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复习课件之考点1、2:概括内容 概括情感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 了,这话啥意思?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 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 人物心理 2010 年 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 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 写出来。(3 分)
人物情感
2012 年 2011 年
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3 分) 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 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 上恰当的词语。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 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日报》2020 年 3 月 20 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 分)
一关注题目,看清楚答题的主语是谁。二从头找 到尾,把母亲“能干”的事情勾画出来。三尽量运用 文中的字眼为答案。本文在第 6 段至 9 段分别叙写了 母亲能干的事例,从这几段中提取句子答题。
优 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 4 分 据,准确到位 雕刻软木青蛙栩栩如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 作用。(4 分)
此题考查插叙的内容及作用。插叙是作者在顺叙 过程中,进行时空转换,回忆过往生活的内容。文中 一共出现了三次插叙,找对了即给 1 分。
第二问插叙的作用共 3 分,一共 4 个得分点,答 出任 3 点给 3 分。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 容方面需要先答出这段内容描写的侧重点,然后从人 物心理或者性格角度分析。结构方面,三处插叙的作 用都是使上下文情节严谨,合乎情理,为下文莉君的 心理转变做铺垫。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 11 点过了还在刷剧, 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 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 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 X 光片还要 上镇医院。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3、4课时课件(共39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3、4课时课件(共39张PPT)

考点九:顺叙、倒叙及插叙 的作用
• (1)顺叙:按时间发生、发展、
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 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 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 段提到前面,然后再用顺叙写出 整个过程。 作用: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 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考查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 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答题指导: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 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注意添加 文中感人的细节特征;

• (2)小雨腼腆地笑了。
• “腼腆”的意思是因怕生或害羞而神 情不自然,写出了小雨得到“我”要 和他做好朋友的肯定答复后害羞的神 态,表现了小雨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心理。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5、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气氛
例文解读
本文的题目“把茄子认真演好”, 有哪些妙处呢?
答案解析: ①比喻独特,生动活泼 ②蕴含文章主旨,告诫人们应认真做事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是保安转变的关键
考点二:概括故事情节
考查角度: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文章的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 1、赏析词语的准确性、生动形象、 言简意深、深刻性、委婉含蓄
• 2、解读词语表达的情感、心理或 态度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分析其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共51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共51张PPT)

的变化。
2012、2011
3.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2012
1.概括主人公的形象。 2013、2010
2.评价人物、人物的塑
造考情详解
考查要点
具体题型
考查年度
C.揣摩细节 (揣摩作品中 的精彩细节)
1.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 2019、2018、2017、
用。
2016、2013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提分秘笈
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
【典型例题1】(2019·广东)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 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典 型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 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

第三盏 女同学 ②
【答案示例】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2 分)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2分)
2.分析结局的妙处。 2014、2013
3.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010
D.欣赏手法、 1.分析表现手法。 品味语言(欣
2019、2015、2014、 2012、2011
赏作品的表现 2.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 手法,品味富 效果。 于表现力的语
2019、2018、2017、 2015、2014、2013、 2010
第二部分 阅读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考…情…详…解….. 2 …提…分…秘…笈….. 3 …知…识…链…接…..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考情详解
直击重点
命题规律
1.理清思路,整 1.文学类作品阅读每年必考,为阅读考查的

(广东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广东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3
真题回放
一、(2017·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4题。(17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 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 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 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 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
9
真题回放
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
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0
真题放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 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 失。
11
真题回放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
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 铺垫。
12
真题回放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
6
真题回放
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 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 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 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
. 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
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 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 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 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

广东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第三讲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27张PPT)

广东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第三讲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27张PPT)

考纲要求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 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 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 法,品味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 获得有益启示。
命题规律 (2)赏析写作技巧: ①表现手法;②品味语言。 (3)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4)句段作用(开头、中间、结 尾段的作用)。 (5)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题: ①分析并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写作顺序、线索);②概括段 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把握 文章大意,筛选重要信息;④ 结合全文(段落)进行探究概括; ⑤概括文章主旨(主题、含义)。
考纲要求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 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 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 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 获得有益启示。
命题规律
3.从考查的能力来看, 主要考查了以下几种 能力:对主要内容的 理解与概括能力,对 写法的分析能力,对 语言的品析能力、想 象能力,对文章的主 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 对文章的感情的把握 能力。
考纲要求
真题探究
一、(2018广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 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 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 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 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 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 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命题规律 (6)对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的考 作品的主要内容。 查: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 ①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品 中的情境与形象。 质;②分析文章人物(或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 作者)的情感;③分析作 细节。 者对文中人物或事件的看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 法和态度。 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 (7)开放拓展类: 语言。 ①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心 5.领悟作品的内涵, 理描写的话(句子);②结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内容概括”精ppt课件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内容概括”精ppt课件

12
第三步:在文中提取信息
阅读《母亲的心》第二题的题目(P155)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 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1) (2) (3)母亲发现螃蟹(4) (5)
请在文中摘取你需要的信息.
ppt精选版
13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 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 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 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 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 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 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 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 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 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 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ppt精选版
20
实战演练
完成《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P167
ppt精选版
21
2007年广东省中考题《鼓神》 18.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4分)答:
ppt精选版
7
2010年佛山中考题《淡竹》
13.第(12)段说淡竹其实不空,淡竹“不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14.作者说淡竹就是李白,请阅读第(11)段,概括出淡竹“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质的内容。(2分) 答: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 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 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情感分析”课件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情感分析”课件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真题解析
阅读真题示例
示例题目
《雨巷》的情感分析
示例内容
通过对《雨巷》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情感表达的方 式和技巧。
真题解析方法
情感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意象、 修辞等元素,深入挖掘作者所要
表达的情感。
情感类型识别
根据文本内容,识别出作者所要表 达的情感类型,如喜、怒、哀、乐 等。
情感深度评估
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深度进行评估, 判断其情感是否强烈、深沉或平淡 。
真题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思路
结合文本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情 感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合理的 答案解析思路。
答案解析要点
根据答案解析思路,列出答案解 析的要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
CHAPTER 05
备考建议与策略
备考计划与时间安排
推理判断题
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信息 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
作者的言外之意。
主题思想题
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 主题、中心思想或深层
含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题
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在文 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培养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 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
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对比与反衬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或情境来突出 情感,如“他虽然身处困境,但
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勇敢”。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喜怒哀乐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出喜 怒哀乐等基本情感。
悲欢离合
描绘人物在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展现人生的 酸甜苦辣。
爱恨情仇

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 插叙
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倒叙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满。
补叙 补充解释,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续表 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抒情
类型
作用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 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 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②意境深邃。“意”就是作 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达到有机融合,才能表达出散文的 深刻主题。③语言凝练。④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 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 景入情。
结尾句
概括上文,表现主旨,强烈抒情,留下余地,令人 思索。
线索句 多次出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串文章的作用。
中心句 概括性强,紧扣题旨,多以议论、抒情的形式出现。 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画龙点睛的作用。
矛盾句
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实质上蕴含寓意,句意侧重 于矛盾的一面。
变式句 具有强调意味。 修辞句 与修辞方法本身的效果紧密相关。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以及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 用。它源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 的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解题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扣住题目的关键词“命好”,回归原文找答案,答案就藏在文 中。
第一问可以直接从第②段引用,要注意要点齐全;第二问的答案 则最好引用兼概括,引用“细水长流”及对其的进一步阐释,再加以 概括父亲对邻居、母亲“细水长流”的具体表现。
15.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 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第一盏
母亲
第二盏
父亲
给“我”的启迪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① 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
(3)赏析写作技巧:①表现手法;②品味语言 (4)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5)句段作用(开头、中间、结尾段的作用) (6)关于字词句的考查:
①理解词句的含义;②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③结尾的妙处
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或情节
真题探究
【2019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 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15.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 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第一盏
母亲
第二盏
父亲
给“我”的启迪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题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再按相关人物与“小油灯”的 故事划分区域,寻找答案。 2.结合关键词句,确定正确答案。要善于抓住“启迪”一 词,从中寻找关键语句。 3.答案要求简洁、准确。如果原文过长,则概括回答。
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 见(人缘好)。(2分)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
【2015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 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 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 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 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 走着……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学校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 好奇 ② 尴尬
③ 惊叹 ④ 羡慕
(短语短句也可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方法归纳
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结合表格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情 节”确定答题区域。。 (2)从相关语句中确定出情感态度或心理状态。 首先,要善于抓住一些直接表明人物情感态度或心理状态的 词语,如“尴尬”“羡慕”等; 其次,还可结合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其他方面的描写分析, 还可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
集中营里面 高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概括情节)
① 题目要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即主语是谢达。按照给出的例子 ,直接填写事件可省略主语,格式为“事情+结果”。
② 根据内容和事件发生地点的提示,事件的发展为小说的第③节 ,发生的门口的事情就是“谢达手握手雷,大叫着冲向看守而 被纳粹逮捕”。事件的高潮部分为小说的第⑦节,发生的门口 的事情为“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被纳粹射杀,然后被悬挂示 众”。结合原文概括即可。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



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层次结构,再按各个情节的划分区域来 寻找答案。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心理状态。首先,要善于抓住一些直接表 明人物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尴尬”“羡慕”等;其次,还可结合对人 物的其他方面的描写,分析出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从对她的仔细 观察和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好奇的心理、从“连连夸她”的语 言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惊叹的心理。
考点二:概括情感或心理变化
真题探究 【2018广东】阅读源自文,回答问题。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 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 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 一种模样。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叙事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情节
小说 人物
环境
考查题型
文学作品阅读是每年必考的阅读题,题量为4小 题,分值为17分。
命题规律:常见考查形式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题:
①概括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大意,筛选重要信息 ③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品质;②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等
正的美) ②
【2017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 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 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 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学校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集中营门口
发展 高潮
(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 而被捕。
(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 杀
方法归纳
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 (2)确定答题范围,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相关信息,利用关键词圈 点勾画相关句子,再进行概括。 (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括的方法为:人+事+ 结果。 (注意:概括时题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要事 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