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错觉与幻觉(参考模板)
「心理学」视觉是如何欺骗你的

「心理学」视觉是如何欺骗你的
Reacy2021-11-25 14:21 · 华佳纺织产品开发(上海)有限公司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今天我们来看一些视觉欺骗的图案,原来很多都是在我们脑海中呈现的图像,真实的图片中却完全不一样。
1、橙色幻觉
将下图缩小,或观察距离边远后,会发现有橙色的边缘,但点开大图或凑近看会发现根本没有橙色。
2、黄色错觉(没错,这里没有黄色,放大仔细看)
3、倾斜错觉,每一条线都是等距平直的。
4、斜线错觉(红色和粉色的线是直的)
5、红色幻象
6、格式塔图像
没有白色三角形
自动连接轮廓
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哦~。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
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
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
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
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
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
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
64色彩的错觉 PPT

这是什么红色?
64色彩的错觉
下图中,细细的橙色轮廓线紧挨着颜色更深的紫色轮廓线,这使橙色 轮廓线附近相当宽广的一片空白区域出现淡淡的橙色,而紫色轮廓线 外围的背景仍是白色。
64色彩的错觉
这3张螺旋的图片很帅。第一幅中,看起来像紫色和橙色 的实际上都是红色;第二幅图,蓝色和绿色的条纹实际 上都是青色;第三幅图,看起来像绿色和奶油色的条纹, 实际上都是黄色!
第二个补丁是,我们的大脑会认为物体影子的边界通常是渐变模糊 的,而画上去的色块的边界通常是清晰明了。于是图片成功地欺骗 了我们的视觉系统,然后我们的大脑就在没有影子的平面上启动了 “忽略亮度上的渐变”的程序(明度的恒常性)。与此同时,图里采 用格子状地毯式构图同样在欺骗大脑,让大脑认为这是不同颜色的 拼接而非阴影或亮度引起的颜色变化。
64色彩的错觉
下面的线段都是一样长吗?
64色彩的错觉
白色的线条是直的吗?
64色彩的错觉
闪烁的黑点!
64色彩的错觉
线条是直线吗?
64色彩的错觉
制造运动的假象(错觉动图)
64色彩的错觉
64色彩的错觉
64色彩的错觉
看似流动的图形其实都是直线
64色彩的错觉
64色彩的错觉
Bye Bye
START
64色彩的错觉
如果照明条件改变,你将很难辨清颜色。看一下前两张图,你会对 各个块的颜色有一个看法;可是,我如果告诉你,第三张图和第四 张图上灰色位置的块,在一二图的对应位置颜色居然是一样的,你 会不会相信..?
64色彩的错觉
类似的,其实所有的心 颜色都是相同的!
64色彩的错觉
你是不是感觉,下图中的女生有一只蓝眼睛和一只灰眼睛? 再次可以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4张欺骗你眼睛的视觉错觉图

14张欺骗你眼睛的视觉错觉图
看起来是凹凸不平的,当白色十字消失后,你再看看
你看到的女人是往哪个方向旋转的?
这是个俯视图还是仰视图
你看到的女人雕塑像是真的吗
中间的方格是在上下左右的晃动吗
图中的长线是平行的吗
为什么白点在快速的移动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结构
上下滑动屏幕,就成了一张动图
图中的横线看似排列不整齐,实则都是平行的
又来一张看似动图的静止图片
这其实是一个普通的杯子,但其图形给我们产生了3D的效果。
你看到的是滚动的自行车吗
看起来好像有亮光从花心传来,但它仅是通过多个渐变色彩的“花瓣”组合而带来的错觉图形。
视觉易错26图

• 根 据古罗马传说,罗马由双胞胎兄弟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创立,他们由维斯 塔贞女瑞亚· 西尔维亚所生,父亲是战神玛尔斯。正如“贞女”二字所暗示 的那样,维斯塔贞 女必须是处女,不能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更不能生育下 一代,即使让她们怀孕的人是神也不行。西尔维亚的行为让家族蒙受耻辱, 他的父亲残忍地杀死了她,同时将 两个孩子装在柳条筐并扔进波涛滚滚的 台伯河,企图淹死他们。庆幸的是,母狼卢帕发现了这对双胞胎并收养了 他们。 卢帕的亲生儿子——雷克斯和费 多是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 后出生的,它们的“迟来一步”改变了双胞胎兄弟的命运。左图中的雷克 斯和费多看上去并非一模一样,但在去除背景后的右图 中,情况却恰恰相 反。如果雷克斯和费多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前便已来到这个世 上,罗马注定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 颜色似乎从小交叉点扩散到周围的白色区域。这 种效果与霓虹灯的发光类似。1971年,意大利米 兰大学的达里奥· 瓦林报告了这种错觉现象。几年 之后,荷兰奈梅亨大学的哈莱· 图吉尔也发现 凡· 了这种现象。导致这种错觉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原 因目前仍旧是一个谜。
14.霓虹色扩散
15.彩色枕形网格
• 霓虹色扩散形成 一种错觉,图片 中好似出现一个 由东西走向和南 北走向的直线交 叉构成的网格。 但如果聚精会神 地凝视,这个网 格便会消失。
• • • • • • • • • • • • •
14.霓虹色扩散 15.彩色枕形网格 16.霓虹黄扩散 17.水彩效应 18.烟雾弥漫的空隙 19.波浪线错觉 20.中国地毯 21.毕加索的蓝色时代 22.埃舍尔的《巴别塔》 23.马蒂斯的多色脸 24.毕加索的颜色扩散 25.混乱的色彩 26.麦克洛效应
24.毕加索的颜色扩散
• 毕加索的这幅作 品说明在线条内 上色没有必要。 利文斯通指出, 我们的大脑会将 颜色分配给恰当 的形状,即便对 使用最简单的线 条勾勒出的形状 也是如此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提纲:1. 关于色彩错觉与幻觉的基础知识:讨论色彩理论、视觉基础知识,以及色彩错觉与幻觉的类型,并阐述它们在建筑领域中的影响。
2. 建筑领域中的色彩错觉问题:重点讨论建筑中常见的色彩错觉问题,如对比度错觉、表面光泽度错觉、透视错觉等,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3. 建筑中的色彩幻觉问题:着重讨论建筑中的色彩幻觉问题,如色彩远近幻觉、色彩明暗幻觉等,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4. 色彩在建筑中的设计应用:讨论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避免色彩错觉和幻觉问题,使建筑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5. 案例分析与总结:以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为例,分析它们在色彩应用和处理方面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并总结出解决色彩错觉和幻觉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1. 关于色彩错觉与幻觉的基础知识色彩是视觉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人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感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色彩理论中,基本色彩有三种: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些基本色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各种其他的颜色。
色彩错觉与幻觉是视觉上的现象,可以通过视错觉来理解。
每个人都会遇到视错觉,这是由于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处理方式的变化,导致外部视觉信息的失真。
例如,当观看运动的车辆时,人们通常会产生旋转的错觉。
在建筑设计中,因为建筑形态的特殊性质,颜色选择和使用常常会对观察者产生错觉和幻觉。
建筑领域中常见的色彩错觉包括对比度错觉、表面光泽度错觉、透视错觉等。
色彩幻觉包括色彩远近幻觉、色彩明暗幻觉等。
2. 建筑领域中的色彩错觉问题在建筑领域,色彩错觉问题非常普遍。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对比度错觉。
对比度错觉是指当两个颜色同时出现时,他们似乎比它们在单色情况下更不同。
高对比度颜色的组合,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绿色等,容易导致视觉不适和混淆。
此外,表面光泽度对于颜色选择和处理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颜色可以在不同的表面和纹理上显示不同的外观和色调。
透视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颜色选择方面,它也可能导致视觉失真。
错觉幻觉作文范文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许多看似真实的事物,但有时我们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模糊、扭曲、变形等,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错觉。
错觉是人的感官受到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认识和判断偏差。
错觉并不是一种病态现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内容包括形状、颜色、大小、距离、运动、方位等方面。
相比之下,幻觉则是一种病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
幻觉常见的有视幻觉、听幻觉、嗅幻觉、味幻觉和触幻觉等。
视幻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包括照像幻觉、显影幻觉、显像幻觉、扰动幻觉等,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
而听幻觉则是指听到不真实的声音、听到有意义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可能是与现实环境或现有情境不相符的声音。
不管是错觉还是幻觉,都增加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探究,同时也加深了对感官的认识和理解。
但人们在面临错觉和幻觉时需要十分谨慎,以免在实际生活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那么错觉和幻觉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错觉源于人类的感知系统,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形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
人们所感知的現實與現實本身可能是不一致的。
熟悉的屏幕分辨率和图像像素密度、眼球的角度和形状、光线、色彩、镜头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感知。
例如,两个相邻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可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被感知为不同的大小。
这种错觉在平面图形中尤为常见,例如直线看起来弯曲、斜线看起来并不是斜的等等。
幻觉的出现则多因人类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
正常情况下,外部刺激通过视网膜传递到视觉皮层被处理,视价区对视觉世界的一个解释。
而当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时,这些刺激就会被错误地转化为信号,人体就会产生幻觉。
例如,当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时,会出现严重的幻觉症状。
如何消除错觉和幻觉?避免产生错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回到最基本的感知,并自上而下地进行合理的思考。
例如,当我们觉得一幅画上的直线弯曲时,我们可以靠近它,改变我们的观察角度,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眼见不为实

大脑误判
2.3 压力和焦虑误判
压力和焦虑误判是指我们在紧张和压力下做出的决策和判断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这 是由于我们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下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导致我们对信息的解释和判断不 准确。例如,当我们在考试或面试等紧张情况下时,可能会对问题的回答不准确或犹豫不 决
视觉错觉
1.2 大小错觉
大小错觉是指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我们 的大脑所感知的物体大小有所不同。例如 ,下面的图像中,中间的圆看起来比两边 的圆要小,但实际上它们是同样大小的。 这种大小错觉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对物体大 小的解释和判断受到周围物体的影响所致
视觉错觉
1.3 运动错觉
运动错觉是指我们看到的运动与我们的大脑 所感知的运动有所不同。例如,下面的图像 中,中间的线看起来是在左右晃动,但实际 上它是一条静止的线。这种运动错觉是由于 我们的大脑对运动状态的解释和判断受到周 围图像的影响所致
3
小结
小结
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有时会欺骗我们,这并不 意味着它们是不可信的。视觉错觉和大脑误 判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和感知系统的限制和缺 陷所致。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限制和缺陷, 并尽可能地减少它们对我们决策和判断的影 响。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 证据的尊重,以便做出更准确和公正的判断 和决策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大脑误判
大脑误判
2.1 记忆误判
记忆误判是指我们对过去事件的 回忆和解释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 误差。这是由于我们的记忆系统 容易受到干扰和错误的影响,导 致我们对过去事件的回忆不准确 。例如,当我们回忆一个事件时 ,可能会将其他事件或信息混入 其中,从而使回忆变得模糊或错 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
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
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
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
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
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
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
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
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失了。
这种负后像色彩错觉一般都是补色关系的,如:红-绿、黄-紫、橙-青紫。
黑与白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其原理相同。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
刺激的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
当我们用色彩构图时,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味,在绿底上呈现红味,在紫底上呈现黄味,在黄底上呈现紫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底色上呈现补色感觉。
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青;红与绿并置,红显得更红,绿显得更绿;各种相邻的色在交界处,对比表现得更为强烈。
(参见彩图39、40、41<下>、61)由此可见,色彩同时对比可得如下规律: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c、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
d、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e、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围另一色效果更为醒目。
对同时对比的效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加强或抑制。
加强的方法:a、提高色彩的纯度;b、使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c、运用面积对比。
(即色彩集中而不分散)抑制的方法:a、改变纯度,提高明度;b、破坏互补关系;c、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d、缩小面积对比关系。
如:橙地上配青灰能扩大同时对比作用,橙地上配黄灰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在孟氏色立体任一色相系列中,C与D并置,C将D向D′处推,D将C向C′处推,这是明度的同时对比。
E与F并置时,E将F向F′处推,F将E向E′处推,这是纯度的同时对比。
3.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色像差"简称"色差".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各色光均有不同的"色像差".当复色光(如白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所成像的边缘呈彩色模糊现象,这是由于透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故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也就不同(如钻石的折光效果),而成像的位置与大小又决定于焦距的位置(即远近),所以,色像差有位置色差(亦称"纵向色差")和放大色差(亦称"横向色差")两种。
设取一狭缝S为白光源,并先后用红紫两滤色片遮住,则因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因其光波短于红光),紫光像的位置比红光接近于透镜(位置色差),而紫光像的大小比红光小(放大色差)。
人的眼球中的透光的水体、晶状体与玻璃体也是一种透射材料,当光透射时,同样有不同的折射率,焦距也有远近之差。
如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而且较波长长的暖色光呈像小。
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呈像,而且较波长短的冷色光呈像大,故波长长的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而波长短的蓝紫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眼晶状体聚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区别。
光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具有一种扩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种收缩性,就比较清晰。
用赫林的学说去解释是:红色起破坏作用,刺激强烈,脉冲波动大,自然有一种扩张感。
而绿色起建设作用,脉冲弱,波动小,自然有收缩之感。
所以我们平时注视红色时,时间一长就感到边缘模糊不清,有眩晕感。
这就是破坏的原因;当我们看青、绿色时感到冷静、舒适、清晰,眼睛特别适应,这就是建设的作用。
维吾尔族最喜爱在刷墙的白灰中加入少量的蓝绿色,医生总是让眼疾病人多看绿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与明度有关。
同样粗细的黑白条纹,其感觉上白条纹要比黑条纹粗;同样大小的方块,黄方块看上去要比蓝方块大些。
设计一个年历的字样,在白底上的黑字需大些,看上去醒目,过小了就太单薄,看不清。
如果是在黑底上的白字,那么白字就要比刚才那种黑字要小些,或笔画细些,这样显得清晰可辨,如果与前面那种黑字同样大,笔画同样粗,则含混不清。
某省地质馆有个板面上的文字说明,用黑色胶片,刻制黄色透光字,可能设计时是按黑字白底的效果设计的,布局饱满,笔画粗壮,但刻出来以后,由于字的透光效果,字就显得拥挤,笔画不清。
这就是黄色在黑色底上面膨胀的原因。
进行各种色彩设计时,为了达到各种色块在视觉上的一致,就必须按色彩的膨胀和收缩规律进行调整。
据说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条纹,开始设计宽度完全相等,但当升到空中后,感觉显得不等了,为此专门招集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三色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时,才感到宽度相等了。
4.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例一:在黑暗的舞厅中心旋转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红、黄、蓝、紫四色光点好像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星际,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四色光点中,红、黄光点似乎近些,而蓝、紫光点似乎远些。
例二:清晨,太阳只照在雪山顶上,其他山林均处于冷灰色的晨雾之中,此时橙黄色的雪山顶显得格外近,结构清晰可辨。
此时写生,万不可被这种前进感所迷惑,否则,雪山就无法推远。
待太阳完全升上天空,所有的山林大地均被阳光普照,此时再看雪山,一下子被推得很远很远,此时的远近才是正确的感觉。
即便是中午看雪山,雪显得十分明亮,洁白明净,但在写生时也不可用纯白去写生,需加冷色,因为雪山离我们很远很远,在这之间有大量的空气和水分子,只要与其他景物比较即可发现。
这就是色彩的透视。
例三:全山石先生带领研究生一行数人赴乌拉斯坦写生。
全老师指着远处山坡上一块盛开的油菜花地对学生们说:"你们看,那块油菜花地多么鲜艳,与周围环境对比是那样强烈,但又与环境是那样和谐。
但你们万不可被这种现象所迷惑,如果不经过分析处理,一味地凭感觉在画面上涂上一块柠黄,那它肯定会立即跳出画面,显得不协调。
"这指的正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从生理学上讲,人眼的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
但它总是有限度的,对于长波微小的差异无法正确调节,这就造成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
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使人产生暖色好像前进,冷色好像后退的感觉。
综合起来,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膨胀与收缩感有如下规律: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进与后退感,膨胀与收缩感,对于使用色彩有很大影响。
如:要使狭小的房间显得宽敞些,可以用后退色——浅蓝色刷墙;为了使景物背景退远些,可选择冷色;为了使近处景物突出些,可用暖色,这就是色彩的透视。
即近暖远冷,近艳远灰,近实远虚。
5.色彩的易见度在白纸上写黄字不醒目而写黑字醒目——明度对比强,易见度高;明度对比弱,易见度低。
另外,光线弱,易见度低;光线过强,有眩目感,易见度也差;色彩面积大易见度高,色彩面积小易见度低。
如果当两组光源与形相同时,形是否能看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的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明度对比最强的对比作用最大,对比强的清楚,弱的模糊。
对比强的色有: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蓝……对比弱的色有:黄/白、绿/青、黑/紫、灰/绿……根据色彩学家测定:在不同色彩的背景上涂上5毫米直径大小的色点,它的可见距离是:日本左藤亘宏认为:黑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黄橙→黄绿→橙;白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黑→红→紫→紫红→蓝;蓝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黄橙→橙;黄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黑→红→蓝→蓝紫→绿;绿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红→黑→黄橙;紫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黄绿→橙→黄橙;灰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黄→黄绿→橙→紫→蓝紫。
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设计有指导作用。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