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的度理论终审稿)

合集下载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陈克艰一、“汤因比定律”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小城哥尼斯堡里,那位踽踽独行的智者,大概难以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远东一个弹丸蕞尔之地的小岛上,遭遇到他最深切的知己,康德的慧命,如此完整丰腴地再现于牟宗三身上,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一个异数。

汤因比谈论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时,曾经表述过如下的定律:“文化辐射中各种成份的穿透力通常与这一成份的文化价值成反比。

”换言之,一个传统里越是精神含量大、文化意味重、价值浓度高的成份,它就越难被另一种传统所摄受。

例如,基督教和科技文明可以看作西方文化谱系中分别位于两个极端的成份,它们在向中国传播时,表现出来的“穿透力”就大相悬殊。

文化的范围至广,但向内收缩到最核心的地方,它的价值之源、精神之本,当该是它的宗教。

当初那稣会士试图将基督教作为全人类通用的信仰普及到中国和印度,他们吃尽千辛万苦,还是失败了;但是从西方文化的宗教核心上剥离开来的科技裂片,却迅速而成功地挤进了远东社会生活。

如今的中国人,早就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力量”两大命题的忠实信徒和不倦的行者。

哲学和宗教一样,也是文化中精神价值含量最高的所在。

二十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欧美思想和学说,轮番进入神州大地展示表演。

它们中的大多数,行宿中国旅次,既不能立足生根,还常常不免失其故步。

其中有些本就是浮论浅说,无与于生命的底蕴、精神的幽微,花开花落,由之可也。

有的则确实关乎天理人事之真际,含蓄着博奥精深的义旨,有待于积学深思之士来作取精用宏,融汇贯通的功夫,将其吸纳消化于中国固有之生命学问中,为中国走向世界、传统转进现代,创辟一新的精神之本、价值之源。

然而,谈何容易!贺麟先生写于四十年代的《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一书曾这样总结道:“我们学习西方哲学的经过,仍然是先从外表、边缘、实用方面着手。

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验主义、生机主义、尼采的超人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论、英美新实在论、维也纳学派,等等,五花八门,皆已应有尽有,然而代表西方哲学最高潮,须要高度的精神努力才可以把握的哲学,从苏格拉底到亚理士多德,从康德到黑格尔两时期的哲学,却仍寂然少人问津”。

以西释中与以中评西:从牟宗三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

以西释中与以中评西:从牟宗三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0— 452 1 )1 00 O 10 55 (010 — 05一 6
牟宗 三之 学 , 在上个 世 纪 8 0年代 中后期 开始 传 回大陆 , 9 至 0年代 而影 响 日著 , 新 世 纪 则更 广 为 到
人 知 。不 过 , 回顾 过去二 十 多年 的牟学 研究 , 体上 大 述得 多 而评得 少 , 取者 多 而逆思 者少 , 泛而论 者 顺 泛 多而 有 真知灼 见者 少 。本文试 图从 中国哲 学研究 方 法论 的角 度来讨 论 牟 宗 三 之学 , 以冀 为牟 学 研 究 和 整个 中 国哲学研 究献 一孔 之 见 。
种 方 法 。他 以 西释 中 最 突 出的 是 以康 德 哲 学 来 解 释 中 国哲 学 ; 以 中评 西 最 引 人 注 目的 是 以 中 国 哲 学 来 批 评 康 德 他
哲学。面对 中国的崛起 , 以西释 中的局 限性 日益明显。为 了让 中国哲学作 出更大 的世界 性 的贡献, 多的中 国哲 更
21 0 1年第 1 期
No 1 2 1 . ,0 1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RN OF S OU AL OUT H CHI NA N ORMAL U V S T NI ER I Y ( OC AL S ENC E TI S I CI E DI ON)
2 1 年 2月 01
Fb 0 e .2 1 1
以西 释 中与 以 中评 西 : 牟宗 三看 中国哲学研 究 的方法论 从
周 炽 成
( 南 师 范大 学 政 治 与行 政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3 ) 华 广 16 1
【 摘
要】 2 在 0世纪 的中国哲学研 究中, 以西释 中是 主要 的方 法 , 以中评西是 次要 的方法。牟 宗三兼 用这两 而

“龙学”里程碑——牟世金先生与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

“龙学”里程碑——牟世金先生与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
② “ 。 正因如 研究第一人 , 他还是中国 《 文心雕龙 》 学会的创始人 , 对我国 ‘ 龙学 ’ 的发展 , 作出重大贡献 ”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牟世金先生是 2 文心雕龙 》 研究 — 龙学 ” 的一座里程碑 。 此, 0 世纪 《
“ 《 一、 文心雕龙 》 的功臣 ”
“ 王元化先生曾指出 : 世金同志可以说得上是 《 文心雕龙 》 的功臣 。 这一点 , 有他的大量论著可以
⑤张 少 康 等 先 生 也 指 出: ” “ 主要创始人之一 , 对我国 ‘ 龙学 ’ 的发展 , 作 出 重 大 贡 献。 由王元化先生 会’
— — 引者 ) 和他 ( 按, 指牟先生 — 的发起 , 在 他 的 具 体 筹 划 和 安 排 下, 经过了1 文心雕龙》 学 9 8 2年济南《 术讨论会的酝酿和准备 , 对团结 全 国 研 究 《 文 心 雕 龙》 的力 1 9 8 3 年在青岛成立了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 交流 《 文心雕龙 》 研究的学术信息 、 推动 《 文心雕龙 》 研究的深入 , 发展和海外研究 《 文心雕龙 》 学者 量、 的交流 , 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在 2 牟世金是研究 《 文心雕龙 》 的中年学者中 成 0 世纪 8 0 年代 ,
② 并通过对 《 ” “ 《 文心雕龙 》 创作论 体 系 的 具 体 考 察 , 进 一 步 指 出: 文 心 雕 龙》 的理论 体系的基本特点 。 ③ 这是牟先生二十年思考 《 ” 体系是以 ‘ 衔华佩实 ’ 为核心 , 以研究物 、 情、 言的相互关系为纲组成的 。 文
理论体系的结晶 , 也是对《 文 心 雕 龙》 理 论 体 系 所 作 第 一 次 科 学 表 述。 此 后, 牟先生又为其 心雕龙 》 《 〈 雕龙集 》 专门完成了长达 3 万字的 《 文心雕龙 〉 理论体系初探 》 一文 , 并在他的 《 文心雕龙研究 》 中专 《 文心雕龙 》 的理论体系 ” 一章 , 对《 文心雕龙 》 的理论体系作了系统研究和理论表述 : 列近 5 万字的 “ 、 “ 、 “ 文心雕龙 》 由“ 文之枢纽 ” 论文叙 笔 ” 割情析采” 和批评鉴赏论( 包括作家论) 四个互有 《 联系的组成部分 , 构成一个严密而 完 整 的 文 学 理 论 体 系 ; 这 个 体 系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主 导, 以“ 衔华 佩实 ” 为轴心 , 以论述物与情 、 情与言 、 言与物三种关系为纲领 , 把全书五十篇结成一个有机的整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20...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20...
The thir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mainly analyzing Steinbeck's works after 1930s of ecological holism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oughts. The first part takes Cannery Row (1945) and The Pearl(1945)as a analytic target, to explore the theme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ecology and morality and the ecological and moral binding motif. 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East of Eden (1952) and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196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spiritual ecology and construction. The third part, by analyzing his two non-fiction works Travel with Charley and in Search of America(1962)"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Americans (1966), discusses how to embody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oughts.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criticism, and the origin between Steinbeck and ecological criticism. First of al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from ecological holism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analyzes ecological holism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mplications. Secondly, through Steinbeck’s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friendship between he and the marine biologist Edward Ricket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it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inbeck and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ecological thought.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牟其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几乎都围绕“组装市场”来展开,而“组装市场”的基础即是他的“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形象地说道:“有一壶水烧到99度,还没有沸腾,没有产生价值,有人就建议干脆把它倒掉重烧一壶。

这种人是傻瓜。

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已烧到99度的水下再加一把柴,水就会开了,价值就会产生了。

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关键的一步。

那么,这宝贵重要的1度是什么呢?它就是市场。

”“1度理论”是什么意思?1993年1月28日至2月1日,南德集团在京西南的燕岭宾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燕岭宾馆离北京城20多公里,是国家某机关的招待所,环境幽静,是开会的好地方。

老牟喜欢在城郊找地方开会,取远离闹市喧嚣、集中精力谋事之意。

老牟在会上作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南德价值体系”的报告,该报告历时一天半,当时,南德春风得意,老牟精神焕发,报告很精彩。

报告完后,我们《南德视界》的工作人员从老牟手里接过报告提纲,对照录音整理成文。

大半年来,整理录音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老牟重点阐述了“1度理论”和第四产业。

在讲“1度理论”时,老牟说:“1度理论”是南德所有理论的基石,是南德赖以生存的法宝。

而在我的心目中,“1度理论”又是很多人觉得好听又听不明白、好用又用不灵便的玄学。

怎么把问题讲清楚,把用法讲明白,是老牟这次工作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

1992年10月颁布的《南德经济集团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话: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使我国拥有相当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但传统的计划体制所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使各种生产要素只能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存在,无法组合起来,创造出应有规模的社会财富。

据此,南德集团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格局之上加上最关键的一点——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市场功能之不足加以补充,以恢复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本来面目,并用统一的市场行为、多种的所有制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经济手段,把人为割裂开来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激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效益。

牟宗三后期合一论的两个理论贡献

牟宗三后期合一论的两个理论贡献

牟宗三后期合一论的两个理论贡献————————————————————————————————作者:————————————————————————————————日期:牟宗三后期合一论的两个理论贡献-哲学牟宗三后期合一论的两个理论贡献杨泽波杨泽波,河北石家庄人,哲学博士,(上海20043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①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王兴国,他于2005年就撰写了这方面的专文《成于乐的圆成之境——论牟宗三的美学世界及其与康德美学的不同》(《孔子研究》2005年第1期)。

近年来,唐圣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文章,主要包括:《当下呈现的自由是美的——牟宗三美学之基础命题》(《当代儒学研究》第8期,2010年6月);《圆成之和与美的判断——牟宗三美学之初期形态》(《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智的直觉与实践—修证美学——依牟宗三智的直觉理论而来的美学形态》(《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菩提心与圆融自在——牟宗三〈佛性与般若〉的美学向度》(《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牟宗三论智的直觉之儒家义对美学研究的启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另外,这方面也有专著问世,如陈迎年的《智的直觉与审美直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当然,这方面影响最大的还要算尤西林的《心体与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尽管有这些成果,但相对于整体情况而言,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是一弱项,则是不争的事实。

②尤西林:《“分别说”之美与“合一说”之美——牟宗三的伦理生存美学》,《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该文主要内容,收入氏著《心体与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

③关于牟宗三早期圆成论,笔者另撰有《牟宗三早期圆成论原理要义疏解》(待刊)、《牟宗三早期圆成论的贡献与缺失》(待刊),敬请留意。

④牟宗三:《康德〈判断力批判〉》,《牟宗三先生全集》第16卷,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联经出版公司,2003年,第67页。

牟宗三的物自体学说

牟宗三的物自体学说

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学说的改造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要代表,牟宗三力图会通中西哲学传统以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在牟氏思想的西学资源中,康德哲学无疑占有突出的地位,其所建构的“两层存有论”直接源自康德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划界。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牟宗三对康德的“物自身”学说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实际上是借用康德的术语重建了儒家的价值本体。

然而学界以往的研究或是依据于牟氏的观点进行述介,或是站在康德哲学的立场上批评牟氏的误读,而对于牟氏的这种改造工作的思想理路分析得不够细致,对于其中所存在的理论问题揭示得不够深入。

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在于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划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的来源转到主体自身,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康德的“革命”中,传统形而上学所探讨的对象都被归入“物自身”的范围而置于“只可思而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而“物自身”却成为康德哲学的“黑箱”,历来为后学所争讼不已。

严格地说,康德所言之“物自身”不是一个“概念”( “概念”属于知性) ,而是一个超验的领域( 知性所不及) ,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内容,只不过基于一个共同特征而被归在一起,这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不可知”。

康德有时用单数Ding an sich( 英文thing in itself) ,有时用复数Dinge an sich( 英文things in themselves) 。

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既然“物自身”不可知,那么何以会有复数( 因为关于“量”的范畴属于知性而不能有超验的运用) ? 这就涉及“物自身”这一术语的具体所指。

简言之,其在理性的理论运用中基本是消极的含义,是“感性的来源”、“认识的界限”和“理性的理念”;而在理性的实践运用中具有积极的含义,主要指实践理性的三个“悬设”。

因此,尽管“物自身”是一个“黑箱”,但其对认识和实践所产生作用是明确的,其自身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至少我们思维到有三个不同的理念归属于其中,故而可以将“物自身”的所指符号化为“3 + X”:其中的“3”指“意志自由”、“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三个纯粹理性的理念,在这个意义上的“物自身”属于“本体”( Noumenon) ;其中的“X”指刺激感性直观产生经验却不为直观所及、同时作为知性之统觉所对之“物”而作用于经验,这个意义上的“物自身”是“先验客体”( das tran-szendentale Objekt) 。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牟其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几乎都围绕“组装市场”来展开,而“组装市场”的基础即是他的“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形象地说道:“有一壶水烧到99度,还没有沸腾,没有产生价值,有人就建议干脆把它倒掉重烧一壶。

这种人是傻瓜。

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已烧到99度的水下再加一把柴,水就会开了,价值就会产生了。

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关键的一步。

那么,这宝贵重要的1度是什么呢?它就是市场。

”“1度理论”是什么意思?1993年1月28日至2月1日,南德集团在京西南的燕岭宾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燕岭宾馆离北京城20多公里,是国家某机关的招待所,环境幽静,是开会的好地方。

老牟喜欢在城郊找地方开会,取远离闹市喧嚣、集中精力谋事之意。

老牟在会上作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南德价值体系”的报告,该报告历时一天半,当时,南德春风得意,老牟精神焕发,报告很精彩。

报告完后,我们《南德视界》的工作人员从老牟手里接过报告提纲,对照录音整理成文。

大半年来,整理录音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老牟重点阐述了“1度理论”和第四产业。

在讲“1度理论”时,老牟说:“1度理论”是南德所有理论的基石,是南德赖以生存的法宝。

而在我的心目中,“1度理论”又是很多人觉得好听又听不明白、好用又用不灵便的玄学。

怎么把问题讲清楚,把用法讲明白,是老牟这次工作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

1992年10月颁布的《南德经济集团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话: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使我国拥有相当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但传统的计划体制所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使各种生产要素只能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存在,无法组合起来,创造出应有规模的社会财富。

据此,南德集团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格局之上加上最关键的一点——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市场功能之不足加以补充,以恢复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本来面目,并用统一的市场行为、多种的所有制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经济手段,把人为割裂开来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激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牟其中的度理论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牟其中的“1度理论”牟其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几乎都围绕“组装市场”来展开,而“组装市场”的基础即是他的“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形象地说道:“有一壶水烧到99度,还没有沸腾,没有产生价值,有人就建议干脆把它倒掉重烧一壶。

这种人是傻瓜。

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已烧到99度的水下再加一把柴,水就会开了,价值就会产生了。

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关键的一步。

那么,这宝贵重要的1度是什么呢它就是市场。

”“1度理论”是什么意思1993年1月28日至2月1日,南德集团在京西南的燕岭宾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燕岭宾馆离北京城20多公里,是国家某机关的招待所,环境幽静,是开会的好地方。

老牟喜欢在城郊找地方开会,取远离闹市喧嚣、集中精力谋事之意。

老牟在会上作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南德价值体系”的报告,该报告历时一天半,当时,南德春风得意,老牟精神焕发,报告很精彩。

报告完后,我们《南德视界》的工作人员从老牟手里接过报告提纲,对照录音整理成文。

大半年来,整理录音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老牟重点阐述了“1度理论”和第四产业。

在讲“1度理论”时,老牟说:“1度理论”是南德所有理论的基石,是南德赖以生存的法宝。

而在我的心目中,“1度理论”又是很多人觉得好听又听不明白、好用又用不灵便的玄学。

怎么把问题讲清楚,把用法讲明白,是老牟这次工作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

1992年10月颁布的《南德经济集团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话: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使我国拥有相当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但传统的计划体制所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使各种生产要素只能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存在,无法组合起来,创造出应有规模的社会财富。

据此,南德集团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格局之上加上最关键的一点——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市场功能之不足加以补充,以恢复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本来面目,并用统一的市场行为、多种的所有制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经济手段,把人为割裂开来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激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效益。

南德集团把这种经营思路形象地表述为“99度+1度=沸腾”的理论。

这是对“1度理论”的高度概括。

我认为,“1度理论”是老牟的方法论,是老牟10多年“开创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试验田”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结晶。

在1991年10月和11月《南德视界》第68期至74期上连载了特约记者与老牟的“南德对话录”,留下了比较详细的关于“1度理论”的记述。

老牟说:“我处世经营,非常注意方法。

黑格尔把世界总结为方法,他在《逻辑学》中说,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物体,非常丰富的世界,最后都归结为一个点。

有点的运动,就成为一条线;线的运动成为面;点、线、面就构成一个三维空间。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

’“在商品经济中竞争就得有钱。

按传统方法,要么有个‘钱’爹,留下遗产,钱多做大生意,钱少做小生意;或者有个‘七品芝麻官’的权爹。

我没有,什么都没有。

因此我没有传统的路,只有超越传统,寻求方法。

“我想了10年,又干了10年,琢磨了很多思路,终于找到了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法。

“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建立起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机制。

中国经过40多年几代人含辛茹苦的奋斗,应该说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初级过程。

我国固定资产已达2·7万亿元。

我们积聚了巨大的劳动,如同烧到了99度的水,但还没有沸腾起来,社会没有出现巨大积累的创造力,巨大社会财富没有如期涌现。

我有一句话,叫‘99度+1度﹦沸腾’。

这个1度,就是市场。

“‘99度+1度’,就是用方法来创造财富,组装市场。

“这个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利用好积累,避开体制分割,导引大中型企业转向,组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市场。

99度是条件限制的结果,它是财富但没有使用价值,因为99度的水还不能喝。

如果我们用恰当的方法加上1度,水就开了,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就实现了。

用1度的付出换取100度的价值,这就是方法的能量。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共产党人用以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怎样解决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就是一个方法问题。

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条块分割的经济结构问题。

”老牟举了两个例子。

在一个边远山区,火车站站长和供销社棉花收购站站长发生了矛盾。

因为棉花大丰收,棉花收多了,时逢雨季来临,收购站站长要求追加车皮,赶快把棉花运走。

火车站站长说车皮不够,只有计划车皮。

于是冲突发生了,打了一架。

双方都找上级说理,这边从局长找到铁道部长,那边从经理找到商业部长,两边都说是维护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

但两个部还是不能沟通协调,怎么办只好上报国务院总理,召开部长会议来协调这个棉花抢车皮的事。

结论下来了,棉花也烂掉了。

发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条块分割的结构,不能使社会元细胞之间充分沟通、联系、协作和使功能活跃起来。

社会经济是有机整体,一个整体遭受割裂,必然发生故障。

又如重庆嘉陵机器厂的摩托车问题。

重庆嘉陵厂的嘉陵牌摩托车是和世界摩托车王牌厂家——日本本田摩托的合作产品,质量上乘。

1989年,嘉陵厂送12辆摩托车去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车到巴黎,12辆就坏了12辆。

一堆废品远洋万里,问题出在哪儿运输上。

产品出厂,先要厂里短途中转运输,交承运站;承运站将车运到港口;港口上船,转内河运输。

长江航运公司内部又沿江割据,分成很多段,重庆船只能到汉口,转汉口船到上海。

长航没有航海权,出口货物要在南通、张家港或上海的江海中转港换海轮或集装箱班轮,才能运到美国、西欧等海外市场。

而这几个港轮班又不方便,10天或1周1班。

所以国内都愿在香港中转,再换一次船,然后漂洋过海。

中国厂家交货延期问题一直让外国人头疼。

如此条条块块分割隔离,人为地拉开了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距离。

长江奔向世界,难关重重。

中国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打破条块分割的陈旧格局,要用现代市场的方法和行为,来组合企业功能,激发市场机制。

老牟认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整个中国社会聚集的大量财富,更不能因为管理体制的弊端就否定了财富的价值,犹如不能因为水烧到了99度烧不开了就把水倒掉重烧,我们需要的是“加1度”来实现使用价值,我们反对从零开始。

二、“1度理论”,越说越精彩在1月28日的工作会议上,老牟从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1度理论”。

1、“1度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1度理论”包括我们对历史、哲学、社会的看法,对历史进程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几十年成就的评价,对中国市场经济如何建立的理论等一大套学问。

中国需不需要改革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已经统一了认识: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但怎样改革结论就不那么简单了。

而且这一问题还得长期讨论甚至争论下去。

南德集团是最早提出要对中国经济进行改革的经济团体,因为提得早,曲高而和寡,所以磨难重重。

正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提得早,想得深,又经过了长期实践,才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提法最科学。

我们认为,在中国不能抛开社会主义来谈市场经济。

发展经济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市场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有人希望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是急性病。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稳定的根本保证。

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政治力量,南德保得住吗保不住。

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踏平南德,南德有钱啊,他们要杀富济贫,我们就没有安全感了。

各种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必然是一场混乱。

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由上而下理性思考的结果。

搞自由化的人想把政府推翻,其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状态。

究竟是用激烈的、革命的方式来发展市场经济,还是理智地、循序渐进地发展市场经济呢对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究竟如何评价这就是“1度理论”产生的基础。

我们的思考从这里开始。

2、计划经济的弊端和优势是“1度理论”产生的条件计划经济的弊端是明显的,这一点人们已经看到了,若看不到就不可能有改革的强烈呼声。

计划经济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条块分割上,条块分割既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对此,我们是深有感受的,在做“图—154”飞机项目时,有关部门就认为大逆不道,于是就有人打来电话,要吊销我们的执照。

按照条块分割体制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凭常识就可以扼杀我们,他们只知道他们所在的条条块块内的事,以外的事便不知道了。

这就成了经济发展的最大桎梏。

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它必须满足人类不断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要求,人们的欲望是各式各样的,怎么计划呢而计划经济一计划就是1年甚至5年,什么都要计划进去,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一个人1年1尺8寸布的结果也出来了。

计划经济产生不了实用的计划,这就是弊端。

但我们必须看到,计划经济也有优势,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就不能这么长时间的保存下来。

南德的成功,就在于看到了这种优势,而且有效地利用了这种优势。

计划经济的优势可概括为一句话:巨大的产品生产能力。

目前有许多处于瘫痪状态的工厂,你可以说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如果你能包销它的一样产品,你看它行不行比如桌子上这只暖瓶,只要你需要它生产,它很快就给你造出来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见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忽视了生产能力的存在与激发。

他们宁可重建一个暖瓶厂而不知道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这不是最大的浪费吗我们真正的任务在于如何使这个暖瓶为众多用户接受,使其变成货币。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工厂不能变成货币就否认它的生产能力,能力是存在的,而且是花了很大劳动的结果。

这有点像能量守恒定律,既然能量存在了就不会消失,能量只可能转换存在的形式。

计划经济搞了40年,战天斗地,挑灯夜战,劳动成果都哪儿去了我认为它就表现在对产品生产的能量上。

我熟悉重庆的军工企业,规模很大,设备很好,技术力量很强,可是没有生产任务,一切以闲置的状态表现着。

但我们不能说重庆军工无能。

我在想象,21世纪的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年销售量在300万辆左右,如果把重庆军工的生产要素于以组合调配,重庆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汽车城。

浙江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口口声声说,他从南德学了“1度理论”,租赁、购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只是从运行机制上改造了一下,于是就变成了新型企业,费用节省下来了,超额利润也产生了。

这个“1度”,是补99度的先天性缺陷,缺什么补什么。

而这个“1度”,也不是南德既有的,而是南德用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其他地方买过来的,这一补,最后1度上去了,水就可以喝了。

计划经济不是中国的专利,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存在,苏联、东欧、越南、朝鲜因体制的原因均广泛存在,就是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不少计划的成分。

计划经济不能满足已经变化了的世界的需要,于是就躁动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