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音乐与生活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件(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槐花几时开》
《拔根芦柴花》 《上去高山望着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
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 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 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 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 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 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惮憬等。(明· 冯梦龙)有“但有假诗文,无假 山歌”之说,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 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
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中国民歌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 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 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 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 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 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 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 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 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 乐的最大原因。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学情分析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

学生具备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弱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即使熟悉的民歌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效果分析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

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

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根据课时安排及本地学生情况,选择了课本当中的《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和《拔根芦柴花》三首作品,添加了一首具有本地风情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评测练习2: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后反思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

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

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

前两个作品《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学生可参与和体验的环节还是少,后两个作品《拔根芦柴花》《沂蒙山小调》体验的深度不够。

(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版:花城出版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2、了解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的欲望2、让学生尝试结合歌词、节奏和旋律等音乐特点创作有地方风味的民歌(三)情感价值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难点:学唱《槐花几时开》.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月亮之上》导入.《月亮之上》→《敖包相会》→《韩秀英》内蒙民歌。

师:同学们什么是民歌生:答师:出示幻灯片民歌的定义(二)新课1、《槐花几时开》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民歌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播放音乐.师:那位同学愿意从这四个方面评价一下这首歌曲生: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歌曲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②讲授知识点:山歌.③完整欣赏视频《槐花几时开》。

④学唱《槐花几时开》。

2、《拨根芦柴花》①欣赏视频.②讲授知识点:秧田歌。

3、《上去高山望平川》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②讲授知识点:“花儿".③完整欣赏视频《上去高山望平川》。

4、《猜花》、《对花》。

①进行对比聆听。

②回答北方与南方“对花体”的异同.5、对以上汉族民歌进行小结。

《槐花几时开》: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 《拨根芦柴花》: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为体裁《猜花》、《对花》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6、《嘎吉哟》。

① 欣赏视频《嘎吉哟》。

② 讲授知识点:侗族大歌。

7、课堂练习:通过放音频文件依次连线。

赞歌朝鲜族(抒情谣)阿里郎 蒙古族(长调)阿玛嘞火 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藏族(囊玛)8、教师示范演唱《康定情歌》让学生回答什么地方的民歌。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课件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课件
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等,其中语言是民
歌的精髓。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有其独特 的语音、语调音调、语气和语感,即使 同一个民族的语言,也会因地域之差而 出现较大的变异。
《赶牲灵》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好汉歌》 与《王大娘钉缸》
你知道这些优秀的民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阿里郎》 《赞歌》 《嘎吉吆》 《达坂城的姑娘》 《酒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
侗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苗族 蒙古族
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 ,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 歌曲中才能找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柯达伊(匈牙利)
最炫的民族风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2022/4/282022/4/282022/4/28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282022/4/282022/4/284/2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282022/4/28April 2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最炫的民族风
《上去高山望平川》 《猜花》《茉莉花》
《打麦号子》
小调 号子 山歌
体裁
劳动号子
小调
节奏
律动性
旋律
旋律上扬,具有呼唤、号召 的特点,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规整
抒情委婉、优美动听
山歌
自由、宽广
音域宽广,声音高亢 又抒情缠绵
《拔根芦柴花》
《茉莉花》 《对花》
《走西口》
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既体现出自然 环境的差异也体现出人类活动的特点, 影响民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语言特点、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铝城一中崔丹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铝城一中崔丹

音乐鉴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学设计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教材:花城出版社的普高实验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

新课程的教学追求:“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够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和评价。

3、能够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赏析以“花”为主题的民歌,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四、学法分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流行音乐得要素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听”“唱”来体验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民歌特点。

五、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六、课前准备:明确地指引学生查询有关民歌的资料;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让学生展示交流,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补充。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搜寻、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1、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江苏《茉莉花》、《打麦号子》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2、总结体裁特点:
 节奏特点旋律特点
 (劳动)号子
 小调
 山歌
 (二)知识链接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乐篇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乐篇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欣赏《火把节之夜》
 (1)、感受音乐各段速度上的对比,为作品分段(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幺音乐给你“欢”的感觉(从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的音乐要素方面分析)?
 2、欣赏三首简短的作品:
 (1)、按顺序播放三段音乐,要求学生聆听。

 (2)、欣赏完后让学生试着把演奏图片、演奏乐器和乐曲进行连线。

 (3)、教师简单总结三件乐器音色的不同(比较之)。

 3、欣赏《夜深沉》
 (1)、感受京胡的音色特点
 (2)、鉴赏中你是否能感受到“离”的感觉?(从音乐要素发挥的作用发面分析)
 (3)、感受第一段中给人“扯不断”的感觉。

 (4)、简单认识京胡。

 4、欣赏《狮子戏球》
 (1)、了解潮州弦诗乐
 (2)、欣赏作品,能听出四次变奏,说出正首作品速度的变化过程。

 (3)、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

 5、欣赏绛州鼓乐《老鼠娶亲》。

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音乐与生活生活之音课件(共24张PPT)

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音乐与生活生活之音课件(共24张PPT)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 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 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 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 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 曲家李斯特。
下面我看一个动漫视频《猫和老鼠》
“猫咪音乐会”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 第二号作为全集的背景音乐,也显示出这个 曲子弹奏的复杂技巧
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请同学们谈谈联想到 的场景,简单描述一下?
乐曲《打字机》
创作于1950年,美国作 曲家、指挥家安德森所 创。用真正的打字机作 为节奏乐器,又采用了 管弦乐器表现音乐,描 绘了大城市办公室中喧 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 办公场面。这单调而轻 快的音乐,与伴奏声部, 也就是打字机急促的击 键声,加上连续三小节 后出现的预告铃声以及 推动机头发出的卡嚓声 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 片忙碌的紧张气氛。

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别人所发现的身边的音 乐吧。今天我们上课的课题就是——生活之 音。
《永恒的水》
《永恒的水》
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乐器,它的乐器就 是水。这个乐曲它使用了不同的发声用具,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造出音响各异的水声, 把我们身边最普通,最熟视无睹的“生活现 象”通过声音和画面全新地展现给人们。这 个乐曲就是著名的作曲家谭盾的《永恒的 水》。
大家知道李斯特吗?想听这作曲家李斯特的 故事吗?
弗朗兹·李斯特
(1811.10.29--1886.7.31 )匈牙利作曲 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 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 “钢琴之王”(又称:钢琴魔王)。
李斯特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 九岁举办第一场钢琴独奏会。是欧洲第一个开钢琴
独奏会的演奏家。 11岁在维也纳公演两次,在独奏会上受到贝多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等因素的影响。
❖ 第四句是合句:再现的旋律,朦胧的手法, 放宽的节奏,形象地刻画了姑娘故作镇静、 以“我望槐花几时开” 。为掩饰,道尽了 “女儿”的思念之情,结束全曲。
歌词特点:
❖请选择:
A:热情奔放,气氛浓烈 。 B:淳朴含蓄,形象生动。 C:都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 。
节奏特点:
❖请选择:
❖A:节奏自由,情感高亢、激越。 ❖B:节奏鲜明 ,规整。 ❖C: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节奏 。
❖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
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
歌种类。(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 亮,节奏自由、悠长)
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
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请欣赏《槐花几时开》
音乐分析:
曲调:由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组成。 第一句起句是远景:紧密的节奏、高扬的
音调,表现出“高高山上”意境。充满开阔、 俊逸的气势。
第二句承句是近景:音乐用“望”字,勾 活了“人”的神情心态,表现了姑娘引颈翘 望盼郎来的急切心情。
❖ 第三句是转折句:音乐模拟了“娘问女儿” 的口气语调和疑惑的心情,描写了姑娘的内 心活动和羞涩神态。
旋律特点:
❖请选择:
❖A音域宽广,高亢刚健。 ❖B比较有力,充满了浓郁的劳动
气息。 ❖C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歌曲特点
歌词:淳朴含蓄、形象生动。 节奏:节奏自由,情感高亢、激越。 旋律: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地域:四川宜宾
欣赏《猜花》请回答属于民歌那一种体裁呢? 属于“对花”的那种类型?
请欣赏《猜花》 《猜花》即“对花”。汉族的“对花体”歌词
课外知识延伸:
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也好了,好日子 来了
请欣赏宋祖英 演唱的民歌《好日子》
二、讨论与探究: 1、谈谈南北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在那些方面,
民歌风格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都用花来表达,曲调丰富多彩,织体变化多样,
音乐风格:还有多方言的元素,体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风
格特点。
影响因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生 素: 活习俗、生活条件、发展历史、语言文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月令体”以月为序; 另一种是“数字体”,以数字为序。
本曲属于后一类。它总共是十种花, 所以也叫“十棵菜花调”。 一首民间小调。
讨论:
❖两首民歌的不同之处?
《槐花几时开》:比较含蓄,善用比、 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 《猜花 》:表现爽朗、热情、豪放的情 感。
大家来跳舞!!!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欣赏流行音乐《又见茉莉花》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歌曲(张艺谋导演)
Hale Waihona Puke 民歌的定义❖ 广义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狭义民 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民歌是在民间世 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 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 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