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检查法

合集下载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确定患者是 否感染某种细菌。
通过病理学方法对感染部位的组织进行观 察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的流程
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离 心、过滤等,以提取样本中的 细菌。
药敏试验
对分离鉴定的细菌进行药敏试 验,以确定患者对哪种抗生素 敏感。
采集样本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诊断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粪 便、分泌物等样本。
推进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行业标准
组织制定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规范实验室检查的 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培训和教育
加强实验室检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 平。
质量控制
建立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评估,确 保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04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 通过复制目标DNA片段来增加其数量 ,从而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上的微小点阵列进行多重检 测,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菌。
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识别和 鉴定细菌的种类和亚种。
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解读
培养与鉴定
将提取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 类和数量。
结果报告
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给医生 ,以便医生根据结果制定合适 的治疗方案。
02
细菌培养与鉴定
细菌培养方法
01
02
03
常规培养
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 通过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 情况、形态、染色等特征 ,以确定细菌种类。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取血液,第2~3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尤其是检测抵抗力弱的细菌。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以减缓致病菌的死亡,阻止杂菌的过度生长。

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温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有的尚需作动物试验等。

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效率是影响临床诊断程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一、检测细菌
直接涂片显微 镜检查
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Fra bibliotek生化试验
01
02
03
04
一、检测细菌
1、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 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二 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 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 性,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 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一、检测细菌
2、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 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 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 离纯化的病原菌,可为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 验提供纯的细菌,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 增和动力观察等。
一、检测细菌
3 、动物接种试验
实验动物接种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此外,也可用于确定病原体的致病力,恢复 或增强细菌的毒力,测定某些细菌的外毒 素,制备疫苗或诊断用抗原,制备免疫血 清,检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等。
一、检测细菌
4、生化试验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 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相同或 相似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1、检测抗原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测定 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
感谢各位聆听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定菌种或菌型。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病原菌的常规分离与鉴定方法原则和常用的检测细菌抗原的方法。

(2)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3)常用生物制品的概念和特点。

(4)细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主要原则。

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检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常用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感染的诊断一、病原菌检测(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四)病原菌核酸的检测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一、人工主动免疫(一)疫苗(二)类毒素二、人工被动免疫(一)抗毒素(二)抗菌血清(三)胎盘丙种球蛋白(四)其他免疫制剂第三节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活菌(疫)苗2.死菌(疫)苗3.类毒素4.抗毒素5.人工被动免疫6.人工主动免疫二、填空题1.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人工免疫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

3.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物质,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或_______。

4.类毒素是由细菌_______经_______处理后制成。

5.类毒素失去了外毒素的_______,保留了外毒素的_______,刺激机体可产生_______。

6.抗毒素一般是用_______多次免疫马后,从其_______中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

7.抗毒素可用于_______和_______由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

8.白百破三联疫苗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混合制成,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_。

9._______和_______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0.减毒活疫苗_______保存,灭活疫苗_______保存。

细菌与病毒的病原学检查法

细菌与病毒的病原学检查法
抗原检测:
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 术
核酸检测:
1.核酸杂交技术: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 杂交、原位杂交
2.PCR技术 3.基因芯片 4.16rRNA基因序列分析:编码rRNA,保守区、可变 区
三、抗体的检测(血清学诊断)
凝集试验:直接、间接、协同、冷凝集 沉淀试验:环状、絮状、双向、对流电泳 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高4倍以上有意
义。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形态学检查
1.电子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法:107颗粒/ml,电镜观察病毒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免疫电镜法(IEM):
标本+特异性抗体 病毒颗粒聚集 电镜 观察
轮状病毒的粪便、HAV、HBV的血清、疱疹 病毒的疱疹液,可早期诊断。
三、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细胞的变化:CPE 红细胞吸附(HAd): 红细胞凝集: 病毒干扰作用:风疹病毒,埃可病毒,Vero细
胞。
中和试验(NT):是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
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空斑形成试验:蚀斑形成单位(PFU),感染
性病毒的滴度用PFU/ml表示。
四、病毒成分的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红细胞 血凝现象
病毒+抗体+红细胞 血凝现象消失
用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诊断、流行 病学调查及鉴定病毒的型和亚型。
ELISA法:HSV、CMV、EB病毒等
蛋白印迹技术:用已知病毒蛋白检测未
知病毒
病毒抗原的检测:HIV和HBV抗原
病毒核酸的检测

医学微生物学6.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医学微生物学6.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案例二:霍乱弧菌感染
总结词
霍乱弧菌感染是一种经口摄入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 ,可导致严重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详细描述
霍乱弧菌感染的典型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可在 数小时内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粪 便培养和抗原检测等。防治原则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加强食 品卫生和接种疫苗等措施。
04
细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肺炎链球菌感染
总结词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 引起大叶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疾病。
详细描述
肺炎链球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 引起肺炎链球菌败血症。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抗原检测 和核酸检测等。防治原则包括加强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和使用抗 生素等措施。
在严重的情况下,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休克、多器 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细菌感染的体征包括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 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02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判断是 否存在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CRP)
检测体内炎症反应,辅助诊断细菌感染。
预防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 误用,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
生。
控制传播途径
隔离患者
对感染细菌的患者进行 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消毒与灭菌
对接触患者的物品、医 疗器械等进行消毒或灭 菌处理,以消除携带的
病原体。
环境清洁
健康教育
保持医院、家庭和其他 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减少细菌的传播。
加强公众对细菌感染的 认识,提高预防意识, 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正文】随着传染病的不断流行和蔓延,检验科的传染病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中常见的传染病检测方法,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传染病的检测离不开对病原体的检测,而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细菌检测(1)培养法:将患者样品在人工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以培养出细菌,通过染色和观察细菌形态、生理特征等进行鉴定。

(2)PCR法:通过引物特异性扩增目标细菌DNA段,利用荧光探针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是否存在。

(3)免疫学方法:利用细菌分泌的特异性抗原或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细菌感染。

2. 病毒检测(1)核酸检测:利用PCR法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核酸,进而确定病毒是否存在。

(2)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或采用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感染。

3. 寄生虫检测(1)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患者样品中是否存在寄生虫或虫卵。

(2)免疫学方法:检测寄生虫特异性抗体以及寄生虫分泌的特异性抗原。

4. 真菌检测(1)培养法:将患者样品置于富含真菌生长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观察真菌生长情况。

(2)PCR法:通过扩增真菌特异性DNA片段来检测真菌感染。

二、免疫学方法的检测免疫学方法是传染病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来诊断传染病,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等。

2. 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敏感且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化学法使标记物发出荧光,以此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体或抗原。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PCR法PCR法(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通过扩增目标物质的特定DNA片段来检测是否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

2.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标准化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结核分枝杆菌(TB),简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 病的病原体。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生 生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 大幅下降。近年,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 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毒、贫困 及人口广泛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 情死灰复燃。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1/3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 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群中结核分枝 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的5%~10%携带者可 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TB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G+C含量高,其细胞壁 除肽聚糖层外,还含有另外一层由特殊脂质、糖 脂和多糖组成的附加层。TB呈细长略弯曲,常聚 集成团,用抗酸性染色被染成红色。
对养要培求特殊条件,一 般要经4-6周才出现肉眼可 见的菌落。TB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 侵入机体,它被吞噬后能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还可在细 胞外繁殖。
6、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试验( AMTDT)
AMTDT以结核分枝杆菌的16SrRNA为扩增模板,采 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对靶核酸进行扩增,采用化 学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cDNA探针与扩增的靶基因杂 交,探针与扩增产物杂交后利用杂交保护试验除去 未杂交的标记探针,最后利用化学发光仪检测化学 发光信号。
结核分枝杆菌天然地对很多抗生素有抵抗力,使得 治疗极其困难。该菌的药物抵抗力主要由于其具有 高度疏水的细胞壁充当渗透屏障。同时,在基因组 中还发现有许多药物抗性决定因子的编码序列,包 括水解酶或者药物修饰酶,例如乙酰转移酶和很多 药物外排泵系统。
抵抗力特点:“三耐四敏” ※耐干燥、耐酸碱、耐孔雀绿(1:13000) ※对湿热、70%乙醇、紫外线、常用抗结核药物(但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18
19

第二十三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潘凤兰 69427932 214
1
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室诊断方法: 1 显微镜 2 分离培养 3 免疫学技术 4 分子生物学方法
2
一,标本采集,处理与送检原则 标本采集, 1,区别取材:选择感染部位病变明显部位适宜 区别取材: 标本,最佳时间,查抗体: 标本,最佳时间,查抗体:急性期 恢复期 2,妥善处理:细菌使用抗生素前 妥善处理: 3,尽快送检 4,严格无菌操作 5,详细登记
8
6,动物实验 1)常用动物
豚 鼠
9
2)接种途径 3)内毒素检测
10
7,毒力检测 体内: 体内: LD50 ID50
体外:Elek平板 体外:Elek平板
11
(二)病原菌结构成分的检测 1,抗原检测 原理: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 原理: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未知的细菌
抗原成分.抗原检测是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常用技术. 抗原成分.抗原检测是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常用技术.
3
二,病原菌及其结构成分的检测 (一)病原菌的检测 1,涂片染色镜检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4
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5
3,生化试验
6
4,血清鉴定
抗原
+
抗体
7
5,药物敏感试验 纸碟法, 1)方法 纸碟法,试管法 2)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最低杀菌浓度(MBC) 3)全自动仪器
方法 :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 免疫标记技术
12
2,核酸的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Southern印迹杂交( blot) Southern印迹杂交( Southern blot) 印迹杂交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 blot) Northern印迹杂交 斑点杂交 原位杂交
13
聚合酶链反应 reaction)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体外DNA扩增技术,在DNA扩增仪上进行 扩增技术, 体外 扩增技术 扩增仪上进行 可用细菌专一性的寡聚核苷酸引物, 可用细菌专一性的寡聚核苷酸引物,进行特异性基因片段 的扩增 适用于难以培养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如结核,慢性淋病, 适用于难以培养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如结核,慢性淋病,梅 毒等
14
三 抗体的检测 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 免疫标记技术
15
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214
16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2,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多粘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磺胺
17
(二)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合理选择 2,剂量适当 3,交替用药 4,联合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