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十五

6“梆子腔”、“皮黄腔”与“京剧” 的形成
• 明、清时代是我国各种戏曲腔调发展非常重要的 时代,由于多种戏曲腔调的发展和流传,各种腔 调之间相互影响和衍变,加上许多地方的民间曲 调逐渐被运用于戏曲之中,于是又有许多新的戏 曲腔调不断兴起,其影响日益增长。到清乾隆年 间(18世纪后半期),官办的戏曲演出的就有了 所谓“雅部”(昆腔)和“花部”(包括京腔、 秦腔、弋阳腔、二黄腔)之分。把“昆腔”放到 “雅部”,虽有尊尚之意,但在“花部”中这些 新兴的腔调已经具有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 在“花部”诸多新兴腔调之中,要属“梆子腔” 和“皮黄腔”影响最大。
京剧的发展 近代京剧的发展
• 公元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经 过十几年的斗争,由于满清政府勾结帝国 主义侵略者共同镇压和其内部矛盾而宣告 失败,使得政治、经济中心的北京得到了 暂时安定和繁荣。因为连年战乱,南方各 省的戏曲活动受到影响而无法开展,各地 的戏曲艺人陆续汇集到北京。这就使得 “京剧”在这一时期有机会和可能广泛地 学习和吸收各地方剧种的精华而得到进一 步发展。
•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鲜明的形象,揭露了封 建礼教的腐朽和虚伪。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 腻,曲词优美,并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对后 来戏曲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 到了清代后期,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 “昆曲”却由于剧本内容和形式脱离群众,在艺 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但在“京剧”、 “川剧”、“湘剧”、“赣剧”、“婺剧”、 “晋剧”等剧种中,仍保留了很多的“昆腔”剧 目和较多的昆曲曲牌。“昆山腔”在我国戏曲发 展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所起的“承先启后” 作用是重大的。
• 谭鑫培 • 汪桂芬 • 孙菊仙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北京成 立了“喜连成班”(后又改成“富连成 班”)。这个班连续办了三十多年,培养 了很多学生和乐师,这些学生和乐师中有 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音乐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乐器、曲调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创作与演奏展示学习成果。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中国古代音乐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韵味。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乐器的出现和演变。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时期的古代乐器,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乐器(20分钟)1. 分别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四大乐器:琵琶、古筝、笛子和鼓。
2. 对每种乐器进行简要的历史背景、外形特点和演奏技巧的介绍。
3. 播放示范视频,让学生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效果。
四、中国古代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技巧(2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曲调体系,如宫商角徵羽、十二律等。
2. 分别选取一首简单的古代音乐曲目,讲解其曲调和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模仿演奏,加深对曲调和演奏技巧的理解。
五、欣赏中国古代音乐(15分钟)1. 播放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音乐创作与演奏(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中国古代音乐,可以使用已学习的乐器或其他简易乐器。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过程。
3.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七、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中国古代音乐知识。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创作和表演的成果,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古代乐器的外形和演奏示范。
中国古代音乐 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 熟悉一些中国古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3. 研究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音乐曲目;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音乐的起源和背景-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2. 中国古代乐器- 箫、琴、鼓等古代乐器的特点和分类- 中国古代乐器的演奏技巧与表现特点3. 经典的中国古代音乐曲目- 《广陵散》- 《阳春白雪》- 《渔舟唱晚》- 《流水》4. 音乐欣赏和表演- 听取中国古代音乐曲目的录音- 研究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 学生自选乐曲并进行表演三、教学方法1. 讲述: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乐器、曲目等内容;2. 听觉教学: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古代音乐曲目,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演奏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乐器的演奏,并进行简单的合奏和即兴表演;4.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2. 评估学生对古代音乐和乐器的了解程度;3. 评估学生对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和音乐播放器;2. 中国古代音乐的录音;3. 箫、琴、鼓等古代乐器。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探索更多的古代乐器和曲目,并参加相关表演和比赛活动,以提高表演技巧和演奏水平。
以上是《中国古代音乐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2.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人物、作品和音乐制度。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音乐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音乐制度的理解。
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变革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提出问题:“你们对中国音乐历史了解多少?”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观点。
二、中国古代音乐(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等。
2. 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人物、作品和音乐制度,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词等。
3.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如《梅花三弄》、《广陵散》等。
三、中国近现代音乐(15分钟)1. 介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鸦片战争后的音乐变革、学堂乐歌的兴起、民国时期的音乐发展等。
2. 讲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人物和作品,如沈心工、李叔同、赵元任等。
3.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两只蝴蝶》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音乐历史的演变及其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2. 展望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前景。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音乐会,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的了解。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中国音乐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以及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变革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体系、乐器等。
2. 古代音乐作品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古代音乐演唱实践:教授古代歌曲的演唱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实践。
4. 古代音乐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5. 古代音乐文化探讨:探讨古代音乐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体系、乐器等基本知识。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古代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实践法:教授古代歌曲演唱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4.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古代音乐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中国古代音乐教材或资料。
2. 乐器:准备古代乐器,如古琴、笛子、琵琶等,以便进行演示和教学。
3.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古代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演唱、创作等。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古代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欣赏能力。
3. 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学生演唱实践和创作实践,评价其音乐实践能力。
4. 文化认知水平:通过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的探讨,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中国古代音乐概述,介绍历史背景、音乐体系、乐器等基本知识。
2. 第3-4课时:欣赏古代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艺术魅力。
3. 第5-6课时:教授古代歌曲演唱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实践。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音乐
第一节远古音乐
第二节夏商时期音乐
第三节西周时期音乐
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历史及文化背景。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代音乐现象的分析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3、通过欣赏当时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西周音乐制度对后世封建时期音乐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西周音乐的特点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分析讨论法赏析法
〔授课时数〕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中学音乐教案古代音乐的发展与表达方式

中学音乐教案古代音乐的发展与表达方式【正文】中学音乐教案古代音乐的发展与表达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音乐的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音乐的基本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的欣赏。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音乐的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于音乐鉴赏实践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欣赏资料、音乐乐谱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基础知识讲解】1. 介绍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音乐的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作品。
2. 讲解古代音乐的表达方式,如音乐演奏、声乐表演、舞蹈表演等。
【实践操作】1. 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代音乐的乐谱,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记谱系统和表达方式。
2. 播放不同时期的古代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古代音乐的合奏表演或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1.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之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古代音乐的理解。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间情况,可以扩展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某个具体古代音乐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五、教学总结和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
2. 思考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一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研究,并写一篇感悟作业。
【教后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与表达方式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音乐欣赏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十、十一

中国近古音乐(宋、元、明、清, 960-——1840)
• 教学目的:了解中古的音乐美学思想,特 别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主要观点; 了解近古音乐发展的基本情况。
• 重点、难点:《声无哀乐论》
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 嵇康生平 •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 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 式写成。 • ①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 • ②嵇康认为音乐的本体是“和”。 • ③嵇康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 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具体地说是受 政治影响的结果。
• 汉代桓谭的《新论· 琴道篇》有一段战国 时期的音乐家雍门周为孟尝君弹琴的故事 就可以给嵇康的上段话下注脚,更说明了 “声无哀乐”的理论古已有之,只不过是 这种理论被嵇康确定和发展了而已。 • ④嵇康还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 位,并提出了“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 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 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
《声无哀乐论》的局限:
• 认为音乐并不能引起人的感情变化,人之 所以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或悲哀,只不过 是因为人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快乐或悲哀的 缘故等论点,忽视和抹杀了音乐的社会性, 更忽视了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 具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声无哀乐论》的意义:
• 嵇康的音乐实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 封建社会处于不断上升时期无疑是有其进 步、积极意义; • 《声无哀乐论》也为后来的音乐家研究音 乐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2 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 我国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在音乐美 学思想上以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尤为突出。 • 白居易生平 • 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 ①白居易认为音乐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 ②白居易认为民歌、民谣表现了人民的思想、 意志、要求、愿望及人民的生活,代表了人民心 声。 • ③ 白居易还认为乐器只是发音工具,乐曲是音 乐思维的具体表现。 • ④白居易还认为“声”对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音乐
第一节远古音乐
第二节夏商时期音乐
第三节西周时期音乐
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历史及文化背景。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代音乐现象的分析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3、通过欣赏当时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西周音乐制度对后世封建时期音乐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周音乐的特点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分析讨论法赏析法
〔授课时数〕12 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