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小学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课间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离开教室或教学区。
二、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进行危险的游戏或活动。
三、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应保持良好的秩序,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四、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应爱护公共财物,不得随意损坏学校设施。
五、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应保持环境卫生,不得乱扔垃圾。
六、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学校保安人员。
七、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八、学校应定期检查课间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确保安全设施完好无损。
九、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十、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教师的安全职责。
十一、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措施。
十二、学校应定期对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十三、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十四、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公正的处理。
十六、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十七、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赔偿制度,对因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伤害,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十八、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制度,对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十九、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
二十、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预防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十一、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伤害,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十三、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制度,对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二十四、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4篇)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篇1课间是学生极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间段,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值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课间的安全管理。
为了维护学生课间活动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特制订学生课间活动管理制度。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晨会等宣传形式向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楼梯口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互相推拉;不准在楼梯扶手上滑溜,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不做带有攻击性、危险性的游戏,不玩耍尖锐锋利的东西,不攀爬窗台或走廊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跳校园各处台阶。
严禁从楼上往下丢弃任何东西。
不要随意触摸电源开关、线头等。
不准玩火、玩水,不准在校园内玩弹弓、放鞭炮等。
2、值日教师及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
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小学低年级严格实行科任教师课间负责制及交接班制度,即由本节课的科任老师负责课间纪律,直至下节课的老师到达教室。
4、值日学生、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做好记载,并将情况通知班主任;由德育处按学校“文明班”量化评比办法,进行扣分处理,并于下周教师会上进行集中通报批评。
5、学生课间出操时,在教室门口排成纵队,快速下楼。
班主任或带队教师在楼道组织疏导,注意学生动态。
6、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由班主任会同德育处、安全办处理。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篇2课间是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活跃身心的时间。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间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间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课间活动安全常规及管理制度。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安全,规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1. 课间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明确课间活动的场所应具备安全要求,如消防设施完善、地面无障碍、无尖锐或危险物品等。
2. 课间活动行为规范:规定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行为规范,如禁止奔跑、打闹、抢夺等危险行为。
3. 监督责任:明确教师或监督人员的监督责任,确保学生遵守规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急救处理:规定学校应配备急救设备和专业急救人员,并指导教师和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
5. 安全教育:进行课间活动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醒学生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6.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灾害事件、意外事故等,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处置措施。
7. 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定期检查课间活动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8. 事故报告和处理:要求学校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事故分析和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和执行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责任,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二)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的范例:1. 活动场所安全:- 确保课间活动场所的地面平整、无明显障碍物。
- 检查并修复场地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尖锐物、松散地板等。
2. 活动器材安全:- 检查并保障使用的活动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 配备足够数量和适应学生年龄的安全护具,如头盔、护膝、护腕等。
3. 活动时段安排:- 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避免与其他课程活动时间冲突。
- 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避免学生长时间过度运动。
4. 活动监督:- 派遣专门的活动监督员或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课间活动。
- 监督员应随时保持对学生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秩序。
5. 突发事故处理:- 根据学校的突发事故处理程序,及时处理和报告发生的事故。
小学校园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的人身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的人身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间休息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维护校园正常秩序,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校课间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教务处:负责制定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年级组:负责本年级课间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管理。
4. 班主任:负责本班课间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监督学生遵守课间安全制度。
5. 体育老师:负责组织课间操,确保学生在课间操期间的安全。
6. 安全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安全隐患。
四、管理措施1. 安全教育(1)定期开展课间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课间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
(2)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2. 课间活动(1)学生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得随意穿越教学楼、宿舍楼等场所。
(2)课间操期间,学生应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有序进行活动。
3. 课间休息(1)学生应保持教室、走廊等场所的整洁,不得随意堆放物品。
(2)学生应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意损坏、占用。
(3)学生应遵守纪律,不得在课间休息时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4. 课间巡查(1)班主任应定期对本班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安全隐患。
(2)年级组应定期组织年级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教务处。
(3)安全保卫处应定期对全校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确保校园安全。
5. 事故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当事人应立即向班主任、年级组或安全保卫处报告。
(2)班主任、年级组或安全保卫处应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治受伤学生,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小学生在课间活动时的安全意识,保障他们的安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具体的管理规定:1. 师生责任:老师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出现安全事故。
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不做危险的行为。
2. 课外活动区域:学生只能在学校规定的课外活动区域活动,不得越出规定范围,不得在走廊、楼梯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
3. 活动时段:学生只能在课间活动时间内进行活动,不得在课外时间在校内活动。
4. 不得追逐打闹: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得追逐打闹,不得推搡、拉扯等危险行为,如发现此类行为,老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5. 不得攀爬危险设施:学生不得攀爬栏杆、树木、篱笆等危险设施,以免发生意外。
6. 不得跳跃:学生不得在台阶、楼梯等高处跳跃,以免造成跌倒。
7. 不得弄脏、破坏学校设施: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应注意保护学校的环境设施,不得弄脏、破坏学校的植物、花坛、栏杆等。
8. 不得玩耍危险器具:学生不得携带、玩耍任何危险器具,不得带来刀具、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9. 不得离开校园: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得离开校园,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需得到老师的批准并在老师的陪同下离开。
10. 火警演练时的规定:在学校进行火警演练时,学生要保持镇静,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到达安全的地方集合。
11. 暴雨时的规定:在暴雨天气,学生不得在室外活动,老师要及时将学生带到室内,确保学生的安全。
12. 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学校在进行课外活动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
13. 心理安全: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受到欺凌或伤害。
以上是学校的课间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师生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环境。
同时,建议家长也加强对孩子在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小学校内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课间活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体育教师、安全保卫人员等为成员。
2.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课间活动安全管理措施,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效果。
三、安全管理措施1. 课前准备(1)班主任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课间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告知学生活动规则。
(2)体育教师对参与课间活动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课间活动安排(1)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课间活动内容应丰富多样,如: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3)课间活动场地应宽敞、平坦,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不会受到伤害。
3. 安全设施(1)学校应配备必要的课间活动设施,如:体育器材、安全标志等。
(2)确保课间活动设施完好无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监督管理(1)班主任、体育教师、安全保卫人员要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2)建立课间活动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5. 应急处理(1)学校应制定课间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处理程序。
(2)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伤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四、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班主任、体育教师、安全保卫人员,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因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学校领导,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课间活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小学校内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全体师生对课间活动安全工作的认识,形成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3. 加强课间活动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安全管理职责1.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2. 教导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4. 班主任:负责本班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
5. 体育老师: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课间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6. 安全员:负责对课间活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课间活动安排(1)课间活动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课间活动时间。
(2)活动内容:以轻松、活泼、有益身心健康的方式进行,如做操、游戏、散步等。
2. 安全教育(1)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发生冲突。
3. 安全设施(1)确保校园内设施设备安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 疏散演练(1)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确保疏散路线畅通,明确疏散责任人。
5. 课间巡查(1)安全员定期对课间活动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班主任、体育老师等负责人要加强课间巡视,确保学生安全。
五、事故处理1. 事故报告(1)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人或发现者应立即向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报告。
(2)学校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处理事故。
小学学校课间纪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小学生及教职工。
三、管理制度1. 课间休息时间(1)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之间,下午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之间。
(2)课间休息时间为10分钟。
2. 课间纪律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间休息,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学生应在指定的区域进行课间活动,不得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3)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大声喧哗,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
(4)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随意离开教学楼,确有需要离开的,应向班主任请假。
3. 课间活动安排(1)学生课间休息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做眼保健操、跳绳、做操等。
(2)学生课间休息时,可以进行阅读、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学生课间休息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率。
4. 课间安全注意事项(1)学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人身安全,不得攀爬窗户、楼梯等。
(2)学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消防安全,不得在教室、走廊等处吸烟、使用明火。
(3)学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食品安全,不得购买、食用不卫生、过期食品。
四、奖惩措施1. 对于遵守课间纪律、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于违反课间纪律、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学生,学校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 对于违反课间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学生,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监督与执行1. 各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课间纪律进行监督和执行。
2. 教务处、德育处在学校范围内对课间纪律进行巡查,确保制度落实。
3. 学生会对本制度进行宣传和监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学校课间秩序。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
如遇特殊情况,学校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集镇小学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各校参考试行)第一条为了维护校园正常的活动秩序,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生课间活动”是指学生在校园内(上课时间除外)进行的各种活动。
包括晨读早操、升旗仪式、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午间活动、课外活动等。
第三条学校应加强课间活动的管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学校应明确每个班级的通行路线,参加课间集体活动、升旗仪式或到专用教室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应由老师组织学生排队前往,并按规定路线有序通行。
第五条学生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慢行,不得奔跑跳跃,不得拥挤,不推人、撞人。
值班教师及时关注、提醒、监管。
第六条学生课间应文明休息,不得做有危险因素的游戏,不得在走廊楼梯里追逐打闹,不得撞门爬窗,不得破坏公物。
第七条学生在校园内,不得狂奔乱跑大喊大叫,严禁攀爬学校任何一处的的围墙、门窗、围栏、阳台及树木、球架等设施。
第八条察觉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老师,遇事冷静,以保全自身安全为重,不冲动蛮干。
第九条不准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进校。
第十条认真组织好大课间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一)大课间活动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本着“谁组织、
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人员统一指挥,实行全过程监控。
(二)大课间活动一般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上课教师)带队,加强学生的活动安全教育,重视活动过程中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合理控制运动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大课间活动应定期对活动场地进行实地检查,合理安排各年级学生活动区域,检查活动器具安全性能。
发现不安全因素的要及时采取措施。
(四)大课间活动应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不适宜参加活动的学生应予妥善安排。
第十一条班主任在课间要随时掌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应及时制止教育。
第十二条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加强校园内的巡视,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应及时制止,情况严重的应立即通知班主任或政教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每一个教职工都有责任维护学校课间秩序,发现学生不安全行为应及时教育阻止。
梁集镇教委
2020.09.28
梁集镇 ----小学
学生上下学、课间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护能力,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生上下学、上下楼梯(平房进出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1、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学生必须按时到校、离校。
上学或放学路上,学生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必须靠公路右边行走,不得在路上追逐打闹、逗留围观、嬉戏玩耍,不得玩水、玩火、玩电、爬树等。
上学或放学如遇人流高峰,学生必须互相礼让,不得故意推、挤、阻碍别人。
3、骑自行车的学生(按规定不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不得载人;如家远的学生需骑自行车到校,必须要经家长同意和学校批准方可骑车;过马路须停车,待无其他车辆时再通过。
但不得骑“三无”(无车闸、无车铃、无车锁)自行车,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4、学生不准攀爬围墙、树木、栏杆、阳台、桌椅、建筑物顶层等有危险性的地方。
5、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轻步上楼慢步走,不得拥挤,手臂不能靠着扶手。
早操或集会时,学生应排队有跌序地上下楼梯,不得拥挤故意阻碍别人。
不准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游戏或爬栏杆。
6、乘车学生还须做到:在乘车点不吵闹;在车上不把头、手伸到窗外,不在车内玩游戏和与他人吵闹;有秩序地上下车。
7、大扫除时教师监管到位,学生不得用湿布擦洗电线、开关、插座等。
8、禁止在教室过道和楼梯上冲水清洗,防止地面打滑,同时还会污染下层
教室的环境卫生。
9、为保证校门口道路通畅,家长按指定地点接送学生。
10、坚持校门口执勤制度。
每天有值班人员2名,要及时到岗和尽职尽责。
①负责维持上下学期间校门口秩序,及时疏导学生队伍,指导家长在指定地点接送学生。
②教育学生进出校门时要注意礼让,检查学生路过校门是否做到了快、静、有秩序。
③妥善处理校门口偶发事件,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④禁止学生家长无故进入校园接学生。
家长有事需要进入校园的,找谁,谁负责接待。
⑤值班人员工作认真、按时填写值班登记表。
二、课间活动安全常规
1.课间活动的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严禁学生课间擅自出校园玩耍;
2.学生应努力养成课间休息的好习惯,充分利用时间休息,尽量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不开展、不参与激烈的课间活动,认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3.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尤其要做到不攀高、不跳台阶、在楼道不跨大步、不快跑不追逐、不做危险的游戏、上厕所不推挤等;
4.在走廊、过道、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到轻声慢步,不争先恐后,不挤在一起;
5.课间活动要适量、轻松、愉快,不能累得满头大汗又急急忙忙赶着上下一节课;
6.课间活动中要讲文明、守秩序,团结同学,不争吵、不打架,不尖声叫嚷,发现不安全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
7.课间活动不要在课室内进行,不要吃零食,不要乱抛果皮壳、纸屑,要
讲究卫生。
三、课间管理制度
1.课间活动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各班要认真落实课间常规要求,让学生人人理解,人人做好,形成良好的课间秩序;
3.值班教师提前到岗,推迟10分钟下班。
要加强课间巡视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制止外来人员进校扰乱秩序;及时处理安全方面事务,重要事项及时汇报。
4.全体同学要认真严格遵守课间常规要求,违反者按违纪进行批评教育及对所在班级实行扣分处理;
5.各班配备一名安全巡视员,发现有违反课间活动常规的,要及时制止并报告班主任;
6.课间常规要求列入文明班级考核内容,每日检查评比,每周公布。
梁集镇教委
2020.09.28
梁集镇小学
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
为了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下课后要轻步走出教室,参加课间轻松愉快的活动,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二、未经许可,不得进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周围喧哗,不随意串班。
三、值日生在预备铃之前,应主动认真地将黑板擦干净,把讲台整理好。
四、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得拥挤,不推人。
五、各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操场各处追逐打闹,狂奔乱跑,防止互撞,禁止怪声喊叫,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跳乒乓台及校园各处台阶。
六、老师在楼梯、操场行走,学生应有礼貌地让道,不得抢行拥挤,冲撞老师。
七、学生在违背上述要求时,应服从值班干部和老师的劝阻及教育,严重者接受学校处理。
八、班主任在课间要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
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九、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作好记录,将情况通知班主任,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通报和扣分处理。
梁集镇教委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