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及攻辩小结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及攻辩小结为了让自己的辩词更加有说服力,我们辩手都需要多阅读他人优秀的辩词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辩论。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及攻辩小结,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一辩稿】温饱的定义是什么,温饱就是衣暖食饱,是生存状态中的一种类型。
谈,也就是提倡、宣扬的意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必要条件是逻辑学必然性推理中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当事物情况A不发生时,事物情况B必然不发生。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呢?从理论角度观之:在逻辑层面上,按照必要条件的定义,对于该辩题,对方要论证的就是我们没有温饱,谈道德必然不可能发生。
而道德涵盖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等,只要其中之一在非温饱条件下发生了,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不温饱但是言行得体,乐于助人,那么必要条件就无法成立。
在价值层面上,我们为什么要谈道德,正是因为道德是基于个人生存、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选择。
如果我们在不温饱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结果极有可能是荀子所说的“争则乱,乱则穷”,陷入越不温饱,越不道德,越不道德,越不温饱的恶性循环,要人类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这意味着温饱需要道德,从不温饱走向温饱的过程中更需要温饱啊!从事实角度观之:鲁哀公六年,孔子和弟子“在陈绝粮”,但仍恪守基本礼仪制度;英国二战时期,民众饥肠辘辘,仍坚持排队购物,这难道是不温饱就不谈道德了?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待废兴,大多数人民处在不温饱的条件下。
我们看看这个时候的人民,是那般的质朴纯真,社会保持着安定和谐。
也正由于这股道德力量的存在,我们才能众志成城,攻克难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而按照现行的温饱标准看,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很多人仍处在温饱标准其下,他们就不遵守道德了?显然不是。
西北贫困地区的人们,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啊。
这是典型的不温饱也能谈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马斯洛需求理论1、按照联合国温饱标准,人均每天收入不足五元就是不温饱,那您觉得他是应该先去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去谈道德,2、要用五块钱度过一天生活的人,他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谈道德,3、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需求的实现是要一个一个来的,先解决最基本的。
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没有温饱时,是没有精力思考其他的问题的。
1.94年宁夏固原由于人们吃不饱饭,发生了动乱,但政府没有去跟百姓推行道德,而是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方辩友怎么看,2.2015年安哥拉动乱,人们生活得水深火热,他们喜欢敲诈游客,这里为什么没办法推行道德,谈道德,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府都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而没办法置温饱于不顾的谈道德。
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1、今天对方辩友试图证明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温饱就不可以是必要条件呢,难道不能二者都是吗,2、少吃饭是减肥的必要条件,就因此得证多运动不是了吗,显然不能。
请对方辩友接下来正面论证温饱和谈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
区分有道德与谈道德天性驱使下的道德1、人只要做出能体现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在谈道德吗,2、帮助他人是有道德行为,今天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下意识地跳水救了一个落水的儿童,这是不是在谈道德,追问:本能地跳水救人这也是在谈道德吗,3、今天我尊重生命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在高速路上突然看到一只狗下意识急转弯,是不是在谈道德,4、我们不能将天性驱使下做出的个别道德行为与谈道德混同。
外在约束下的有道德1、喝酒不开车是有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今天不酒驾是因为我害怕被关到山上十二天,这是不是在谈道德,2、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不抽是因为这个商场吸烟罚款贰佰元,我是不是在谈道德,,3、我们会发现,人在做出一个道德行为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本能,有可能是因为外在约束,所以有道德行为与自觉自愿地践行推广道德的谈道德是不同的概念。
超道德解释今天对方辩友是给我们举了很多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帮助别人的伟大高尚的例子,但我方已经说明了这些属于超道德,超道德就是指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它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道德范围,所以用超道德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没温饱也可以谈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三辩辩词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三辩辩词谢谢某某某,问候在场各位!我方的观点是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温饱问题指的是群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稳定的衣食条件的保障,甚至威胁生存。
谈论道德指推行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
必要条件指的是前提,基础,而非唯一条件。
我方讨论的背景是温饱问题和道德准则都没有发展完全的时期。
需要强调的是不温饱时无法推行道德规范,并不代表社会上不存在道德,个人做出道德的事也不等于推行道德规范。
我方的标准是哪个更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需求。
接下来我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温饱是向社会推行道德规范的土壤。
《管子·牧民》中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并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需要逐个解决,而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
若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则个体没有力量凝聚为群体,就无法形成群体意识。
而道德准则是由群体的意识和社会关系共同形成的,这样第一需要的就是集结的社会。
我国在初期,农民作为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抽象的理念和激情无法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时,当计划失衡所造成的痛苦使他们的生存难以继续时,他们就要追求一种能满足他们最低生活水准的生活,就要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存权利。
中国某某某适时倡导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农村某某某策动员形式,恰恰契合了处在贫困交集中的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农村某某某策动员高歌猛进,为我们当今创建道德社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的号召力就会上升,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就会更加容易。
某某某情蔓延,武汉封城。
国家保证我们能够在家吃饱穿暖,给予我们保障,我们才会安心听国家命令,守于家中,遵守行为道德规范。
若要在还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强行推行道德,那么终会迎来温饱、道德两盘空的场景。
在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来谈论道德,人民的思想觉悟较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道德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能力给予民众温饱,却要求他们道德在同一水平,不正是揠苗助长吗?李自成,洪秀全的农民起义也说明着,不温饱,必定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1. 引言温饱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一观点展开辩论,探讨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温饱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2.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表达了知足常乐的道德观念,即人们应该知足于生活中的温饱,而不要贪得无厌。
这似乎表明了温饱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他们认为,道德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品德,与温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3. 温饱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很难在精神上、情感上有所超越,更难以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
然而,即使在温饱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人们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4. 温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问题一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重要议题。
然而,即使一个社会实现了全面的温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
社会道德建设不仅仅包括温饱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培养。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社会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温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确保人们具备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基础。
然而,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道德更关乎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更需要培养和实践的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全人类的范围内更多地呼吁和践行道德,而温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 总结本文探讨了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道德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人的行为和品德,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原创一辩稿

谢谢主席!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论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将道德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普及。
下面,我就从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论述:第一:从逻辑学必要条件的定义上来说,我方今天论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表明温饱是谈道德的唯一条件。
谈道德需要建立在多方基础上,而温饱则是谈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并且请大家注意,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温饱与道德哪个更重要,而是说温饱是第一性,道德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所谓温饱,是指人们能够相对稳定的维持衣暖食足的一种生活状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第一阶段的生理需求和第二阶段的安全需求定义为温饱阶段。
他认为,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时候,人们便不会也无法去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试想,如果连温饱都没能达到,人们又有何种精力和动力去谈道德呢?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第三,相对应的,道德是一种意识。
它具有社会性,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被温饱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于一个饿得嗷嗷大哭的婴儿来说,你是应该先教导他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呢,还是应该先喂饱他?第四,从谈道德的目的来看,人们谈道德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我们所谈的道德必须能够推及到社会大众,成为普遍约束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从而使社会达到相对有序和谐的状态。
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念、个人的政治抱负就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谈道德的范畴。
一个垂死挣扎的人能够讲道德,但是能推及社会大众吗?显然是不能。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侃侃而谈,是因为有无数的劳苦大众在为我们的温饱而奔波。
我心存感激,更希望所有心存善念的人们能够更多实际的帮助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群,而不是以传教者的口吻,告诉他们:应该道德!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词分析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词分析
在现代社会,温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人们就会陷入饥寒交迫的状态。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无法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XXX(反方一辩):谢谢主持人。
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虽然温饱是人的基本需求,但道德并不是依赖于温饱而存在的。
事实上,许多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道德准则。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论据辩论
XXX(正方一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都无法关注道德问题,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
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他们难以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XXX(反方一辩):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
要条件。
事实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守道德准则。
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但他们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总结辩论
主持人:谢谢两位辩手的精彩发言。
通过这场辩论,我们可以看到正反双方对于“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正方认为,没有温饱,人们难以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反方则认为,许多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道德准则,因此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最终,我们需要在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中,找到更为准确的答案。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稿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在刚才的环节中,对方辩友的表现十分精彩,但是其中一些观点我方实在无法苟同。
温饱是物质基础,思想道德就是上层建筑,舍弃物质基础而谈上层建筑就显的苍白无力,而没有物质基础的思想道德只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第一,我们从逻辑关系看,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温饱才是基础。
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
第二,从整个人类需要繁荣发展的最高原则来看,少数人或许为了个人的理念可以鄙视甚至放弃温饱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可以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但那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境界,不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
子曰:“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思是粮食充足才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对方一直在强调少数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社会的道德。
所以,无论是从饥寒人所需要的道德,或者是从整个人类繁荣发展的趋势来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道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解决温饱。
第三,道德和温饱的关系是一个连续的变量。
我们必须看它们相互之间变化的趋势与关系。
我们社会要谈道德,就是要使一项道德能够在社会上推行成功。
道德不能实现的话,光谈有什么用呢?你饥饿的时候很想谈道德,但是,你做不到啊!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道德就不重要,其实,道德在我们生活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不否认它的积极性。
温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
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
就论我们国家,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对我们自己,甚至世界都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
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四辩辩词_辩论赛_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四辩辩词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吗?来看看辩手们是怎么辩论的吧。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四辩辩词,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正方四辩):主席、各位评审教师、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想对方一再地提到在饥寒的时候也能谈道德。
但是请注意在这个时候,您所谈的道德不能够帮人马上解除饥寒,您还能够谈这个道德吗?这里说的是道德应该起到的作用,脱离了自己的观点。
您现在肚子饿了,您还可以坐在这里继续谈,那是因为您已经吃过晚饭了。
晚饭没吃也没关系,下餐还有得吃,这不叫饥寒哪!这您还是有温饱的。
如果您已经三年五年长期处于饥寒之下,今天您哪有这个身份、地位和心情坐在这个台上跟我们大谈道德呢?无论道德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或者是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准则,今天我们要谈道德必须承认在人类生存的条件下谈才有意义,而人类求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温饱确实是人类为求个体的生存,为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最基本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温饱的时候,必须了解温饱是一种连续的变量。
也就是说,从三餐不济到丰衣足食之间,有许多层次的温饱。
对方同学借助于简单的二分法,将天下人分为有温饱、没温饱;有道德、没道德。
这么简单的分法怎么能把道德和温饱的关系讲清楚呢?所以我们建议,要检验道德和温饱的关系就必须了解道德与温饱是一个连续的变量。
我们必须看他们相互之间变化的趋势以及相对的关系。
我方刚才已经充分论证了。
我们社会要谈道德就是要使一项道德能够在社会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实现光谈有什么用呢?您饥饿的时候很想谈道德,但是您做不到啊。
那么这个时候,我方的论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前面对于饥寒的解释非常好,但也非常可惜的是,这样的解释应该首先出现在主辩的陈词中,这样整场辩论就会主动些。
温饱与不温饱之间应该有个生理的界线,这之间的区分虽然不会很精确,但也不应分为很多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需求理论
1、按照联合国温饱标准,人均每天收入不足五元就是不温饱,那您觉得他是应该先去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去谈道德?
2、要用五块钱度过一天生活的人,他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谈道德?
3、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需求的实现是要一个一个来的,先解决最基本的。
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没有温饱时,是没有精力思考其他的问题的。
1.94年宁夏固原由于人们吃不饱饭,发生了动乱,但政府没有去跟百姓推行道德,而是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方辩友怎么看?
2.2015年安哥拉动乱,人们生活得水深火热,他们喜欢敲诈游客,这里为什么没办法推行道德,谈道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府都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而没办法置温饱于不顾的谈道德。
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今天对方辩友试图证明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温饱就不可以是
必要条件呢?难道不能二者都是吗?
2、少吃饭是减肥的必要条件,就因此得证多运动不是了吗?显然不能。
请对方
辩友接下来正面论证温饱和谈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
区分有道德与谈道德
天性驱使下的道德
1、人只要做出能体现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在谈道德吗?
2、帮助他人是有道德行为,今天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下意识地跳水救了一个落水的儿童,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追问:本能地跳水救人这也是在谈道德吗?
3、今天我尊重生命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在高速路上突然看到一只狗
下意识急转弯,是不是在谈道德?
4、我们不能将天性驱使下做出的个别道德行为与谈道德混同。
外在约束下的有道德
1、喝酒不开车是有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今天不酒驾是因为我害怕被关到山上十二天,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2、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不抽是因为这个商场吸烟罚款贰佰元,我是不是在谈道德?
3、我们会发现,人在做出一个道德行为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本能,有可能是因为外在约束,所以有道德行为与自觉自愿地践行推广道德的谈道德是不同的概念。
超道德解释
今天对方辩友是给我们举了很多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帮助别人的伟大高尚的例子,但我方已经说明了这些属于超道德,超道德就是指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它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道德范围,所以用超道德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没温饱也可以谈道德。
谈道德是一种我做我也希望你做,能够被推广的价值。
当体现超道德的行为比如见义勇为出现的我们会去赞颂它,但这种价值没有办法普遍推广。
就像我们不会去要求体弱的儿童、不健壮的女人有机会就去见义勇为一样。
所以说不具有普遍性的超道德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
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如果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在大灾大难面前礼让他人,把活下来的机会让给别人,那是不是就没有人能活下来了呢?可见超道德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谈的道德。
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我们这个社会弘扬超道德的事迹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并且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已,但如果把超道德行为作为一种道德义务的话,这个社会将会不堪重负。
对方辩友,今天我方并不反对超道德的行为,我方同您方一样尊重崇尚这些人和事,但是我们说超道德不属于道德,所以希望今天您方不要再用超道德例子来论证您方立场了。
对方辩友,今天我方已经跟您多次做了超道德和道德的区分,今天如果你不谈道德是会被谴责的,但是你不谈超道德是没有人会谴责你的。
就像今天如果有一个武警看到有人被劫持他不救他可能会被谴责,但是你会去谴责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未成年人不去救人吗?
两个范畴
1、今天您方是想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吗?
2、古时候我们说劫富济贫的人是侠客,但现在我们提倡每个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不是物质的充裕带来了这种意识的转变?
3、如果归属不同层面的东西就没有关系,那么经济发展是不是和上层建筑难道是脱节的?
4、您方不能讲物质和意识割裂来看
道德意识
如果按照您方所说的人人都有理性,那还存在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他们是怎么谈道德谈出来的?
明白对方的意思了,今天对方辩友说的谈道德就是说道德,聊道德。
那今天只有失了声的人不能谈喽。
谈道德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行为,那么今天是不是强制力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排炮:
1.从精神层面到付诸实践,这个过程不需要物质起作用吗?
谈道德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显然对方辩友的说法是错误的
1.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您的意思是要把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吗?
2.请问对方辩友,明不明白清不清楚唯物辩证法中物质决定意识这个理论呢?
3.今天对方辩友是给我们举了很多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帮助别人的伟大高尚的例子,但我方已经说明了这些属于超道德,超道德就是指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所以用超道德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没温饱也可以谈道德,因为不具有普遍意义。
4.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我们这个社会弘扬超道德的事迹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并且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反之如果人人都来谈超道德的话那这个社会会不堪重负,社会体系会崩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