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观察报告

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观察报告

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观察报告一、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其中,通货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对于明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明代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二、明代通货制度变革1. 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明代初期,由于铜钱的短缺,纸币应运而生。

纸币的出现,对于当时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银两成为主要通货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通货。

明朝政府推行“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合并为一,以银两计,使得银两在通货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明代赋税制度变革1. “一条鞭法”的实施“一条鞭法”是明朝赋税制度的重要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将赋税和徭役合并为一,以银两计;统一征收标准,实行平等负担;以及加强征收管理,实行“以钱易银”等。

这一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赋税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除了“一条鞭法”外,明朝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赋税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如设立常平、广积等仓储制度,以备荒年之需;实行“均输”制度,确保各地区之间的赋税平衡;以及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将丁税摊入田亩之中,使得赋税更加公平合理。

四、变革的原因与过程1. 变革的原因明代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铜钱短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更为便捷、通用的通货;三是农民负担沉重,需要改革赋税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

2. 变革的过程明代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初期的纸币流通阶段;二是银两逐渐成为主要通货的阶段;三是“一条鞭法”的实施阶段;四是赋税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这些变革的实施和执行。

五、变革的结果与影响1. 通货制度变革的结果与影响通货制度变革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纸币和银两在通货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巩固。

关于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根据自己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南京中华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1.1调查对象和方法合自身在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6个班级的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各班各50份。

高一(5)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6)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8)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9)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高一(10)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1)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9份。

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

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调查果表:高一问卷调查统计表题目选A人数占百分比选B人数占百分比选C人数占百分比选D人数占百分比⒈明了课堂目标:⑴你明了每节课的目标吗?3437.784651.1188.8922.22⑵课上教师的要求明确吗?5257.783336.6733.3322.22⒉积极参与学习过程:⑴你经常主动回答问题吗? 33.331112.224853.332831.11⑵你在课堂上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吗?1617.783235.563235.561011.11⑶你对改变我们的课堂提出过意见吗?33.3366.673640.004550.00⑷你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平衡吗?1112.223134.443235.561516.67⒊学科内容和生活相联系:⑴你认为课上所学在你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用吗?2224.442325.563842.2277.78⑵教师有否要求你在课外收集信息或材料用于课堂的作业? 33.332426.675358.891011.11⒋追求自己的兴趣:⑴你对本学科感兴趣吗?2932.223336.672527.7833.33⑵你能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吗?1415.562831.113741.111112.22⒌体验成功:⑴你完成了已定的学习目标吗?1112.225257.782527.7822.22⑵在课堂上你体验过成功吗?1213.333842.223741.1133.33⒍收到反馈:⑴教师对你的学习评价有用吗?4145.563235.561516.6722.22⑵作业和测验能促使你进步吗?3842.223842.221213.3322.22⒎受到合理的约:⑴课堂井然有序吗?2224.445662.221112.2211.11⑵你知道课堂规章和程序吗?3640.004145.561011.1131.3调查果分析从问卷调查统计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

《辛亥革命》课堂观察结果汇报

《辛亥革命》课堂观察结果汇报

课堂观察报告一: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之教师教学发言人:万州二中彭莉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下面就我们小组关于“史观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之教师教学”的课堂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本节课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注重运用史观指导历史教学。

总体上说,以近代化史观引领本节课教学全过程,同时又较为恰当的渗透了多个史观(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唯物史观体现在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有利条件: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革命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鼓励经济发展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革命史观体现在分析背景:清王朝对外卖国对内反动统治与资产阶级争取民主矛盾尖锐;辛亥革命过程艰辛: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分析成果: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洲觉醒。

文明史观体现在分析背景:辛亥革命是历史必然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分析成果:政治上的民主代替了专制,推进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促进工业发展等,推动中国文明进程。

近(现)代化史观体现在分析背景:同盟会十六字纲领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近代政治的体现);过程:通过艰辛斗争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政治近代化;成果: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各个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由此可见它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局限:成果有限,真正目标并未实现,说明中国近代化道路任重道远。

全球(整体)史观体现在背景: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条件,学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成果:分析《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是学习借鉴美国1787宪法;分析对亚洲革命的影响—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史观体现在背景:在解释十六字纲领平均地权时提到谋求民生幸福;成果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社会移风易俗的变化推动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另外,本节主要突出的是近代化史观,由于面对高一学生对史观认识的局限,所以在引导学生讨论之前先介绍近代化的概念非常有必要。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考察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基地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基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考察内容1. 参观地点:我国某著名历史基地2. 考察内容:(1)了解基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2)参观基地内的文物古迹,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3)聆听历史讲解,了解相关历史事件;(4)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考察过程1. 考察前,我们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历史专家对基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考察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文物古迹,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3. 考察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考察成果1.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考察,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提升了历史素养。

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学习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历史事件,提升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参观历史基地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4.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察总结1. 考察活动组织严密,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关注历史,传承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希望学校能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砥砺前行。

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第2篇一、考察背景为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对某历史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旨在了解历史基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 初中历史实验报告

人教版 初中历史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中历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实验过程1. 仔细阅读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包括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和图表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尝试回答题和做课后练,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研究历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和教学目标,分析其对学生的历史研究的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通过研究历史教材,我们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 历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和教学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研究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我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了解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历史教材,能够扩大视野,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验建议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历史教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阅读历史教材时,要注重理解和思考,做好阅读笔记,以便后续复和巩固。

2. 多做题和课后练,能够帮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探索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博物馆、展览和文献,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4. 积极参与历史社团和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历史研究的经验和收获。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研究历史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历史来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为未来做好准备。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一、背景描述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

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2)中外的和平交往。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可以说是中西交流的典范。

(3)中外之间的冲突。

在近代以前以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中国澳门最具代表性。

双井地点历史观察报告

双井地点历史观察报告

双井地点历史观察报告新地标的前世今生坐落在北京东三环上紧邻国贸的双井地区,是因CBD商圈的扩张而起的外延商圈--向北一公里既是CBD核心地标国贸,南面毗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北京老牌统居住型社区--劲松,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受到商业啡产的青睐,日益成为一个频繁见诸于媒体和!告的地标商圈在_年以前,双井地区是集合了北京齿轮总厂、北京重型汽车间造厂北京建筑机械厂、北京重型机械厂等工厂的重工业工厂区。

年,富人地产投资32 亿元拿下了广渠门外东工厂地块建设北京富力城,这在当时是建国后公开招标的最大地块。

随后双井地区的价值遂渐为房地产界所重视,从)渠门双井一直远伸到东四环大郊亭桥一线,陆续开发了富力城、京力公馆区、九龙花园、节果社区、乐成公馆、外企公寓、百环家园、广渠家园、金港国际、珠江帝景等新楼,尤其是贯穿东三环洛线的10号线地铁在年开通,结合木就理想的地有公交休系,形成了换乘便利叫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推动双井地以商务生活、休闲娱乐随之升级,对区域外的消费形成了巨大吸引丨年华丽蜕变之后的双井地区,云集着富力中心、富力双子座、东环国际大厦、乐成中心、优士阁等甲级写字楼,尤其是隔下环赢立的富力广场、乐成中心已然成为新地标与北前的建外soho楼群鼎足而立,购物中心、姚乐场所女UME和麦乐迪以及星级酒店点缀其间。

富力城、富力公馆区、苹果社区、乐成公馆、外企公寓、首府会、金茂府等星罗棋布的高档搔盘意味着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实力,商圈东北角的苹果社区进驻了今日美术馆和众多艺术品机,构由于消费人群成人,消费告求强烈、消费力水平高,如今的双井商圈,无论是社区商业还是商业综合体,各业态的发展都相当稳健,尤其是零售和餐饮已经成为商圈内的主流,并逐步形成商业亮点。

以高档百货、精品超市、大卖场、家山连钱为代表的零售业态,尚留有空自还是存在着重复佳设的现象?日前商圈内的零售业态对区域外消费是否能维持持线的吸引?商圈5大零售业态现状双丰商圈位千CBD商阁的南部,是随著CBD商圈的发展而咖起的外运商圈。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在今天的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刘老师承担了对刘耀局老师的研讨课——《美国南北战争》课堂观察,分别从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这五个维度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并对其中的教师行为做了详细的关注。

下面,刘老师将结合刘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将这个观察记录向老师们做个汇报。

一.在教师行为这一维度的观察中,周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介绍林肯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物,首先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对于美国总统林肯,你们知道关于他的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有的放矢,学生侃侃而谈,讲到很多林肯的故事,此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油然而生。

在此之后选用了两段材料,介绍他在竞选时的演讲和当选后的声明,让学生分析,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什么?既然反对,为什么不去废除,反而是无意干预?前后态度发生了变化,是否矛盾?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然,使学生认识到林肯处处以大局为重,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恰当的利用视频资料,解决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林肯在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前后的思想变化,把林肯作为一个常人来对待,真实呈现他在这项政策出台前他的担心犹豫,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政策的作用。

第二,从教室的提问及解决方式维度看,刘老师做到了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方式多样化,理答方式科学化。

②充分运用地图、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历史地图形象直观,包含了很多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讲美国领土扩张时,刘老师用了动态的领土扩张地图,颜色鲜艳,清晰明了,形象直观,利于学生了解;对于奴隶制扩张的漫画,刘老师先给他们介绍了背景,画面的主要人物,问:这是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南北双方产生的一个新矛盾,谁看明白了,可以给大家讲解。

寓思于图,以此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表达能力;讲内战爆发时主要结合了《内战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于南北双方的地理位置、势力范围有了大概地了解,再看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思考为什么北方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形势下,却屡战屡败?言简意赅的分析出北方失利的原因,使学生对于战争的曲折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林肯采取措施挽救战争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版 谍 七 人教 丝绸之路的开辟 本 题 观察者:淄博市初中历史班学员崔玲 观察记录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 1、运用图文资料(图片、地图、故事等),创设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理解、认识历 史:2、通过动态地图的演示深化学生的历史理解,初 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 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注重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如"秦朝疆域”、"西域彌 域”等;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如与地理、语文、思 品的联系 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特点与本质 合理使用了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历史故事、地图等)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对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 结、表述、识图、提炼信息、辨析、判断、质疑、对比、 时空观、时序感等方面皆有一泄程度的培养 在引导学生学习“张殘出使西域”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 的历史想象,岀现哪些困难?是学生感悟到张務不提艰 难、对祖国的热爱、敢于开拓的精神;"西域都护”的设 宜说明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爱国主义教 育 1、解决"张務为什么出使西域? ”可引导学生回忆学习 过的西汉初年匈奴的情况,当时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 北,而且控制西域诸国。

汉武帝时积极备战,对匈奴进 行大规模军事反击,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张骞出使西域 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学生活动开展的开 放性、思想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如"知识竞猜"可以适当 延展,可由学生在课前搜集有
关丝绸之路的爼胜古迹, 课堂上加以展示,会更具开放性,效果会更好:3、课 件展示须与教学同步,多媒体的不适时会对学生形成干 扰"如在"知识竞猜”活动开展前,教师小结教学内容时, 大屏幕上已提前显示活动内容要求等,这可能会分散学 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历史 年级

观察视角一、教什么
观察视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
当?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 现
给不同学生的?
3. 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 知
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 活联
系?
4. 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 科
特点与本质?
5. 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 懂
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 讲并
辨析?
6. 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 教
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7. 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 方
法的指导和培养?
详略较为得当,讲解合理,突出重点、难点 补充视点:
情感价值观培养
教学改进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