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说课稿

《血糖平衡的调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第三册第二章第2节内容。
前面学习过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为本节课在内容上做了铺垫。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说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并能应用于生活实例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客观的分析事物发生的本质机理,认同机体互相协作共同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2)难点: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实例分析二、说教法:1.教学手段:以导学案为课堂知识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创设情境,以问题链引领课堂。
2.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特点,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和自主式教学法。
3.学情分析:作为复习课,学生之前已经对相关知识内容及其联系有了基本掌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构思就是“问题→讨论→归纳→应用”这样的课堂环节。
三、说学法:1.培养学生能通过自学、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得到提高。
2.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推测、尝试、质疑等来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克服思维定势,做到对知识的正确迁移应用。
四、说创新: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不断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探索思路来总结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去发现新问题、归纳新思路、总结新方法,循序渐进,不断地完善理论,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发挥知识的基本功用。
五、说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课题引入:创设与生活实践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欲,引导学生提出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1)针对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学生分析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提出新问题。
(2)组织学生对新问题进行合作式探索研究,通过多媒体辅助,由学生完成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知识结构。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示范课教学设计【选修1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增强识图能力。
2.明确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增强识图能力。
2.明确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 km、历时2 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 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 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 L。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提示:运动员能跑0.8~1.2分钟。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提示:不会,因为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新知讲解】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为何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糖类可是血糖含量依旧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呢?想要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首先需要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6页图2-2-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阅读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类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2.血糖的去路☐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组织和肝脏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机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血糖的稳定呢?都用到了哪些激素?阅读课本57页的内容。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和作用最重要的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1)胰岛素1)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2)作用:降血糖,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血糖的平衡调节:1、血糖来源和去路:“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2)具体调节过程:血糖的神经调节: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
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3.2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餐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运用建模、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建构并论证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2. 结合图例分析,简述反馈调节机制,形成个体层次的稳态与平衡观,认同稳态的意义。
3. 参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的讨论,养成并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建构血糖升高时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重点和难点)。
2.简述反馈调节机制,认同稳态的意义(重点)。
教学过程:1.借用糖尿病患者数据,引入血糖调节引入:教师提供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分布图,指出我国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且每年患病人数呈现增加趋势。
为什么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者血糖居高不下?而我们正常人又是怎样维持血糖平衡的呢?由此引出血糖平衡的调节复习。
2.分析资料,建构并论证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环节一:建构血糖升高时的血糖平衡调节模型教师提供资料1——健康人餐后血糖变化图(图1),引导学生分析AB段血糖升高的原因和BD段血糖下降的原因。
学生很容易想到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BD段的变化。
教师指出,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血糖的物质,接着布置建模任务:请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建构BD段机体调节血糖的过程图。
图1 健康人餐后血糖变化图教师呈现学生最容易绘制的模型(图2)。
接着设问:胰岛素通过什么生理途径降低血糖?请学生联系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模型可以分析出胰岛素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和转化为糖原、脂肪等途径降低血糖。
教师总结,胰岛素既可以减少血糖来源,也可以增加血糖去路,即具有促进组织细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功能。
图2 学生绘制的血糖升高时的血糖调节模型环节二:论证血糖升高时的调节模型对于图2的模型,教师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模型看是否一样,是否有补充,是否能完全对应BD段的变化吗?学生发现图2的模型不能解释图1中CD段的变化趋势。
教师追问是什么原因让血糖没有持续降低,并提供资料2(图3)。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课件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血糖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
(3)主要激素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②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4)调节途径(5)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3.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4)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5)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6)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1)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2)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糖尿病。
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2.血糖代谢异常的曲线模式图(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来判断,波动范围在3.9~6.1 mmol/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 曲线表示正常人,a曲线表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曲线表示低血糖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2.2血糖平衡的调节(共27张PPT)——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 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血糖
摄取
(3.9~6.1 mmol/L)
氧化分解
CO2+ H2O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转化
非糖物质
血糖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能源,尤其是脑和红细胞必须 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保障细胞代谢对能量的需要。血糖的来源与去 向保持动态平衡,人体血糖的浓度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机体 的稳定。
苏 教 版 ( 2019 ) 选 择 性 必 修 一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学习目标
0 能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归纳血糖调节的过程,培养
1
学生的生命观念同时体会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0 通过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及常见症状的了解,关注身体健 2 康,提高社会责任感
新课导入
我国传统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辩证冰 鉴》中对糖尿病均有记载,其症状之一就是尿糖。所以,有人看到尿常 规检查的尿糖一项出现阳性时,就会担心自己患上了糖尿病。那么,当 人体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是否就能断定此人患上了糖尿病呢?如何确 定一个人患上了糖尿病呢?
事实2 为便捷测量人体血液中葡萄糖 的物质的量浓度,人们发明了家用血 糖仪,它可以随时监测人体血液中的 葡萄糖浓度变化。图2-1-1为某人空 腹时利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液中葡萄 糖的物质的量浓度示意图。
积极思维
如何确定一个人患了糖尿病?
1.判断根据上图中血糖仪所显示的数据,判断该被测量者空腹状态下的 血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正常?
以上资料能说明什么问题?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ppt课件

实验组B:_生__长__停__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C:_先__停__滞__生___长__,__后__又___继__续__生__长__________ (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垂__血体_糖_平_分衡__的泌_调_生节__新长_的__激__素__,__能___促__进__幼__小___动_ 物生长
肝糖原 分 解
甘非糖油 转 化
氨基酸
乳物质酸
氧化分解 CO2、H2O
血液中
能量
葡萄糖 合 成 糖 原
(血糖)
(肝糖原、肌糖原)
0.8-1.2g/L 转 变 脂非糖肪
某些氨基酸
>1.6g/L
物质
尿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考点二 : 血糖平衡的调节
•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糖原的 合成与分解的快慢,细胞吸收和利 用葡萄糖的速度,等等都可以影响 血糖的含量
请解释原因?
下丘脑
抑制 减弱
促甲状腺激素释促放进激素增加
垂 体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减弱 促进
过度增生
甲状腺
缺碘
甲状腺激素 减少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激素调节的特点
• 1、微量和高效 • 2、通过体液运输 • 3、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3.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切除法:切除有关内分泌腺、观察动物 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得出结论。 2、移植法:在动物体内移植一种内分泌腺,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是最理想的。
血糖平衡的调节新的
• 查尿糖是无创伤性的,价钱便宜,每天都可 以测,我们把每天分成四个阶段:早晚到午饭, 午饭到晚饭,晚饭到睡觉,睡觉到早饭。分别 的把一阶段所有的尿存在一起,测尿糖,这叫 断尿尿糖,它体现这一段时间血糖从低到高再 到低的综合结果。血糖的测定是有创的,在生 活平静的情况下,一到两周测一天四到七次血 糖,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可测四次血糖即: 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 2小时血糖。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测七次血糖 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对于 监测的结果,血糖和尿糖都很重要,都要结合 起来分析才是全面的,单纯查尿糖,或单纯查 血糖,都是不全面的。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

胰岛B细胞
【独立思考】血糖调节的方式是?血糖调节以神经还是激素调节为主?
四.血糖平衡的意义
1.低血糖2.高血糖症3.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
【课堂达标,巩固提高】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生理作用
①加速
促进的合成
促进血糖转变为
抑制
促进
促进
三.【重难点突破】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
学生活动一:【情景模拟一】构建饭后血糖调节模型
1.资料一: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0.8-1.2g/L,一般稳定在0.9g/L左右,正常人餐后两小时血糖一般低于1.4g/L。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根据资料,利用卡片模拟构建本组某同学饭后血糖调节模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2.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只能通过激素调节的方式恢复正常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老师:评价:
课 题
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
3.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学习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
血糖调节的分析与模型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什邡中学隆吉元昌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激素调节的核心内容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相互作用;
2.通过血糖调节的图引导学生总结动物激素间的作用:协同和拮抗;
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4.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5.认识到动物激素的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教学重点
1.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3. 尿糖检测实验
三.教学难点
1.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
2.反馈调节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flash:动态演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多媒体flash:动态演示激素的产生、释放、作用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过程说明
环节一.点拨疑难知识:
一.血糖平衡调节
(一)正常浓度:0.8~1.2g/L或80~120mg/dl 或者大约0.1%
质疑:为什么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
因为人体的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大体相当。
(二)血糖来源与去路(多媒体投影)
质疑:为什么人体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会大体相当呢?
这是调节的结果。
有哪些调节方式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呢?(三)机制: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这里重点只分析激素调节)
1.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偏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降低(3条去路)
血糖偏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素………血糖升高(2条来路)
2.过程 P26~27 “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强调:①血糖水平高低与进食多少、饥饿程度有关
②血糖平衡调节能力有限,要按时进食
拮抗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的作用的现象。
(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
协同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同的作用的现象。
(如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
3.机制——反馈调节
(1)概念: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
(如图)
(2)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环节二.学生任务
1.完成各知识点的阅读理解;
2.完成配套练习。
环节三.教师任务
1.作业检查;
2.作业点评。
环节四.复习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1.分析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2.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设计检测尿糖的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