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用于试样色度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用于试样色度的测定
试样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原理:黄度指数可定量地描述式样的颜色,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测定并计算试样的黄变度,从标准比色液的黄变度-铂钴色度号的标准曲线查得试样的色度号,以铂-钴色号表示结果。
(注:黄变度为标准比色液与水的黄度指数的差值。
)
试剂:铂-钴标准比色液在0到30号范围内配制不少于10个色号的标准比色液。
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皿:厚度1cm、比色计
操作步骤:
(1)在1000ml容量瓶中将1.00g六水合氯化钴和1.245g铂酸钾溶于水中,加100ml盐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
配制成标准比色母液。
(500色度号)
(2)用移液管将标准比色母液2ml,5ml,7ml,10ml,12ml,15ml,17ml,20ml,22ml,25ml,27ml,30ml,分别移于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配成2,5,7,10,12,15,17,20,22,25,27,30,铂-钴色度号的标准铂-钴对比溶液。
(3)调整分光光度计(空皿放入参比池,水放入样品池)使透光度为100%,测试并计算水、标准比色液及样品的透光度和黄变度:以标准比色液的铂-钴色号为横坐标,对应的黄变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式样的黄变度,由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色度号。
耀华仪器提供多种型号分光光度计及各种化学试剂,如有需要请来电咨询。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方法汇总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方法汇总1.原理: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原理基于铁离子(Fe2+或Fe3+)与结合剂之间的络合反应。
铁离子与结合剂形成络合物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
2. 选择合适的结合剂:不同的结合剂适用于不同形态的铁离子。
比较常用的结合剂有邻苯二甲酸(1,10-苯基次甲基")(FERROXINE)、2,2'-联吡啶/Fe2+络合物(Bipyridyl/Fe)、硫巴比妥酸等。
3.样品前处理:对于一些含有浑浊物质的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或离心等,以去除干扰物。
4.准备标准曲线: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利用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可以用来计算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测定样品吸光度:对于待测样品,将其溶液吸入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调至适当的波长,并测量其吸光度。
注意要进行对比性测量,即测定样品的同时,还要测定一个空白试液的吸光度,用来做背景噪声的修正。
6.计算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使用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可以通过插值或外推得到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7.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这包括对标准溶液进行重复测定、制备空白试液并测定其吸光度、进行样品间和试剂间的复测等。
8. 数据处理:根据测定得到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可以使用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目的进行调整,但是上述几点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基本步骤。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样品,可能需要通过前处理或选择不同的结合剂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实验 5 水中铬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如测定清洁地面水样,显色剂可按以下方法配制:
溶解0.2g二苯碳酰二肼于100mL95%的乙醇中,边搅拌边加入1+9硫酸400mL。该溶液在冰箱中可
存放一个月。用此显色剂,在显色时直接加入2.5mL即可,不必再加酸。但加入显色剂后,要立即摇匀,以免Cr6+
可能被乙酸还原。
③如水样中钼、钒、铁、铜等含量较大,先用铜铁试剂—三氯甲烷萃取除去,然后再进行消解处理。
(2)高锰酸钾氧化三价铬:
取50.0mL或适量(铬含量少于50µg)清洁水样或经预处理的水样(如不到50.0mL,用水补充至50.0mL)于150mL锥形瓶中,用氢氧化铵和硫酸溶液调至中性,加入几粒玻璃珠,加入1+1硫酸和1+1磷酸各0.5mL,摇匀。加入4%高锰酸钾溶液2滴,如紫色消退,则继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保持红色。加热煮沸至溶液剩约20mL。冷却后,加入1mL 20%的尿素溶液,摇匀。用滴管加2%亚硝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充分摇匀,至紫色刚好消失。
(4)其他试剂同六价铬的测定试剂
1、2、5~10。
3.测定步骤
(1)水样预处理:
①一般清洁地面水可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后测定。
②对含大量有机物的水样,需进行消解处理。即取50mL或适量(含铬少于50µg)水样,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5mL硝酸和3mL硫酸,加热蒸发至冒白烟。如溶液仍有色,再加5mL硝酸,重复上述操作,至溶液清澈,冷却。用水稀释至10mL,用氢氧化铵溶液中和至pH1~2,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供测定。
2.预习第二章第六节中测定铬的各种方法,比较其优点、缺点。
环境监测 实验5 水中铬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废水中铬的测定常用分光光度法,其原理基于: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离子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如果测定总铬,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水样中的三价铬氧化为六价,再用本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和总铬的原理和方法;熟练应用分光光度计。
(2)预习第二章第六节中测定铬的各种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二、六价铬的测定(一)仪器(1)分光光度计、比色皿(1cm、3cm)。
(2)50ml具塞比色管、移液管、容量瓶等。
(二)试剂(1)丙酮。
(2)(1+1)硫酸。
(3)(1+1)磷酸。
(4)0.2%(m/V)氢氧化钠溶液。
(5)氢氧化锌共沉淀剂;称取硫酸锌(ZnSO4·7H2O)8g,溶于100ml水中;称取氢氧化钠2.4g,溶于新煮沸冷却的120ml水中。
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
(6)4%(m/V)高锰酸钾溶液。
(7)铬标准贮备液:称取于120℃干燥2h的重铬酸钾(优级纯)0.2829g,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每毫升贮备液含0.100mg六价铬。
(8)铬标准使用液:吸取5.00ml铬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每毫升标准使用液含1.00ug六价铬。
使用当天配制。
(9)20%(m/V)尿素溶液。
(10)2%(m/V)亚硝酸钠溶液。
(11)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称取二苯碳酰二肼(简称DPC,C13H14N4O)0.2g,溶于50ml丙酮中,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内,置于冰箱中保存。
颜色变深后不能再用。
(三)测定步骤(1)水样预处理:①对不含悬浮物、低色度的清洁地面水,可直接进行测定。
②如果水样有色但不深,可进行色度校正。
即另取一份水样,加入除显色剂以外的各种试剂,以2ml丙酮代替显色剂,用此溶液为测定样溶液吸光度的参比溶液。
分光光度法-(五)氨氮(非离子氨)、凯氏氮、总氮(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

(五)氨氮(非离子氨)、凯氏氮、总氮分类号:W6-4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1/2O2KHSO4→K-1+HSO4- HSO4-→H++SO42-加入氢氧化钠用以中和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压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2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cm).一、填空题1.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为除去水样色度和浊度,可采用法和法。
①答案:絮凝沉淀蒸馏2.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水样中如含余氯可加入适量去除,金属离子干扰可加入去除。
①答案:Na2S2O3掩蔽剂3.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纳氏试剂是用、和KOH试剂配制而成,且两者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①答案:KI HgCl2(或HgI2)4.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原理是:氨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强烈吸收,通常在410~425nm下进行测定。
①答案:淡红棕5.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铵时,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色化合物,在697nm具有最大吸收。
②答案:蓝6.测定水中铵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mg/L:测定上限为mg/L。
②答案:0.01 1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铵,采用蒸馏法预处理水样时,应以溶液为吸收液,显色前加溶液调节到中性。
②答案:硫酸氢氧化钠8.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铵时,显色剂的配制方法为:分别配制水杨酸和酒石酸钾钠溶液,将两溶液合并后定容。
如果水杨酸未能全部溶解,可再加入数毫升溶液,直至完全溶解为止,最后溶液的pH为②答案:氢氧化钠 6.0~6.59.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水中和转变为硝酸盐,然后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偶氮比色法、离子色谱法或气相分子吸收法进行测定。
薯蓣皂苷元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5

收稿日期:2003 10 15修订日期:2003 11 20薯蓣皂苷元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彭晓英1,周朴华1,裴 刚2,蒋道松1(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2.湖南中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摘 要:薯蓣皂苷元是薯蓣皂苷的水解产物,它是许多重要甾体激素的重要前体物质。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薯蓣皂苷元的分析测定方法。
薯蓣皂苷水解为薯蓣皂苷元的方法有常规酸水解法和两相溶剂法等,当前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方法。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甾体激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图分类号:Q 949.71+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710(2004)01 0027 03 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是多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根状茎中所含主要皂苷成分的水解产物,化学名为 5 20 E ,22 E ,25 F 螺甾烯 3 醇,简称为 5 异螺甾烯 3 醇,是异螺甾烷的衍生物。
由于薯蓣皂苷元A/B 环处5-烯3-醇结构很易转变成为4 烯 3 酮结构,故常用来作为甾体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等)、性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睾酮等)、避孕药(如炔诺酮、炔雌醇等)的重要前体物质。
由于薯蓣属植物的根状茎中除含少量的薯蓣皂苷元外,还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及其它成分,所以如何将它们进行有效分离并快速、准确的进行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已成为薯蓣皂苷元生产加工单位和相关研究院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近年来薯蓣皂苷元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便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薯蓣属资源和加速甾体激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1 薯蓣皂苷元的提取薯蓣属植物根状茎中的薯蓣皂苷是以皂苷元与糖基相结合的形式存在,所以需要将皂苷进行水解才能得到薯蓣皂苷元。
已报道的常用提取方法有:常规酸水解法、自然发酵法、酶酵解法及两相溶剂水解法。
1.1 常规酸水解法常规酸水解法通常是将含有薯蓣皂苷元的根状茎鲜样适量置于烘箱(60 )鼓风干燥至恒重后研磨成粉末,称取适量置圆底烧瓶内,加稀硫酸或盐酸于电热套中加热(80~90 )回流数小时,倾出、抽滤,并将滤渣洗至中性,在索氏抽提器中用石油醚回流进行提取数小时,浓缩回收,60 下真空干燥,可得薯蓣皂苷元粗提物。
分光光度法测钒

分光光度法测钒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
在分光光度法中,通过将样品溶液与某种试剂反应,形成有色物质,并测量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钒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因此,分析钒的浓度是很有必要的。
分光光度法测定钒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与5-Br-PADAP反应,生成紫色的有机络合物,测量其在510nm处的吸光度来计算钒的浓度。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处理成适当的浓度。
然后加入5-Br-PADAP试剂,使其与样品中的钒形成络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pH值的调节来控制络合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510nm处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钒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钒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在实际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 1 -。
分光光度法

吸收 外观有颜色的药物在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 都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型分光光度计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器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把分子吸收能量随波长变化的情况记录下来所得 的图谱为吸收光谱。
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简称光谱法。
三、光的吸收定律
(一)百分透光率(T)和吸收度(A) 入射光 I0 → 吸收Ia → 透射It
I0 = Ia + It 透光率(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一、光的性质与波长范围
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 粒子性。
光在传播时表现了光的波动性
一定的光波具有一定的波长 、频率 、光速c等 参数来描述:
c=
续前:
波长: 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波长的单位 可用纳米(nm),微米(um)表示:
1nm=10-3um=10-6mm=10-7cm=10-9m 频率( ): 是每秒内光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
A=-lgT=ECL 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无色溶液、有色溶液及气
体和固体的非散射均匀体系。
(三)吸收系数
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A
E= CL
当溶液的浓度C的单位不同时,吸收系数的意义和表 示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1、摩尔吸收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 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ε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比色法
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强吸
收,或在紫外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
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后, 测定吸光度以计算其含量的方法称为比色 法。
(四)计算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有多种,使用时均应按各品种
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第一节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 红外吸收光谱:吸收波数在4000-400cm-1范
数的准确性和仪器的分辨率符合要求。
• 原料药鉴别:多晶现象,预处理后再绘制光谱,
比对;或用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重结
晶,再绘制光谱,比对。
• 制剂鉴别:常用溶剂提取法。若制剂辅料无干扰
,但待测成分的晶型有变化,此种情况可用对照 品经同法处理后的光谱比对。 • 多组分原料药鉴别:不能用全光谱比对,而是以 各组分原料药的标准光谱为参照, • 晶型、异构体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按规定操作
三、测定法与注意事项
(一)测定法
非挥发性液体样品可采用纯液体或适宜溶剂稀
释成溶液,置于两块盐片之间。常用盐片有KBr、
KCl和NaCl。常用的溶剂是CHCl3和CS2。 固体样品常用压片法进行测定,偶尔也使用糊 法或沉积为透明薄膜的方法进行测定。
(二)供试品的测定与注意事项
• 对仪器用聚苯乙烯薄膜进行校正,以确保测定波
Ax ms 1000m l As 1000m l Ax B12 % 100% 98.8% mx As
(二)吸收系数法
测定待测溶 液的吸光度A
A=ECL
待测溶液的 浓度C=A/EL
案例: 对乙酞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定对乙酞氨基酚约40mg,置250mL容量瓶 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0.4%氢 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C8H9NO2 的百分吸收系数为715。 实验数据:MS=42.0mg,A=0.598, E1%1cm=715。
1.光谱对照
将试样与已知标准品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描绘吸收光谱,核对其一致性。
两个化合物若是相同的,其吸收光谱应完全一致。
也可利用文献所载的标准图谱进行核对。
定性原则:
对比结果相同,可能是同一物质。
对比结果不同,肯定不是同一物质。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220 240 260 280 300
丙酸倍氯米松-倍他米松紫外光谱图
2.特征数据比较
1.吸收峰 2.谷 3.肩峰 4.末端吸收
3.吸光度(吸光系数)比值的比较
A1 E 1Cl E 1 A2 E 2Cl E 2
举例:UV-Vis法鉴别VB12注射液
361nm 278nm 550nm
【鉴别】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光 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351nm与550nm的波长处 有最大吸收361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550nm波长处的吸 光度的比值应为3.15~3.45。
3.λmax:在规定 波长±2nm处寻找
测定的 要求
5.狭缝宽度:减 小宽度,调至供 试品溶液的吸光 度不再增大为准, 宜小于吸收带半 高宽的1/10
4.供试液浓度:A 在0.3~0.7之间
四、应用
(一)鉴别
1.光谱对照(未知物与已知标准物)
2.特征数据比较(
1% λmax 及E1cm )
3.吸光度比值的比较(A1/A2)
• 1900~1650 cm-1,羰基峰(C=O)很少与其 它峰重叠,谱带强度很大 ——最易识别的 吸收峰,最受重视
二、红外分光光度计
1.辐射源 ●硅碳棒 ●能斯特灯 ●白炽线圈 2.吸收池 ●固体池 ●液体池 ●气体池 3.单色器 :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 4.检测器:真空热电偶、高莱池等 5.计算机系统
A= ECl
浓度
厚度
吸光系数(absorptivity, E)
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1.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
1mol/L,厚度为1cm的吸光度,用表示。
2. 百分吸光系数: 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
为1%(W/V),厚度为1cm的吸光度,用
E 1cm 表示。
2.氢灯或氘灯(气体放电光源):适用波长范
围是150~400nm,必须使用稳流电源。
2.单 色 器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复色光按波长顺序分离成单色光。 组成: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棱镜、光栅)。
3.吸 收 池
也称比色杯。 玻璃吸收池只可以在可见光区使用,石 英吸收池可在紫外-可见区使用。 盛放参比溶液与盛放样品溶液的吸收池
围的红外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利用红外
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红外
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引 起的,又称为分子的振-转光谱。振动过程中,若 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则相应振动为 红外活性振 动,产生吸收峰。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为红外 非活性振动,不产生吸收峰。偶极矩变化越大, 红外吸收越强,如C=O,强吸收峰。 • 红外吸收光谱纵坐标-透光率(T%);横坐标-波 数(cm-1)或波长(mm)
规定:A310nm≯0.05
(四)含量测定
配制标准 溶液(Cs 测 ) 配制待测 定 溶液(Cx )
1.对照品比较法
As
Ax Ax=Elcx
As=Elcs
Cx=
Axcs As
案例
• 为测定维生素B12原料药含量,准确称取试样 25.0m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000ml容 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后摇匀。另称取同样质 量的B12标准品,用蒸馏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摇匀。在361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分别测得 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0.512和 0.518.求试样中B12的含量。
需互相匹配。
4.检 测 器
1、光电池
I0 I
2、光电管
3、光电倍增管 4、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5.讯号处理及显示系统
放大器
表头显示
数字显示
荧屏显示
三、测定方法
1.溶剂:能充分溶解样品、 与样品无相互作用、挥发性 小、在测定波长下吸光度符 合要求
2.空白校正:消除 溶剂和容器的吸收 的影,当pH值有影 响时,应将供试品 溶液与对照品溶液 的pH值调成一致。
•吸收曲线的特性(峰形、峰数、峰位、峰强度 )与物质的特性有关。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讯号处理及显 示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图
1.光
命长。
源
要求:能发射强度足够而且稳定的连续光谱,寿
1.钨灯或卤钨灯(热辐射光源):适用波长范 围是350~1000 nm,必须使用稳压电源。
弯曲振动
甲烷中C-H的弯曲振动
甲烷中C-H的伸缩振动
(二)红外光谱和物质结构的关系 特征区和指纹区
1.特征区: 4000~1300cm1,2.5~7.69µ m 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区,吸收峰较稀疏,易辨认, 每一个吸收峰都和一定的基团相对应,一般可用于鉴定官能团 的存在。 2.指纹区: 1300~400cm1,7.69~25µ m 吸收峰的特征性强,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 异。吸收峰强度和位置相似,相互干扰较大,再加上各种弯曲 振动的能级差小,吸收峰密集、复杂多变、不容易辨认。
1%
M E 1% 10 1cm
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条件:
• 平行的单色光 • 浓度较低的均匀、无散射、具有恒定的化学环
境的待测样品溶液。
3.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吸 光 度 (A)
1
(nm) 1 1 2 3 4 5 6 … n
末端吸收
四、应用
• 鉴别
• 检查(低效或无效晶型) 甲苯咪唑A晶型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观看第五章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
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
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
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
200~760nm范围电磁辐射吸收特性建立起
来的一种定性和定量方法,根据辐射本质
属于分子光谱法,根据能量传递属于吸收
(二)杂质检查
——利用药物和待检杂质对光选择吸 收性质的差异进行. 例1: 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
HO OH HO
HO O HO C
肾上腺素
CH
CH2NHCH3
肾上腺酮
CH2NHCH3
例: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
2. 方法
0.05mol/L HCl溶液 样品 2.0mg/ml的溶液 测A310nm
(end absorption)
杂散光 从分光器得到的单 吸收峰色光中,还有一些不在谱带宽 (peak) 度范围内的与所需波长相隔较 远的光,称为杂散光(stray light)。
肩峰(shoulder peak)
谷(valley)
结论
•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光度不同;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光的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不变,但在同一波长处的 吸光度随溶液浓度减低而减小,这也是吸收光 谱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
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一)定性原理
价电子的跃迁:不同结构
的物质分子能级差不同,能
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可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