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合集下载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感官刺激。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物体振动是由能量转化而来的。

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产生:1. 实验一:弹簧振动器材料:弹簧振动器、扬声器、音频播放器步骤:a. 将弹簧振动器固定在支架上。

b.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c. 将振动器触碰到播放器的扬声器上,观察振动器的振动情况并听到声音。

结论:振动器在受到音频振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声音。

2. 实验二:琴弦振动材料:吉他、扬声器、音频播放器步骤:a. 将吉他的琴弦拉紧并固定好。

b.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c. 将吉他的琴弦触碰到播放器的扬声器上,观察琴弦的振动情况并听到声音。

结论:琴弦在受到音频振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和液体)进行的,介质的振动使声音能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1. 实验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材料:音频播放器、扬声器、厚纸板、容器步骤:a.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b. 将厚纸板放置在扬声器前面,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c. 在容器中装入水,并让扬声器的声音传播到水中,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结论:声音可以传播到空气中和水中。

2. 实验四: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材料:木槌、桌子、手机步骤:a. 将手机放置在桌子上,打开录音功能。

b. 用木槌敲击桌子,同时录下声音。

c. 通过桌子传导的声音在手机中可以清晰地听到。

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导。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

结语: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进行的。

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现象,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音乐、通信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1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13张PPT

新知学习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C.固体传声快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煤油(25℃) 1324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在测距离时需注意的是:回声通过的路程为所测距离的2倍。
水(常温) 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速度。
s=vt=340 m/s×0.
1500
铝(棒) 铁(棒)
5000 5200
不一定比在液体中大。
C.固体传声快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吸收一部分,还会被反射一部分。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耳朵所用的时间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新知巩固
【例1】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
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
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的。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一、声音的产生1. 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物体振动时,它们传输能量的方式就是产生机械波。

这些机械波会向周围传播,并让空气分子开始来回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这也就是说,声音实际上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振动的速度影响声音的频率根据物理原理,一个物体的振动速度越快,它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频率就越高,也就是说,这个物体产生的声音就会更高。

因此,声音的高低也是由产生声音的物体振动的速度所决定的。

二、声音的传播1.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所以它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在大部分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旁边的空气分子会开始振动,从而产生一个压缩波。

这个波会向外扩散,接着空气分子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就形成了一个贯穿整个空气的波动,也就是声波。

2.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概是每秒340米。

然而,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1500米。

所以,如果你在水下听到一个声音,它会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并且传播更远。

3. 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如果声波的振幅大,那么它所传输的能量也就大,声音也就更响。

当然,声波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柔。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原理。

因此,要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需要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声音的本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

现在,英国的音响博物馆还保存有世 界上第一次记录下来的“玛丽有只小羊羔” 的珍贵音响资料。 后来,录音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录 音方法也很多,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种方法是把声音的机械振动记录下 来。它的原理和最初的录音器一样,只是 利用了电子技术,把机械振动先转换成便 于放大和传递的电振动,而且不用锡纸圆 筒而用圆盘唱片。而利用唱片把声音重放 出来的装置是电唱机。(转下一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啼、 蝉鸣……优美动听的声音可以陶冶情操。在漆黑 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寂寥的夜空, 给宁静的乡村夜色更增添了一分静谧。声音无时 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 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例如: 说话、敲桌子等,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思考并总结出物体 在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现现象:声带、桌子在发声的时候总是在振动,振动停止, 声音消失。 结论: 1.声源:一切由于振动而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例如:声带、 桌子等
1.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实验过程:请两名同学分别站在铁管的两端, 其中一名同学对着铁管喊话,另一端的同学能 听到两次声音,这两次声音分别是铁管传递一 次,空气传递一次。
实验结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传播的快慢 用声速描述。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传播的距离。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想一想:我们平常听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 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 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 存下来。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生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声源传播到远处?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 来做媒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创新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创新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音叉、激光笔、镜片、支架、喇叭、音频源、塑料管、泡沫颗粒、注射器、蜂鸣器、干电池、开关、电压陶瓷片、复读机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或改进要点自制的实验教具取材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实验①通过光的晃动代替乒乓球的晃动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实验②中用喇叭和泡沫颗粒代替话筒和示波器,将物理实验可视化;实验③用电压陶瓷片制成骨传导助听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聋哑人听声,使物理课堂趣味化,生活化:实验④用注射器,蜂鸣器代替真空罩和抽气机,使物理实验小型化。

四、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自制教具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息归纳科学规律。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2.声音传播的条件(二)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的形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七、教法与学法本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本节教学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图片等进行教学。

八、教学过程本节课在教材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声音问题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声音的发生原理和传播形式,为此我设计了四个实验,突破了四个重难点。

(一)、声音的产生探究音叉发声的时候在振动-------平常教学中演示音叉发声设计如图1,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如图2。

(图1)(图2)平常方案图1的不足:乒乓球太轻,容易受风的影响而晃动,乒乓球的弹起很有可能是由于乒乓球自身的重力碰到音叉或音叉碰到乒乓球导致的。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相关。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介质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能够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增强原声、测距离。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1、声音的产生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回声及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4、骨传导以及双耳效应(1)骨传导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记住常见的发声体:人→(声带),鸟→(鸣膜),蚊子→翅膀,蟋蟀→摩擦双翅,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敲击类乐器→被敲击面振动,瓶子.(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v声=340m/s.③回声(声音的反射).(3)声音的传导①声音的传导方式②双耳效应:能判断声源的方位.(应用→立体声)2、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快慢)决定.①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②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③乐器的音调:(2)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共同决定.(3)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应用:分辨发声体.(4)声音的波形图3、噪声(1)定义(2)等级划分:50dB、70dB、90dB.(3)控制4、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了解事情、获得信息):B超、探伤.(2)传递能量(帮我们做事):清洗、碎石.、机械运动及其描述(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①公式:v=s/t.②单位:1m/s=3.6km/h.③几种速度的计算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2、长度的测量(1)单位(从大到小)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2)刻度尺的使用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③放(贴,齐,平);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⑥记.(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3、时间的测量(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4、误差(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应用:激光准直,瞄准,排队看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月球钻入地球的影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光路图)坐井观天(3)光速: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2)反射种类(3)反射作图:(实线与虚线,箭头,两角相等)(4)平面镜成像:①成像特点:正立、等大、对称(垂直平分)、左右互反、虚像.②作图:规范、实线与虚线、箭头、(对称法作图).(5)凸面镜和凹面镜3、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光路可逆(必有反射,光速大介质中对应角大).(2)折射现象及其作图:①池水变浅了.(杀鱼:后下方)(岸上变高了)②筷子变弯了.(往上翘)③平行玻璃砖.④三棱镜.4、光的色散(1)现象:(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4)看不见的光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物像位置应用u→∞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异侧测焦距f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实像大小的分界点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v→∞不成像/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 (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①成实像时(异侧):u↑,v②成虚像时(同侧):u,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3、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3)眼睛和眼镜(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①显微镜②望远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9
17
课堂总结 :
学习方法: ----针对声音现象“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声 音的特点和规律,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知识点: 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 空中不能传播。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12
中国人的骄傲:
2020/12/9
13
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演示
结论:
----声音也可以在液体中(如水)传播。
知识应用:
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2:渔民用电子音乐网怎样捕鱼?(看图片)。
2020/12/9
14
电子音乐网捕鱼图片:
2020/12/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声源---是指正在振动发出声音的物体。 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 体停止振动时声音就不再产生。
2020/12/9
8
说说下列声音的声源各是什么?
1:演奏二胡的声音。 答案:胡弦
2:敲击锣鼓的声音。 答案:锣面、鼓面
3:蚊子、蜜蜂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答案:翅膀
课外查询: 1:春天,田野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声源是什么? 2:夏天,树枝上蝉“吱吱”的叫声,声源又是什么?
结论: ----声音还可以在固体中(如桌面)传播。
知识运用:
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用铁棒“听”音 乐。
2: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面,将一只耳朵贴在 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
2020/12/9
16
声音的传播条件: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
中声音不能传播。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2020/12/9
18
课堂练习1:填空题
如图3-1-5所示, 图甲为人敲鼓,能发 出悦耳动听的鼓声,
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 体_______产生的; 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
的空气,就听不到铃
声,说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依靠_______.
2020/12/9
19
课堂练习2:思考题
2020/12/9
20
课外练习:小练笔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南陵县弋江镇东河初中 潘镇高
2020/12/9
1
音乐片段欣赏:
2020/12/9
2
观看图片:
生 活 中 的 声 音
2020/12/9
3
你对这些声音的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课题: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0/12/9
2020/12/9
21
《涛声依旧》音乐欣赏:
2020/12/9
22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别人都在假装正经的时候,我只好假装不正经。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
实验探究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现象:琴声
2020/12/9
5
波浪声与水花声
2020/12/9
6
分析与运用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识运用: ——准备一张纸,让它发出声音, 看谁演示的又好又妙!
2020/12/9
7
声源的概念:
举例说明声源的概念。 1:人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声带; 2:琴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琴弦; 3:纸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纸片。
2020/12/9
9
实验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请看实验录像!
2020/12/9
10
真空铃实验录像:
2020/12/9
11
实验分析与归纳:
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如空气)传播,
但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知识运用:
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 面对面的交谈?为什么?
2020/12/9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