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总结陈词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
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
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
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
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
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
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
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
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
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
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

各位评委、正方的辩友、各位朋友:你们好!作为反方四辩,我的发言分成三部分。
一、简评正方四辩之文(以红色字体显示部分引自正方四辩文)道德是在人类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温饱。
但这恰恰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一,即使按照正方四辩的说法,人类生存的基本生存需求是温饱,但主观的需求能否在客观现实中得到实现,两者之间并不是等同的关系,也就是说,有需求不代表就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不要说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就是在现代社会,温饱问题仍然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彻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而道德的产生并不是在人类生活水准达到温饱状态时方才产生的,此外,道德也不会因为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就不存在,就可以放弃不谈。
其二,正方四辩以如此简单的几句话就推理出此结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不知其理论与事实依据何在?如此简单的推理方式,确人感到有点似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证明圆周率时,一个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已经证明圆周率是3.14.,老师问曰:你如何证明的呢?学生答:因为它是圆周率!无语!由此可见,事实和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则属于物质范畴,可见温饱决定道德,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我方从不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定理,但是,在此要告诉正方四辩,物质与意识概念在逻辑学上是属概念,而温饱与道德概念分属物质与意识概念的种概念,属概念包含的种概念众多,两属概念之间为从属关系并不代表其包含的所有种概念之间都存在从属关系。
具体来说,按照正方四辩上述推论,实际上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又属于物质范畴,所以,温饱可以决定意识所包含的一切种概念!也就是说:温饱可以决定意识所涉及的一切问题(温饱决定论)!此演绎法完全违背逻辑学法则,因此,其推论:“可见温饱决定道德”必错!既然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那么,温饱则是谈道德的基础。
什么又是基础呢?汉语词典对基础的定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1. 引言温饱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一观点展开辩论,探讨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温饱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2.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表达了知足常乐的道德观念,即人们应该知足于生活中的温饱,而不要贪得无厌。
这似乎表明了温饱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人认为温饱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他们认为,道德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品德,与温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3. 温饱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
没有温饱,人们很难在精神上、情感上有所超越,更难以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
然而,即使在温饱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人们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4. 温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问题一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重要议题。
然而,即使一个社会实现了全面的温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
社会道德建设不仅仅包括温饱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培养。
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是社会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温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确保人们具备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基础。
然而,温饱并非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道德更关乎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更需要培养和实践的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全人类的范围内更多地呼吁和践行道德,而温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 总结本文探讨了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题的辩论词。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温饱是确保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并非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道德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人的行为和品德,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赛辩词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赛辩词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正方: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主席:谢谢汤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反方: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掌声)主席:谢谢姜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这正是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发言总结

反方:一辩题解析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温饱,值得吃得饱,穿得暖。
道德,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谈道德,是指有生命,有理性的人类主体,自身讲求道德,并向他人推广和弘扬道德观念。
必要条件,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逻辑上看我放的观点即时在解决,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两个命题。
二第一辩词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
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
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
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
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
是否谈道德并非取决于你物质因素,恩格斯说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什么是温饱却随着人的意识而改变,因此温饱不是物质,也不能决定要不要谈道德。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他强调的是社会的生产关系。
是生产力,而温饱不是生产力。
温饱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道德是唯心主义的范畴。
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晚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了这场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正方进行总结陈词。
第一,什么是道德?无论是作为行为标准解释还是意识形态解释,它都具有社会普遍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人只要愿意触手可及的,实在不行努努力踮起脚也能够着的东西。
而对方辩友在之前的环节中举了大量圣人贤士的例子,的确,他们在物质贫瘠的情况下保持了极高的道德品质,这点让我们很佩服,但只有少数人或许为了个人的理念可以鄙视甚至放弃温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整个社会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接受这样一种理念。
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能够实现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 那是一种超道德行为, 并不能够被视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道德。
第二,辩题中的谈如果单纯只是解释为谈论的话,那我们今天的讨论就毫无价值,谈论无时无刻可以进行,甚至可以说是生命不息,谈论不止。
而我们命题的主体只有是众人,才会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应该解释为推行、建立。
谈道德的三层含义,实质上指的是建立道德观,建立道德规范,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建立”的前提条件应是社会安定,而缺乏温饱,社会是很难安定的,我们坚持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不意味着必须得先追求温饱,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相反,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极大地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战火连天、国贫民乏的索马里恰恰就是缺乏了温饱才导致如此。
第三,温饱是描述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状态,它包括精神温饱和物质温饱两个层次,后者是指人们是否能够就社会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其中起关键因素的是科学文化水平。
只有实现二者的统一,才能说是温饱。
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小娃娃生下来, 他就想吃, 想要有温暖, 但是人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才产生的,而道德不在了, 那还怎么谈道德呢?所以谈道德就不能离开温饱这个前提。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引以为豪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正在陨落,多元化的思想和文明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今这一辈甚至是下一辈的思想。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

1993年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以及分析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
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
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这个提法不妥,缺乏权威性。
同时从评判与观众的角度来看,不知道辩手是否以之作理论依据。
就辩手而言,应该就‚道德‛作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不应该马虎对待。
同时这个解释很模糊,是什么东西的‚是非好坏‛呢?‚人的需要‛外延太广,‚人‛指的是个别人,部分人,还是整个人类?‚需要‛又是指什么呢?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这里显然是进一步模糊了道德的概念。
这一段确有将温饱等于生存之嫌。
最后三句,出现了严重的逻辑混乱。
不要不能保证温饱的道德,怎么能推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呢?就前者而言,道德是条件,而就后者而言,温饱是条件。
因此它们是循环论证,即:温饱之所以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因为道德能保证大家的温饱。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
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基本上是重复上一段,可说是什么也没有论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
半决赛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陈词

半决赛《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陈词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不想使用线反驳后总结的老套路,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不仅仅是一个辩题,更是一个有关生存、有关道德、有关人性阴暗面与光明面斗争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将引导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
下面,我讲抛开输赢,向您阐述我放用可管理性的态度思考的结果。
对方辩友提到了生存,我们承认为了活下去不得已放弃道德的现象存在,但是它应该被当作正确的价值选择吗?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描绘了正纠结于生存还是道德的失业男仆看到他人为活着可以毫无顾忌的做出违背道德人伦的事后,立刻做了盗贼的故事。
可见由于人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放弃道德会演化为恶性循环,若如对方所说,温饱应放在第一位,放任道德沦丧,任由人性的阴暗掩盖光明,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您想过吗?当人性泯灭,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成为公认的价值观,您可以承受良心的谴责,可您是否有勇气接受我们生活的是这样一个冷漠自私、残忍、阴暗的社会?我害怕,我害怕生活在那样阴冷可怖的世界,这样的世界看不到美好、看不到希望,我们的社会绝不会承认这种将人类引向深渊的价值观,即使放弃生命,我也不会为那背弃了道德、燃烧着欲望的地狱之火添一根柴!现在,让我们回看辩题,温饱为什么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呢?因为谈道德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没有温饱都可以谈道德。
小学课文《小珊迪》中,大冬天赤着脚穿着单衣卖火柴的珊迪被轧断了双腿也坚持把找回的4便士还给客人。
您可还记得珊迪是如何恳求客人买火柴的吗?”先生,您现在就买吧,我饿极了。
”贫困的珊迪至死都不放弃道德,而对方学习者以道德为基础建立的法律的法学系同学却告诉我们,珊迪没解决温饱就没资格谈道德,这样的观点让您学习的法律情何以堪,何以自容啊。
谈道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陈光标做慈善是谈道德,难道在不温不抱的狱中写下名篇《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不是谈道德,难道贫病交加的朱自清拒食美国大米不是谈道德,难道靠拾垃圾收养弃婴的老夫妇不是谈道德?温饱时有时无,谈道德却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从未间断,正因如此,我们伟大的中国虽然历经战火与饥荒的洗礼,依然能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社会的稳定,为了人类生存有光明美好的希望,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谈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总结陈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对方辩友一起讨论: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对方辩友能够结合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引经据典论述了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犯的几个错误。
首先是避实就虚,刻意夸大。
对方辩友提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并因此而产生了法律,所谓的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体现。
道德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可以说,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的成长慢慢扩张,乃至几乎涵盖人们行为的全部。
”在这里要提醒对方辩友,这只是证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并不说明道德能够脱离温饱而谈。
而对方辩友既然承认了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那么不就是说明了一点:道德是在人类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温饱。
对方辩友想避实就虚,刻意夸大道德的重要性,但这恰恰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逻辑混乱,概念模糊。
对方辩友提出:道德也是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吃得饱、穿得暖的保证。
道德作为意识类的东西……意识能保证我们的温饱那我们都去谈道德好了,还用上班领那点可怜的薪水再说了,道德是意识范畴,温饱是物质范畴,学过辨证法的都知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其次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其发挥程度,一刻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
由此可见,事实和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则属于物质范畴,可见温饱决定道德,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最后是陈词旧调,毫无新意。
综观对方辩友的整个辩论过程,只不过是继续辩友的观点反复强调道德如何的重要,并列举了许多例子,而这些例子都离不开温饱。
比如女为悦己者容,在男人面前光光鲜鲜的,又斯文,讨男人喜欢,使环境亮堂,不也是讲道德吗女士们哪怕抖得再怎么浑身簌簌,裙子下面不会去穿条长裤吧。
大家都知道要穿的好肯定要在温饱的前提下,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对这个辩题,我方前两位辩友都作出了充分的论证,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这里,我将继续深入论证我方观点。
在谈这个问题前,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正确答案是: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
而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温饱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既然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那么,温饱则是谈道德的基础。
什么又是基础呢汉语词典对基础的定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由此可见,温饱是谈道德的根本或起点。
没有温饱这个起点,怎么会有道德谈呢显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和道德的概念辩论双方都有了明确的认识,这里我不再重复说明。
但我们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温饱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
离开温饱来谈一切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包括谈道德;而谈道德是指推行、实施道德。
谈道德的前提首先是满足温饱,也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对方辩友列举了许多即使在饥饿情况下或者某些历史名人在没有温饱的状态下也能谈道德。
其实我们无须为那些个别的事例继续纠缠下去,论据要充分,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最基本的、最普遍、客观的例子——从人类产生,他们首先寻求的则是生存下去的环境和满足自身发展的所需,温饱则是必要条件。
请问对方辩友,人类是因为谈道德而繁衍到现在吗如果他们放弃温饱而谈道德,现在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所以
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步就是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从“五讲四美”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都是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因为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温饱决定了道德,无论道德如何转移,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温饱这个起点上。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没有解决,谈道德就没有任何意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谈道德。
道德从产生到变化转移都是以温饱为前提的,无论道德的最终变化如何都要回到温饱这个起点。
所以我方始终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