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合集下载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

3、虚假“繁荣”的幻灭:
全方位的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
1、危机的爆发的标志
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 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 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 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 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 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 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 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 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1、虚假“繁荣”的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 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 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技术革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2、虚假“繁荣”的表现: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 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 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 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 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 国移到了美国。 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 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2)技术革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 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 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 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 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 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 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 的消费。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 发的根本原因是 ( )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材料三: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 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 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 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 价格卖出。连学生都成为证券市场的主顾。 他们受到的宣传是:“买股票就能赚钱, 早买早赚,不买就让别人赚”。
股票投机活动 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国际 市场争夺,彼此矛盾尖锐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小结
贫富差距扩场虚假繁荣 股票投机冲击金融市场稳定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引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影响
材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 元月供,”就能把汽车开回家,住进别墅。 汽车、收 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 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 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分期付款 加剧供需矛盾 市场虚假繁荣 扩大生产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其他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范围特别广
材料2: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 ,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 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时间相当长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破坏性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46.2% 40.6% 28.4% 16.5% 8.4% 下降 外贸 70% 69.1% 50% 50% 缩减 近300 失业 1700 600万 85万 300万 人数 万 万 破坏性特别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 因、特点和影响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复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2、如何评价这个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①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②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它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

在这一体系下,掩盖、隐含了许多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1919—1929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但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其次是实力和政治地位不相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矛盾自此总爆发)1.经济大危机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3)政府政策:自由放任政策。

导火线:黑色星期四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3.特点:①时间长(1929年---1933年)。

②范围广(从美国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受到影响)。

③破坏性大(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贸易减少三分之二,失业人数达3千万)。

4.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了经济大萧条。

(2)政治上:使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1933 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
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 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
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 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的增长,而是一种超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 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
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针对练习】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 了 55%。”该材料显示,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国民____________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 贫富差距 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 (3)直接原因:毫无顾忌的____________和银行贷款,造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萧条不仅是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 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们的国外的短期贷款。毫无疑问,这 产生了种种影响。1931 年9 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两年后美国 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工业和商业的崩溃与金融世界的 崩溃极为相似: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 年的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影响:Fra bibliotek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 ①建立的原因 历史因素:缺乏民主 直接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现实因素: 军部法西斯的推动 ②建立经过: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军部势力增强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 ③内外政策: (对内、对外) ④特点: 军部是法西斯的核心 ⑤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消: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直接) 积: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深远)
(2)扩张 英日 法国 德国 地域: 美国 工农业 领域: 金融业 (3)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 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引起了世界格局变化
二、摆脱危机的两种途径 1、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经济危机的影响 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以新政出任美国总统 (2)目的: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摆脱危机、复兴经济 (3)内容: (金融、农业、工业、福利) (4)特点:国家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评价:
2、建立法西斯专政 (1)德国 ①原因: 历史因素: 缺乏民主、凡尔赛和约激发民族情绪 现实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直接因素: 纳粹党的欺骗宣宣传 ②概况: A、建立经过:1932、1933、1934
政治上 军事上 B、措施: 思想上 经济上 外交上 独裁 扩张军备 钳制人民思想 国民经济军事化 退出国联、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开始于美国?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矛盾 根本 (2)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主要 (3)股票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 直接 2、概况 (1)开始爆发 ①标志:1929、10纽约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②表现: 工商业破产 失业人数多 农产品价格下跌

[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 的历史背景。
问题一:
什么是经济危机?为什么出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 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
特 点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工业、农业、 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 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 国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 经济大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 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 密联系的整体。
柯立芝
胡 佛
罗斯福
持续繁荣
爆发危机
挽救危机
那么, 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
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提 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 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 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 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
生产和销售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 D.②③④
5.为摆脱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 施是:①提高关税 ②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③实行货币升值 ④把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5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__自__由__放__任__”政策,反对政府直 接干预。
2.被迫采取措施: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3.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__强__力__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社__会__危__机__,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 断。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_国__际__市__场___上的 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__殖__民__地__和__半__殖__民__地___的掠夺,激起当地人 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2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下,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2.掌握胡佛措施的特点、结果,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加强学生多途径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掌握对教材的研读思考,归纳基本知识,探究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知识结构】一、“大萧条”的来临1、背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①贫富差距过大、②股票投机过度、③信贷消费过度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时间:1929年10月标志: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表现: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危机”世界经济危机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三、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措施:自由放任政策2、结果:危机更加恶化了【探究学习】探究一:镜头一:美国10月的夜晚凉风习习,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罗克和他的工友们走在纽约宽敞的大街上,各种各样的汽车销售广告和赊购住房的广告在霓虹灯的映照下绚丽多彩。

为了按时完成公司的扩产计划,他们已经连续几天加班到这么晚了,这几年公司由于注重技术革新和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许多地方新建了工厂,公司的老板也上了美国富豪榜,罗克的工资也涨了,虽然不是很多,罗克也挺满足。

在选举总统的时候罗克投了胡佛的票,因为他答应当选后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看到身边许多人都贷款买了住房和汽车,罗克也不甘落后,不仅贷款买了住房,还多贷了一部分钱买了股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爆发 表现 广、长、大、猛 加深了 特点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胡 佛 反 危 机 政 策
措施
结果: 失败 罗斯福新政
加剧了
影响
随堂巩固
1.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 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3.“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 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 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如 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这 首歌1932年在美国首演后广泛流传。这首歌主 要反映了( ) A.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推进美国的铁路建设 C.大萧条对民众的打击 D.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极度失望
单元学习导引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的调整
调整的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第17课) 调整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第18课) 调整的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9课)
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传统政策——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 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人教版必修2第82面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1930年至1932年,美国公立医院因患 精神病而住院的人数,年增长率是1922年 至1930年间的三倍。 ——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4.民众心态: 造成民众心理绝望恐惧,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启示: 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 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4.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 (1)根本: 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 (3)具体: A.贫富差距过大限制社会购买力造成市场萎缩。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启示:经历了巅峰和谷底才明白,繁荣与危机往 C.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 往相伴而生,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 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疗治。” ——1930年12月,胡佛第二个国情咨文
问题: 材料表明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自由放任”政策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
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三.固守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 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 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 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 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 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 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 佛毯”,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 “胡佛猪”。—1933年经济危机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 关税法,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幅 度达40%,这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 惧和愤慨,到1932年有76国采取了报复措 施。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3.国际关系: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5.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 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 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 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 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 映出“大萧条”( ) A. 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B. 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 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 D. 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但受一只“看 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的影响,它使每个人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 财富后人更大的价值。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 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 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 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 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 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 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 国。
胡佛猪
胡佛村 胡佛毯
三.固守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932年罗斯福高票击败胡佛出任美国总统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胡佛(饥饿总统)=贫困
罗斯福
启示:不能固守传统安于现状,要与时俱进, 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与销售矛盾
贫富差距过大
课堂小结
分期付款膨胀
股票投机过度 盲目扩大生产 标志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 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 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金融 ——工业——农业——民生
3、特点:
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一: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一夜 之间,“繁荣”被化为乌有。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 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 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料三: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 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 至更长一点。 材料四: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 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2.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 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 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 消费观( )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20.“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 ……如今它建成啦,兄弟 ……如今它建成啦
4.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 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 几年间先后有40各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 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 出( )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倡导国家干预经济 C.自由放任政策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柯立芝 (1923年—1929年美国总统)
柯立芝繁荣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 街股票市场崩溃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问题1.结合教材,找出大危机的表现和特点
1、时间: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2、表现: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5.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
(2)政治方面: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3)国际关系: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4)民众心态: 造成民众心理绝望恐惧,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三.固守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主 要 原 因 具 股票投机掩盖 体 毫无顾忌的分期 原 付款和银行信贷 因 加剧金融市场不稳 贫富悬殊 消费能力不足 产品相对过剩 供需严重失衡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政 供 府 需 “ 生产力 严 生产的社会化 自 重 的发展 由 失 放 调 任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 政 策
供求(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二.现实危机——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问题2. 大危机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 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1.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
2.政治方面: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