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合集下载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 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 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民歌篇
高一音乐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
 课型:音乐鉴赏课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选用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

多彩的华夏之音

多彩的华夏之音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传统名歌《槐花几时开》、《赶牲灵》、《上去高山望平川》等的欣赏。

让学生能大致分辨出各地民歌的特色,感受并体验其音乐风格;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2、欣赏宋祖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好日子》等,了解中国民歌的发展。

通过对新民歌的欣赏和分析,增加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3、欣赏《又见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流行音乐,使学生深层次认识民歌与时代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民歌的领会和理解,了解中国民歌南北风格差异的原因及分析民族音乐文化特点和发展,从而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热爱民族音乐、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加弘扬民族音乐的责任感。

教具:多媒体音乐教室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五、导入新课: 欣赏流行音乐视频片段:《又唱茉莉花》,提问:大家熟悉这首流行歌吗?喜欢吗?这首流行歌曲是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在上一届奥运会闭幕式的时候,张艺谋用《茉莉花》作为主旋律背景音乐,用8分钟时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可见,民族音乐有多么的重要啊!什么是民歌呢?(生回答: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

)1.欣赏《槐花几时开》(播放音乐)地域:宜宾体裁:山歌分析:这首民歌对感情的表达是怎样的?从演唱者的声音上判断这个女孩的性格是怎样性格?歌词:淳朴含蓄、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富于想象,体现了东方人含蓄的特点,反映出南方民歌对爱情的表达比较含蓄的特点。

衬词“啥”、“啥子”等体现了四川方言的特点。

节奏: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音乐与生活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件(共17张PPT)

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音乐与生活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件(共17张PPT)
字等因素的影响。
❖ 第四句是合句:再现的旋律,朦胧的手法, 放宽的节奏,形象地刻画了姑娘故作镇静、 以“我望槐花几时开” 。为掩饰,道尽了 “女儿”的思念之情,结束全曲。
歌词特点:
❖请选择:
A:热情奔放,气氛浓烈 。 B:淳朴含蓄,形象生动。 C:都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 。
节奏特点:
❖请选择:
❖A:节奏自由,情感高亢、激越。 ❖B:节奏鲜明 ,规整。 ❖C: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节奏 。
❖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
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
歌种类。(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 亮,节奏自由、悠长)
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
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请欣赏《槐花几时开》
音乐分析:
曲调:由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组成。 第一句起句是远景:紧密的节奏、高扬的
音调,表现出“高高山上”意境。充满开阔、 俊逸的气势。
第二句承句是近景:音乐用“望”字,勾 活了“人”的神情心态,表现了姑娘引颈翘 望盼郎来的急切心情。
❖ 第三句是转折句:音乐模拟了“娘问女儿” 的口气语调和疑惑的心情,描写了姑娘的内 心活动和羞涩神态。
旋律特点:
❖请选择:
❖A音域宽广,高亢刚健。 ❖B比较有力,充满了浓郁的劳动
气息。 ❖C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歌曲特点
歌词:淳朴含蓄、形象生动。 节奏:节奏自由,情感高亢、激越。 旋律: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地域:四川宜宾
欣赏《猜花》请回答属于民歌那一种体裁呢? 属于“对花”的那种类型?
请欣赏《猜花》 《猜花》即“对花”。汉族的“对花体”歌词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第1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夜深...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3941.p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第1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夜深...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3941.p


音响饱满、极富表现
力与悲剧色彩
——
音 色: 高亢、嘹亮


情 感:无限眷恋、痛苦凄凉

强忍悲痛、荡气回肠



识别下面乐器图片哪一件是京胡,聆听音乐片断,听辨 那一首是《夜深沉》的音乐主题
二胡
京胡
板胡
拓展延伸:
民族音乐的与时俱进
高中音乐鉴赏
风华国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博 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宝藏,让我们关注 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丰富、 美化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焦点访谈:
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
鼓和虞姬舞剑。
垓下曲 项羽
夜 深 沉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虞姬和歌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乐 器: 京胡、鼓沉Biblioteka 情绪特点: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
霸 王 别 姬


音乐特点:由缓至急、层层铺垫

豪放刚毅、张弛有度
虎座鸟架鼓 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八音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由于乐器品种增多按制作 材料将乐器分为: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京胡
板胡
北魏壁画中的阮
唐代螺钿紫檀阮
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
欢 火把节之夜
——吴俊生曲
原为琵琶曲,后移植为 阮独奏曲。描写的是彝族人 民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的晚 上,尽情的歌舞、互诉衷肠 的场景。火把节是彝族人民 的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课后请每人搜集一首本地民歌!
歌词: 质朴简练,寓意深刻,以牡丹花比喻心爱
的姑娘,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 念和倾慕之情。
节奏: 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特点。
旋律: 音域宽广,旋律既高亢刚健又抒情缠绵。
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富有浓郁 的西北民歌特色
山歌的特点
山歌具有“音调高亢、嘹亮,旋律舒
展、优美,节奏自由、悠长,音乐性 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的特点。
(山歌又可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
下面请欣赏几首山歌 并思考问题:
山歌有什么特点?
四川宜宾“晨曲”:
《槐花几时开》
淳朴含蓄,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富于想象, 歌词:
体现了东方人含蓄的特点。 衬词“啥”、“啥子”体现了四川方言的特点。
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同时与语言 节奏: 紧密结合,松紧有致。 优美流畅,琅琅上口。衬腔的运用既加强了 旋律:
号子:
也称“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 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相结合,并 带有呼号性的民歌种类。号子的演唱形式 多为一领众和。
· “劳动号子” 并思考问题: 体验
号子有什么特点?号子有什么作用?
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四川嘉陵江上的船夫们在劳动
中唱的。
《扛木号子》
《石工号子》
语言的地方色彩,又渲染了幽默乐观的情趣。
江苏秧田歌:
《拔根芦柴花》
此歌借“花”寄兴,歌词中只有一句是 “实词”,其后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 花”,后面还运用了“芦柴花”、“芙 蓉”、“牡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
既美化了歌曲,又显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
还隐喻着美好的爱情。
甘肃宁夏“花儿”:

(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版:花城出版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2、了解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的欲望2、让学生尝试结合歌词、节奏和旋律等音乐特点创作有地方风味的民歌(三)情感价值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难点:学唱《槐花几时开》.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月亮之上》导入.《月亮之上》→《敖包相会》→《韩秀英》内蒙民歌。

师:同学们什么是民歌生:答师:出示幻灯片民歌的定义(二)新课1、《槐花几时开》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民歌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播放音乐.师:那位同学愿意从这四个方面评价一下这首歌曲生: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歌曲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②讲授知识点:山歌.③完整欣赏视频《槐花几时开》。

④学唱《槐花几时开》。

2、《拨根芦柴花》①欣赏视频.②讲授知识点:秧田歌。

3、《上去高山望平川》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②讲授知识点:“花儿".③完整欣赏视频《上去高山望平川》。

4、《猜花》、《对花》。

①进行对比聆听。

②回答北方与南方“对花体”的异同.5、对以上汉族民歌进行小结。

《槐花几时开》: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 《拨根芦柴花》: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为体裁《猜花》、《对花》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6、《嘎吉哟》。

① 欣赏视频《嘎吉哟》。

② 讲授知识点:侗族大歌。

7、课堂练习:通过放音频文件依次连线。

赞歌朝鲜族(抒情谣)阿里郎 蒙古族(长调)阿玛嘞火 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藏族(囊玛)8、教师示范演唱《康定情歌》让学生回答什么地方的民歌。

多彩的华夏之音ppt

多彩的华夏之音ppt

阆中民歌《对花》_标清.flv
阆中原生态民歌悠扬动听,从汉至清,流传 于民间并得以保存的民歌有500余首,其中包括山 歌、情歌、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全曲节奏工整, 旋律抒情委婉、优美动听。阆中的原生态民歌如 今已成为促进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民歌经典-拔根芦柴花KTV(江苏民歌)_标清.flv
《拔根芦柴花》的衬字、衬词、衬句使用较多, 活跃了节奏,渲染了气氛,加强了语气和语调,使 音乐语言更为口语化和生动化,从而增强了歌曲的 表现力。旋律高亢明朗、活泼跳荡,优美动听,现 广为流传。唱词中以“拔根芦柴花”、“清香玫瑰 玉兰花” 、“月下芙蓉牡丹花”等衬词烘托出全曲 清香、优美的乡土气息。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永远不晚。 JinTai College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乐句--转句:开始的旋律转入低音区,继而向上十 度大跳,又逐层向下,维妙维肖地模拟了“娘问女儿” 的语气和疑惑,也衬托出姑娘的内心的羞涩。
第四乐句---合句:节奏放宽,形象刻画出了姑娘故作镇 静、以“我望槐花几时开”为掩饰,结束全曲。
河北民歌茉莉花.f4v
这是河北南皮的民间小调,是与江浙《茉莉花》 同名、同题,因在异地流传而发生变异的一首曲目。 节奏既从容舒展又轻盈跳动,旋律起伏较大,明亮、 具北方小调的特点。曲子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 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
阿普萨萨《巴山背二哥》121216 直通春晚 标清.flv
欣赏本土民歌
马渡民歌《苏二姐》.flv
六口茶MTV 标清.flv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第一乐句---起句:以全曲的最高音“i”作为句首,连着 四个十六分音符,以紧密的节奏、高扬的音调,表现出了 “高高山上”的意境。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时】:1 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一、赏析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并能作出概述。

二、参与聆听、比较、探究、演唱、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民歌的体裁形式。

三、感受民歌的质朴美,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一、掌握民歌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概念及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参与活动、参与体验、参与表现。

【教具】多媒体录播室、电钢琴。

【教法】赏析法、比较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一开始我先唱首歌,同学们想听吗?(弹唱《走西口》直接引入)二、教学新课(一)赏析《上去高山望平川》地域:《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花儿”又称少年或河州大令,发源于青海后来又流传于甘肃、宁夏,素有“西北之魂”之称。

并于2009 年9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词:方言、衬词,特点质朴简练。

旋律:(1)音域宽广,高亢嘹亮。

同学们通过请画旋律高低起伏线,了解旋律以及特点。

(2)真假声结合节奏:自由情感: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总结山歌概念:旋律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用方言即兴创作。

同时是劳动人民在户外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山歌的称谓:青海:花儿,四川:晨歌,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湖北:赶五句。

体验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二)赏析《茉莉花》听赏:分成四组去聆听,第一组关注歌曲的地域与歌词,第二组关注歌曲的旋律曲调,第三组关注歌曲的节奏,第四组关注歌曲的情绪情感,然后请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把学生分成四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成员间交流互动、教师巡视指导,合作有效)。

地域歌词:江苏省,采用方言。

旋律曲调:细腻委婉,柔美流畅。

节奏:规整抒发情感:它借茉莉花抒发对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材版:花城出版社
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2、了解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的欲望
2、让学生尝试结合歌词、节奏和旋律等音乐特点创作有地方风味的民歌
(三)情感价值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难点:
学唱《槐花几时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月亮之上》导入。

《月亮之上》→《敖包相会》→《韩秀英》内蒙民歌。

师:同学们什么是民歌
生:答
师:出示幻灯片民歌的定义
(二)新课
1、《槐花几时开》
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民歌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播放音乐。

师:那位同学愿意从这四个方面评价一下这首歌曲
生:举手回答
师:课件展示歌曲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
②讲授知识点:山歌。

③完整欣赏视频《槐花几时开》。

④学唱《槐花几时开》。

2、《拨根芦柴花》
① 欣赏视频。

② 讲授知识点:秧田歌。

3、《上去高山望平川》
① 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② 讲授知识点:“花儿”。

③ 完整欣赏视频《上去高山望平川》。

4、《猜花》、《对花》。

① 进行对比聆听。

② 回答北方与南方“对花体”的异同。

5、对以上汉族民歌进行小结。

《槐花几时开》: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

《拨根芦柴花》: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为体裁
《猜花》、《对花》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6、《嘎吉哟》。

① 欣赏视频《嘎吉哟》。

② 讲授知识点:侗族大歌。

7、课堂练习:
通过放音频文件依次连线。

赞歌
朝鲜族(抒情谣)
阿里郎 蒙古族(长调)
阿玛嘞火 苗族(飞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 藏族(囊玛)
8、教师示范演唱《康定情歌》让学生回答什么地方的民歌。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习民歌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1、 课下收集民歌,简要说明它们有什么音乐特征。

2、 通过学习,谈谈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风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五)、下课
在牡丹花课件背景中,播放菏泽成武民歌《包愣调》,伴随着歌声结束本节课。

以花为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