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合集下载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2.(2008年山东理综)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 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 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 (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 带电性质 、大小及形状 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 迁移速度 不同而实现分 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 离。 • (2)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体 外抗菌特性。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 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碳源 和________ 氮源 ________ 。
㈡缓冲溶液
• ⒈作用: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 本不变。 • ⒉组成:一般由缓冲物质对构成,调节缓冲物质的比例,可 得不同pH值的缓冲液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 ⒊作用机制:以H2CO3 / NaHCO3 为例 A:当酸性物质(如乳酸)进入后, 与溶液中的 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而 碳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CO2排出则pH不变; B:当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后, 与溶液中的H2CO3 发生作用,形成 NaHCO3 ,溶液pH不 变。 4.意义: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生理过程,必须保持反应溶液体 系的pH值基本不变。
P66
㈣血红蛋白
• 在红细胞的组成中,约 90%是血红蛋白。它由 四个肽链组成,包括两 个α—肽链和两个β—肽 链。每条肽链环绕一个 亚铁血红素基团,可携 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 氧化碳。血红蛋白因含 血红素而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占红细胞 湿重的34%,占干重的 90%。每个红细胞含 2.8亿个血红蛋白
有机溶剂
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脂类物质 白色脂溶性物质沉淀层 血红蛋白溶液 红色透明液体
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暗红色沉淀物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8.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对蛋白质分离有何意义? • 答: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 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收集洗
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
化了实验操作。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十二烷基硫酸钠—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它所带的电荷 远远大于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掩盖不同蛋白的电荷差异。
• 1.洗涤红细胞时,为何次数不能过少? 答:无法除去血浆代白。 • 2.洗涤红细胞时,为何离心速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 过长? 答: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 • 3.用沸水浴加热,是干燥的凝胶颗粒在洗涤液中膨胀 有什么好处? 答:节约时间;除去颗粒中可能有的微生物;排除 空气。 • 4.向色谱柱中装填凝胶颗粒时,为何要紧密,不能有 气泡? 答:降低颗粒之间的空隙;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 白质的洗涤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1. 凝胶色谱 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路程长,运动慢; 法的原理 大分子,不4) 成分: 2.缓冲液 作用: 维持pH基本不变。
定义: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 分类: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方法:2000r/min、 10min离心
粗分离 ——透析 ——磷酸缓冲液作透析液;除小分子杂质
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交联葡聚糖凝胶
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 纯化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加磷酸缓冲液 (凝胶色谱操作) (洗涤平衡凝胶)
样品的加入与洗脱 ——看教材69页图5-22/21
纯度鉴定 —使用最多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5.凝胶色谱操作中,如果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 粒,怎么办? 答:重新装填。 • 6.如何判断色谱柱制作成功? • 答:如果在洗脱液中,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说明成功。 • 7.你能描述血红蛋白分离的完整的过程吗?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是一个复杂却又充满魅力的过程。

它不仅关乎科学,也与生命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血液中那闪烁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个细胞的故事。

血红蛋白,作为携氧的英雄,承担着生命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分离的目标。

你得知道,血红蛋白的结构并不是简单的。

它是由四个亚基构成的,每个亚基都有自己的个性。

比如,α亚基和β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朋友间的默契,缺一不可。

分离时,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盐析、透析和色谱技术等。

盐析是个经典手法。

它就像是聚会时的筛子,把不必要的“嘉宾”排除在外。

加入盐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最终分离出你想要的血红蛋白。

接着透析,简单来说,就是用半透膜把小分子杂质过滤掉。

想象一下,你在海边捞水,想把沙子留在外面,只让清水流进桶里。

再来就是色谱技术,真的是个科学的魔法。

根据分子大小和亲和力,血红蛋白会在色谱柱中“走出”不同的轨迹。

你只需耐心等待,最终就能得到纯净的血红蛋白。

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实验者的直觉,心态要稳。

接下来,提取的步骤也很重要。

提取后,血红蛋白会被溶解在缓冲液中。

这个缓冲液就像是血红蛋白的家,让它保持稳定。

记得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pH值。

过高的温度会让血红蛋白变性,就像你把冰淇淋放在阳光下,瞬间化为一滩水。

从分离到提取,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技巧。

你得时刻保持警觉,观察每一个变化。

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最终的结果。

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次新发现,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最后,谈谈收获。

提取到的血红蛋白可以用于多种研究,甚至是临床应用。

它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疾病,像贫血或氧合能力不足等。

科学的探索如同一场旅程,虽然艰辛,却能收获无数的知识和感动。

总之,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它需要耐心、技巧和对科学的热爱。

每一步都透着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仅了解了血红蛋白的奥秘,也感受到了科学的美妙与神奇。

探索的旅程从未止步,期待着下一次的发现与启迪。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讲义一、引言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是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操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血红蛋白的基本性质血红蛋白是一种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4500。

它在红细胞中含量丰富,每个红细胞中约含有 28 亿个血红蛋白分子。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与氧气的结合具有可逆性,在氧分压高的肺部结合氧气,在氧分压低的组织释放氧气。

三、提取血红蛋白的材料选择1、新鲜血液通常选用哺乳动物的新鲜血液,如猪、牛、羊等。

新鲜血液能保证血红蛋白的活性和完整性。

2、抗凝处理在采集血液时,需要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或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四、血红蛋白提取的原理1、离心分离利用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离心的方式将红细胞从血浆等成分中分离出来。

2、渗透破碎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使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五、血红蛋白提取的步骤1、采集血液使用无菌采血针和采血管采集适量的新鲜血液,并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均匀。

2、离心分离红细胞将血液以一定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使红细胞沉淀在离心管底部,上层为血浆等成分。

小心吸取上层液体,留下红细胞沉淀。

3、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多次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蛋白等杂质。

4、红细胞的破裂将洗净的红细胞缓慢加入到低渗溶液中,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使红细胞破裂。

5、离心获取血红蛋白溶液再次离心,使细胞碎片等沉淀,上清液即为血红蛋白溶液。

六、血红蛋白的分离方法1、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也称分子筛色谱法。

其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凝胶是一些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多孔球体,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排阻在颗粒外部,从而实现分离。

2、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在血红蛋白的分离中,常用的电泳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讲义一、血红蛋白的简介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中。

它使得血液呈现红色,并且在氧气的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

珠蛋白部分有四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与一个血红素分子相连,形成了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与氧气可逆性结合,从而实现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了解血红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进行其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的猪血(或其他富含血红蛋白的动物血液)、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2、实验设备离心机、透析袋、电泳仪、层析柱、移液器、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三、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原理1、提取原理血红蛋白在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通过向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盐溶液,如磷酸缓冲液,可以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溶液中。

2、分离原理(1)离心分离:利用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层,从而将血红蛋白溶液与其他杂质分离。

(2)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

层析柱内填充有特定的凝胶颗粒,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因而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蛋白质则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后被洗脱出来。

(3)电泳分离: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由于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四、血红蛋白提取的步骤1、红细胞的洗涤采集新鲜的血液,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然后将血液缓慢倒入离心管中,以一定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

离心后,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

去除上层的血浆,再加入生理盐水,重复离心操作,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以洗净红细胞中的血浆蛋白等杂质。

2、血红蛋白的释放向洗净的红细胞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磷酸缓冲液,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无论是在医学研究、疾病诊断还是生物技术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性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4500,等电点在 7 左右。

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新鲜的血液样本,通常可以从健康的志愿者或者实验动物身上获取。

采集到血液后,要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血红蛋白的变性和降解。

第一步是红细胞的分离。

将采集到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或柠檬酸钠,然后通过离心的方法,将红细胞从血浆中分离出来。

离心的速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以较低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红细胞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

得到红细胞后,接下来就是裂解红细胞以释放出血红蛋白。

常用的方法是低渗裂解法,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如蒸馏水,红细胞会因为吸水而膨胀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

然后是去除杂质。

裂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其他细胞成分和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去除。

例如,可以再次离心,使较大的细胞碎片沉淀下来,然后取上清液。

接下来就是血红蛋白的初步分离。

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

向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而沉淀出来。

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下沉淀,通过控制盐的浓度,可以初步分离出血红蛋白。

经过初步分离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纯化。

层析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比如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差异来分离。

在分离和提取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等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pH 值不适宜都可能导致血红蛋白的变性和失活。

另外,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规范、细致,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损失。

例如,在转移溶液时要避免洒出,使用的仪器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和分离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和分离
(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二)、凝胶色谱操作---血红蛋白的纯化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①取长40厘米,内径1. 6 厘米的玻璃管,两端磨平
②底塞制作:打孔→挖凹 穴 +安装移液管头部→ 覆盖尼龙网,再用100目 尼龙纱包好。
③顶塞制作 ④组装
注意:底塞中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 橡皮塞的凹穴底面,否则难以铺实尼龙网, 还会导致液体残留,蛋白质分离不彻底。
(2)固定化细胞可以用海藻酸钠,其作用是___包___埋__细__胞____, 加热溶化后的海藻酸钠需冷却到室温才可以加入菌体的原因 是 防止温度高导致微生物死亡 ; 该操作还需要使用氯化钙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促进海藻酸钠和微生物混合液形成凝胶珠(或交联剂)
(3)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无杂菌的条件下进行,对使用到的玻璃
2.本实验中所用的缓冲液
磷酸缓冲液 目的:利用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 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电泳 1.电泳的概念
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 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相反的电极移动。
若想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
(练习)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 红可( 分蛋以3离)白选,同完用在学成猪电甲的、泳利,牛过用血 、程琼红 羊中脂蛋 或,糖白 其影凝的 他响胶主 脊蛋电要 椎白泳功动质技能物迁术是的移将携血速得带液率到O进的的2行因或蛋实素C白O验包2质,括,进来我行提们取 和蛋分白离质血带电红性蛋质白。、根分据子材本料身回大答小下以列及问分题子:的形状 不同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教案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标:- 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 掌握实验室中分离血红蛋白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为什么需要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 血红蛋白的提取:a. 实验材料准备:- 鲜血样本- 磷酸缓冲溶液(pH 7.4)- 离心管- 离心机- 冷藏器b. 实验步骤:1) 将鲜血样本取出,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

2) 将稀释后的样本置于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

3)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置于冷藏器中。

2. 血红蛋白的分离:a. 实验材料准备:- 血红蛋白样本- 离心管- pH 4.7缓冲溶液- pH 5.2缓冲溶液- pH 6.0缓冲溶液- pH 7.0缓冲溶液b. 实验步骤:1) 将血红蛋白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

2) 分别加入pH 4.7、pH 5.2、pH 6.0和pH 7.0缓冲溶液,使其达到不同的酸碱度。

3) 转动离心管,使其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5) 通过离心,收集上层液体,然后分别加入酸、碱溶液,使其达到酸碱中和。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获得纯净的血红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衣物和手套。

- 实验器材要严密封闭,避免反应物外泄。

- 实验后要彻底清理实验场地。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编制人:魏善春审核人:孙高宏包科领导:【学习目标】1、简述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2、理解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过程【重点与难点】重点: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难点: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凝胶色谱操作)过程【知识链接】1.血红蛋白存在于何种细胞?其特性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为何不选用鸡血做实验材料?3.分离不同种类蛋白质的依据是什么?【自主学习内容一】基础知识(记忆)1.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也称做,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凝胶实际上是一些由构成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速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由于能够路程较,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的蛋白质,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

2.缓冲液缓冲液通常是由1~2种缓冲剂(如NaHCO3、(NH4)2SO4)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其作用是。

3.电泳:电泳是指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以及,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和。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其中SDS的作用是,。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以及等因素。

【自主学习内容二】实验操作(凝胶色谱法)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四步:、、和。

2.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通过采用的方法使红液分层,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将下层红细胞倒入烧杯,再加入,缓慢搅拌低速离心,如此重复三次,直到,表明红细胞忆洗涤干净。

注意:离心转速及离心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达不到分离效果。

(2)血红蛋白的释放:原理是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红细胞由于没有的保护,而,释放出血红蛋白;使用的试剂是。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第3层是红色透明的液体,这是,第4层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物(其他杂质,呈色)。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4)透析:取2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量浓度为中(pH为),透析12h。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或用于。

3.凝胶色谱操作首先要;第二步是,因为,因此装柱前需要根据色谱柱的内体积计算所需的凝胶量。

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避免影响分离效果;第三步是。

【合作探究】1.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怎样的?2.根据凝胶色谱分离的原理分析,在装填凝胶时要紧密、均匀的原因。

【学习反思】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当堂检测1.凝胶色谱法可以有效的分离蛋白质的根据是()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2.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最先洗脱的蛋白质特点是()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所带电荷多的3. 凝胶色谱法中所用的凝胶化学本质大多是()A.糖类化合物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4.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 )5.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 (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6.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的蛋白质是指 (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吸附性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溶解度低的7.在对蛋白质进行洗脱时,使用的试剂是A.蒸馏水 B.生理盐水 C.缓冲液 D.饱和磷酸盐溶液8.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维持下列哪一项状态基本不变的A.温度 B.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9.初步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中用到的缓冲溶液为 ( )A.H2 CO3一NaHCO3缓冲液 B.NH4OH—NH4Cl缓冲液C.CH3 COOH—CH3 COONa缓冲液 D.H3PO4缓冲液10.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11. 血红蛋白因含有什么物质而呈红色 ( )A.O2 B.CO C.Mg2+ D.血红素12. 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来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第二层是()A. 甲苯B. 血红蛋白水溶液C. 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D. 其他杂质的沉淀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血红蛋白在释放时,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充分搅拌B.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1层为白色薄层固体C.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4层为暗红色沉淀物D.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1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B.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C.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D. 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15.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迁移速度完全取决于A.电荷的多少 B.分子的大小 C.肽链的多少 D.分子形状的差异16.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 )A.去除血清 B.去除杂蛋白 C.除去血小板 D.除去水17.洗涤红细胞时,分离所用的方法为 ( )A.低速长时间离心 B.低速短时间离心 C.高速长时间离心 D.高速短时间离心18.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DS的作用是( )A.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改变蛋白质的形状C.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问的电荷差别 D.减少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9.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法中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加入1 mL透析后的样品 B.加样前要使缓冲液缓慢下降,全部流出C.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D.洗脱时可以用缓冲液也可以用清水20.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生物大分子具有的可解离的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 )A.一定温度 B.一定pH C.一定压强 D.一定容器21.电泳时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所向的电极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是 ( )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22.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B.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C.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D.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23.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

转化为Fe3+,产生高价铁血红蛋白而中毒。

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在维生素C参与的反应中 (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氧化剂C.亚硝酸盐被氧化 D.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24.加有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分装于标号①、②、③的试管中,随后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0.3%、0.9%和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30 min后离心。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B.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呈淡黄色,沉淀中均有皱缩的红细胞C.①和③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红细胞的碎片和皱缩的红细胞D.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是血清25.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 )A.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C.防止血红蛋白被02氧化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26.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错误的是()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 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27.(以下为多选)选用红细胞作分离蛋白质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其优点的是 ( )A.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 B.红细胞无细胞核C.红细胞蛋白质含量高D.红细胞DNA含量高28.下面关于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样品的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采集血样后要高速短时问离心获得血细胞B.洗涤三次后如上清液仍有黄色,可增加洗涤次数,否则血浆蛋白无法除净。

C.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D.释放血红蛋白后再经过离心,就可以使血红蛋白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29.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30.雄性激素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

睾丸每天分泌的雄性激素约7 mg,其中约2%呈游离状态,其余在血中与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

下列有关雄性激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其不容易通过肾脏排出 B.使其不容易进入细胞C.使其有效浓度处于特定水平 D.抑制雄性激素发挥作用31.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坝中学高二生物选修1导学案(选修)编号 25 使用时间5.13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