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合集下载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仙居县人民政府台州学院管理系2003、12、28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顾问:魏小安、尹泽生组长:纪根立副组长:张志顺肖歌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专家组: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连清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杨建武、成员:各相关部门领导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组长:汤蓉岚副组长:季仁沛主要成员: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

1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仙居县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总报告目录第一章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概况 (1)第一节组织领导与课题组分工 (1)第二节普查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 (1)第三节普查的技术方法与工作程序 (1)第四节普查工作成果及其特点 (2)第五节普查课题组的工作体会与思考 (4)第二章调查区域旅游环境 (5)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5)第二节历史与人文环境 (7)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 (8)第三章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0)第一节评价依据与方法 (10)第二节旅游资源的丰度 (12)第三节旅游资源品质特征评价 (13)第四节旅游资源分布 (15)第五节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结论 (20)第四章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21)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 (21)第二节地文景观类资源评价 (23)第三节水域风光类资源评价 (25)第三节生物景观类资源评价 (26)第四节天象与气候景观类资源评价 (28)第五节遗址遗迹类资源 (28)第六节建筑与设施类资源评价 (29)第七节旅游商品类资源 (31)2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第八节人文活动类资源评价 (32)第五章旅游资源重点分区评价 (33)第一节白塔镇 (33)第二节淡竹乡 (35)第六章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 (36)第一节旅游资源集合区简述 (36)第二节旅游资源集合区总体评价 (42)第七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44)第一节旅游资源利用现状 (44)第二节旅游资源保护现状与问题 (45)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机制 (46)第四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47)附录一:仙居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及简介 (50)附录二:仙居县旅游资源单体统计(按等级) (78)3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第一章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概况第一节组织领导与课题组分工旅游资源普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程序复杂、工作琐碎、任务繁重,并且技术要求很高,因此普查的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它影响到普查内容的全面性、成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南临温州市,西接金华市,北毗丽水市。

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台州市地处东经120°48′至122°02′,北纬28°57′至29°32′之间。

地势
以平原、丘陵为主,境内有大南湖、小南湖等水域。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
夏凉,雨量充沛。

地形地貌
台州市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境内有临海平原、黄金海岸线、
丘陵峡谷等地貌景观,自然风光优美。

水系湖泊
台州市拥有众多水系,包括大南湖、小南湖、三门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丰富了当
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气候特点
台州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凉爽舒适,适宜居住和生产。

气候条件有利于台州市的农业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生态环境
台州市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植被茂盛。

市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

总的来看,台州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生态良好。

这些特
点为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作者:————————————————————————————————日期: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 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3•【字号】台政发[2006]61号•【施行日期】2006.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台政发〔2006〕6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台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活动,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本办法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专门或者主要经营旅游业务,取得合法资格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经营活动,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条市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旅游业进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综合协调,依法对旅游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在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管理工作。

发改、财税、公安、建设、工商、物价、技术监督、文化、宗教、交通、海事、港航、环保、口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台州的调查报告

台州的调查报告

台州的调查报告台州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台州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台州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台州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经济发展台州市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台州市的GDP持续增长,经济总量逐步扩大。

其中,制造业是台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发展迅速,为台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台州市还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旅游资源台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调查发现,台州市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其中,岱山岛、临海市的仙居县、温岭市的雁荡山等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此外,台州市还注重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如渔家乐、农家乐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教育状况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调查显示,台州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台州市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台州市也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然而,调查也发现,台州市的教育资源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公平性。

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台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调查数据显示,台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台州市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调查也发现,台州市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六、结论综上所述,台州市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台州市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教育公平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台州旅游景点介绍

台州旅游景点介绍

台州旅游景点介绍
台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迷人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几个值得一游的景点介绍:
1. 临海江郎山景区:江郎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海市境内。

这里有壮丽的山水景色和众多的古建筑,包括江郎神庙、北帝庙等。

同时,江郎山还是一处重要的佛教胜地,有着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2. 温岭仙居景区:仙居县是一个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壮丽的山峦和清澈的溪流,绝对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仙居县还有很多名胜古迹,例如河头角古城、嘉禾山等,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3. 黄岩横店影视城: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也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地,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里还有众多的特色街区和建筑,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古镇中,是一处很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

4. 台州海洋世界:位于台州市区内的台州海洋世界是一处以海洋动物表演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观看到许多海洋动物,例如海豚、海狮等,并可以观看到精彩的海洋动物表演,非常适合带着家人一起游玩。

除了以上介绍的景点,台州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例如青田白云山、天台山、路桥椒江古城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
之处,都值得一去。

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人文景观,台州都能给游客带来深深的魅力和美好的回忆。

台州市城市调查报告

台州市城市调查报告

2002年
28
主要发现 --- 台州市现貌 --- 经济发展12)
旅游业发展 B
† 总体而言,台州市接待海外游客比例 十分有限,尤其在2002年更有所下 降。。
[此数据来自《台州统计年鉴》]
图表18 200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比例
1%
接待国内游客
接待国外游客
99%
图表19 200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比例
84.24 111.45
14.08
1985年 1994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231.12Fra bibliotek02年%
图表11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
20
15.2
10.9 10
0 2001年
2002年
24
主要发现 --- 台州市现貌 --- 经济发展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B
† 台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 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70%之多,可见其对台 州市商业的巨大贡献以及越来越不可 替代的地位。
14
主要发现 --- 台州市现貌 --- 交通2)
由台州市至周边地区可乘坐长途汽车,或自行驾车, 以下是自行驾车可行驶路线及大致花费时间,乘坐 长途汽车花费时间大约多30分钟-1小时
上海市
航班
花费时间1 小时左右
金华市
丽水市
35省道
花费时间1 小时左右
花费时间 约40分钟
绍兴市
104国道
宁波市
甬台温高速公路
0%
接待国内游客
接待国外游客
100%
29
主要发现 --- 台州市现貌 --- 经济发展13)
2001年
2002年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案例(黄山云海)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案例(黄山云海)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临海火山遗迹群”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单体名称:黄山云海基本类型:DBA 云雾多发区序号:代号其他代号:①;②行政位置安徽省黄山市地理位置东经 118°8′30″,北纬 30°9′30″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节因素)1、云海是黄山第一奇观,黄山自古就有云海之称。

黄山四绝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见,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

山以海名,谁曰不奇?奇妙之处,就在似海非海,山峰云雾相幻化,意象万千,想象更是万万千千!玉屏峰的文殊台就是观前海的最佳处,云围雾绕,高低沉浮,“自然彩笔来天地,画出东南四五峰”。

狮子峰、始信峰以北为北海,又称后海。

狮子峰顶与清凉台,既是观云海的佳处,也是观日出的极好所在。

空气环流,瞬息万变,曙日初照,浮光跃金,更是艳丽不可方物。

2、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规律。

黄山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

雨后常见缕缕轻雾,冬、春季节,大气中低层的气温低,层积云的凝结高度低(约在800~1200米之间),冷空气活动频繁。

过程性天气活动明显,在雨雪天气后,常出现大面积的好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

入夏后,气温升高,低云的凝结高度上升到全年的最高度,超过大部分峰顶,不易看到云海。

入秋以后,约9月至10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低云的凝结高度也随之下降。

冷空气过后,常出现层积云较高的大面积云海。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1、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2003、12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人员安排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顾问:魏小安、尹泽生组长:纪根立副组长:张志顺、肖歌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专家组: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连清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组长:李跃军副组长:耿继祥、林智理各县(市、区)负责人: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主要成员:陈迎春、江仙丽、张玉苏、吕秋娣、陈春波、吴有红、赵佳薇、王坤、金央飞、王海燕、陈慧、孙长河、吴妃妃、庞小华、钱丽萍、朱红良、俞红玲、吴妍瑜、芦利丹、王月月、诸小亮、史春波、李彩琴、周旭飞、陶伟君、张跃跃、金星根、吕秋弟、顾唯唯、王丽娜、王牡丹、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杨霞、葛利利、徐卫勇、谢丽君、曹军芬、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周玲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执笔台州市总报告:李跃军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报告执笔建筑设施类:单庆宏气候气象类:林智理地文景观类:耿继祥生物景观类:郑瑛旅游商品类:徐佳遗址遗迹类:季仁沛人文活动类:汤蓉岚水域风光类: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目录前言 (6)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第一节自然环境 (2)第二节人文环境 (6)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第二节普查结果 (13)一、资源丰度 (14)二、资源品质 (16)三、资源分布 (16)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第一节椒江区 (16)第二节黄岩区 (16)第三节路桥区 (18)第四节临海市 (18)第五节温岭市 (20)第六节玉环县 (23)第七节天台县 (24)第八节仙居县 (26)第九节三门县 (28)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第三节开发对策 (36)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前言旅游资源普查,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实施台州市旅游全面开发的战略部署,为编制台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台州市旅游局把辖域内3区6县(市)的旅游资源普查作为2003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旨在了解和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建立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库,以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在市旅游局的组织领导下,由台州学院旅游系组成的普查工作队于2003年7月初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技术培训,7月上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资料摘录,7月中旬开始,陆续分赴各区、市、县,进行实地普查,至8月底结束野外工作。

9月中旬至10月底,进行统计汇总、报表打印与制图等工作。

在此期间,因省旅游局对资源网上上输方式几次改变,普查组对图片和单体编号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也相应地经历了几次反复。

普查期间,得到了台州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旅游局、文体局、城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工商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旅游集团公司和其他所以景区景点经营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由不同的调查组分区县进行调查,对资源认识的差异难以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区县之间、各旅游资源类型之间、同一类型的等级之间不平衡的现象,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也同样如此,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第一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台州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浙江中部,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48.6万人,辖三区、二市及四县。

位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

陆地东西最宽172.80公里,南北最长147.80公里。

境域东濒东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接绍兴、宁波。

就经济地理而言,介于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宁波、温州)之间,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

全境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丘陵、山地约占内陆总面积的2/3,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北、西、南三面是群峰叠翠,奇险幽秀的天台、括苍、雁荡三座名山;中间是椒江、橙江、灵江三江夹峙汇集而成一片宽阔肥沃的河网冲积平原;东部沿海港湾岛屿众多,著名的是三湾三岛九门,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自北而南布列,大陆岛、东矶岛、玉环岛等岛屿星罗棋布,三门、玉带门、岱门、海门、剑门、松门、坎门、楚门、漩门门户开放,这些港门是海陆互往的重要门户,在我国东南沿海中,有如此众多优越的港门和岛屿,实属罕见。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理形势十分优越,古有“山海雄奇孤悬不可难拨之势”的美誉。

我国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说:“吾浙十一郡,唯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最为据险。

”括苍山为本区最高山脉,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最高峰。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渊源流长,内涵丰富,独放异彩。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分别写下“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等赞美台州的诗句。

台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二处——天台山、神仙居,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处——天台山、长屿硐天、江南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桃渚,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三处——国清寺、台州府城墙、桃渚军事古城,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处——桃渚、长屿硐天、方山——南嵩岩、划岩山,还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构成了一幅集“佛、城、山、海、洞”为一体,且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极具神奇色彩和浓郁山水生态特色的美丽画卷。

台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境内拥有多个荣誉称号或特殊称号,每一个县市都有自己多个特殊的称号:如天台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济公故里,温岭为千年曙光照射地、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诞生地,临海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核蜜桔之乡,黄岩为中国工艺品之都、蜜桔之乡,仙居为中国工艺品之乡、杨梅之乡,路桥为中国商都、枇杷之乡,玉环为文旦之乡等。

一、自然环境(一)地质地貌条件台州辖区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区。

自远古以来,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活动三大发展阶段。

加里东运动前为地槽阶段。

加里东运动(4亿年前)使华南地槽强烈褶皱回返,进入地台阶段。

印支运动(约2亿年前)形成一系列北东向褶皱与断裂构造,进入陆缘活动阶段。

以断裂为主的剧烈构造形变和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与侵入活动,为本区地质的最大构造特色。

出露地表,系中、新生界地层,以上侏罗统火山岩系最为发育,大多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发育为天台苍山、华顶、九里坪,仙居里林一长岗岭,临海仙人基、大坤山、括苍山,三门湫水山、炮台山,黄岩五部、英山,温岭太湖山、五龙山等中低山;次为白垩系陆相碎屑岩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少量第三系玄武岩呈北北东向,断续分布于临海大田、三门小雄、仙居上张、黄岩宁溪等断陷盆地。

构造上,台州地处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段。

因刚性火山岩广布,以断裂构造为主,辅有平缓褶皱与盆地构造。

断裂纵横交错,局部密集成带,形成北东东向“多字型”构造图象。

影响全区者主要为北北东向(新华夏系)、北东向(华夏系)、东西向与南北向4个构造体系。

燕山运动前,主要为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为本区基底构造,控制晚侏罗世火山碎屑岩喷发与相带分布。

燕山运动中晚期(晚侏罗世后)北北东向构造开始清楚显现,控制下白垩统的沉积而成为主要构造骨架。

台州地貌特征主要为:西北环山,东南濒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中西部与北部,中山山脉绵延起伏:峰峦叠嶂,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东部与南部,低山丘陵与平原相嵌,河道纵横密布。

沿海海岸曲折,滩涂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

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海洋、岛屿均有分布。

其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

山地:大多分布在中西部与北部,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一半多。

其中绝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中山2673.2平方公里;800—1000米的低中山297平方公里;500—800米低山1853.7平方公里。

中山区集中在括苍山地、大雷山地与天台山地,计有千米以上山峰201座。

山体高耸挺拔,主要由火山岩与火山沉积岩系构成,岩性坚硬,不易风化侵蚀。

山势陡峭,坡度多半在25度以上。

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千米以上山巅,坡陡土薄,林木稀疏。

山麓有宽窄不一的坡积裙,坡度较缓,土层稍厚,为山区耕地、园地或经济林带。

主要山脉有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雄居区境西南部,为椒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

其山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经青田、丽水、缙云、永嘉等县界,自仙居县西南端逶迤入境,在台州中西部的临海、仙居县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第一高峰。

大雷山横亘区境中西部,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由仙霞岭中支小盘山延伸而来,山顶海拨为1229.4米;天台山耸立区境北部,北与四明山以剡溪为界,由仙霞岭中支大盘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西北部入境,最高峰为苍山顶,海拔1113.4米。

盆地:在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诸山之间,有天台盆地、仙居盆地、临海大田盆地等山间河谷盆地。

盆地内,自盆底至盆缘,有平原、台地、低丘与高丘层层分布。

丘陵:主要分布在区境中部与南部,零散而无明显脉络走向。

受长年剥蚀,丘陵顶部多呈馒头形或猪背形,有小片夷平面,坡度一般在15--35度之间,生态环境较好,林果特产繁盛。

丘麓底部大多开垦成耕地。

滨海丘陵与岛屿多有海侵时海蚀痕迹,切割较深,坡度较大,乃至陡岩峭壁,属基岩海岸,土层浅薄,蓄水保肥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