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1)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课时: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a 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中国古代的曲艺文化与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曲艺文化与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曲艺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曲艺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南北曲、评弹、相声、京剧等等,每一种曲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文化内涵。
南北曲是曲艺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南北曲以唱腔、乐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北方的曲艺音乐以昂扬激越为主,表现的是北方人豪迈、坚韧的性格;南方的曲艺音乐则以柔和流畅为主,表现的是南方人温柔、细腻的情感。
评弹是曲艺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民间,历史悠久。
评弹以器乐和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既具有杂技的技艺,也有诗歌、小说、历史等领域的文化内涵。
评弹的演出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其说唱艺术的精湛程度更是令人惊叹。
相声是曲艺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形式特色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演出。
相声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江苏和安徽一带,以幽默、调侃、嘲讽等手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和荒谬。
随着年代的推移,相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是曲艺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曲剧中的顶峰之作。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形式,运用传统的中国戏曲技艺,体现中华文明的智慧和艺术。
京剧的演出内容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领域包括历史、神话、传说、小说等等,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体而言,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曲艺艺术的丰富多彩性和深厚的文化蕴含。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曲艺文化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保持了其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曲艺文化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中华曲艺之美

《中华曲艺:传承之美,绽放华章》引言:曲艺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它通过韵律和声音的表达,讲述了人间百态,传承了历史和民俗。
中华曲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瞩目。
本文将为您揭示中华曲艺之美,带您领略其中的魅力所在。
正文:一、曲艺的定义和历史渊源曲艺是一种口头传统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民间,并不断演进和发展。
中华曲艺融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从远古的说唱艺术到现代的相声、评书、快板等,曲艺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展现了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曲艺的种类和艺术特点中华曲艺包括相声、评书、快板、弹词、说唱、评剧等各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声以幽默的对话和口技为主,善于讽刺和讲述故事;评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快板以其快速的节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观众;弹词则以唱为主,表达情感;说唱则是一种抒发情感的形式;评剧以演员的唱念做打三绝著称。
这些曲艺形式各具特色,都以鲜明的个性吸引着观众。
三、曲艺的演出场景和艺术价值中华曲艺可以在戏曲舞台、晚会演出、电视节目等多个场景中欣赏到。
曲艺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演力,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
曲艺不仅传递了民俗和历史的知识,还承载着社会的思考和关切,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方式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曲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还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人的情感和智慧。
结语:中华曲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美,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它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让中华曲艺的美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教学课件设计

心里面一酸,状元爷有点眼眶 盈盈,“万岁,容奏”: 未曾启口泪满眶, 提起前情欲断肠,
……
聆听辨别
1
2
3
《祥林嫂》
《韩英见娘》
《状元府奇案》
粤曲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粤曲
京韵大鼓 《丑末寅初》 《韩英见娘》
苏州弹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 《状元府奇案》
…… ……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一、概述曲艺
结束
二、鉴赏分析
进入
鉴赏分析
进入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骆玉笙
鉴赏分析表一
作品 项目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唱腔特点
吟诵感强 似说似唱
骆玉笙(1914—2002)
唱腔+? 表演方式
鉴赏分析表一
作品 项目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唱腔特点
吟诵感强 似说似唱
二胡
琵琶
高 胡
扬琴
三弦
月琴
竹笛 洞箫 吉他 萨克斯 小提琴
鉴赏分析表三
作品
项目
粤曲《荔枝颂》
韵味成因
广东方方言言 高伴胡奏……
唱腔 方言
依字行腔
分析对比表
项目
作品方《言丑末寅初》
《蝶恋花· 答李淑一》
《荔枝颂》
曲种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唱腔方言关系密切
不 同
方言
北京方言 江浙方言
点 唱腔特点文学吟似+诵说音感似乐强唱(唱腔腔+伴随奏字)转
鉴赏分析表三
作品 项目
广东粤曲《荔枝颂》
韵味成因
方言 伴奏
方言 唱腔
花城版高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说明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二、教材版本花城《音乐鉴赏》三、教学理念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等教学理念应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因此我设计将我国传统曲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京韵大鼓带入音乐课堂。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全国的曲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希望学生通过京韵大鼓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通过采用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邀请同学们做啦啦队员加油助威,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通过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体验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用微课前置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检验基础鼓点的学习。
将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直接体验。
学习与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1、能听音乐的同时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方法,用手划唱词声调等方式,感受京韵大鼓是用方言演唱,同时依字行腔说唱结合的唱腔特点。
2、通过对比三首不同的京韵大鼓曲目的前奏旋律,能发现固定旋律这一京韵大鼓的前奏特点。
3、通过观看视频琴书《长寿村》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这两种类似的曲艺能根据伴奏乐器、固定前奏、传统鼓点等方面准确辨别出《剑阁闻铃》是京韵大鼓。
(二)艺术表现1、能基本依字行腔地演唱《丑末寅初》第一句,体会唱腔特点。
2、左手拿直尺做的模拟书板,同时右手拿笔模拟鼓箭子,能双手配合演奏出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老七点”和“双七点”,并能用基本鼓点为《丑末寅初》的前奏音乐作前6小节的伴奏。
(三)文化理解1、了解京韵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住打击乐器书鼓、书板,伴奏乐器三弦、四胡、琵琶和京韵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1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能主动搜集并学唱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曲艺音乐。
3、聆听对比《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
4、能辨别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粤曲小调。
【重点难点】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的有关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课前播放音乐《曲苑杂谈》(片头曲)创造课堂气氛.在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之前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提问:请同学们选择一下,这段表演是属于下面哪一种类型的音乐?A、爵士B、说唱C、布鲁斯D、摇滚2、播放视频《前门情思大碗茶》或《四世同堂》主题音乐《重整山河待后生》生回答:师:刚才大家都看了这段说唱,说说这段说唱中包含了哪些表演形式?学生回答:师:(1)什么叫说唱音乐呢?“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的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寻声达意等艺术成就,各种说唱艺术统称为“曲艺”。
(2)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曲艺表演形式?三、新授课:(一)欣赏曲目:《丑末寅初》京韵大鼓【欣赏】【思考题】1、表演者使用了什么伴奏乐器?【演唱者手持鼓板】2、这种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手持鼓板边说边唱】3、唱段中述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清晨三、四点钟】在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旅客、渔翁、樵夫、农民、学生、青年女子、牧童等】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要展现出一幅什么样的风景?【共九段,仿佛展现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情图画】【学生活动】试模仿京韵大鼓的演唱,简单唱几句;(注意节奏、尽量模仿京韵大鼓演唱的韵味)。
(歌词见课本)【小结】【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曲艺音乐是指曲艺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说有唱;一是只唱不说。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学设计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歌的地域风格和基本情绪。
3、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不同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喜欢民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对花》
教学重点难点:民歌的共同点,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学生说出歌唱者和歌曲的题材。
二、新课:
1、民歌——定义——体裁——以花为题材的民歌
2、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3、欣赏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
了解秧田歌,秧田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老师教唱第一段,并让学生体验边唱歌边劳动的感觉。
4、欣赏民歌《对花》。
5、总结民歌的作用,共同特点。
三、拓展:
欣赏新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区别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四、活动:让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地方民歌。
五、作业:
1、收集当地民歌。
2、大多数人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而不喜欢民歌,我们应当怎么做?。
高中音乐教师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乐篇(一)

民乐篇(一)
共同探讨
• 大家听说过八音吗?
古代乐器分类
八音: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 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不 同材质所制。
石
丝
金
竹
土
匏
革
木
现代民族 器乐的分类
吹奏乐器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打击乐器Βιβλιοθήκη 打击乐器根据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其音响稍纵即逝。在没有 乐谱、没有录音设备的远 古时代,_乐__器_就成了音乐 存在的见证。
世界上最早的 吹奏乐器,距 今8000多年。
河 南 舞 阳 贾 湖 骨 笛
音色:清脆、尖锐、古 朴,有着原始风格的 古乐之声
历史意义与价值
• 河南舞阳贾湖骨笛比古埃及发现的 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 的鼻祖,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 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 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 表明早在8000年前,中华民族的音 乐文化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埙
埙: 我国古代汉族特有的吹奏 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距今
7000多年的历史。
音色:古朴、浑厚、低沉、沧桑、 神秘、哀婉。
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 的特殊效果,表现人们追求远离尘嚣、至纯至美的 精神境界。
想一想
弹拨乐器
我国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古筝、古琴、扬琴、独弦琴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冬不拉等。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 如牛腿琴、二胡、高胡、京胡、马头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
特色。
2、对比聆听《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
乐的特点。
3、能分辨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山东快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对比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欣赏《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这两首曲艺作品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及山东快书的有关知识,能分辨出各曲艺音乐。
教学思路:
通过地方性曲艺山东快板的引入,了解曲艺这一艺术形式。
课堂中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学唱体验来感受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的风格特征,更好的理解曲艺艺术的独特和韵味,进而达到对南北曲艺的分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的才艺表演导入。
教师:这是一段什么表演形式?(山东快书《锉大姐》)
山东快书(快板),过去叫“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而来,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
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形式。
二、引出课题——曲艺
教师:曲艺是各种说唱音乐的总称。
曲艺音乐是指曲艺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说有唱,一种是只说不唱。
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人。
演出形式简便灵活,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为主,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并自兼乐器伴奏,略带表演动作来演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种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
1、聆听体验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完整聆听并思考)
(1)表演者是谁?(骆玉笙及简介: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
自幼学习京剧,17岁改习京韵大鼓,后创骆派,在京韵大鼓界独树一帜。
她的音域宽广、音质醇厚、吐字清晰、韵味浓郁。
骆派唱腔注重行腔中的颤音、滑音技巧的运用,以演唱悲曲见长。
代表作有《剑阁闻铃》、《击鼓骂曹》、《丑末寅初》等。
后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京韵大鼓风格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
(2)表演形式是怎样?(一人站唱)
(3)作品中的伴奏乐器有什么?(板鼓、大三弦、琵琶、四胡)
(4)感受其语言有何特点?(北方方言,运用顶真加跺的句法,并有儿化音2、京韵大鼓简介
教师: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传于河北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
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在全国的说唱音乐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由河北沧州一代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形成的。
木板大鼓,是一种农民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半职业的农民艺人演唱,伴奏没有弦乐,只有鼓板,因此得名。
木板大鼓不仅是京韵大鼓的前身,也是其他多种大鼓的前身,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
有人评价京韵大鼓有五个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写意传神的表演。
3、音乐作品分析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小段,又名《三春景》。
是骆玉笙老先生的一个精彩唱段,内容生动的描绘出春日的清晨天色将晓时分,各类人物忙碌生活的情景,如渔翁、樵夫、农民、学生、青年女子和牧童等的种种活动,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情图景。
4、学唱体验
学唱第一句唱词(教师的示范、教唱、学唱感受演唱及语言特点)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三、苏州弹词
1、《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创作背景引入。
是毛泽东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首词,而后京剧、川剧、湘剧、评剧等十几种剧种为之谱曲。
苏州弹词这一唱腔融合了蒋调陈调及戏曲中的某些板式,贯通前后,统一协调,构成一首激情洋溢的完整的唱腔。
2、聆听体验(欣赏并思考)
(1)作品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坐唱,自弹自唱)
(2)伴奏乐器有什么?(小三弦、琵琶)
(3)弹词的语言有何特点?(苏州方言,吴侬软语)
3、弹词的基本知识
苏州弹词:被誉为“江南明珠”,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颇具影响力的曲艺品种。
演出形式有单档、双档、三档多人等,演员自弹自唱,并有以鼓击节和用弦索伴奏两种形式。
主要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中由于使用苏州方言,形成了特有的曲调。
4、学唱体验(教师示范、教唱、学唱,注意部分字的发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清飏(yang)直上重霄”
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南北曲艺艺术的不同特点
五、曲艺荟萃
聆听下面的音乐片段,分辨是哪类曲艺音乐,使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玲珑塔绕口令》《腾飞的骏马》《林冲发配》《送公粮》
(蒙古好来宝)(四川清音)(西河大鼓)(河南坠子)
六、拓展与探究
(1)集体学习山东快书《锉大姐》
(2)通过对曲艺的学习,请用简要的文字,描述你对曲艺又怎样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简洁明了。
2、课堂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设计紧凑,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4、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