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ABC模型的企业R&D人员管理模型构建

合集下载

生产运营管理中的ABC模型

生产运营管理中的ABC模型

生产运营管理中的ABC模型摘要ABC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运营管理工具,它帮助企业对物料进行分类和管理,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ABC模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需要有效管理其生产运营流程。

而ABC模型就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工具,用于优化物料管理,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本文将对ABC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ABC模型的概念和原理ABC模型,又称为物料分类法,是一种基于库存金额和物料重要性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该模型认为,不同物料对企业的贡献和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模型以库存金额和物料重要性作为分类依据,将物料分为A类、B类和C类三类。

一般来说,A类物料的贡献最大、风险最高,B类物料的贡献次之、风险较低,C类物料的贡献较小、风险最低。

通过对不同类别物料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ABC模型的应用ABC模型在生产运营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将物料分类,企业可以实现对关键物料的精细管理。

对于A类物料,企业可以实施定期盘点、精确预测和库存安全控制等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对于B类物料,企业可以采取先进订购和定期复查的方式,以平衡库存风险和成本。

对于C类物料,企业可以采用经济订购和自动补货机制,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其次,ABC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对物料的分类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协调供应商的交付周期和库存水平,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

此外,ABC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

通过对每类物料的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ABC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ABC模型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具有以下优势:1.精细管理:ABC模型能够对关键物料进行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准确掌握物料需求和库存状况。

AHP和ABC在CRM中的应用研究

AHP和ABC在CRM中的应用研究

20 年 08
第 1 卷 第 2 期 8 3
收 稿 日期 :0 8 0 — 6 20—70
A P和 A C在 C M 中的应 用研 究 H B R
陈 刚
(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东莞 .2 0 ) 35 1 1
摘 要: 结合 实际应用中的经验 , 出了用 A 提 HP法来计算客户满意度 、 客户忠诚度 、 客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8)3 018 0 10 —0 32 0 2 — 2 — 2
S I E H I F R A I N 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 O E E O M N T N C NM
Bl CI C 2 C]
下面就脂数学建模来实现对上面 4 步骤的规范化描述 。 个
1 用层 次 分 析 法 来计 算 客 户 价 值 . 2
客户满意度 、 忠诚度、 留度 和贡献度 汁箅方法雷同 , 保 笔者就以客户 满意度 为例来 I算 。 十 下面以 电信系统编写设计 的 C M 软件为例 ,罔 l R 为客户价值与客 户满意度 、 客户忠诚度 、 客户保 留度 、 客户 贡献度的层次关 系图 。 2给 图 了客户满意度的层 次关系图 。客户忠诚度 、 客户保留度和客户贡献 度

2 4 6 8及它们的倒数有类似的意 义, .,, 取值处于上述 中间 。
判 定 矩 阵 A— 见 表 2 B, 。
表 2 矩 阵 A— 日
A 8l 占2 3
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底层相对 于最高层的
比较 优 劣的 排 序 问 题 。
1 A P建模步骤 . 1 H

基于AHP-BP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r——以京津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基于AHP-BP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r——以京津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基于AHP-BP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r——以京津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李素英;王贝贝;冯雯【摘要】从科研投入、研究开发、创新产出、市场营销和创新保障五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京津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发现,运用层次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十分适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有效地引导投资方向,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7(000)024【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BP神经网络【作者】李素英;王贝贝;冯雯【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5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

“抓住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缺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科学合理地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还能够使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自身,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基于此,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以利于有效地引导投资方向,同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基于AHP与ABC集成法的代建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AHP与ABC集成法的代建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结合 起 来 , 过 判 断矩 阵 的建 立 、 通 排序 计 算 和 一 致性 检 验得 到最 后 结果 , 可将人 的主观 性 依据用 数 量 的形 式表 达 出来 , 使之条 理 化 、 学化 。 而避 免 了 由于 人 的主观 科 从 性导 致权 重预 测 与实 际情况 相 矛盾 , 服 了决 策者和 决 克 策分 析者 难 以相互 沟通 的现 象 。 除 了决策者 的个 人偏 剔
1 0 左 右 的若干 因素称 C类 , 0% 即一般 因素 。
R-00 0 00 80 01 21 41 21 11 5 I . . . . . . . . . - 0 0 5 9 1 2 3 4 4
n , ~9阶矩 阵 R 取 值如 表 2所示 。 Il I
判断 矩 阵的一 致性 指标 c I与 同阶平 均 随机 一致 性
图 1 代 建项 目风 险评估 层 次模型


蕾 l 风 险
Ct l
袁 2 R 的取值 I
f 阶数 f 1 } 2 f 3 f 4 } 5 f 6 } 7 l 8 f f 9
为 A类 , 即主 要 因素 ; 累计 百分 数在 8% 0 区间 的若 0  ̄9% 干 因素称 为 B类 , 即次 要 因 素 ; 累计 百分 数 在 9% 0
《 ,还需要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3 — 3 —
维普资讯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 20 年第9 08 期


代氅龠冈B II酋期工作犯 Il设计阶段B l 招投标阶段M I奠工阶段瞄 l 3 l I
IIlil , I1Ilt  ̄ o1Io llIc l , i l l
代建制 下 ,代 建单位 处 于项 目管理 的核 心地 位 , 同 从第 一 个 准 则层 开 始 向下 , 比较 两 指 标 间 的 风 险评估 是进 行风 险管 理 的前提 和 基础 , 估方 法 是决 验 和 判 断 , 评 定风 险管 理质 量 的关键 。 目前 国 内对 工程项 目风 险进 行 相 对 重 要程 度 。设某 一 评 判 对象 分 解 为 n个 评 价指 标

基于AHP法的中小企业AB角制供应商选择之道r——以W企业为例

基于AHP法的中小企业AB角制供应商选择之道r——以W企业为例

基于AHP法的中小企业AB角制供应商选择之道r——以W企业为例王雪雷;冯径平;向建东【摘要】对于资源有限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在选用AHP法的基础上,采用AB角制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风险,提高产品品质.文章通过具体的供应商选择案例说明企业在应用AHP法的基础上AB角决策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162,164)【关键词】AB角制;供应商选择;AHP评价法【作者】王雪雷;冯径平;向建东【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AHP评价法是目前供应商定量选择时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主要原理是依据现实企业的生产目标和对供应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权重的指标制定供应商选择体系,每个供应商的定量选择结果为该供应商各项指标得分和相应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权重的乘积。

AB角制供应商管理,是指在供应量比较大的品种中,每一个品种设置两个供应商:一个A角,作为主供应商,承担50%~80%的供应量;一个B角,副供应商,承担20%~50%的供应量。

ABC角制则实行三个角色的制度。

同时不断对供应商进行绩效,完善管理更换制度。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实力不雄厚,采用AB角制供应商管理,能够降低供应商管理成本,形成供应商制衡机制,提高被采购产品品质,同时降低产品供应和企业断贷的风险。

W企业是一家本地的小型制造企业,短期内面临资金匮乏,主要将产品定位于低端消费市场,现在面临A、B、C三家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文章结合W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实例说明基于AB角制和AHP分析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应用。

2 利用AHP法对A、B、C供应商进行评价第一,确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W公司主要从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Delivery)、服务(Service)、技术(Technology)五个方面构造供应商评价体系。

基于AHP和ABC模型的企业R&D人员管理模型构建

基于AHP和ABC模型的企业R&D人员管理模型构建
基 于 AH P和 AB C模 型 的企 业 R & D人 员管理模 型构建
王洁
( 东莞 电子计算中心 )
层 次 分 析 法 的 基 本 思路 是 :将 所 有 要 分 析 的 问题 层 次 化 .根 R &D人 员 管 理 成 本 的 较 大的 利 用 率 ,提 出 了 R & D 人 员胜 任 力 的 据 问题 的性 质 和 所 要 达 到 的 总 目标 ,将 所 有 问题 分 解 为 不 同 的 组
表 1 比较尺度 对照表 绝对强

“ 胜任 力 ”这 个概 念 最 早 由哈佛 大 学 教 授 戴维 ・ 麦 克 利 兰 为 比较 参 照 表 , 表 2为 R I 值。 ( D a v i d ・ M c C l e l l a n d ) 于 1 9 7 3年 正 式 提 出 , 是 指 能将 某 一 工 作 中 有 越 成 就 者 与 普 通 者 区分 开来 的个 人 的 深 层 次 特 征 ,它 可 以是 动 机、 特质、 自我 形 象 、 态度 或价值观 、 某 领域知识 、 认 知 或 行 为 技 能 等 任 何 可 以被 可 靠 测 量 或 计 数 的 并 且 能 显 著 区 分 优 秀 与 一 般 绩 效 的 个 体特 征 。但 有 的学 者 从 更 广 泛 的 角 度 定 义 胜任 力 , 认 为 胜 任 力 包括职业 、 行 为 和 战 略 综 合 三 个 维 度 。职 业 维 度 是指 处 理 具 体 的 、 日常 任 务 的技 能 ;行 为 维 度 是指 处 理 非 具 体 的 、 任 意 的任 务 的 技 能 ;战 略 综 合 维 度 是 指 结 合 组 织情 境 的 管 理 技 能 。本 文 本 着 系 统
A B C模 型 、 李克特 量表为手段 , 设计 了一个可以量化 R &D人 员胜 次 聚 集 组 合 。 形 成 一 个 多层 次 分析 结构 模 型 。 最 后 将 该 问题 归结 为

基于AHP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AHP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AHP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AHP的基本理论和ABC模型的概念;其次,分析了AHP 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管理;再次,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AHP和ABC模型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BC模型,教学管理简介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如何统筹规划、推进和管理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已成为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关注重点。

因此,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两种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和ABC模型,并探讨它们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应用。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系统性决策分析方法,在教育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以分层结构和多准则评价为基础的判断方法,其核心理论是通过对不同因素之间的结构分解,将问题分层后逐层比较、统计、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对重要性排名的一种方法。

教学管理中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优化,以实现最佳决策方案。

ABC模型ABC模型是一种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成本管理模型,主要应用于财务管理领域。

它通过对物资或项目的重要性及成本重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ABC模型包括三种成本类型,即A类成本、B类成本和C类成本。

教学管理中可以应用ABC模型,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不同类别分别进行权重排列,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案例分析本文以某学校的教学管理为例,采用AHP方法对教学质量、教学成本、教学效益等因素进行了排序,采用ABC模型分析不同课程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成本,最后综合使用两种方法,确定了最优的教学管理方案。

运用两种方法后,本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结论层次分析法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基于AHP的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基于AHP的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基于AHP的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其对于企业筹融资、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时掌握现金流量信息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于AHP构建了企业现金流量评价模型,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定量的技术分析依据。

标签:现金流量;AHP;财务分析1 企业现金流量评价模型建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

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1.1 评价体系和层次结构构建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评价衡量。

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因素复杂多变,为了科学的建立企业现金流量评价体系,我们在建立企业现金流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全面性原则;三是系统性原则;四是综合性原则;五是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以上原则,查阅相关学者对于现金流量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建立了评价体系。

1.2 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是指在层次结构模型中,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说,本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T.L.Saaty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即:(1)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HP和ABC模型的企业R&D人员管理模型构建
【摘要】为了有效的实现r&d人员管理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r&d 人员管理成本的较大的利用率,提出了r&d人员胜任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以stc公司胜利力模型为基础,以ahp理论、abc模型、李克特量表为手段,设计了一个可以量化r&d人员胜任力的管理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步骤。

最后阐述了该模型的应用领域。

该模型有一定使用价值。

可以作为r&d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科学参考。

【关键词】r&d人员,胜任力评价,层次分析法,abc模型
0 引言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
效的个体特征。

但有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

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本文本着系统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认为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
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

胜任力是指个体具有的、为了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的方式一贯的使用的特征。

这些特
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性动机、特质、思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

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论文,提出应该用测量胜任力来替代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用该模型来检测工作绩效或职业成功,但是该模型准确较差;但是国内研究较晚,近几年来,有学者已取得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如时勘等开发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仲理峰等通过对18名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事件访谈,建立了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王重鸣等研究了我国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特征的结构等。

本文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基于ahp和abc模型的企业r&d人员管理模型,该模型以数量学的角度对企业的r&d人员的胜任能力进行建模,并用科学的方法对r&d人员进行分群管理,这样有利于以企业最小的成本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1 r&d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1 ahp层次模型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

它是一种将人的思维数量化、层次化的过程。

不仅可以简化系统分析和计算.还有助于决策者保持思维的一致性。

它以数学的方法为丁具,为系统分析决策与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是处理多目标.多肉素、所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分
析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所有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所有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困素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

ahp建模步骤
ahp大体分为以下4个步骤:步骤l:明确问题.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步骤2:构造判定矩阵。

步骤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步骤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就用数学建模来实现对上面4个步骤的规范化描述。

表1为比较参照表,表2为ri值。

1.2模型构建
本文以stc公司研究的理论模型为基础,stc公司模型研究小组是由公司r&d主管、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和作为咨询专家的高校教师所组成;他们的工作方式采用事件访谈的方式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相结合完成的。

本文以ahp和abc理论为基础,以上述模型为参考构建新型的企业r&d人员胜任力模型。

该模型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称为目标层,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指标层,详细如图1所示:
该模型认为,正直高绩效r&d团队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团队成员相互高度信任。

正直是信任的最重要维度,因为如果对别人的道德特
征和基本的诚实都缺乏把握,信任的其它维度就没有意义了。

正直是判断r&d人员是否值得信赖的最关键的特征之一。

自信是指r&d 人员对他能胜任研发工作的信心。

高自信者对自身主要素质及能力有较高的评价,在研发工作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低自信者更易降低努力程度或干脆放弃;相反,那些高自信者会努力把握挑战。

同样主动性强的r&d人员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工作热情旺盛,精力充沛,对待研发工作一贯积极进取,从来不需要上级督促。

而成就倾向是r&d人员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高成就倾向的r&d人员与其他人的区别之处在于他们想把研发工作做得更好等等。

因此从上述分析可知,正直、自信、主动性强的人以及有成就倾向的人是企业创新成功的有力保证。

同样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意愿较强的r&d人员也是企业成功提供了支撑;而知识面广和专业技术知识强的人员;都是有利于企业的r&d项目的发展;同样专业技术水平、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评价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高的人员,都能为r&d项目成功提供技术保障。

从上述分析可知,r&d人员胜任力的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影响企业的效益,如何让企业以较优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管理好r&d人员是本文研究的任务。

2 应用ahp确定权重并对r&d人员胜任力分群管理
2.1应用ahp确定权重
准则层的指标矩阵,本文以上述模型构建,对数据如下,应用
matlab7.0对下面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指标bi表的权重指标如表3所示,
由于论文篇幅限制,这里不一一列出指标的计算过程,其计算过程如准则层一样,先构矩阵,再完成用matlab进行计算,再进行假设检验一致性检验。

2.2 胜任力评分
从上一节分析可知,先对r&d人员胜任力的权重进行计算,接着指标进行有效的量化,而在生活中直接采用询问或者观察来对人们的幸福感进行度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或者手段将人们难以表达的概念客观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引入一个度量表的概念,在本模型中一切指标都要进行特征量化,本文量化的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法。

3 abc模型对r&d人员进行分群
客户分群是通过abc分类法来实现的,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它主要根据在经济或者技术方面的某些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它的思想来源于国家经济中的“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它的目的要求我们对事物要分清重点和一般来对待。

实现差异化管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

abc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5个步骤:第一步:收集资料。

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和数据。

第二步:分析和处理数据,将所有的数据按质量百分比降序排列。

第三步:编制a、b、c分段点,并且分析图表。

第四步:确定管理方式,制定管理措施。

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对不同的
r&d人员胜任力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可以实现管理成本利用率的最大化。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r&d人员胜任力概念,并通过分析r&d人员胜任力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通过对r&d人员胜任力进行建模,对不同r&d人员分群,以实现对不同的r&d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r&d人员管理成本利用率的最大化,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该模型可以作为企业实现r&d人员管理的一个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时勘,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
[2]仲理峰,等.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心理学报,2004,36(1):110-115.
[3]叶龙,等.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1:96-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