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
古诗意象初中题目教案

古诗意象初中题目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登高》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登高》中的意象,领会诗意,体会古诗意象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登高》的意象分析。
2. 古诗意象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古诗意象的内涵和外延。
2. 如何在古诗词鉴赏中把握意象。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登高》的译文、注释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用书:《杜甫诗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古诗词朗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
2. 提问:什么是意象?在古诗词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解释关键词和意象。
3. 分析《登高》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和长江,引导学生领会意象的韵味。
三、意象分析(15分钟)1. 讨论:什么是古诗意象?它有哪些特点?2. 分析《登高》中的意象,探讨意象的内涵和外延。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登高》中的意象,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寓意。
四、鉴赏能力提升(15分钟)1. 讲解如何在古诗词鉴赏中把握意象。
2. 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意象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译写《登高》。
2. 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登高》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了古诗意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会意象的韵味,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和练习环节,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古诗意象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古诗词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诗歌意象意境教案

初中诗歌意象意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创造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一些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和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解释:意象是指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意象营造出的氛围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本诗中的意象有“明月光”、“地上霜”、“明月”等,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寂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和意境的创造和运用。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意象和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诗歌,进一步体会意象和意境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并学会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内涵,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诗歌创作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古诗文鉴赏》中的意象教案

《古诗文鉴赏》中的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文鉴赏》教材第四章“意象的艺术”,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与分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功能与作用、常见意象的解析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及其在古诗文中的功能与作用。
2. 学会分析古诗文中的意象,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在古诗文中的具体运用与作用。
重点:意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古诗文中的功能与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诗文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诗词意境画,引发学生对古诗文意象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a. 讲解意象的概念与分类。
b. 分析意象在古诗文中的功能与作用。
c. 举例解析常见意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分享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文鉴赏》之意象2. 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象功能与作用d. 常见意象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a. 示例:《静夜思》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作用: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示例:《望庐山瀑布》与《登鹳雀楼》意象运用:《望庐山瀑布》以瀑布为意象,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登鹳雀楼》以鹳雀楼为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教学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深入分析其中的意象,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古诗中的意象教案

古诗中的意象教案【导语】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
通过学习古诗中的意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究古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古诗中的表现形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古诗中的意象,分析意象对古诗意义的增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古诗中的意象及相关例子。
2. 古诗材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作为教学素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中的意象,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意象的理解。
Step 2 概念解析(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意象的感觉和联想。
2. 教师解释意象的定义及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意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Step 3 意象的类型(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意象类型,如自然意象、色彩意象、动物意象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中使用的意象类型并与其他组分享。
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类意象。
Step 4 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对古诗意义的增强作用。
2.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写一篇短文,探讨意象对古诗整体意义的影响。
3.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短文,并互相评价。
Step 5 拓展延伸(15分钟)1. 通过PPT呈现一首名家古诗,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分析其中的意象。
2. 学生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诗,自行深入探究其中的意象,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展示。
教师进行点评并辅导。
Step 6 总结归纳(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意象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古诗中的表现形式。
2. 综合性评价:布置一份以意象为主题的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理清其中的意象,分析意象对诗作意义的增强。
初中诗词意象分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唐诗三百首》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中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画面中的作用。
2.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词中意象的识别和解读。
2. 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意象与情感、意境的关联。
2. 如何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意象吗?2. 介绍意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词,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
2. 分析《唐诗三百首》中一首诗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识别意象:明月、地上霜。
- 解读意象:明月象征明亮、宁静,地上霜象征寒冷、孤独。
- 分析意象的作用:通过明月和地上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孤独寂寞的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另一首诗,分析其意象。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从以下诗句中识别和解读意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如描绘画面、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等。
2. 强调意象与情感、意境的关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二、新课讲授1. 分析《唐诗三百首》中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如《登鹳雀楼》。
- 识别意象:鹳雀楼、白日、黄河、山川。
- 解读意象:鹳雀楼象征登高望远,白日象征光明、希望,黄河象征浩瀚、壮丽,山川象征雄伟、壮美。
- 分析意象的作用:通过自然景物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另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分析其意象。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首运用意象的诗歌。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利用《古诗四首》中的意象进行教学。
这种思考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在教学目标上,可以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多媒体展示、语言模拟等。
二、教学素材素材是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素材上,应该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内涵性的诗句,对于诗中的词语、形象要加以注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也应该制订一些任务,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质问,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加深对于意象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模拟人物的想法、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象,学会用意象进行写作的方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相应的教学反馈措施,让学生在教育中有更多的收获。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考试或者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实现教育的升华。
五、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的动力。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例如侧重讲解、借助场景描述、引导学生模拟等,以更加深入的体验意象并加深对于意象的理解程度。
《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对于教师的思考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遵循科学、理性的科研思路,并且有计划、有序地探究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凭借这些特质进行更好地创作,从而使学生在教育中取得有效的提升。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第一章:古诗词与意象简介1.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古诗词,其起源与发展历程。
1.2 理解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诗歌中的基本元素,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1.3 掌握意象的作用: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如寄托情感、描绘景象、表达寓意等。
第二章: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2.1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2 分析自然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具体运用,如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情感等。
2.3 举例解析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李白的《静夜思》。
第三章:古诗词中的人文意象3.1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人文意象,如建筑、历史、人物、宗教等。
3.2 分析人文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具体运用,如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描绘社会景象等。
3.3 举例解析古诗词中的人文意象,如杜甫的《登高》。
第四章:古诗词中的抽象意象4.1 理解抽象意象的概念:抽象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4.2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离别、孤独等。
4.3 分析抽象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具体运用,如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描绘人际关系等。
4.4 举例解析古诗词中的抽象意象,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第五章:意象的鉴赏与创作5.1 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意象:关注诗中的意象,理解其寓意和情感表达。
5.2 掌握古诗词中意象的创作方法: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3 进行古诗词意象的创作实践: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运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六章:古诗词意象的修辞手法6.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
6.2 分析修辞手法在古诗词意象中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形象性。
6.3 举例解析古诗词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象,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七章:古诗词意象的情感表达7.1 掌握古诗词中意象的情感内涵:了解不同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色彩。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第一章:古诗词与意象简介1.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代汉族诗歌,简称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1.2 理解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基本单位,具有象征性和内涵性。
1.3 掌握古诗词中意象的作用:传达诗人的情感、描绘自然和社会景象、表现哲理等。
第二章: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2.1 认识常见的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3 举例解析经典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三章:古诗词中的人事意象3.1 了解常见的人事意象:如人物、宫室、器物等。
3.2 分析人事意象的表达效果:如人物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宫室意象描绘古代社会的繁荣等。
3.3 举例解析经典古诗词中的人事意象: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四章:古诗词中的抽象意象4.1 认识常见的抽象意象:如喜怒哀乐、道德观念等。
4.2 分析抽象意象的表达效果:如喜怒哀乐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道德观念意象传递诗人的价值观等。
4.3 举例解析经典古诗词中的抽象意象:如孔子的《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五章:古诗词意象的鉴赏方法5.1 了解古诗词意象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把握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品味诗词中的意象等。
5.2 掌握古诗词意象鉴赏的具体步骤:把握诗人的生活背景,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品味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5.3 举例解析经典古诗词意象的鉴赏: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鉴赏,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六章:古诗词意象的情感表达6.1 探讨古诗词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意象传达诗人的喜怒哀乐。
6.2 分析不同情感下的意象特点:如喜悦的意象富有生机与活力,悲伤的意象凄凉与萧瑟。
6.3 举例解析经典古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古诗词中的意象
陈功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3、教学重点: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4、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教学准备
5、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幻灯(考试、作业、批评、下课铃)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二、新课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理解诗歌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
2、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
幻灯--------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电子白板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残缺人缺分离凄凉孤单寂寞)----------依月定意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诗歌中,作者用来传达自己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板书)
而赏析诗歌的第一步,就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
明月在古代是一个常用的意象,其象征意义还有很多。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例如,中秋节,假如有一个华人在美国和他的外国朋友赏月。
外国朋友看着天上的月亮,赞叹了一声:“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华人一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啊,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从字面上来看,两个人说的话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个人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外国朋友的话只是对月圆这一客观事实的赞叹,而华人的话却有着言外之意:月圆人不圆啊!所以,同样的月亮,在外国友人看来,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颗星球而已,但是在华人眼中,它还寄托着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
所以,在外国朋友的那句话里,月亮只是一种物象,而在华人的那句话里,月亮就成了意象,因为它不但是一种事物,还融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4、望月常用来抒思乡之情,折柳相送多为分别之时,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果我们能了解常见意向的含义,这对鉴赏诗歌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那么,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呢请看大屏幕:
(1)常见意象:寒蝉、梅花、菊花、杜鹃、鹧鸪、鸿雁、松、莲、梧桐、柳、燕、月亮(学生齐读)
(2)依据这些意象,你联想到了哪些古诗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组内交流,背一背;各组选择某一物象,全班交流,回顾背诵有关诗句。
多媒体逐一展示)
(3)口诀: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猿猴啼凄凄,落花流水传愁绪,
别时长亭柳依依,草木仍在人事移。
5、古诗中的意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牢记,从应考角度,意象
也是诗歌考查的热点,老师这有几道考题,请看大屏幕;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困难、挫折、障碍等)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春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
小题2: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3)《天净沙.秋思》中通过——这些丰富密集的意象,渲染了-------的气氛,抒发
了诗人极其-------的情感。
(萧瑟苍凉,孤寂愁苦的思乡)----------畅所欲言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背背自己喜欢的诗,找找其中的意象,说说表达的情感。
四、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啊”啊。
今天能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诗歌鉴赏方面的点滴知识,感到无比高兴,因时间关系,不能做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要表达的,是我的三份感谢:
十分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千分感谢同志们的忍受,万分感谢二外老师的指导板书设计:古诗歌赏析之意象
情意+物象=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