻九十七起真宗天禧五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九十八起真宗乾興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九十九起真宗乾興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第五冊巻一百起仁宗天聖元年札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一起仁宗天聖元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二起仁宗天聖二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三起仁宗天聖三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四起仁宗天聖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五起仁宗天聖五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六起仁宗天聖六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起仁宗天聖七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一百八起仁宗天聖七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九起仁宗天聖八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起仁宗天聖九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一起仁宗明道元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二起仁宗明道二年札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十三起仁宗明道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四起仁宗景祐元年札月盡是年閏六月巻一百十五起仁宗景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六起仁宗景祐二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十七起仁宗景祐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十八起仁宗景祐三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十九起仁宗景祐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二十起仁宗景祐四年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二十一起仁宗寳元元年札月盡是年三月巻一百二十二起仁宗寳元元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二十三起仁宗寳元二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二十四起仁宗寳元二年七月盡是年十月巻一百二十五起仁宗寳元二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巻一百二十六起仁宗康定元年札月盡是年三月巻一百二十七起仁宗康定元年四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二十八起仁宗康定元年七月盡是年九月巻一百二十九起仁宗康定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三十起仁宗慶厯元年札月盡其月巻一百三十一起仁宗慶厯元年二月盡是年四月巻一百三十二起仁宗慶厯元年五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三十三起仁宗慶厯元年八月盡是年九月巻一百三十四起仁宗慶厯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三十五起仁宗慶厯二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一百三十六起仁宗慶厯二年五月盡其月巻一百三十七起仁宗慶厯二年六月盡是年閏九月巻一百三十八起仁宗慶厯二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三十九起仁宗慶厯三年札月盡是年二月巻一百四十起仁宗慶厯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巻一百四十一起仁宗慶厯三年五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四十二起仁宗慶厯三年七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四十三起仁宗慶厯三年九月盡其月巻一百四十四起仁宗慶厯三年十月盡其月巻一百四十五起仁宗慶厯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四十六起仁宗慶厯四年札月盡是年二月巻一百四十七起仁宗慶厯四年三月盡其月巻一百四十八起仁宗慶厯四年四月盡其月巻一百四十九起仁宗慶厯四年五月盡其月巻一百五十起仁宗慶厯四年六月盡其月巻一百五十一起仁宗慶厯四年七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五十二起仁宗慶厯四年九月盡是年十月巻一百五十三起仁宗慶厯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五十四起仁宗慶厯五年札月盡是年二月巻一百五十五起仁宗慶厯五年三月盡是年五月巻一百五十六起仁宗慶厯五年閏五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五十七起仁宗慶厯五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五十八起仁宗慶厯六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五十九起仁宗慶厯六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六十起仁宗慶厯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六十一起仁宗慶厯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六十二起仁宗慶厯八年札月盡是年閏札月巻一百六十三起仁宗慶厯八年二月盡是年三月巻一百六十四起仁宗慶厯八年四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六十五起仁宗慶厯八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六十六起仁宗皇祐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六十七起仁宗皇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六十八起仁宗皇祐二年札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六十九起仁宗皇祐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十起仁宗皇祐三年札月盡是年七月巻一百七十一起仁宗皇祐三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十二起仁宗皇祐四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七十三起仁宗皇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十四起仁宗皇祐五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七十五起仁宗皇祐五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十六起仁宗至和元年札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七十七起仁宗至和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七十八起仁宗至和二年札月盡是年二月巻一百七十九起仁宗至和二年三月盡是年五月巻一百八十起仁宗至和二年六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八十一起仁宗至和二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八十二起仁宗嘉祐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八十三起仁宗嘉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八十四起仁宗嘉祐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八十五起仁宗嘉祐二年札月盡是年五月巻一百八十六起仁宗嘉祐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八十七起仁宗嘉祐三年札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八十八起仁宗嘉祐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八十九起仁宗嘉祐四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九十起仁宗嘉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九十一起仁宗嘉祐五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九十二起仁宗嘉祐五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九十三起仁宗嘉祐六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九十四起仁宗嘉祐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巻一百九十五起仁宗嘉祐六年閏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九十六起仁宗嘉祐七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九十七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一百九十八起仁宗嘉祐八年札月盡是年六月巻一百九十九起仁宗嘉祐八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第六冊巻二百起英宗治平元年札月盡是年三月巻二百一起英宗治平元年四月盡是年閏五月巻二百二起英宗治平元年六月盡是年九月巻二百三起英宗治平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四起英宗治平二年札月盡是年四月巻二百五起英宗治平二年五月盡是年七月巻二百六起英宗治平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七起英宗治平三年札月盡是年三月巻二百八起英宗治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九起英宗治平四年札月盡是年閏三月(自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寧三年三月原本缺)第七冊巻二百十起神宗熙寧三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一起神宗熙寧三年五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二起神宗熙寧三年六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三起神宗熙寧三年七月盡其月巻二百十四起神宗熙寧三年八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五起神宗熙寧三年九月盡其月巻二百十六起神宗熙寧三年十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七起神宗熙寧三年十一月盡其月巻二百十八起神宗熙寧三年十二月盡其月巻二百十九起神宗熙寧四年札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起神宗熙寧四年二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一起神宗熙寧四年三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二起神宗熙寧四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三起神宗熙寧四年五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四起神宗熙寧四年六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五起神宗熙寧四年七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六起神宗熙寧四年八月盡是年九月巻二百二十七起神宗熙寧四年十月盡其月巻二百二十八起神宗熙寧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二十九起神宗熙寧五年札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起神宗熙寧五年二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一起神宗熙寧五年三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二起神宗熙寧五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三起神宗熙寧五年五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四起神宗熙寧五年六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五起神宗熙寧五年七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六起神宗熙寧五年閏七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八起神宗熙寧五年九月盡其月巻二百三十九起神宗熙寧五年十月盡其月巻二百四十起神宗熙寧五年十一月盡其月巻二百四十一起神宗熙寧五年十二月盡其月巻二百四十二起神宗熙寧六年札月盡是年二月巻二百四十三起神宗熙寧六年三月盡其月巻二百四十四起神宗熙寧六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四十五起神宗熙寧六年五月盡是年六月巻二百四十六起神宗熙寧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巻二百四十七起神宗熙寧六年九月盡是年十月巻二百四十八起神宗熙寧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四十九起神宗熙寧七年札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起神宗熙寧七年二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一起神宗熙寧七年三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二起神宗熙寧七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三起神宗熙寧七年五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四起神宗熙寧七年六月盡是年七月巻二百五十五起神宗熙寧七年八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六起神宗熙寧七年九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七起神宗熙寧七年十月盡其月巻二百五十八起神宗熙寧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巻二百五十九起神宗熙寧八年札月盡其月巻二百六十起神宗熙寧八年二月盡其月巻二百六十一起神宗熈寧八年三月盡其月巻二百六十二起神宗熈寧八年四月盡其月巻二百六十三起神宗熈寧八年閏四月盡其月巻二百六十四起神宗熈寧八年五月盡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