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肩周炎
肩周炎

腰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壮年,患病后人多数有腰腿疼痛、单侧多发、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祖传验方通经活血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32例,有效率 95%,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典型病例 232例,男性 l14例,女性 ll8例;年龄最大 65岁,最小 23岁:有效率 95.7%。其中痊愈 159例占 65.6%:显著好转 63例占 27.1%;好转 7例占3%,无效 l0例占 4.3%。

1.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消失,可以正常工作;显著好转:有轻度症状体征消失,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好转:症状体征都有好转,不能正常工作;无效:症状体征尤变化。

2 方药组成

申姜 100克、三七 60克、当归 60克、杜仲 60克、血竭 60克、丹参 100克、红花 40克、郁金 60克、乳香 60 克、没药 60克、赤芍 80克、苍术80克、山龙 80克、川芎 80克共粉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 l5克,每日 2次,饭后温开水冲服。

随症加减:寒湿晕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30克;湿热重者加五加皮60克;肾虚重者加川断、枸杞各60克。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x.男,53岁,工人。1999年 4月 5 日弯腰搬重物不慎腰部扭伤不能直立,剧烈疼痛,并向左下肢放射。麻木疼痛严重.晚间加重,用西药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经 cT诊断为:腰椎 4~5之间椎间盘突出。运用此方治疗 l0天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一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挤、扭转等外力的损伤,加之椎间盘弹性变差,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西医认为:由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是造成腰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力增加,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外侧突出,为本病的外因。腰骶部活动度和所承受的力均较大,易受损伤,故人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 4~5之间或腰椎 5~骶椎 l之间,在腰椎 3~4之间者较少。部分人无明外伤史,于受凉后发病,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后变形,发生水肿,周围组织肥厚,甚至突出的椎间盘

组织发生粘连,这时疼痛即由问歇性变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缓解…。

祖国医学属于腰痛范畴,对本病有较深刻和全面的描述。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缓.《灵枢·静脉》篇:脉荣则筋急。由于病症复杂,除了外伤瘀郁之症外,还有寒湿、风湿或湿热侵入筋膜所经脉瘀组。为此运用此方山龙、丹参、红花、郁金合用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之效:血竭、乳香、没药合用具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申姜、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当归、川芎活血补虚;三七散瘀行血、消肿定痛;由于本病往往虚实夹杂,症候复杂,但根据临床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本方体现了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治疗本病,故此疗效非凡。

肩周炎的的中药治疗

2009-12-06 下午 05:30

1 治肩周炎的经验方

首先说一下此方来源于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老师的方,本人曾跟随过郭老现我把他治肩周炎的方献出:

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

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本方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

本人在治疗上述症状引起的肩周痛.具不完全统计56例其中女性40年龄在40-60岁之间其中获显效者45例有效者11例.曾在开此处方给一肩周疼痛患者服3剂效佳,该患者便珍藏此方每遇此类病人便给予此方,治好了好几个病人.

方解: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方中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 党参柏子仁枣仁茯苓益气安神, 桑枝鸡血藤路路通白蒺黎活络以除风,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

2 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

组成: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

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3 补心通络法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为中老年多发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用补心通络法治疗,效果很好,同行可仿用。

方药组成:炙黄芪25克,酒当归15克,炒白芍18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0克,海桐皮10克,生晒参10克,桂枝10克,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熟地黄15克。随证加减。水煎服。十天为一疗程。一至两周,一般服药三至五天可取效。

4 肩周炎名方-----吴薏盐散

方药: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各30克。

制作及用法:先将30克食盐放在铁锅里炒黄,再加入上药拌炒,将药炒至微变色为度,然后倒在一块布上,包缠好后热熨患肩。一边熨,一边作肩关节上举、后伸、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直至熨药温度降低为止。3小时复炒以上药物,再熨烫1次,每天3次,同法连续治疗两天,第3天将以上药物水煎熏洗患肩2次。

功效: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属风寒湿、淤滞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沉重感,或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淤斑。

4 推荐肩周炎秘方

组成:冬桑枝、海桐皮、芍药、炒米仁、潞党参各15克,地鳖虫、姜黄、当归、

羌活各10克,桂枝5克,细辛3克,生甘草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淹没药物3厘米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一个月。

功效:通络除痹祛风化湿。

5 药酒治疗肩周炎有妙方

看到许多人患了肩周炎很痛苦,我贴个治疗此病的好方子,请各位同仁试用以下,请不要擅自更改本方的分量,也不要加减,以前我用过加减方,反而药效更差,

药方如下:

川乌10 草乌10 乌梅10 木瓜10 红花10 紫草10

六味药加酒二斤,浸泡一周后服用,每日两次,分别是早晨空心服下,晚临睡觉服下,每次最多三盅,如果头晕可以少饮。

我每年用此方治愈不少患者,希望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7 肩周炎泡酒方

乌梅20 克天麻20克牛夕20 克桂枝20克甘草20克

上药为一剂方,泡酒2斤。夏15天,冬20天后可饮用。视病情轻重,每次20—50mml,每日3次。

此方是本人十几年自创经验方,效果相当好用,大家不防试一试。可以不辨证治疗。

8 姜葱泥治疗肩周炎

用老生姜,葱头各250--400克,捣烂如泥,用文火炒热后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谁前趁热(以能忍受为度)敷在疼痛处,再用毛巾或布条包紧。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热继续敷。一剂药可用3--4个晚上。1--2个疗程即可见效。

注意:在外用此方的同时,应积极配合肩部的功能锻炼,适当加强肩部的按摩和活动。这样结合治疗,能加强温阳散寒。疏通经络,分解粘连。活血止痛的功效,最终达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治愈肩周炎的目的。

9 治肩周炎的妙方

桂枝10克白芍30克羌活12克姜黄10克洛石藤 25克丝瓜络25克

鹿衔草25克甘草6克桑枝30克

三剂见效十剂根除

10 <<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

读各家医案,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

我也曾试过多种方法,皆不尽人意.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于是,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

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玄滑."乃是 "痰停中脘证".

于是,拿来试用,为加强疗效,本人加用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共治疗五例,皆不过五剂.

例:徐莫女 70 左肩周炎肩部明显萎

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

浊脉滑病程

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11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痛、跟骨骨刺等慢性劳损性疼痛,属于寒症瘀证者。

外用:当归 12川芎15 赤芍12 桃仁 12红花12 土鳖12 莪术15 三菱15 乳香10 没药10 桂枝30 独活 15羌活 15生川乌30 生草乌30 大黄15 五加皮15 白芷15 细辛12 郁金12 延胡15 生半夏15樟脑12,共研粗粉,每包120克,加面粉30克(做黏合剂,以免药粉松散),装入10*16cm的布袋缝好,60度高粱酒浸透,再套入塑料袋中,微波1~1.5分钟,取出乘热先拍打患处,待热度能耐受时敷于患处40分钟。每日一次。每包可用7天。

12 肩周炎外用止痛药(用于风寒痹症)

适用范围:可用于风寒痹症引起的疼痛、寒凉、关节拘挛等症。

药物组成:伸筋草50g 透骨草50g 川乌(生)30g 草乌(生)

30g 马前子(生)30g 细辛30g 桑寄生10g

用法:把马前子去皮,放入5升水煎,煎后用毛巾蘸药汁,外敷于患处。一副药可用10天,用前加热

注意:此药为外用药,禁内服

13 神方-----神法

制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肩周炎常在1---2个疗程中被治愈。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建议在皮肤上先抹些猪油(或凡士林)再敷药,可减少过敏现象。或先在皮膚上抹上香油即可。

此方是我多年实践经验所得,效果堪称神奇

还是这个药方,打粉后把这350克的药粉全都和约3公斤的粗盐(质量要好的,时间长了不会融化的那种)均匀搅拌,用粗帆布一大块将盐和药包起来捆扎的不要太紧弄成一个大药包,松松垮垮的就行!然后放在微波炉里转20分钟,注意此时若扎的过紧容易着火或帆布被烫坏。

转完后就可拿出来用了,至于用它干什么我想不用我教大家了吧,哈哈可以推滚揉焐,随你啦!此热度约可保存一个多小时而不衰,我用它治疗某些疾病真是得心应手呀,好东西不敢独吞,拿来给大家用用!

刺血:肩周炎: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肾关穴治疗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经验简介

肾关穴治疗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经验简介

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为董师景昌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举凡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

个人最常应用此穴治疗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疗效之佳,经多年百余例统计及临床实践,较条口透承山或肩关节附近局部穴位效果既迅速又确实。一般病例若发病较久,病况严重者,可泻尺泽穴作为辅助,效果尤佳。若除上举困难外,尚有后转困难者亦可加取足五金(健侧)可立见显效。但病久肩

部凝硬过度者,则必需辅以肘弯棱针点刺出血。

以此穴治愈数10例夜间多尿,尤其年老肾亏者亦见卓效,年青人见效更快。治疗白昼多尿效果亦佳,验诸临床多年,亦非十四经之任何穴位所能比拟。

另外治疗双手十指发麻及十指疼痛,亦极特效。治疗眼科尤为要穴,常配复溜并用,最常用于治疗飞蚊证及眼球歪斜。此外治疗半身不遂亦为常用,均针双侧。

总之本穴效果极佳,治疗范围极为广泛,除上述作用外,凡肾亏引起之各病,均可以本穴针刺治疗之。

近年来,我采用藏医独特的艾灸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其中干部16例,农民20例,牧民24例。

2、治疗方法用制好的艾叶卷成05×15厘米大的橄榄型,然后从中间切成两半备用。在患侧肩部寻找压痛点,一般在肩部前后缘有3—7个最敏感的压痛点。作记号,常规消毒,将备好的艾条贴在穴位(压痛点)上,用火点燃后,用嘴或气皮球吹至艾叶燃尽即可。以上治疗隔日一次。一般在治疗后5分钟内可感觉到疗效,治疗2—5天后可痊愈。艾灸治疗后7日内不宜着水,不宜食蒜、辣椒。

3、治疗结果经此治疗2—5次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的有59例,有效率为98.33%;疼痛消失,但功能恢复欠佳的有1例,为1.67%,总有效率为100%。

4、典型病例马××,男,63岁,回族,干部。患者于1985年8月患病,起初经常右肩部酸痛,逐渐加重到一碰患侧肩部即有剧烈疼痛,晚间尤为加重,疼痛放射到颈部、上臂三角肌、肩胛等部,右肩关节活动受限。经过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活动受限,疼痛改善仍不明显,并且症状反复发作。到西宁、兰州等地医院多次治疗,疗效仍不佳。

1993年1月5日来青海省海北州第二医院藏医科就诊,病史同前。一般情况良好,无外伤史及其它特殊病史。局部检查:右肩部肌肉萎缩,僵硬,尤其后缘为重,一触即痛,右肩关节功能障碍,上举为50°、后伸20°。右手不能助进食物及提物。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诊断:右肩关节周围炎。治疗:在右肩部内外缘找到七处最敏感的压痛点,做常规消毒后进行艾灸治疗,5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嘱病人七日内不洗澡,不食蒜和辣椒,适当功能锻炼。隔日灸一次,共治疗5次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5、体会艾灸治疗是藏医《四部医典》时期创立的,自创立以来一直为广大藏医工作者所沿用,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古今医学家一致认为,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遇寒则凝滞,得温则流畅。本人在艾灸治疗中体会到,此疗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对寒气侵身、经络不通等引起的疾病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孟国臣著《火针治疗肩周炎50例》,载《中国针灸》1996年16(1)。

7.肩周炎

我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针灸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TDP照射或拔罐,中药内服则以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为主,但验之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参考古今其他医家的经验,配合三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等远端腧穴,或运

用全息理论取第二掌骨侧之肩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杆见影之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疗效欠满意。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通过苦读《内经》,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又有了两点新的认识与体会。经言:“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在五十岁左右发病,实属肝肾阴血亏虚,筋失所养,又复感风寒之邪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纯以实证论治自然疗效欠佳,此新认识之一。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灸治痹之法,《灵枢?周痹》也有论述:“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结,转引而行之。”细读《灵枢》,始悟肩周炎之治法已详于“经脉篇”。综合《内经》所述,方知肩周炎之治首宜辨经,次宜审穴。当今临床许多针灸医生不分经络而漫治之,无怪乎其效不佳,所谓“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此新认识之二。

根据以上体会,我现在治疗肩周炎先以针灸止其疼痛,其功能障碍治其标,继以中药内服巩固疗效治其本,每能应手取效,方知肩周炎决非难治之疾。针灸方法是经络理论与全息理论结合,只取一穴,若疼痛部位在肩前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针鱼肩穴(穴在鱼际穴下约05寸,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按全息理论对应于肩部穴处,可找到一针柄大小的条索状物,压痛十分明显);

若疼痛部位以肩骨禺穴处为甚者,病在手阳阴大肠经循行线上,可针三间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二掌骨侧肩穴处);

若疼痛部位以肩后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上,可针后溪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五掌骨侧肩穴处);

若以活动障碍为主者其病在筋,可独取筋会阳陵泉穴,多取对侧,压痛点多在阳陵泉下05寸左右稍后方。取效的关键除随咳进针和活动肩部外,取穴准确和进针手法也非常重要,条缩状物和压痛点仅有针柄大小,一定要扎准;进针手法宜先直刺(针柄与掌骨侧成90度角)穿透条缩状物至掌骨,然后将针柄立起将针尖刺入条缩状物与掌骨侧之间,此时针感最强。以上方法只要用之得当,皆能针入痛缓或肩部活动立刻改善,一般针3次~10次即可。

针后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针刺拔罐,其效更佳。针数次疼痛缓解后可加用中药内服,药用山萸肉30g~45g,酌配桑枝、桂枝、姜黄、细辛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品,但配用药物只1味~3味即可,药量也不宜过大,以免喧宾夺主,反而影响疗效。考山萸肉一药,《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补益之中大有条畅之性”,并创曲直汤治疗肝虚腿痛,即以山萸肉为主药,证之临床,不论肩痛、腿痛,凡属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而痛者重用山萸肉皆有良效。7.肩周炎

我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针灸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TDP照射或拔罐,中药内服则以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为主,但验之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参考古今其他医家的经验,配合三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等远端腧穴,或运用全息理论取第二掌骨侧之肩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杆见影之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疗效欠满意。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通过苦读《内经》,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又有了两点新的认识与体会。经言:“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在五十岁左右发病,实属肝肾阴血亏虚,筋失所养,又复感风寒之邪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纯以实证论治自然疗效欠佳,此新认识之一。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灸治痹之法,《灵枢?周痹》也有论述:“刺痹者,必先切循

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结,转引而行之。”细读《灵枢》,始悟肩周炎之治法已详于“经脉篇”。综合《内经》所述,方知肩周炎之治首宜辨经,次宜审穴。当今临床许多针灸医生不分经络而漫治之,无怪乎其效不佳,所谓“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此新认识之二。

根据以上体会,我现在治疗肩周炎先以针灸止其疼痛,其功能障碍治其标,继以中药内服巩固疗效治其本,每能应手取效,方知肩周炎决非难治之疾。针灸方法是经络理论与全息理论结合,只取一穴,若疼痛部位在肩前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针鱼肩穴(穴在鱼际穴下约05寸,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按全息理论对应于肩部穴处,可找到一针柄大小的条索状物,压痛十分明显);

若疼痛部位以肩骨禺穴处为甚者,病在手阳阴大肠经循行线上,可针三间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二掌骨侧肩穴处);

若疼痛部位以肩后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上,可针后溪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五掌骨侧肩穴处);

若以活动障碍为主者其病在筋,可独取筋会阳陵泉穴,多取对侧,压痛点多在阳陵泉下05寸左右稍后方。取效的关键除随咳进针和活动肩部外,取穴准确和进针手法也非常重要,条缩状物和压痛点仅有针柄大小,一定要扎准;进针手法宜先直刺(针柄与掌骨侧成90度角)穿透条缩状物至掌骨,然后将针柄立起将针尖刺入条缩状物与掌骨侧之间,此时针感最强。以上方法只要用之得当,皆能针入痛缓或肩部活动立刻改善,一般针3次~10次即可。

针后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针刺拔罐,其效更佳。针数次疼痛缓解后可加用中药内服,药用山萸肉30g~45g,酌配桑枝、桂枝、姜黄、细辛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品,但配用药物只1味~3味即可,药量也不宜过大,以免喧宾夺主,反而影响疗效。考山萸肉一药,《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补益之中大有条畅之性”,并创曲直汤治疗肝虚腿痛,即以山萸肉为主药,证之临床,不论肩痛、腿痛,凡属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而痛者重用山萸肉皆有良效。

肩痛、大腿外侧痛两穴一次治愈

患者,男,瓦工,四十岁,主诉半月前肩部疼痛,大腿外侧疼痛,医院就诊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吃药半月仍疼痛不止,行走困难,右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已花医药费六百多元。从两百公里外乘车来我处就诊,我为其点按尺泽穴,足四五趾缝间痛点各五分钟,大腿不再疼痛,行走如常,手臂活动正常,只是原来贴膏药处还有点痛,第二天早晨已如常人,嘱其自按一次巩固疗效高兴而去。第三天我电话联系,说已好了,如此疗效,我也惊奇。

按摩原理:

1、大腿外侧痛,大部分原因是胆经淤积寒气过多,尺泽穴属肺经,胆属木,肺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故有此疗效。《人体工作手册》中有阐述。

2、足四五趾缝间压痛点是治肩周炎特效点。凡肩部疾病都可治疗,按摩一族不可不知。

肩周炎(肩凝、五十肩)简易治理法

寒气久凝经络导致此病。

处方

生姜150克甘草30克煎汤喝,每天一付,一日三次,三餐饭后服,喝一个周,歇息三天,外用生姜捣汁敷患处,直到痊愈,经济实惠,疗效好。此方可否用于漆关节痛\骨质增生.

不花分文能治愈肩周炎

我九八年得的肩周炎,从肩一直疼到小臂,胳膊抬不起来,加上颈椎痛,晚上睡不好觉,弄的我没办法,就去求医治疗。听说哈医大能治,我去住了十九天院,用小针刀治,花了一万多,治完是好多了。结果,过了半年,又疼了,我又到处去求医,也都好了一阵子。可后来还是疼,没能根除。

一次我让我老伴拉住我的双臂向后使劲,疼过之后舒服多了。我意识到,能不能用门框做支撑,拉双臂呢?门框家家都有,多方便呀。

以后我天天做,就象上图那样,一疼就去拉门框,可谁知道,没到一周时间,我的双臂和肩疼轻多了,从那以后我就坚持天天做,每天拉两回,每次拉10-40下(次数以能受的了为止)。以后我自己又规范一下,向前挺的时候,把劲全使在肩和颈上,效果更明显了。

这个方法发表到网上以后,许多网友按此办法,都有明显的效果。不花钱,不出屋,不住院,没负作用,何尝不试试?除治好肩的同时,还能治好颈,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现在,我的病基本没了。

“蒙古大夫”:老蔫

网友静月是个老师。她得的就是肩周炎。就用这法,神奇的治好了:

大哥:您的网站真不错,我已经来过好多次了,感觉这个网站不仅是技术含量高,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很值得一看。尤其要感谢的是你那个“治肩周炎”的办法,真的治好了我的肩周炎。那还是在2月中旬的时候,我的左肩有点疼痛,紧接着颈部也开始疼痛,几天后疼痛愈加厉害,渐渐疼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是患了肩周炎,吃了很多消炎药和止痛药都不管用,晚上疼得睡不好觉,白天工作也受到影响,又用了按摩、拔罐子等办法都不起作用。正当我十分痛苦的时候,在您的网站看到了“治肩周炎”的网页,当时我想这个办法也不用费什么事,不管它顶事不顶事试一试吧,就按您说的办法去做了,没想到3天之后就明显好转了,我就坚持做下去,10多天后就好了,现在偶尔有一点酸疼,只要按您的办法做上几次,就不疼了。大哥,您的网站帮我解除了痛苦,我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祝愿您的网站越办越好,为朋友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肩周炎为什么到晚上更痛呢

肩周炎为什么到晚上更痛呢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你们往往会感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肩部是疼痛难忍,完全比白天的症状严重多了,这是因为白天我们有进行运动,对于肩周炎是有缓解作用的,所以不会表现很明显。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精神过度集中到疼痛的地方,再加上炎症的刺激以及充血等,对于肩周炎的刺激就更大了。 晚上休息,精神过度集中在疼痛的地方,白天因为要忙其他的事,精神分散所以不感到特别特疼,,还有其他神经调节方面的,晚上湿气重也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白天活动多,肩关节血液循环好,血流畅通,通则不痛。 另一方面,炎症的刺激、充血、血流瘀滞等使局部炎性产物积聚滞留(例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类、钾离子、氢离子等浓度升高),这些物质本身即有较强的刺激痛觉神经的效应,引起疼痛。此外,这些炎性产物能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平滑肌,引起小血管扩张充血,使肿胀和瘀滞加重,并且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增加,使炎症泛发。

当夜晚休息时,骨骼肌处于静息状态,其中小血管平滑肌紧张性较高,血流阻力较大,血流量较白天更少(使体内血液营养集中供应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以保障其功能活动)。当病变的肩关节炎症区供血量更少时,炎症的代谢产物不能被迅速运走和稀释、分解,在局部越聚浓度越高,对痛觉神经的刺激也越强。同时,由于这些代谢产物的浓度增高,使局部肿胀瘀滞也越重,牵张压迫也越强烈,所以夜晚时,病变区疼痛会加重。 对于这篇文章介绍的肩周炎为什么到了晚上会更痛的分析,相信患者们看了这篇文章后应该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吧。如果你们想要减轻晚上睡觉的疼痛感,你们可以采用按摩肩部的方法或者采用敷药的方法来缓解它,这样可以促进你们的睡眠。

肩周炎怎么治好

肩周炎怎么治好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50岁以上的老年比较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此病常常疼痛的让人难以入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一、悬垂锻炼 利用单杠或树干等物做悬垂动作。开始时少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二、旋转肩膀 先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前后分别旋转18次,左右肩交替,各做18次。 三、耸肩 先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做耸肩动作,左右交替进行,共做100次。耸肩锻炼是治疗肩周炎的重点疗法,能收到缓解肩痛的良效。 四、甩臂 两臂高举过头顶,手心向外,自然向上甩,带动腰部颤动共做36次。最后做左右上下甩臂动作,各做18次。 五、拍打肩膀 先用右手掌以中速稍用力拍打左肩,左手拍打后背,接着用左手以同法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后背,共拍打50次。 六、抻拉肩部 先用左手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向左抻拉肩膀,然后右手以同法向右侧抻拉肩膀,左右交替进行,共抻拉36次。 七、单臂或双臂摇动 先做单摇臂,右手叉腰,左臂向前向后分别各摇18次,接着换右臂前后分别各摇18次。最后做双摇臂动作,双手合在一起双臂置于胸前,左右分开伸直,向前向后各摇18次。肩周炎的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肩周炎的危害

偏方治好肩周炎早知不花冤枉钱

偏方治好肩周炎,早知不花冤枉钱! 不花一分钱,好了肩周炎 两年前感觉左肩不灵活,且举臂后仰时疼痛,但没当回事儿,疼得明显时,便劳老公“大驾”揉捏几下。可半年前却疼大发了,白天不能伏案,晚上难以入眠,去医院医生说是得了肩周炎,开了膏药和止痛药。膏贴了,药吃了,还疼,且伴有低压通电的感觉,于是去针灸了十几次,好是好点儿,可不彻底,遂忍着。 有天晚饭后散步,加入了散步者“团伙儿”,大家聊的几乎全是健身心得。我也“报告”自己的病情,还没等我“报告”完,几位叔叔阿姨便给我开了个“药方”,还说此“方”绝对“方到病除”,因为他们的肩周炎都是用此“方”除的。有位阿姨边说边示范。自那天起,我便依“方”锻炼。“方子”是这样的: 一、划船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以两臂为桨做划船状,可向前划,也可向后划。 二、爬墙运动。患者面墙而立,患侧手指顺墙爬至最大限后,再缓缓缩回原处。 三、拉手运动。患者自然站立,患侧上肢内旋到后背,健侧手从背后拉住患侧手腕,慢慢往健侧及向上牵引,到最大限度时停止数分钟。 四、下蹲运动。患者背向站在桌前,双手扶桌边,反复做

下蹲动作。 五、枕手运动。患者仰卧,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脑后,然后两肘慢慢外展至最大限度。 六、展臂运动。患者双臂自然下垂,手心向下缓慢外展后,再用力抬起,至手臂垂直向上,停10分钟。 七、擦汗运动。患者或站或坐或卧,屈患侧肘,掌心向上,然后尽量用肘部擦额部。 “方子”一共“七味药”。“七味”配齐了一起“吃”,可以;只“吃”其中“一味”或“几味”亦以。起初我祛病心切“七味”同吃,且“剂量”还大,结果更疼了,遂不但减了数量,还减了“剂量”,半个月后,疼痛感便不再明显。一个月后,非但不疼了,且活动起来灵活多了。三个月后,自我感觉肩周炎好了。但我没有好了炎症忘了“方”,而是一如病时坚持天天肩部运动,因我每天不是坐在书桌前,就是电脑前,如果不随时锻炼,肩周炎一定会再犯。 人说,求人不如求己。在对待肩周炎这个病上,我说,靠医也得靠己。 肩周炎特效药酒方 我写的这个方子还是我读书的时候,当时我母亲正好患了肩周炎,我的带教老师送给我的,我母亲服用后,一周左右就痊愈了,等工作以后,接诊这样的病人比较多,再用这个方子,每用必验,效果真的很不错。

彻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彻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肩周炎这种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着许多人身体健康的一大疾病,近年来,我国患有肩周炎的这种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该怎样彻底治疗肩周炎呢?我想这定是一个许多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可以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大约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大约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

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前面介绍的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西医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1、阿司匹林,用法为每日服3~6克,分3~4次服用。 2、消炎痛,用法为每日服2~3次,每次服25毫克。 3、炎痛喜康,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20毫克。 该类药物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主要适合肩周炎患者在该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明显的情况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刺激胃肠道的作用,因此宜在饭后服用。并且哺乳期女性和儿童应禁用。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怎样治疗肩周炎呢这个问题的介绍了,我相信现在大家对于治疗肩周炎的办法也都有了一定得了解了,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如果自己的身体患有疾病的话,一定要早日的进行治疗才对。

-肩周炎的自我治疗方法

肩周炎怎么推拿按摩 1、肩周炎的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准备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掌着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侧至外侧、后侧,依次推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滚揉法,并嘱患者做患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患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患侧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髑、肩贞,肩髂、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摇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臂,使患侧肘屈曲,前臂内收,患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患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以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7)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拉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2、自我按摩配合外用颈肩松按摩膏,缓解肩颈腰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有12条,其中6条通过肩膀,3条通过手背面,3条通过手掌面,因而疏通经络可以治疗肩周炎。治疗时,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手背面上,从手指朝肩膀方向按摩,然后在手掌面上从肩膀朝手指方向按摩,也可用毛巾做按摩工具,一般按摩3—5次,把皮肤擦红即可。 手指按摩有4种方法: ①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指反交叉,同时拉伸手指根部的关节,然后手指再正交叉,有节奏地一张一合,做3~5次。 ②手指交叉,犹如基督教徒祷告似的,使手掌弯曲,以刺激手掌和所有的手指持续30秒钟。 ③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心揉另一只手的手指,动作要轻柔,左右手的手指都要揉。

肩周炎中医健康保健

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知识 史雅琴 定义: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据临床观察,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因而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症状体征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_有效治疗肩周炎方法.doc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_有效治疗肩周炎方法肩周炎的治疗方法_有效治疗肩周炎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1、涂抹镇痛药膏 自我按摩、锻炼之后,肩关节会感到疼痛、发热、活动范围增加,这是血液循环增加,粘连组织松解的表现。此时正是继续巩固治疗的好时机,可以在肩部痛点处涂抹扶他林等解热镇痛的药膏,也可涂些红花油等中成药水,以活血化淤。 2、口服镇痛药 锻炼会造成疼痛,有时过度的疼痛会造成患者不敢继续锻炼或锻炼的幅度越来越小,效果随之会变差。适当使用口服镇痛药,可以有效地辅助患者继续坚持锻炼。 3、拔罐火 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治疗。隔天治疗一次即可。 4、药浴浸泡 常规的一些中药先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煎沸后取汁趁热熏洗患侧肩部处,冷则加热再熏洗,药浴能祛风除湿通络,温经散寒,活血化淤,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5、仰泳法

两条胳膊像仰泳一样轮换向后划动(为保持平衡可倒退着走),每天1 2次。刚开始可能肩膀会比较痛,因此可将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5 10分钟,之后再慢慢增加。 6、热敷法 每天在家用热毛巾,在患侧敷上20分钟,敷后疼痛就能减轻。如果疼痛非常厉害,可以热敷20分钟后,再冷敷20分钟,交替进行。 怎样预防肩周炎 1、正确的坐姿 对于办公族来说要预防肩周炎,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一个正确的坐姿了,如果长时间保持着不健康的坐姿的话,不仅容易得肩周炎,同样的也会引起很多的其它的疾病的。再者日常在工作期间也要注意活动量,可以每隔一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比如做一下拍腋窝的动作,具体的做法是,举起一支手尽量的往后举,然后用另一支手去拍,如此循环两支手各数十次,就能起到一个缓解肩部疼痛的作用了。应该说对于白领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避免不良的姿势造成的一些慢性的劳损了。 2、防寒保暖 做好肩部的防寒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肩部受寒会使得肌肉的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而肌肉的收缩是会引起过多的代谢产物的而这些代谢产物会加重肌细胞的纤维变性,使肩部的功能受到各种影响,因此日常注意做好肩部的保暖工作是预防肩周炎的一个好方法。在者在夜晚睡觉的时候最好选择有领的睡衣。 3、运动 运动,对于已经得了肩周炎的人来说,或者本身就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来说,日常更要做好相关的运动,如举哑铃,太极,双臂悬吊等等,这些都是有助于肩周炎的运动的,当然了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都是应该在不伤害到肩周炎关节周围软骨织的前提下进行的。

肩周炎

[其他] 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本贴收到9朵鲜花 我汇总了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 穴,请爱友们试一试。 2 综合治疗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 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 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 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3 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治疗方法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故又称“漏肩风”。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一、临床表现 ⑴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⑵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⑶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⑷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⑸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

肩周炎治好肩周炎最快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治好肩周炎最快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50岁以上的老年比较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此病常常疼痛的让人难以入睡。今天为大家推荐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一、悬垂锻炼 利用单杠或树干等物做悬垂动作。开始时少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二、旋转肩膀 先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前后分别旋转18次,左右肩交替,各做18次。 三、耸肩 先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做耸肩动作,左右交替进行,共做100次。耸肩锻炼是治疗肩周炎的重点疗法,能收到缓解肩痛的良效。 四、甩臂

两臂高举过头顶,手心向外,自然向上甩,带动腰部颤动共做36次。最后做左右上下甩臂动作,各做18次。 五、拍打肩膀 先用右手掌以中速稍用力拍打左肩,左手拍打后背,接着用左手以同法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后背,共拍打50次。 六、抻拉肩部 先用左手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向左抻拉肩膀,然后右手以同法向右侧抻拉肩膀,左右交替进行,共抻拉36次。 七、单臂或双臂摇动 先做单摇臂,右手叉腰,左臂向前向后分别各摇18次,接着换右臂前后分别各摇18次。最后做双摇臂动作,双手合在一起双臂置于胸前,左右分开伸直,向前向后各摇18次。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 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 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 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 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 敢吹风。 4、压痛

肩周炎神

! _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 --别林斯基 肩周炎神方 讀各家醫案,治療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論治,效果極為緩慢。 我也曾試過多種方法,皆不盡人意。偶翻《醫學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雲: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儘然者。 於是,重新翻開《方劑學》,找到茯苓丸一節,才恍然大悟。“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複轉移,或兩手疲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證”。 於是,拿來試用。為加強療效,本人加用理中湯以溫化痰濕,加薑黃引諸藥達肩部,效如桴鼓。 共治療五例,皆不過五劑。 例:徐莫,女,70。左肩周炎。

肩部明顯萎縮,平舉不超過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濁,脈滑。病程半年有餘,中西藥、膏藥都試過,沒有明顯效果。 處方: 茯苓12克,炒枳殼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黨參15克,白術25克,幹薑10克,炙甘草6克,薑黃10克。 五劑。 只服用四劑,肩關節就恢復了正常。(出現過腹瀉)。 我的病例暫時很少,發表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和前輩,共同探討和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經典的方劑有許多神奇之處,初學的朋友不要總想著淘一個秘方,其實許多秘方就是最原始的經典方劑。看看《串雅》就會明白。 《指迷》茯苓丸歌訣: 一:指迷茯苓丸最精,風化芒硝枳半並,臂痛難移脾氣阻,

停痰伏飲有嘉名。 二:指迷茯苓丸半夏,枳殼風硝姜湯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茯苓丸治上臂抬舉無力驗案分享!! 2007年10月期間在廣州大學城給本科同學上課,課間休息,一女同學上臺求醫:主訴:右手陣發性麻痹無力,不能抬過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餘無特殊不適,舌淡紅稍胖,苔白潤,脈弦。自訴每有中醫老師上課,即上臺求醫,服藥甚多,症不見減!!餘尋思良久,本病似無症可辨,但怪病多痰,女同學舌淡胖、苔白潤為中焦脾虛痰濕內蘊之象。痰濁留滯經絡,故致肌肉、肢體酸痛麻痹無力。於是處方指迷茯苓丸加減如下; 枳殼15、芒硝5沖、茯苓15、生薑15、半夏20羌活10 蘇葉10炒白術30 甘草6桔梗10丹參10 囑服3劑。服藥後彙報反應如何。 結果:春節後接女同學短信告知:服藥後症狀明顯緩解,3劑後諸症悉除。至今數月余未見復發。

浅谈肩周炎临床分期分型及治疗思路

浅谈肩周炎临床分期分型及治疗思路 山东省潍坊市潍一按摩中心陈炳乐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指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肩周炎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根据肩周炎的临床分期分型特点不同,辨证地针对性运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才会取得理想的疗效。因此,我的肩周炎的治疗思路即是辨证针对性中医外治疗法结合主动功能锻炼。下面就临床分期分型及治疗进行简要说明。 一、临床分期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是分期治疗,按照三个阶段分为:1、早期,2、冻结期,3、恢复期。肩周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早期即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而功能障碍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一般不宜采用重力度按摩手法治疗,可选择热敷、烤电、刺血拔罐进行治疗,以防疼痛症状加重,使病程延长。还可采取一些主动运动的练习,控制肩关节活动度,在急性期限过后,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放血等疗法治疗,即可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的目的。 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的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放血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的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针对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时可采用麻醉状态下推拿的方法,分开粘连。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病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如练习爬行、游泳、打羽毛球等。主动运动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早期已发生废用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除了针对不同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外,还应针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考虑治疗措施,如一种中医外治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话,可选择多种中医外治疗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临床分型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被命名为肩痹和肩胛周痹等,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又称之为漏肩风和锁肩风等。临床有人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有人以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现分述如下: (一)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 1、风痹: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表现为肩周酸楚疼痛,痛无定处,游走窜痛,关节屈伸不利。 2、湿痹:湿为阴柔之邪,粘腻滞涩,缠绵不愈,表现为肩部沉重疼痛,痛点固定,或有浮肿、压之凹陷,关节酸沉,屈伸不利,患肢局部皮肤胀木或感觉迟钝。 3、寒痹: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聚,表现为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甚则冷痛拘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活动不灵。

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肩周炎,又名50肩。该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粘连为其特点。相信各位同仁都在临床上遇到过此类病例。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治疗这个病最难的环节就是如何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记得第一次看见师傅为一个肩周炎的病人治疗,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个病人当年48岁,长得五大三粗,外形颇为彪悍。我师傅先是给他在肩关节的各个痛点打了封闭,药物配方为:强的松龙5ml,利多卡因5ml,当归注射液2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 2ml,维生素B12 1ml。打完封闭,接下来就是手法按摩。先是轻揉,几分钟后,我师傅让病人自己抬胳膊,说是看看好点没有。病人信以为真,努力地向上抬,就趁病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师傅忽然出手,猛地抓住病人的胳膊往上一抽,只听见病人的肩关节内“噗噗”作响,病人应声而倒。抱着胳膊满地打滚,口中哀嚎不断,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那场景,说实在的,给我当时还很脆弱的心灵造成不小的阴影。但是,那个病人第二天来,症状好了一大半。又经过几天治疗,就痊愈了。后来,我师傅告诉我说:肩周炎必须要这么治,不然,粘连的软组织松解不开。这是我第一次对肩周炎的软组织粘连有了概念。从那以后,遇到肩周炎的病人,我基本上也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也还算理想。只是每每看见病人痛苦的挣扎,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忍。那种痛,真的难以承受。所以一直在想,能不能找个没那么痛苦,疗效又好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那期间,同院的一个医生用这个方法治疗肩周炎,结果出了事故,一个病人被拉成了骨折,还有一个病人肩关节脱臼,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这更加坚定了我寻找新疗法的想法。 期间试过很多种方法,中药外敷,针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一次性牵拉,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等。但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直到2004年,在一本书里面看见介绍支川疗法的文章,才受到启发,摸索出这个方法。用过之后,感觉效果还不错,病人也没那么痛苦。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如果能进一步完善,那就更好了。 所备药品为:0.9%氯化钠100ml*1瓶地塞米松5mg*1支一次性注射器20ml*1支一次性7#针头*3-5支 配药简单,直接将地塞米松兑入氯化钠即可。 具体操作:病人采取坐位,除去上衣。医者站与患者身后,先在患侧肩胛处仔细寻找最痛点,一般可扪及明显的条索状物。(个人体验,天宗穴附近比较常见)找准最痛点后,拿笔做好记号,局部常规消毒。抽取20ml配好的药液,换一次性7#针头,在标记好的最痛点进针。进针时仔细体会针尖下的感觉,感到刺入最有张力的部位(肌硬结的中心点,以下注射点都以此为标准)停止进针,回吸无血即可推药。推药时病人会有轻微的胀痛,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推药速度可以适当快一点。这个点推药5-10ml。(没错,是5-10ml。推药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局部隆起,甚至针眼会有淡淡的血水渗出)然后,调整针尖,往其余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注药。直至20ml药物注射完。 上面是第一个注射点,然后,更换针头,继续抽药,选择肩井穴,消毒,注射药物,(针刺深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深,否则造成气胸后果自负)注药量可以酌减,2-3ML即可,然后针尖偏向头侧和肩侧各注射1ML。接下来以肩禺为中心点注射,直刺注药3-5ML,然后,调整针尖,向下斜刺,注药3-5ML,最后,调整针尖,向云门穴方向透刺,注药5ML,(这点很重要,关系到患者手臂后背时是否疼痛)。 如果患者曲池穴、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也可以每个穴位注射2-3ML。 注射完后有时针眼会有淡红色血液流出,用棉签按压一会就好了。上述几点注射完后,采用手法轻揉患者肩部几分钟,然后站于患者患侧背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做肩部回环,上举,后背等动作,一般来说,此时患者的肩部活动范围比治疗之前会大幅度增加。嘱咐病人回家之后做爬墙,后背等功能锻炼。没痊愈者3-5天后可

治疗肩周炎的穴位

肩周炎的指压,按摩治疗,先从颈部到肩膀,以蒸热手巾温敷为重点。并且要注意预防肩膀虚冷。肩周炎治疗穴位以仔细指压集中于肩膀前后的肩井,肩髃,臑会,臂臑,云门,天宗等各穴位有效。对肩周炎疼痛进行温灸治疗同样有效。 治疗肩周炎的穴位 (1)肩井:对肩膀酸痛有效的穴位,按摩针灸都可以。肩井在肩上。穴位找法:从乳头往正上方的线上,正好在后颈根部和肩膀的中央。加以压迫会疼痛。 操作:医者抓住病人肩膀,以拇指稍用力揉压。假如病人自己指压时,则用右手食指指压左肩,而以左手食指指压右肩,对肩膀酸痛有效。 (2)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指压和按摩并用,消除肩膀三角肌疼痛。位于肩部。穴位找法: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操作:医者用一只手支撑病人的手臂,另一只手拇指指压穴位。如此可缓和肩膀三角肌疼痛,假如从胸部中心沿着锁骨下面朝本穴位部位反复进行按摩效果更好。 (3)臑会:位于和身体各类机能有关的几条能量路线在身体内交叉,交会之处的表面部位,穴位名因此而来。能有效缓和肩膀三角肌和上臂部的疼痛,所以,在手臂疼痛而没有办法举高的症状产生时加以揉压,可降低症状。 部位:肩端后侧凹处朝肘最突出之处方向约三个指幅下面。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 (4)臂臑:穴位名称,表示对前臂,上臂疼痛有效的穴位。能够有效缓和手臂疼痛。 部位:位于手臂外侧。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臂孺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除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 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 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天宗穴位位置图】【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天宗穴的位置: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方法: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穴位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作用:散风、舒筋、止痛。天宗穴: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

肩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全

肩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全 基本知识名称:肩周炎 部位:颈部、背部 肩周炎 科室:骨科、中医科 症状:颈肩痛颈椎关节的根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运动受限 检查: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 简介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 肩周炎 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故又称“漏肩风”。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肩关节周围炎(the frozen shoulder,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肩部疼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急性期时疼痛剧烈,夜间加重,活动与休息均可出现,严重者有触痛,疼痛时汗出难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颈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病情严重者不能刷牙、洗脸、梳头、脱衣、插衣兜等,甚至

肩周炎 局部肌肉萎缩等。肩周炎的发病首先发生一侧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间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动,久则产生粘连和挛缩,活动受限,尤以外展、上举、背伸时明显,甚者肩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主要症状是肩痛,有时放射到上臂,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洗脸、背手、梳头和穿衣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形成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 另外,肩部的骨折、脱位,臂部或前臂的骨折,因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可诱发关节炎。 症状体征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 肩周炎 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

肩周炎压迫神经怎么办

肩周炎压迫神经怎么办 虽然肩周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但是因为它发作时疼痛难忍,而且在晚上的时候更为剧烈,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睡眠问题。很多人还因为肩周炎压迫神经而难以忍受。那么,肩周炎压迫神经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肩周炎,缓解这种让人痛不欲生的感觉? 目前来讲运用按摩,理疗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能注意家庭养护,进行功能锻炼,才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缓解肌肉挛缩,分离粘连,增大肩关节的活动幅度,逐渐恢复功能。 1.中药及偏方 透骨草25克,川乌,草乌,红花,防风,土虫,地龙,川芎各15克,蜂房2个。放半脸盆(铝锅)水,加一付药煮开后,即可以气熏患处。边加热边熏十分钟,撤火降温后,用毛巾或白布洗敷患部20分钟。洗敷时切忌在伤处用力移动,以免擦伤皮肤,洗敷后,慎避风寒。如果气熏不方便,可单用洗敷。每日熏洗l-2次,,一付药可连用5天。

2.按摩:如有条件可去诊所按摩理疗,能到疗养院康复更为 理想。也可在家中请家庭成员对患肩进行按摩,搓揉每天l-2次,也有肯定效果。 3.康复措施 (1)摇膀子锻炼法:健手撑腰,患洲手,腕,肘关节伸直, 呈车轮状摇膀数10次,每日2次。 (2)绳索过滑车锻炼法:在天花板或房沿下装一滑轮,用一 根绳索穿过滑轮,两手分别握住绳子的两端,作上下牵拉运动 20-30次,每日2次。 (3)手指爬墙锻炼法: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徐 徐上爬至最大限度,在墙上做一标记,重复锻炼时力争超过这一标记。反复锻炼,逐步增加高度,使患肩活动度加大,恢复功能。 肩周炎压迫神经怎么办?为了治疗肩周炎,可以采取以上推荐的几种方法,分别从药物和锻炼两种途径来攻破它。同时,还要提醒患有肩周炎的朋友,平时一定要加强对肩关节的保暖工作,因为很多肩周炎就是因为肩部长期受凉而导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