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小结
小说复习小结

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 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
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 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 发展角度看主题 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 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 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 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 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 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形象角度看主题 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 人的际遇遭逢、 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 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描写角度看主题 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 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活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 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活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 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 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
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氛围。 氛围。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复习要点1、把握主题,理解情节在复习小说时,首先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是理解整个小说的关键。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小说中的各个情节所蕴含的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掌握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二、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作者、时代背景、题材等文学常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
2、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掌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各个情节,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掌握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5、表现手法分析掌握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2、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并处理进程间的通信。
小说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表达。
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小说,下面是一些小说阅读的技巧和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和体验小说作品。
1. 分析小说结构小说通常由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等部分构成。
理解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提前预测情节走向。
同时,注意小说中可能存在的时间线和叙事手法的变化,对于理解故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关注人物形象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故事情节的核心和推动力。
读者应该关注主要人物的性格、动机和变化。
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的情感。
3. 识别主题和思想小说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思想。
读者需要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探寻小说背后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关注故事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等元素,有助于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4. 分析语言和文风小说的语言和文风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注意作者表达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比喻和隐喻等,帮助读者理解和感受作者的独特风格。
通过对语言和文风的分析,读者能更好地领会小说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5. 对比不同作品阅读多种不同类型、风格的小说可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
对比不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有助于读者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6. 注意背景和历史文化小说的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
读者需要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理解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7. 注重细节观察小说中的细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者应该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包括动作描写、对话语言、环境描绘等。
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细腻描绘和故事的深层含义。
8. 主动思考和互动阅读小说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故事,更要主动思考和互动。
读者可以提出问题,对故事情节进行推理,尝试设想并解答故事的未知。
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够开拓人们的思维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善于阅读小说不仅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还需要对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总结小说阅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以故事为载体,以人物和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
小说的主要特点是情节连贯和生动,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小说也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善恶。
2. 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按照题材、形式和创作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题材可以分为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等。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等。
按照创作方式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奇幻小说等。
3. 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小说通常包含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用于引入故事的起点和背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发展部分通过不同的情节展开,揭示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经历,推动故事的进展。
结尾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结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背景描写和语言风格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小说的基本结构。
4. 阅读小说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和环境:尽量在较为安静和专注的环境下阅读小说,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2)注重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从中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
(3)注意描写细节的理解:小说中的描写细节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4)多角度思考问题:小说中的问题和主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5.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文学形式,往往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者展现人性的一面。
通过阅读小说,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以形传神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 面貌、性格特征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 性格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如见其人,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
【常考形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方法指导】
①抓住时间、地点标志 对于按时间、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文章,要抓住表示时间
。
、地点转移的词语,从而梳理故事情节。
②抓住情节变化。
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 按“原因—经过—结果”的思路来分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②渲染……的气氛。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④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揭示(或深化)主题。⑦使读者有 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模板: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气氛,定下了……的抒情基 调,烘托了……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情 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模板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 模板2:烘托(衬托)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 的形象/触发……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情节的发展。 【重点提示】
③抓住情感、心理变化 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
考点一: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重点提示】 答题时应分条梳理。概括 事件,既不能遗漏重要情 节,又不能事无巨细,造 成答案太过繁琐,应言简 意赅。有时还需留意字数 限制。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小说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小说是以故事为核心的虚构性文学作品,是通过叙述来再现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以达到审美和思想表达的目的。
2.小说的特点包括:虚构性(有一定程度的创作性)、叙述性(通过叙述来表达情节和人物形象)、故事性(以故事为基础构建情节)。
二、小说的分类1.根据题材:如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军事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
2.根据内容:如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恐怖小说、冒险小说等。
3.根据形式: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三、小说的结构1.故事的起承转合结构:包括故事的开始(起)、故事的发展(承)、故事的转折(转)、故事的高潮(合)和故事的结局(结)。
2.小说的时空结构:包括故事的时间(如叙事的时间顺序、回溯和闪回等)和故事的空间(如叙事的地点设置和空间描写等)。
四、小说的人物塑造1.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推动力,次要人物则是主要人物的衬托和补充。
2.人物的形象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
3.人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叙述人物的成长、转变、冲突和反思等来展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五、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主题是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思想倾向。
通过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来把握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意义是通过主题所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和启示。
通过思考小说中的人物行为,对社会、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进行思考。
六、小说的语言特点1.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虚构性(以故事作为基础)、叙述性(通过叙述来展现情节)、形象性(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直观性(通过描写来呈现场景)。
2.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对比、象征、暗示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一、高考所考查的小说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精选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撷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种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生活中的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上的某一个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小说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时间较为紧凑。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是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新奇的结尾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的结尾,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二、主要考点总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
小说大部分题型尤其是作用题型都是从环境、情节、结构、人物、主旨角度及内容、效果等来分析。
做选择时要对选项“内容+特色”核心关键点进行提炼。
一定要剖析选项显性表述(写了什么)+隐性表述(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近年来散文化小说成为一种新趋势,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淡化情节,淡化人物,突出环境、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展现情感。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主要交代的是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高考小说阅读是中国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深度。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对高考小说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小说类型的判断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明确所阅读的小说类型,如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文言小说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其叙事方式、题材内容和思想表达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对其特点和风格进行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要注意分析和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方式。
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可以从文中找到线索。
同时,要留意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探究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出的思想和观点。
三、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考生需要注意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点。
情节的展开有时可以线性进行,有时则可能出现一些插叙、回溯等手法。
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叙事结构,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和内在关联。
四、语言表达的特点小说的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考生应该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如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描写方式等,都可以从中发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五、主题和内涵的挖掘小说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内涵,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主旨观点。
从小说中可以发现作者对社会、人性、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意义。
六、与其他文本的联系在阅读小说时,可以注意将其与其他文本进行比较和联系。
这里的其他文本可以是其他小说、传统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通过对比和联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七、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高考小说阅读并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性分析,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复习小结第一节概述一、文学类阅读——《考试说明》的要求: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价,D级;6-8探究,F级。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
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
叙事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主题也叫“主题思想”。
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三、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11、探究题第二节题型分析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例1:本篇小说以“珠子灯”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
(二)、词语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似乎①:似乎②:似乎③:答案: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词语作用【知识储备】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词语作用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三)、句子作用题例1:“不过,这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做了别人的棋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整篇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请客的老板本来是想利用周先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没想到却被心怀不轨的周先成算计、利用。
作用:这句话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
(四)、段落作用题例1:(2008年高考江苏卷)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五)、环境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
(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例1:(2008年高考浙江卷)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例2:本文前半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后半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
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叙述的好处。
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显得客观,从旁观者的角度刻画老园丁形象,便于通过美貌的夫人转述老园丁的话。
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具体描述老园丁观察玫瑰开花的行为,他青年时候的经历,老园丁由玫瑰引出的议论。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2、线索作用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叙述和人物一、叙述人称第一、二、三人称。
二、叙述角度有限视角(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和全知视角(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三、塑造小说人物——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
四、圆形人物——性格复杂、矛盾,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如:王熙凤等。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是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如李逵、奥楚蔑洛夫等。
(七)、情节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答案: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
情节1、情节的运行方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摇摆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八)、艺术技巧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