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篇一: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最新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光合作用可用来解释奥克利定律,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成正比。

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光合速率。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熟悉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育不断探究新学问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

学习方法:观看争论法,试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闻名试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试验是否总能胜利?此试验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试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学先争论试验材料,试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沟通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试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小组争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爱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及实验方法。

2.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水分、二氧化碳等。

(2)提问:植物是如何利用这些条件进行生长的?2.理论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a.光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b.暗反应:氢离子和二氧化碳结合,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有机物。

(3)讲解光合作用原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实验演示(1)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将绿色叶片放入装有水的密封容器中,照射阳光,观察叶片产生气泡的现象。

(2)讲解实验原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水中的气泡逸出。

4.分组讨论a.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是什么?c.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2)强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及实验方法。

2.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a.讲解光合作用过程时,要突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b.实验演示要清晰,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合作用产生的现象。

c.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__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__作。

2、认识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解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_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__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__液,观察现象。

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__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__。

经验__,淀粉遇__后会变成蓝__,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1、不遮出处变蓝__,__叶内有淀粉生成2、遮光处没有变蓝__,__叶内没有淀粉生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__部分都可以。

绿__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书本P128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光合作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的教案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光能的转化和利用方式;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水族箱、水生植物、盖玻片、酚酞指示剂等。

教具:投影仪、相关PPT、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关于光合作用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即植物通过光能驱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及氧气的过程。

- 分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的重要能量转换方式,是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3. 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 介绍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讲解光反应的发生地点和过程,重点解释光合作用中的吸收光能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探究暗反应的发生地点和过程,强调暗反应对于葡萄糖的生成的重要性。

4. 实验展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水族箱中放置水生植物,并加入适量的水和酚酞指示剂;- 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水生植物在光照下释放出氧气,同时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

5. 深化探究(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光合作用的了解,比如植物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如何适应。

6. 小结与展望(5分钟)- 简单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要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3. 实验展示:酚酞指示剂实验;4. 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实验展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变化。

在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1生物第四章第二节(4)—光合作用的过程教案
备课人:解黎明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过程
2.掌握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相互关系
3.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图和图群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难点: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型与师生共同探究型相结合(含自学、谈话、讨论和讲授等)
五、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请同学们带着一下几个问题观看一段有关光合作用的视频。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3、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哪些?
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始本节课,老师并不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过程
2.掌握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相互关系
3.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图和图群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难点: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三、知识回顾
回顾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让同学们复习叶绿体的结构
四、新授
(一)光合用的过程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
光反应
暗反应
观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答: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照、叶绿体
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回顾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并回答问题。

根据预习回答
1、光反应
让学生总结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师总结:
2、暗反应
让学生总结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师总结:
(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试图填出表格中的问题记忆相关知识点:总结出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掌握光反应的过程
回答: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光、色素、酶、ADP、Pi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记忆相关知识点:总结出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掌握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回答:
场所:叶绿体类基质
条件:多种酶、[H] 、ATP 物质变化: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教师总结:
考一考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B是O2 ,它来自于水的分解。

②图中C是 [H] ,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基质部位,用于C3的还原
③图中D是 ATP ,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④图中的H表示光反应, H为I提供 [H]和ATP
(三)、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回答问题
攻克教学难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记笔记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图和图群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注意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
光H2O B
A
C
D
E+Pi
F
G
CO2
J
H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