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否是谈温饱的必要条件[2]

合集下载

温饱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一辩

温饱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一辩

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辩题是温饱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在我方看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我方认为,温饱肯定要先于道德存在。

原因如下:第一,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才出现的道德,可以说,道德来自人类社会,而温饱来自人类本身,我们都知道,一定是先有的人类本身才有的人类社会,因而一定是先有的温饱才有的道德;第二,从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婴儿刚刚从母亲体内分娩而出时,他首先会想的肯定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和母亲的哺育,之后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渐渐的了解到所谓的道德。

所以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温饱都要早于道德。

其次,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求得温饱,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连他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如何跟他们谈道德呢?再次,我国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德建设固然存在,但绝不凌驾于经济建设,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将道德建设凌驾于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的,所以,我们要把道德建设建筑在坚固的经济基础之上,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三餐不济、衣衫褴褛的人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实际。

综上所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三辩辩词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三辩辩词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三辩辩词谢谢某某某,问候在场各位!我方的观点是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温饱问题指的是群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稳定的衣食条件的保障,甚至威胁生存。

谈论道德指推行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

必要条件指的是前提,基础,而非唯一条件。

我方讨论的背景是温饱问题和道德准则都没有发展完全的时期。

需要强调的是不温饱时无法推行道德规范,并不代表社会上不存在道德,个人做出道德的事也不等于推行道德规范。

我方的标准是哪个更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需求。

接下来我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温饱是向社会推行道德规范的土壤。

《管子·牧民》中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并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需要逐个解决,而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

若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则个体没有力量凝聚为群体,就无法形成群体意识。

而道德准则是由群体的意识和社会关系共同形成的,这样第一需要的就是集结的社会。

我国在初期,农民作为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抽象的理念和激情无法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时,当计划失衡所造成的痛苦使他们的生存难以继续时,他们就要追求一种能满足他们最低生活水准的生活,就要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存权利。

中国某某某适时倡导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农村某某某策动员形式,恰恰契合了处在贫困交集中的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农村某某某策动员高歌猛进,为我们当今创建道德社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的号召力就会上升,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就会更加容易。

某某某情蔓延,武汉封城。

国家保证我们能够在家吃饱穿暖,给予我们保障,我们才会安心听国家命令,守于家中,遵守行为道德规范。

若要在还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强行推行道德,那么终会迎来温饱、道德两盘空的场景。

在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来谈论道德,人民的思想觉悟较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道德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能力给予民众温饱,却要求他们道德在同一水平,不正是揠苗助长吗?李自成,洪秀全的农民起义也说明着,不温饱,必定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1. 引言温饱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一观点展开辩论,探讨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温饱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2.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表达了知足常乐的道德观念,即人们应该知足于生活中的温饱,而不要贪得无厌。

这似乎表明了温饱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他们认为,道德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品德,与温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3. 温饱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很难在精神上、情感上有所超越,更难以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

然而,即使在温饱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人们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4. 温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问题一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重要议题。

然而,即使一个社会实现了全面的温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

社会道德建设不仅仅包括温饱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培养。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社会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温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确保人们具备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基础。

然而,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道德更关乎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更需要培养和实践的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全人类的范围内更多地呼吁和践行道德,而温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 总结本文探讨了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道德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人的行为和品德,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发言总结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发言总结

反方:一辩题解析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温饱,值得吃得饱,穿得暖。

道德,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谈道德,是指有生命,有理性的人类主体,自身讲求道德,并向他人推广和弘扬道德观念。

必要条件,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逻辑上看我放的观点即时在解决,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两个命题。

二第一辩词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

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

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

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

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

是否谈道德并非取决于你物质因素,恩格斯说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什么是温饱却随着人的意识而改变,因此温饱不是物质,也不能决定要不要谈道德。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他强调的是社会的生产关系。

是生产力,而温饱不是生产力。

温饱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道德是唯心主义的范畴。

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大家好,我方坚定地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即指吃得饱,穿得暖。

道德,是用来评价、调节人类行为,完善自我的一种价值形态。

谈道德就是指,有理性的人类这个主体,自身讲求道德,并向他人推广、弘扬道德观念。

根据辞海1999版,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逻辑上,我方只须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即可。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首先,漫长的人类史已然证明,未得温饱的人也谈道德。

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依旧不忘“言忠信,行笃敬”的理想。

放逐北海,忍受饥寒,苏武仍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拒食嗟来之食,以显民族气节,朱自清宁愿赴死,也不丢崇高道德。

由此可见,志士仁人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依旧坚守道德。

同时,普通百姓也能坐到这一点。

2011年,索马里饥荒使数万人丧命,可是在索马里首都,饥饿的人们依旧自觉排队领取救济食物。

现实的困难没有让他们摒弃道德,不得温饱并没有成为避谈道德的借口。

作为社会动物,任何一个人类都应当谈道德。

鲁迅也曾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通,人人应做,人人能行。

”因此,不温饱者,也须谈道德。

其次,先求温饱,后谈道德将导致不可挽回的恶果。

古语有云,饱暖思淫欲,可见温饱以后人们有着道德滑坡的倾向。

如若为了温饱而舍弃道德,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必将使人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无可挽救。

只有不论是否温饱,一如既往地谈道德才能助推社会的持续发展。

管仲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亦用此思想来治理齐国。

看来他也是支持对方观点的。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管仲使齐国得到了发展,然而齐桓公死后,道德尽丧的争位者明争暗斗,他的尸首竟长达三月无人收殓,齐国之势迅速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同样的,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由盛转衰,也是由于举国上下轻视道德,物欲横流造成的。

由此看来,先求温饱,再谈道德实不可取!第三,道德是无条件的,每个人都应当谈道德。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温饱,即有能力吃得饱穿得暖。

谈道德,即遵循道德。

而我方的辩题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谈论道德不需要温饱作为前提,没有温饱我们也可以谈道德。

首先,让我们再来明晰一个概念。

谈道德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它的物质载体是人们本身。

达到温饱与解决生存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没有温饱并不等于死亡。

当今社会依然有很多人没有达到温饱的状态,难道他们就不会遵循道德了吗?这与是否达到温饱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我方之所以说,没有温饱我们也可以谈道德,并非一纸空话。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因为病痛与饥饿而卧床不起时,他任然拒绝了江州刺史的接济,他本可以当官靠俸禄解决温饱,可是他却不愿同流合污,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

放眼当今,难道贫困的环境就没有道德的存在了吗?六十年代的中国多数人都未达到温饱水平,且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可当时的人们依然恪守道德准则,社会风气良好。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时常食不果腹,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可是他们依然遵守着纪律与道德底线,没有因为饥饿而去偷去抢。

这难道还不能证明遵循道德在没有温饱的这个条件下也是可以实现的吗?其次,温饱是物质上的需求,而谈道德是精神上的诉求。

两者都应该是一个人生活所追求的方向,他们之间是不存在谁是谁的前提或者基础的。

就像是鸟儿的两只翅膀,只有共存才能飞翔。

遵循道德的并非只有那些达到温饱的人才可以做到,对于那些贫困人民来说,若是处在一个不谈道德,秩序混乱的环境中,他们将更难摆脱贫困,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他们更需要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无论是什么人群都是必要的。

道德作为人们高尚的精神食粮,不应该用物质化的东西作为衡量的标准,这只会污蔑了人性。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

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

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

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

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

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

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

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

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

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

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词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词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词1. 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和温饱是两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温饱作为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之一,指的是个体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所,以满足其生理和基本的心理需要。

而道德则是对于一个人或者社会行为规范的评价体系。

那么,是否可以将温饱作为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议。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定义温饱和道德,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然后分别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温饱是否为谈论道德必要条件的基础,并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证分析。

随后,我们将对声称温饱是谈道德必要条件立场进行反驳与回应。

最后,在总结辩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温饱和道德关系的看法。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理解并探索温饱是否为谈论道德必要条件之争论,并通过分析辩证地展示不同立场上的观点与逻辑,从而促进对于温饱和道德关系的深入思考。

无论读者持何种立场,本文都将为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进而拓宽了解道德与基本生存需求之间关联的视野。

通过此篇长文,我们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深入讨论与思考温饱与道德关系的平台。

2. 正文:2.1 定义温饱和道德在讨论温饱是否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对于“温饱”和“道德”的定义。

温饱指的是个人在物质方面得到基本满足,即具备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房等实质需求。

而道德则是指行为准则或标准,包括个体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正义、善良等价值观的思考。

2.2 温饱是否为谈论道德必要条件的基础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基本温饱,个体将难以关注到道德问题。

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身处在生活困境中时,他可能会优先考虑如何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一个人无法专注于其他非实质性问题,相比而言,保持生存更加紧迫。

另一方面, 也有观点认为温饱并不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尽管温饱可以提供舒适和安全感,并无疑对于个体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温饱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几千年前,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就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温饱”仅仅指“吃饱穿暖”,即你所谓的“物质温饱”。

而你所谓的“精神温饱”则是“谈道德”这一层次了。

“道德”是在“温饱”的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

管仲的话犹然在耳,他的意思是指“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前提。

管仲: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为:仓库里有充足的东西,人就能知道礼貌;丰衣足食人就知道荣誉和耻辱。

也就是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斯洛指出人类有五个需要层次。

其中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

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对方辩友所说的名言,他们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么具有震撼力的名言的前提也是因为他们处于温饱状态呀!也就是说先有温饱,才有活着的他们,再有他们提出的观点呀!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第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相应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道德是建立在“温饱”的经济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精神状态的一种境界。

所以当经济基础达到温饱这一水平时,我们才可以推广道德。

第二,从道德的起源看,道德并非是自古就有,凭空产生的。

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渐显现的。

人类想要发展生产力,当然要先吃饱饭,而当生产力水平满足了人类温饱的时候,人类才进入了一个推行道德的时代。

所以说温饱在前,道德在后。

第三,对方刚才说“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有理性的人类存在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温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也就是温饱。

只有满足了这个需求,才会去追求更高册层次的东西。

而道德作为最高层次的需要,当然需要温饱作为必要条件。

“亚圣”孟子早就揭露道:“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过为已,救死不赡,奚暇礼仪。

”可见,温饱是人类思考道德礼仪问题必须要过的一道坎。

没有温饱的支撑,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

第四,我方重申“谈”是推广的意思。

我方一辩以明确给出道德的定义,是社会价值观。

那么,既然要推广它,就必须要教化。

对方辩友可知道,就在我们说话的同时,世界上还有8.54亿人正在饥饿线上挣扎,每年有600多万的儿童死于饥饿。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学们!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果不能保证人们的温饱,还谈什么道德呢?如果对方仍然坚持己见,又将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将在你们侃侃而谈的道德声中失去生命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性,而谈道德是指推广道德,不能以圣人英雄和志士仁人的个例来说明整个社会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

如果我们以个人代表社会,那岂不是以偏概全吗?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要是对方辩友饿着肚子,站在寒风中,还能和我们谈道德吗?
纵观古今,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但凡出现大量饿死人的现象,吃人的事情就一定会相伴而生,大唐王朝的下半段动乱频繁,著名动乱分子黄巢
就常常以人肉充军粮;陕西民国十八年的大饥荒,很多活下来的人均是托人吃人的福;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里那拔死人头发的老妇人和拿刀威胁老妇人的落魄家将都是被温饱所逼迫而在道德上徘徊的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放弃道德而去做过去他们所不齿的事情。

可见在连温饱都满足不了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是无法推广道德的,道德也是无从谈起的。

道德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如果连最基本的前提温饱,也就是穿得暖、吃得饱都不能保证,却要推广道德,而使社会和谐与稳定,这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呢?
正方四辩:
老师,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能站在这里辩论是因为我们都吃饱了饭,我想对方辩友没有谁是饿了三天三夜才来的吧!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我方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生存一词,又何来把生存与温饱等同一说呢?请对方辩友不要强加罪名给我方。

对于反方辩友所说的英国人民共同对抗法西斯战争,我要说的是战争一定代表没有温饱吗?事实并不是如此吧!战争中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有温饱。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对方辩友的几个根本性错误:一,避重就轻。

我们今天所辩论的并不是温饱与道德哪个更为重要,而是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我方认为温饱是第一性,道德是第二性的。

而对方辩友对此绝口不提,只是不断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二,混淆概念。

对方辩友把温饱与饥寒,贫困与富裕,道德与超道德这三组概念相混淆了。

我们都知道温饱与饥寒是社会学概念,而对方辩友所提到的贫困则是属于政治领域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不管是温饱还是道德都是属于社会学领域的。

对方辩友难道是想让猪上树成为猴子吗?
我方从逻辑学,哲学,以及道德的本质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德是谈温饱的必要条件”。

下面我将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
第一,逻辑学中的必要条件是由假言命题和假言推理引出的。

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只有A,才有B。

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温饱,才能够推广道德。

温饱是推广道德的必要条件,并不是说温饱是推广道德的唯一条件。

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提出温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温饱是第一性的,而道德则是第二性的。

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道德是第一性,温饱是第二性的话,那么历史上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今天就应该站在我们面前,当面和我们推广着他们的道德,而不是都深埋青山,为人们的温饱提供着养料。

第二,我方二辩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温饱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以第一性而存在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更是建立在“温饱”的经济基础上的。

只有经济基础达到温饱这一水平时,我们才能够去推广道德。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道德,而人类想要发展生产力,当然要先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

所以温饱是第一性的,是先于道德的。

第三,我方三辩更是从道德的本质属性上阐述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们所说的不管是温饱还是道德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的。

道德并不是天生的,是受后天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产生的。

它作为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一种意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我方承认对方今天所举孔子,康德,苏
格拉底等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但是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所说的“推广道德”中的道德是要求能够在全社会进行的推广和普及的。

难道对方辩友是要我们所有人都像孟子一样,在不吃嗟来之食的道德中饿死吗?那样人类将不复存在,社会也将灰飞湮灭。

面对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你是先告诉他不要插队,不要骂人,不要骗人,不要偷窃,不要抢劫,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强奸,等等等等。

然后看着他活活饿死,还是先给他一片面包,救活他的生命呢?答案当然是面包了。

所以今天不管我们是从逻辑学,哲学,经济学还是道德的本质性上来说“温饱都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没有温饱代表生命随时可能被饥寒夺走,科学证明当人类的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胁的时候,人类的野性本能就是思考一切问题的“理智”。

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所以所当温饱不能得到保证的时候,道德对只有野性本能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