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
alt划分标准

alt划分标准
alt(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脏炎症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具体来说,ALT的划分标准如下:
1. 正常范围:不同医院的正常值上限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ALT的正常值上限为40 U/L。
在中国,男性的正常值上限通常为50 U/L,女性为40 U/L。
2. 轻度升高:如果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但低于3倍的正常值上限(例如,100 U/L),这通常被认为是轻度升高,可以划分为1级。
3. 中度升高:当ALT水平在3到5倍的正常值上限之间(例如,160 U/L),这被认为是中度升高,可以划分为2级。
4. 重度升高:如果ALT水平达到或超过5倍的正常值上限(例如,400 U/L),这被认为是重度升高,可以划分为3级。
5. 极重度升高:当ALT水平超过20倍的正常值上限(例如,大于800 U/L),这被认为是极重度升高,可以划分为4级。
总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划分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指南和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因此,在具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相关指标来综合判断ALT水平的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定义

谷丙转氨酶定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肌肉细胞中,种类较多。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
谷丙转氨酶(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是在通过转氨基作用把谷氨酸变成丙氨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
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
有两种同工酶sALT 与mALT,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由于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ALT的浓度比血清中高1000-5000倍,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即可使外周血中ALT的活性增高1倍。
因此,ALT增高是肝细胞损伤敏感、早期的指标,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坏死等。
ALT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升高程度不同,其中:1、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轻中型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ALT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成正比。
2、对于严重肝病患者(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时),由于肝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坏死,ALT大量消耗迅速下降,此时,血清中的ALT并不升高。
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主要目的包括:1、筛查肝脏疾病:ALT和AST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脏疾病有关,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2、监测肝脏损伤:在已知肝脏疾病的情况下,定期检查这些指标有助于监测肝脏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3、评估其他疾病对肝脏的影响: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肌肉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肝功能,通过检测ALT和AST可以评估这些疾病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转氨酶过高的可能原因1、生理性原因健康人群剧烈运动后检查转氨酶,就会发现转氨酶升高。
过于劳累,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检查前,如果吃油腻的食物或喝酒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怀孕导致内分泌失调,转氨酶也会升高。
营养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如低蛋白饮食,尤其是当食物中缺乏胱氨酸、维生素E时,亦可使ALT升高。
日常服用的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 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谷丙转氨酶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谷丙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ST)是一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中,尤其在肝脏、心脏和肌肉中含量最丰富。
AST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功能,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反应,同时也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过程。
谷丙转氨酶的检测方法简单快捷,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血液检测AST的活性水平。
当人体器官受到损伤或疾病侵袭时,谷丙转氨酶会从损伤的组织中释放出来,导致AST活性水平的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AST 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谷丙转氨酶的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根据AST活性水平的高低,通常可以将其分为正常范围、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四个级别。
不同级别的AST水平与不同的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联,对于判断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结而言,谷丙转氨酶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其活性水平的检测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谷丙转氨酶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并加深对治疗过程中相关检测的理解。
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深化对谷丙转氨酶的认识,为更准确地评估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首先,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谷丙转氨酶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接下来,文章结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的定义和功能、谷丙转氨酶的检测方法以及谷丙转氨酶分级及其临床意义三个小节。
在谷丙转氨酶的定义和功能部分,将介绍谷丙转氨酶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为什么谷丙转氨酶偏高——检验科宣传资料

为什么谷丙转氨酶偏高如今体检越来越普及,不少人在抽血化验后,都会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是什么,偏高是否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持续偏高该采取什么措施?首先不要惊慌血清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以肝细胞为主。
肝细胞内ALT 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
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ALT 增高一倍。
因此,ALT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范围为0-40U/L。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ALT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ALT升高。
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时不要惊慌,对于健康人来说,ALT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因为ALT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ALT水平都会产生波动。
比如,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物。
如果在检查ALT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检查结果可能也会超出正常范围。
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先要看看体检的注意事项是否做好了,包括: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油腻、太辛辣的食物,不要饮酒;当天早上尽量不要进行体育锻炼或剧烈运动;是否在感冒治愈至少7天后做的检查,因为感冒可能影响肝功能检测结果。
如果注意事项没问题,应该再复查一次,以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全面查找“真凶”专家说,如果复查后转氨酶水平仍高,就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查找升高的“真凶”。
通常,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ALT升高,病毒性肝炎时也会ALT会升高。
此外,大量或长期饮酒者ALT也会升高,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ALT会高于正常水平。
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某些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由于存活的肝细胞较少,所以释放到血液中的ALT 量就很少,血清ALT反而会随病情的恶化而明显降低。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一、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1、如果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剧烈运动、熬夜、休息不好、过度劳累等,以及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一天饮酒,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检查前没有保持空腹8个小时,这些生理性原因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2、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在病情发作时会造成肝脏受损,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3、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也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
4、服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也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5、酒精肝、脂肪肝等其它肝脏疾病也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6、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偏高。
7、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情况。
8、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谷丙转氨酶偏高的现象。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
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是所有类型肝病疾患的典型表现。
所有类型包括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慢性心衰、各种感染、转移癌以及肉芽肿性和酒精性肝病。
超过8倍的升高是非特异性的,可见于上述任何一种疾病状态。
1、谷丙转氨酶高说明肝脏有一定的损伤。
在常见因素里,各类肝炎都。
谷丙转氨酶低的原因

谷丙转氨酶低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谷丙转氨酶低的原因*二、谷丙转氨酶低会有什么情况*三、谷丙转氨酶的认知误区谷丙转氨酶低的原因1、谷丙转氨酶低的原因1.1、如果谷丙转氨酶高了说明肝细胞有损伤,谷丙转氨酶低了说明肝细胞正常,没有受到损伤,肝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没能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就低。
不是因为某些疾病引起的,谷丙转氨酶低说明肝功能正常。
1.2、谷丙转氨酶低了不能说明什么,也不需要进行治疗,不过如果是偏高了就必须要马上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对症治疗,减少病情恶化的几率。
在肝功能检查中,丙氨酸转氨酶指标更为重要。
事实上,是高水平的丙氨酸转氨酶可以被确定为肝功能异常哦。
如果是一个低水平的丙氨酸转氨酶,那么一般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肝功能的哦。
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谷丙转氨酶的低水平会有其他任何疾病。
2、谷丙转氨酶低怎么办谷丙转氨酶低只需要注意营养均衡,以及饮食的合理性,平时多加休息即可。
目前各种保肝降酶药物种类繁多,而真正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却为数不多,当出现谷丙转氨酶低的时候,应谨记千万不可滥用,必须真正找到谷丙转氨酶偏低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谷丙转氨酶低还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饮食上忌辛辣、油腻食物。
3、谷丙转氨酶高吃什么食物好3.1、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一定要合理搭配不能偏食,要多补充维生素,不能吃刺激的食物,如辣椒、醋等。
3.2、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每天都要吃一个鸡蛋、三四块瘦肉、一杯纯牛奶。
每天吃两种蔬菜,吃两种水果。
不能吃火锅、油炸、动物的内脏等。
第三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山楂、酸枣、杏子、西红柿、木耳、酸奶等,即可以增加酸性又可以抵抗患者的免疫力。
对于蔬菜和水果可以煮粥也可以生食。
谷丙转氨酶低会有什么情况1、肝功能异常其实还是跟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哦。
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更容易会有肝功能异常的。
比如说一个人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再加上长期的工作压力。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结果和结论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结果和结论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肝脏酶,可以在血液中进行检测。
血清ALT测定是检查肝脏功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清ALT值为50 U/L,高于正常范围。
正常成年男性的ALT值通常在10到40 U/L之间,女性在7到35 U/L 之间。
这表明受试者的肝脏功能有一定损害。
结合临床病史,受试者近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有明显的腹泻和腹痛症状。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ALT升高。
ALT升高也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指标,如肝炎、脂肪肝等。
因此,及时进行肝脏功能检查和相关疾病的筛查十分必要。
另外,生活习惯也是影响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行为都有益于肝脏健康。
总之,血清ALT值的升高提示肝脏功能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临床意义一谷丙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临床意义一、谷丙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指标: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二、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专家强调,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高。
因此一定要区分清楚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清中转氨酶ALT存在于肝细胞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ALT就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到血中。
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包括脂肪肝,特别是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肝豆状核变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ALT升高。
胆道、胆囊及胰腺疾病、胆道梗阻也可以使ALT升高。
临床常见的有胆囊炎、胆道蛔虫。
肝胆管结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壶腹周围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ALT升高,并常伴有淤胆性黄疸和肝细胞损伤。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先锋霉素、灰黄毒素、磺胺嘧啶;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吡嗪酰胺;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非那西丁;安眠麻醉药氯丙嗪、利眠宁、安定;抗风湿药;抗癌药;心血管用药甲基多巴;激素类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苯乙酸诺龙;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避孕1号)、甲地孕酮、炔雌醇;驱虫药血防846、阿的平、卡巴胂、酒石酸锑钾;中药斑蟊、苍耳子、马钱子、草乌、黄药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预习报告
1.研究背景:转氨酶是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
的α–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新的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在糖,脂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转变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故转氨酶是氮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本次实验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了转氨酶活性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种类转氨酶活性测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测得数据还可以作为临床医学参数造福人类。
2.研究目标:由于催化活性是酶的一个独特属性。
酶蛋白质质量再多,纯度再高,如果没有活性往往是毫无意义的。
实验用赖氏法分别测定兔子肝脏和血清中GPT活性,藉以作为谷丙转氨酶研究的一个基础。
3.研究策略:根据本次酶活力单位和酶比活定义,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测定在该条件下由酶催化产生的丙酮酸的量,进而间接反应酶的比活。
由于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所生成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环境中于520nm下的特异光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以用比色法测定丙酮酸的含量,便可以计算出肝脏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比活。
4.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在可以对反应环境可以做到相当准确的控制,pH 值可以通过缓冲溶液控制,反应的温度可以通过恒温水域箱控制,电子天平可以测定万分之一克以及精确的容量瓶这样可以保证标准管丙酮酸的浓度的准确性。
虽然这些实验基础具备了但是由于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对显色的干扰,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量的关系并不始终成线性关系,其理论误差可以控制相应物质浓度尽量减小。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酶在相应条件下反应的时间,以及将试管同时放入和取出水浴的时间不能够精确保证,造成进一步的误差。
故本次实验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中引入的误差过程比较多,应该注意保证每一步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卡门氏单位进行校正,进而减小实验误差对可操作性带来的影响。
5.具体实验设计:
5.1实验材料:家兔的肝脏和血清
5.2实验仪器: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锅、匀浆机、移液器、100ml 容量瓶若干、15ml具塞刻度试管若干
5.3具体操作步骤
1.肝匀浆液制备:新鲜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沥干,取1g以9ml预冷的pH7.4的0.1M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充分匀浆(10%肝匀浆),4000转低温冷冻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冰浴中备用,酶活测定时视情况一般还需稀释至少50倍使用。
2. 血清的制备:心脏采血,分装至预先用生理盐水浸润过的离心管中,3000转低温冷冻离心15分钟取血清冰浴中备用。
3.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1)取试管2支,分别注明“测定管”、“对照管”,按照表一(均要做三个平行)进行操作;
(2)记录测定管与对照管的吸光度,将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然后根据表二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丙酮酸含量;
(3)谷丙算转氨酶活力计算:由丙酮酸-OD520标准曲线求得丙酮酸含量,带入丙酮酸含量与卡门氏单位线性回归方程,求得对应的卡门氏单位。
(4)根据上述酶活力单位,计算出每克肝组织或每ml血清中总活力单位。
表一: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4.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力标准曲线绘制,按表二操作;
备注:“肝测”表示“肝脏测定管”,“肝对”表示“肝脏测定对照管”,血清的简称亦然。
5.用EXCEL以各管吸光度减去1号管吸光度,所得差值为纵坐标,相应的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图;
5.4每一步的作用
(1)稀释肝脏匀浆液的作用是:因为酶量过高时,丙酮酸产量与酶量之间更加不符合线性关系,稀释后可以避免由于肝脏酶活力过高,对测定的影响;
(2)测定管加入稀释后的肝脏溶液是为了提供谷丙转氨酶,作为对照管故不加稀释后的肝脏溶液;
(3)对基质液预热是为了使得一定时间内酶促反应温度恒定,加入基质液是为了让具有酶的试管启动转氨反应;
(4)准确保温30min是为了控制酶促反应时间,方便衡量酶的比活;
(5)加入2,4-二硝基苯肼是为了使得转氨酶失活,同时作为与丙酮酸反应的底物;
(6)对照管加入等量稀释后的肝脏是为了减少测定误差,尽量出去除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对OD值的影响;
(7)溶液混合后,37℃水域20min是使得丙酮酸充分地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
(8)加入5ml 0.4MNaOH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使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呈现特异性光吸收。
5.5最关键的步骤
5.6时间分配(预计完成时间):
6质疑及相关思考
(1)转氨酶在细胞内的作用及生理意义?细胞内有众多的转氨酶,但相关研究及医学临床应用中却几乎都是只检测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而极少测定其它转氨酶活力,你推测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
转氨酶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多数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转氨酶作用脱去氨基进行降解,并且所有氨基酸的合成过程中,其氨基酸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谷氨酸参与的转氨基过程;医学临床中只是检测GPT和GOT,肝脏中GPT活力最高,GPT活力测定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力可明显地高于正常人GPT,测定GOT活力则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心肌梗塞时血清中GOT活性显示上升。
而其他转氨酶在身体各个器官和部位相当,测量其他转氨酶对医疗方面指导意义不大。
(2)转氨酶催化的是双底物可逆反应,根据酶活力测定的总体思路,在设计转氨酶的活力测定实验方案时如何保证测得的是反应的初速度?为什么?
首先,在不影响测定的前提下保证底物浓度足够大;其次,考虑反应时间和产物浓度,二者权其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反应时间。
由于此时产物浓度相对于底物浓度是非常小的,这样就可以忽略逆反应带来的影响。
(3)转氨酶测定是医学临床上用以检测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测定方法的历史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包括改良赖氏法),请查询资料,分别明确三种方法的酶活单位定义、各自测定的酶促反应时间,三种方法的主要异同点。
目前临床检测国家规定使用的为赖氏法,
为什么做如此选择?实验指导上三份转氨酶测定的资料所使用的各是何种方法?
金氏法单位定义是: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位。
穆氏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
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
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 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
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
若将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金氏法60min ,穆氏法和赖氏法30min。
三种方法主要异同点: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
在赖氏法中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a-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化合物强,尤其用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比色法准确,其结果与速率法数据相近。
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
第一个用的是金氏法,第二个用的是穆氏法,第三个用的是赖氏法。
(4)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卡门氏单位的由来?为何设计的标准曲线要以卡门氏单位为横坐标,而不是以标准丙酮酸含量为横坐标?
虽然金氏法、穆氏法、赖氏法操作相对于速率法测定转氨酶活力要简便,但 -酮戊二酸的干扰使得前三种方法的精确性不如速率法,而速率法原理是:还原辅酶I在34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因此伴随还原辅酶I不断被丙酮酸氧化,340nm光吸收值随之下降,下降速率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成比例,籍此测定谷丙转氨酶活力,故产生了卡门氏单位:1ml血清在25℃,340nm,体积为3ml,光径为1cm每分钟光密度下降0.001的酶量。
查资料无果,我认为标准曲线以卡门氏单位为横坐标是为了方便计算,避免其他单位和卡门氏单位转换。
(5)实验指导上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前两份资料中没有设计标准曲线,这种设计与第三份设计了标准曲线的方案有何异同?
这三种方法本质相同,仅因为赖氏法使用卡门单位对数值进行校准更加精确。
由于最初测定认识有限,前两种方法相对于第三种方法没有设计标准曲线,在测定配置溶液OD值与丙酮酸含量之间线性关系也不如赖氏法好。
如果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用前两种方法,操作更加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