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详解
玉雕设计加工工艺[终稿]
![玉雕设计加工工艺[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9f9eab31b765ce04081465.png)
玉雕设计加工工艺[终稿]玉雕设计与加工工艺第一篇玉雕常用设备、工具与辅料第一章毛料切割设备第一节锯割工艺原理与过程锯割,是玉雕工艺中最主要的作业方式。
将大块的玉石割成若干块待用,要用锯割,将形状不规则的玉石初步加工成一定的造成,也要实用锯割。
古代成玉雕为琢玉,琢,就是切割,也是认为锯割锯割作业是玉雕工艺中最为主要的作业方式。
一、玉雕工艺中的锯割,其实是靠磨料对玉石材料的磨削作用,来达到锯割玉石材料的。
历代玉雕艺人,借助不断旋转的金属铊片带动高硬度磨料通过磨料不断对玉石材料磨削,在玉石材料上磨出一条略宽于铊片的沟槽,持续不断的磨削,使沟槽不断加深,直至断开,玉石一分为二。
所以玉石割据实际上离不开一个磨字~二、玉石毛料切割工艺1、开石切片指的是第一刀破开毛料,开石切片的基本方法有:(1) 原始方法用火烧水淬翡翠原石,使其炸成小块。
缺点,难以控制炸裂点。
破坏严重,后来改进成部分用火烧水淬。
(2) 拉丝(线锯)用铁丝和金刚砂(sic)做磨料,加水冷却,来回拉动解开玉石,优点:对玉料不破坏,不浪费原料,缺点: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所需较长时间。
(3) 脚踏解料机俗称“水櫈”明代开始使用,现在已被电动机械替代了,但在对高质量的翡翠或者无电山区,还在使用,设备有原型铁铊铜盘,一根转动轴,一根皮带胶带。
用脚踏带动转动轴,不断加水和金刚砂。
2、切片备料经过第一刀对玉料的颜色,裂纹分布和水头等情况更清楚,开始切片准备。
三、开料的基本原则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判断之后,便要选定原始表面的一个方向剖开。
若是具有裂纹则第一刀主要是顺纹切。
(1) 对于色料要特别小心,以不能破坏绿色为原则。
料开得好,利用得好,出货好,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经验在这里很重要。
(2) 从最差的部位做起,在未获得经验前,先从最差的部位开始,不会损失太大。
(3) 尽可能做大的成品,成品越大,越难得,价值越高,能做手镯,先做手镯,剩下做小饰品,裂痕多的只能做花件或雕件。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玉文化繁盛时期。
汉朝统一了中国,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汉代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介绍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和风格,探讨汉代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1. 玉石的选材汉朝时期,玉石的选材非常讲究。
汉代人对于玉石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尤其青睐白玉、青玉和琥珀。
这些玉石质地坚硬,色彩纯净,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玉匠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采矿、评估和采购优质的原料上。
2. 制作工艺的发展汉朝玉器制作工艺积累了前代的经验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技艺。
汉代玉器的制作多采用“勾勒”和“刻画”的技术。
勾勒是通过用特制的镐在玉石上点画线条,然后再用锥永、磨砂机等工具进行雕刻和打磨的过程。
刻画则是直接用利器在玉石表面刻划图案,符号或文字。
这种技术在汉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汉朝玉器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镶嵌和烧制在制作玉器时,汉朝还经常使用镶嵌和烧制技术。
镶嵌是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或其他宝石镶嵌在玉器上,增添了玉器的华丽度。
汉代玉器通常采用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来镶嵌,使得它们更加显眼和美观。
烧制则是将玉石放入高温的炉中进行烧烤,使其表面产生一层云纹或倒刮痕迹,增强了其艺术韵味。
二、汉朝玉器的风格1. 古朴典雅的风格汉朝玉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
玉匠们通过把握玉石的天然纹理,雕刻出各种动物、花鸟、人物和几何图案。
他们注重勾勒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力求在简单中体现美的意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工艺和材质,使玉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质地。
2. 崇尚自然的主题汉朝玉器的主题也多与自然有关。
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简单和谐的生活态度在玉器中得到了诠释。
例如,在汉代玉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葫芦、葵花、莲花等自然图案。
古玉图说-图解古人玉雕方法

古玉图说-图解古人玉雕方法不了解古人的治玉手段,大多人很难理解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古代,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完成玉石雕刻的。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诗经小雅鹤鸣》我们不去详读诗歌,只看这两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错”:磨石,“攻”:加工直译这两句意思是“其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其它山上的石块可以对玉石进行雕琢加工”。
这其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古人使用其它山上更硬的石头来对玉石进行雕琢加工的。
这里的“他山之石”就是指解玉砂的砂矿。
南宋朱熹《诗集传》对此文的解释为:“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
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
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中国解⽟沙,出顺天⽟⽟与真定邢台两⽟,其沙⽟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藉以攻⽟,永⽟耗折。
”这里所提到的解玉砂,古代又称作:碾玉砂、邢砂、磨玉夏水砂。
为古代切割、琢制、研磨玉石所用的砂矿。
砂也可做沙。
解玉砂由采集来的天然刚玉砂矿和石榴石砂矿,经捣制筛选制成。
其中分黑沙、红沙、黄沙、宝沙,也称黑石沙、红石沙、黄石沙。
黑沙硬度最高,为莫氏8-9度。
在史前初始琢玉时也有用过石英砂。
古人治玉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制作玉器的基本工艺程序。
①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②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③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④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今天的玉雕技法,总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基本方法。
对于古代玉器的这种制作方法,先秦称之为琢玉,宋代称之为碾玉,古人则将这种玉器制作泛称为治玉。
古代是怎样给玉器雕琢和抛光的?

古代是怎样给玉器雕琢和抛光的?玉为美石,习惯上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我国古玉用材主要是软玉。
30年代,由于对史前考古的局限,当时把出土的玉统统定为汉代;到了50年代,在长江下游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玉器,后来又陆续在大溪、大汶口、仰韶、红山、良渚、龙山文化中都发现了不少精美玉器,使考古学者对玉器的出现不得不重新认识。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术,主要借用磨光玉器的技法,即切割、钻孔和打磨等,后来逐渐发展为镂雕、线刻等。
早期的玉器多为装饰品和小件工具,后制成礼器或神器。
象良渚文化玉器、主要有琮、壁、柱形器、冠状器、三叉型器、锥形器和斧钺等,这些大都是非实用器;实用器有镯、璜、串饰、带钩等。
在大墓中常见钺、琮、壁三种,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军权神权和财权的显示。
因为钺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壁很可能是财富的象征物。
在已知的古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些足以说明,玉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玉器的出现一定是和石器的出现与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从仰韶文化的直系远祖裴李岗文化中的一些精致的石器:如横断面成椭圆形的石斧、扁长条弧刃铲、舌形铲或带肩石铲、和弧背锯齿镰可以看出;磨制这些石器的工具是一起出土的砾石。
从良渚文化出土的情况探讨关于玉器加工的各方面问题:一,关于采矿:1982年,在江苏省溧阳小梅岭发现透闪石软玉矿藏,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玉硬度在5.5-6度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与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
这一发现兴奋了考古学术界,专家们据此推断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能是就地取材而非远地转运。
二,玉器的设计、开眼:玉璞运回玉作坊后,玉工必审材度势进行设计,按其大小,形状和玉色制作所需的玉料,这道工序就是切割,俗称“开眼”、“开料”等。
在没有发现金属工具的上古时代,古人是怎么样切割玉料的呢?目前,得到较为普遍认可的方法有三种:1、线切割法:用马尾可马鬃绳充当“锯条”,不断地加砂和水,来回往复地拉动“锯条”磨擦拉锯,慢慢地便可把玉料剖成两面平整的玉片。
玉雕工艺流程

玉雕工艺流程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玉雕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雕的工艺流程。
1. 玉石选材玉雕的第一步是选材。
玉石是玉雕的原材料,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制作工艺和成品的品质。
在选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玉石的颜色、纹理、透明度等因素,以及是否有裂纹或其他瑕疵。
只有选用优质的玉石,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玉雕作品。
2. 设计图纸在选定了合适的玉石之后,玉雕师会根据玉石的形状和特点,设计出一份详细的图纸。
设计图纸需要考虑到玉石的纹理和色彩,使得雕刻出来的作品更加生动和自然。
3. 开料开料是玉雕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基础的工序。
在这一步,玉石被切割成适合雕刻的大小和形状。
开料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以保证切割的精确度和平整度。
4. 雕刻雕刻是玉雕的核心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玉雕师来完成。
在雕刻的过程中,玉雕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各种雕刻工具,将图案和纹理雕刻到玉石表面。
不同的图案和纹理需要不同的雕刻工具和技巧,以保证雕刻出来的作品精美细致。
5. 打磨雕刻完成后,需要对作品进行打磨。
打磨可以使玉石表面更加光滑,同时也可以突出玉石的纹理和色彩。
打磨需要使用不同粗细的砂纸和研磨工具,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6. 镶嵌对于一些复杂的玉雕作品,可能需要进行镶嵌工艺。
镶嵌是将不同的玉石或其他宝石镶嵌到一起,以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镶嵌需要精准的测量和精细的操作,以保证镶嵌的稳固和美观。
7. 完工最后一步是将玉雕作品进行整体的检查和修饰,确保作品没有瑕疵和缺陷。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后,精美的玉雕作品就完成了。
总的来说,玉雕工艺流程包括选材、设计图纸、开料、雕刻、打磨、镶嵌和完工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玉雕师来完成,只有经过精心的制作,才能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玉雕作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玉雕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古代玉器制作技术

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玉器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在古代玉器的制作及加工技术上,随着历史的进程,其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创新。
以下将介绍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的历史演变和技艺精髓。
一、玉器制作技术的演变1.原始玉器制作技术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纪元开始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利用基础工具石质和挖掘的实用工具截切与加工玉石。
2.新石器玉器制作技术新旧石器时代之间,人们逐渐掌握了利用金刚砂、铜器等工具将磨刀石变成玉器的技术,这是人类了解和控制玉的一个重要标志。
3.商代玉器制作技术商代是我国玉器制作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商玉以青铜玉合成器、玉箍、玉饰花卉、鹤、龟等形制为主流,技术范畴则包括雕刻、打磨、镶嵌等多重领域。
4.周代玉器制作技术周代推及东周时期,玉器的种类大幅增加,不同的玉器制作技艺也得以推出。
5.汉代玉器制作技术汉代,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玉制软玉、玉瑗、玉佩、玉珮、玉缕、玉柱、玉斧等各种玉器不断涌现,玉器雕刻技法逐渐成熟,工艺更是越来越细腻。
6.唐代玉器制作技术唐代,以工艺陈旧、玉相明亮、色彩浓郁、工艺繁复为特点的古代玉制浪漫派降生。
7.宋代玉器制作技术宋代,玉器制作和加工技艺继续精髓,格式多样,并在部分国家进行进一步扩张。
8.明清玉器制作技术明清时期,玉器制作和加工技艺借鉴了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使其风范更胜一筹,玉质越发优秀,玉器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亦不断丰富。
二、玉器制作技术的精髓1.天然玉石天然玉石的运用是制作玉器的基础。
天然玉石质地坚硬,形态多变,色泽美好,可以做到细腻、纯净的装饰工艺。
2.雕琢雕琢对于制作玉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精确地雕刻出工艺色彩,塑造出立体效果及多重镶嵌。
3.批刻批刻是玉器制作的又一重要工艺,批刻能够将文字符号刻细入玉料层面中,形成精致而迷人的装饰。
4.马带马带玉器在现代的考古学研仿工艺中占领了很大的市场,其制作流程需要经由雕琢后加工,因而被形容为千锤万凿出红玉。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方法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方法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打凿、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后来人们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琢玉,利用石器、兽牙、木杆、骨片、绳线、皮革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
人们用手拉弓弦(后用脚蹬)使砣轮转动,砣轮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代有了铜,铜制砣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
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铁,铁砣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
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
铁砣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
民国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砣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称为老工。
(冲砣图)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
这样,现代玉器加工,电动工具和砂轮磨砣便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
判断老工、新工就是从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铁砣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砣,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
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
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
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
玉不琢不成器——浅析古代制玉工艺

□曾昭冬玉不琢不成器———浅析古代制玉工艺摘要:综观我国的用玉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玉器的使用是与其制作工艺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制玉工艺的探究也是玉器研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玉器的制作工艺,文献中有不少记载,目前学术界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制玉的流程有了较为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不同的制作工艺都会在玉器上留下一定的痕迹,通过对玉器上残留的制玉工艺痕迹的分析研究,可以对玉器的鉴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制玉工艺流程鉴定综观我国的用玉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玉器的使用是与其制作工艺密切相关的,而不同的制作工艺又会在玉器上留下一定的痕迹,从而对玉器的鉴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对我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在鉴定中的应用作一浅要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制玉工艺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玉器制作工艺的记载,目前可见到的古代文献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另一本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澄渊所著《玉作图说》。
《天工开物》,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其中《珠玉》篇对珠玉的采集和加工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并附录了1张琢玉图(图一),使我们能直观地了解古代制玉工具和设备的最早样式。
《玉作图说》,共绘12图,并附说明,直观而完整地展现了琢玉工艺的主要设备及基本程序。
《玉作图说》中描述了制玉的十三道程序,共十二图,其中“倒砂图”和“研浆图”合二为一,即一图两说。
关于古代制玉技术的研究,尽管文献记载较为简略,但丰富的考古资料,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赵朝洪先生主编的《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书中收录了截止2000年前有关玉雕工艺类的文章近40篇(部)[1]。
2000年之后,相关研究性论文也有30余篇。
这些文章涉及玉器制作工艺的很多方面,有制玉工艺的综合性研究,有研究制玉工具的,还有对某一区域、或某一时间、或某一考古学文化、或某一类玉器的制作探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详解
切磋、琢磨等玉器加工的工艺手法早就已成为中国话的常用词汇,《诗经》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字句。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解释了制玉的工序:以解玉砂(金刚砂)与水搅拌,用可旋转的轮子带动盘和搅拌好的解玉砂把玉料抛开并慢慢琢磨成器。
其实,从古至今玉器加工的最大变化是动力的改变:过去靠的是人力脚蹬踏板,现在是电动马达。
故宫博物院有清代唐荣祚所作的《制玉图》,他将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张图来表示,图下还画着这一程序所用的各种工具。
第一幅图名为《捣沙研浆图》,画的是加工沙子。
旧时碾玉所用红沙、黄沙、黑沙都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其中黑沙的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
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粗细程度,然后再将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使粗细分层。
第二幅图名为《开玉图》,画的是如何将大的玉石分解。
所用工具是弓子或锯,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弓弦是用铁丝拧成麻花制成的。
开玉的时候要在弦上不停地加解玉沙和水,慢慢地在玉石上磨,一点点将玉石“解开”。
第三幅图名为《扎砣图》,相当于大块玉石解开后的细切,是做手镯、花件、摆件,还是戒面,这时就要切成合适大小的玉料。
所谓“砣”指的是轮片,以水磴带动旋转以切磨加工玉料。
大的玉石用弓子解开,小的就要用水磴上的“砣”来解了。
第四幅图名为《冲砣图》,指的是粗磨做胚。
第五幅图名为《磨砣图》,指的是细磨。
第六幅图名为《掏膛图》,需要在玉器上先钻眼,然后用特制的砣将玉石的内部一点点掏空,在加工器皿时一般常用掏膛。
第七幅图名为《上花图》,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用很细小的砣加工各种图案。
第八幅图名为《打钻图》,指钻孔,也是掏膛的准备工作。
第九幅图名为《透花图》,指镂空。
第十幅图名为《打眼图》,指在玉器上磨出眼儿。
第十一幅图名为《木砣图》,指抛光,“木砣”一般用葫芦制作。
第十二幅图名为《皮砣图》,这也是抛光的程序,“皮砣”是用牛皮制成。
由这12幅图可以看出,古时的碾玉设备主要就是水磴,以足蹬踏板为动力,带动各种“砣”快速旋转,“砣”上需不停地浇水和沙。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古老的水磴和大弓已经进了博物馆,现在则是以电力马达带动“砣”,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转速,对玉石的切磨能力大大加强,“砣”也演化为由金刚砂制成,硬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再需要浇沙,只需不停地浇水即可。
因此,加工能力实在是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