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温饱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一辩

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辩题是温饱是否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在我方看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我方认为,温饱肯定要先于道德存在。
原因如下:第一,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才出现的道德,可以说,道德来自人类社会,而温饱来自人类本身,我们都知道,一定是先有的人类本身才有的人类社会,因而一定是先有的温饱才有的道德;第二,从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婴儿刚刚从母亲体内分娩而出时,他首先会想的肯定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和母亲的哺育,之后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渐渐的了解到所谓的道德。
所以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温饱都要早于道德。
其次,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求得温饱,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连他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如何跟他们谈道德呢?再次,我国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德建设固然存在,但绝不凌驾于经济建设,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将道德建设凌驾于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的,所以,我们要把道德建设建筑在坚固的经济基础之上,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三餐不济、衣衫褴褛的人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实际。
综上所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1. 引言温饱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一观点展开辩论,探讨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温饱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2.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表达了知足常乐的道德观念,即人们应该知足于生活中的温饱,而不要贪得无厌。
这似乎表明了温饱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他们认为,道德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品德,与温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3. 温饱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很难在精神上、情感上有所超越,更难以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
然而,即使在温饱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人们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4. 温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问题一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重要议题。
然而,即使一个社会实现了全面的温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
社会道德建设不仅仅包括温饱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培养。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社会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温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确保人们具备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基础。
然而,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道德更关乎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更需要培养和实践的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全人类的范围内更多地呼吁和践行道德,而温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 总结本文探讨了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道德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人的行为和品德,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一辩稿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所谓温饱,是指人们能够相对稳定的维持衣暖食足的一种生活状态。
而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具有群体性和普适性。
谈道德及讨论道德,不等同于有道德。
而必要条件不等于唯一条件,谈道德需要建立在多方基础之上,而温饱则是谈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对此,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叙。
首先,从温饱第一性来看,人性的特点与本能决定我们必须先达到温饱的状态才能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
马斯诺理论明确提出,温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需求决定行动,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能激励人不断地去追求,使之达到供给。
因此,解决温饱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试想,如果连温饱都没能达到,人们又有何种精力和动力去谈道德呢,如果一个社会普遍不温饱,那这个社会又怎么能健康持续的存在与发展呢,其次,从谈道德的目的来看,人们谈道德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我们所谈的道德必须能够推及到社会大众,成为普遍约束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从而使社会达到相对有序和谐的状态。
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念、个人的政治抱负就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谈道德的范畴。
一个垂死挣扎的人能够讲道德,但是能推及社会大众吗,不能,因此就不属于我们所说的谈道德。
最后,从现实和价值的层面来说,这个辩题放在我们今天来讨论,必定具有其现实意义,那就是国家管理和国家责任。
国家要推行道德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社会群体的温饱问题。
而纵观现实社会,刚刚闭幕的两会提到最多的是什么,是民生问题。
面对在“新三座大山”重压下呻吟的人们,如果国家不首先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那我们所谓的道德根本就是不道德~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侃侃而谈,是因为有无数的劳苦大众在为我们的温饱而奔波。
我心存感激,更希望所有心怀善念的人们能够更多实际的帮助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群,而不是以传教者的口吻,告诉他们:应该道德~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大家~。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稿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大家好,我方坚定地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即指吃得饱,穿得暖。
道德,是用来评价、调节人类行为,完善自我的一种价值形态。
谈道德就是指,有理性的人类这个主体,自身讲求道德,并向他人推广、弘扬道德观念。
根据辞海1999版,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逻辑上,我方只须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即可。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首先,漫长的人类史已然证明,未得温饱的人也谈道德。
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依旧不忘“言忠信,行笃敬”的理想。
放逐北海,忍受饥寒,苏武仍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拒食嗟来之食,以显民族气节,朱自清宁愿赴死,也不丢崇高道德。
由此可见,志士仁人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依旧坚守道德。
同时,普通百姓也能坐到这一点。
2011年,索马里饥荒使数万人丧命,可是在索马里首都,饥饿的人们依旧自觉排队领取救济食物。
现实的困难没有让他们摒弃道德,不得温饱并没有成为避谈道德的借口。
作为社会动物,任何一个人类都应当谈道德。
鲁迅也曾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通,人人应做,人人能行。
”因此,不温饱者,也须谈道德。
其次,先求温饱,后谈道德将导致不可挽回的恶果。
古语有云,饱暖思淫欲,可见温饱以后人们有着道德滑坡的倾向。
如若为了温饱而舍弃道德,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必将使人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无可挽救。
只有不论是否温饱,一如既往地谈道德才能助推社会的持续发展。
管仲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亦用此思想来治理齐国。
看来他也是支持对方观点的。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管仲使齐国得到了发展,然而齐桓公死后,道德尽丧的争位者明争暗斗,他的尸首竟长达三月无人收殓,齐国之势迅速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同样的,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由盛转衰,也是由于举国上下轻视道德,物欲横流造成的。
由此看来,先求温饱,再谈道德实不可取!第三,道德是无条件的,每个人都应当谈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辨稿)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本质上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即经济基础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是约定俗成的。
马克思主义谈到,达尔文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发现在群体活动中才能保证生存,群体分配更能满足人类对温饱的要求,因此人类逐渐趋于合群性,这种合群本能产生了社会关系,根据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这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在合群性活动中产生了人类道德的最初的原则,即合群性为道德产生的生理基础。
同时人类越来越清楚面对自然界,他们以个体形式无能为力,因此恐惧感和归属感使合群本能成为道德产生的心理基础。
达尔文研究认为这种道德具有强大的传承性,根据此理论,这种道德的概念不断传播,使一些即使不满足温饱条件的地区的人们,受到身边其他人对道德的要求和自身良心的约束也开始谈道德,因此不论是贫困国家地区还是贫困的人,即使他们谈道德,也是建立在这种道德传承的基础上,即归根结底还是由原始人类的温饱产生。
①社会角度上讲,做某事值得歌颂,却没有做此事的义务,称超道德行为,不属于道德范畴。
②宗教上的除超道德行为的其他符合道德的行为:传承或在传承的基础上扩充形成。
③社会角度与个人角度:道德是约定俗成的,一件事符不符合道德属于相对真理的判定,而哲学上相对真理的判定标准为,在特定条件下,支持人数最多的一种说法。
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才产生的,而道德不在了, 那还怎么谈道德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
------思修。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原创一辩稿

谢谢主席!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论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将道德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普及。
下面,我就从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论述:第一:从逻辑学必要条件的定义上来说,我方今天论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表明温饱是谈道德的唯一条件。
谈道德需要建立在多方基础上,而温饱则是谈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并且请大家注意,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温饱与道德哪个更重要,而是说温饱是第一性,道德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所谓温饱,是指人们能够相对稳定的维持衣暖食足的一种生活状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第一阶段的生理需求和第二阶段的安全需求定义为温饱阶段。
他认为,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时候,人们便不会也无法去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试想,如果连温饱都没能达到,人们又有何种精力和动力去谈道德呢?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第三,相对应的,道德是一种意识。
它具有社会性,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被温饱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于一个饿得嗷嗷大哭的婴儿来说,你是应该先教导他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呢,还是应该先喂饱他?第四,从谈道德的目的来看,人们谈道德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我们所谈的道德必须能够推及到社会大众,成为普遍约束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从而使社会达到相对有序和谐的状态。
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念、个人的政治抱负就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谈道德的范畴。
一个垂死挣扎的人能够讲道德,但是能推及社会大众吗?显然是不能。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侃侃而谈,是因为有无数的劳苦大众在为我们的温饱而奔波。
我心存感激,更希望所有心存善念的人们能够更多实际的帮助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群,而不是以传教者的口吻,告诉他们:应该道德!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
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
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
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
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
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
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
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
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
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
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词分析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词分析
在现代社会,温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人们就会陷入饥寒交迫的状态。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无法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XXX(反方一辩):谢谢主持人。
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虽然温饱是人的基本需求,但道德并不是依赖于温饱而存在的。
事实上,许多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道德准则。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论据辩论
XXX(正方一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都无法关注道德问题,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
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他们难以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XXX(反方一辩):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
要条件。
事实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守道德准则。
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但他们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我们认为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总结辩论
主持人:谢谢两位辩手的精彩发言。
通过这场辩论,我们可以看到正反双方对于“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正方认为,没有温饱,人们难以关注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推行道德了。
反方则认为,许多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道德准则,因此温饱并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最终,我们需要在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中,找到更为准确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首先,“温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吃得饱穿得暖,是人类生存的质和量的问题,是高于生存的状态,(对方辩友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显然是不合适的)其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而“谈道德”更是人类自主追求向上的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行为,是人类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合理诉求。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
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
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
下面,我方从3个方面阐述温饱与道德的关系:
1、温饱的保证的确有益于道德的进一步提升,但同时。
道德的提高可以促使温饱更快更高水平的实现。
因此道德与温饱并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最朴实最基本的道
德观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
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逐步形成规范与有条
理的道德体系与伦理观。
对
方辩友读过援藏青年志愿
者日记吗?西部贫困虽是物
质生活贫乏之地,但那里绝
不是“道德”沦陷之灾区。
在
那里,平朴的民风四处可
见,温饱得不到满足的群众
从没有舍弃过人类最真、最
基本、最朴实的“道德”观
念。
因此,温饱与道德无法
构成必要条件的关系。
2、道德在人类发展过
程中根植于其潜意识中,无
论什么条件下人类都应该
也必须谈道德。
“道德”没有
贵贱之分,贫困者绝不是
“道德”的弱势群体。
温饱满
足的是人类一定程度的物
质需要,而道德满足的是人
类最基础的精神需要。
难道
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使我们
的肚子饿了,我们就能允许
我们的大脑也处于饥饿状
态吗?那岂不是双重缺
失?因此,无论什么条件
下,谈道德都是人们内在的
不可放弃的追求。
3.从古至今无数事
例告诉我们,温饱不满足
时,谈道德是多数人得内心
追求,而不仅仅是少数仁人
志士的选择。
“风雨浸衣骨
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
征精神告诉人们,不是只有
个别的“仁人志士”才能在
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道德;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地
区、许多群众都处于温饱线
之下,但中国大陆也没有出
现动乱与“道德”尽失之局
面,广大人民群众以“道德”
为信念维系着整个国家的
团结、尊严和整个社会的稳
定。
根据以上观点,我
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
必要条件,接下来我的辩友
还会从理论事实和价值层
面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
谢谢大家。
定义:对方辩友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您知道经济基础的确切定义吗?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难道这能望文生义的理解为温饱吗?
“道德”的产生不是在人类生活水准完全达到“温饱”状态下方才产生的。
关于精神文明的特点,请正方四辩阅读此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摘自《人民日报》“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文)
1.(正方强调活不下去还怎么谈道德)温饱的不满足可以理解为贫困,贫困不等于无法生存,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温饱概念,正方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存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2(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大多数人不是圣人,无法做到)什么才算温饱呢?孔孟时代的人生活肯定比我们差得多得多,难道他们不谈道德吗?人是很容易向自己的私欲妥协的,不道德者的最大借口就是“我没办法,我是不得已”。
人如果可以向饥饿低头,那么也可以向威胁低头,可以向上级低头,可以向强盗低头、可以向诱惑低头。
所以道德是无条件的。
3.(一个孩子因为活不下去而去偷面包,难道能用道德去惩罚他吗)高道德的人,没有温饱也不会去偷去抢,低道德的人很富足还可能更加贪得无厌,更加可见,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4. (对方辩友所谈的道德如果不能够帮助人马上解除饥寒的状况,您还能够谈这个道德吗?)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可见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道德却是温饱的前提之一。
若因温饱的不到满足就不讲道德不就是越走越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