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篇一: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的场所-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3.掌握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过程和意义;4.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过程和意义;4.光合作用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幻灯片等方式呈现一张光合作用的图,让学生辨认图中的植物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学习氛围。
2.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15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方式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让学生做一次小测验,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情况。
3.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场所,例如“光合作用只在叶片的叶绿体中发生吗?”等问题。
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
4.掌握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过程和意义(30分钟)教师通过图像的形式详细讲解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过程和意义,并演示各种类型的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生成能量。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推算光合作用量,以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5.光合作用的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实验,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考点1.光合作用的定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过程和意义;4.光合作用的实验。
五、课后习题1.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2.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发生吗?3.光合作用有哪些影响因素?4.通过实验的方式,你知道什么是光合速率吗?请说明。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是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课程标准十个一级主题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作叶的徒手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涵盖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徒手切片及叶片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重点: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中的叶绿体,理解叶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解释叶是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不喜欢教师空洞地说教。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前概念不一定正确,对于叶片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依然存在疑惑,需要教师进一步纠正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叶片的横切面装片,认识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不同组织结构与功能,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初步了解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观念。
4、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方法要采用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指导法等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快乐、高效地完成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1实验目的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尝试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背景资料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
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行,具体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关键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器材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教学过程1.导入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示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之后得出“阔叶表面积大能充分吸收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实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所师:多数叶片宽阔、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认真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实验。
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察思考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 北师大版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12 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实验和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和制作模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叶的秘密教案

树叶的秘密教案树叶的秘密教案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树木是最常见的生物之一。
无论是郊外的森林还是城市的公园,树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树木的叶子,更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树叶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树叶的教案。
第一节:树叶的结构树叶看似简单,但它们的结构却十分复杂。
一个典型的树叶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叶片、叶柄和叶鞘。
叶片是树叶最大的部分,它通过叶柄与树枝相连。
而叶鞘则是叶柄与树枝连接的地方,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叶片是树叶的核心部分,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能量、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叶片的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叫做叶肉的组织,这是由细胞和气孔组成的。
气孔是叶片上的微小开口,它们可以调节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第二节:树叶的形状树叶的形状各异,每种树木都有其独特的叶子形态。
有些树叶呈长条形,如柳树和杨树的叶子;有些呈心形,如枫树和银杏的叶子;还有些呈掌状,如椰子树和棕榈树的叶子。
这些形状的差异是由树木的遗传特征和生长环境所决定的。
除了形状,树叶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
大部分树叶呈现绿色,这是由叶绿素这种光合作用色素所导致的。
然而,一些树叶在秋季会变成红色、橙色或黄色,这是因为叶绿素逐渐消失,暴露出其他颜色的色素。
这种变色现象在秋天的森林中尤为明显,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第三节:树叶的功能树叶不仅仅是树木的外观装饰,它们还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树叶通过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能量和养分。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被树木用于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其次,树叶还起到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通过气孔的开闭,树叶可以控制水分的流失,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此外,树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除了以上功能,树叶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树叶的掉落为土壤提供了有机物质,促进了土壤的肥沃度。
掉落的树叶也为小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因此,树叶的存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原理。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试管、实验盘等。
2. 教学素材: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知识索引卡:记录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等关键信息。
4. 教学资料: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点、概念解释和示意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包含植物叶片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并通过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
3. 实验演示:教师组织实验,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具体步骤包括:a. 将一片植物叶片放置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试管倒置在实验盘中,确保叶片充分暴露在光线下。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变化。
4. 概念解释:结合实验结果,教师对光合作用的方程式进行解释,以及相关概念的阐述。
5.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光合作用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体会。
6. 生态意义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氧气的产生、二氧化碳的吸收、食物链的形成等。
7. 应用拓展:教师分享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场景,如植物的种植、食物的生产等,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8. 总结与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光合作用的关键点,并进行知识梳理和评价。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生态圈等地方,实地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和生态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程度做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班科学教案树叶的小秘密

小班科学教案树叶的小秘密序言: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或者公园时,总会被树叶的形态和颜色所吸引。
这些迷人的树叶可以是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或者是橙色的。
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是长而尖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树叶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它们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还能帮助植物进行呼吸和蒸腾。
那么,树叶在科学中还有哪些小秘密呢?本文将为您揭示一些与树叶相关的小秘密。
第一章:树叶的结构1.1 叶片的外部特征叶子的外部特征非常丰富多样。
它们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有皱纹的;有的叶子上有锯齿状的边缘,有的则是整齐的边缘;一些叶子表面有绒毛,另一些则光滑如镜。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叶子的外部特征来帮助我们识别植物的种类。
1.2 叶片的内部结构叶片的内部结构也是非常有趣的。
如果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叶片的切面,我们会发现叶片内有许多细小的脉络。
这些脉络是由细小的细胞组成的,它们可以帮助叶片传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另外,在叶片的细胞中还存在着一种称为叶绿体的结构,它们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第二章:树叶的功能2.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
2.2 呼吸作用虽然我们通常将呼吸与动物联系在一起,但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以获取能量。
树叶中的细胞会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这种呼吸作用是植物身体中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
2.3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子表面排出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
当根吸收到水分后,水分会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壁的通道进入叶片,并通过叶片的气孔排出。
这种蒸腾作用既可以帮助植物保持水分平衡,也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和输送营养物质。
第三章:树叶的变化3.1 季节变化我们都知道树叶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会受到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铜仁市第十中学
教师高效课堂大比武评选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授课人:陈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3日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第三课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片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
2、说明叶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难点)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
2、学习徒手切片。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视频播放、讲授、实验分析、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题目展示:
1.下列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的是()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
D.海绵组织细胞
2.叶片结构中具有运输作用的是()
三、验证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