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对青岛啤酒有限公司所处的直接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本文将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探讨其在竞争激烈的啤酒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正文内容:1. 青岛啤酒的品牌优势1.1 历史悠久:青岛啤酒创立于1903年,拥有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品牌文化和传统。

1.2 优质原材料:青岛啤酒采用优质大麦、啤酒花等原材料酿造,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1.3 技术精湛:青岛啤酒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团队,采用先进的酿造技术和工艺,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2.1 国内市场: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销量一直稳居前列。

2.2 国际市场:青岛啤酒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3. 青岛啤酒的竞争优势3.1 品牌认知度高:青岛啤酒作为中国老字号品牌,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积极,品牌认知度较高。

3.2 产品口感优秀:青岛啤酒以其独特的酒体口感和清爽的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3.3 产品线丰富:青岛啤酒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青岛啤酒的市场挑战4.1 激烈的竞争: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争夺市场份额,青岛啤酒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营销手段。

4.2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啤酒的需求逐渐向高品质、特色化方向转变,青岛啤酒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4.3 健康意识增强: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酒精饮品的健康影响更加关注,青岛啤酒需要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5. 青岛啤酒的发展前景5.1 市场拓展:青岛啤酒可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推广手段,增加市场份额。

5.2 产品创新:青岛啤酒可以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口味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5.3 品牌建设:青岛啤酒可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三、青岛啤酒战略环境分析

三、青岛啤酒战略环境分析

三、青岛啤酒战略环境分析 1.PEST模型分析(1)政策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

酒业以调整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2)经济在人均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啤酒消费需求量必然越大,人口规模与啤酒市场需求规模有着正相关关系。

(3)社会啤酒消费不同于白酒,其消费量一般都较大,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与啤酒消费量和啤酒消费层次呈正相关关系。

(4)科技气温与啤酒消费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气温愈高,啤酒消费量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啤酒,特别是冰冻啤酒不仅满足了饮酒的需求,而且还能达到解暑之功效。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同行竞争者:在中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地方的自主品牌,青岛啤酒在向其它地区发展过程遇到了同样是啤酒制造商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等等,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率先挑起涨价大旗,直言坚持“利润换市场”,而雪花啤酒现在是占领中国啤酒第一的位子。

所以以上两个厂家是为主要分析对象:燕京啤酒是国内唯一没有外资背景的龙头企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45%,北京市场在85%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份额。

青岛啤酒规范经营中,以口味良好,宣传到位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地位,但该公司目前缺乏工厂生产,这将制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2)供应商由于酒类的生产管理不是很严厉,再加上制造啤酒的原料简单,所以在市面上容易出现一些小作坊流出的散装的啤酒,或者是一些合法的小型酿酒厂生产出的酒品对各个本地市场是有一定的冲击力。

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研究

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研究

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研究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青岛啤酒,是我国啤酒行业的一流品牌,在啤酒业中举足轻重,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产销国,大量外资涌入,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青岛的主要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改变,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给青岛啤酒的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青岛啤酒认清竞争形势,找准市场地位,为下一步的发展确定方向。

青岛啤酒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华润啤酒、英博啤酒和燕京啤酒,其次是一些二流啤酒品牌包括珠江、重庆等。

在市场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规模的大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在外资的强悍入驻下,国内品牌的“地区优势”开始丧失,青岛啤酒被推在了浪尖上,接受国内国际啤酒品牌的挑战。

青岛啤酒一百多年的丰厚底蕴,造就了青岛啤酒在品牌实力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但随着英博、华润在中国的持续投资,青岛啤酒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幅降低。

本文在研究行业竞争环境和影响青岛啤酒竞争力的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对青岛啤酒的处境做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青岛啤酒的竞争策略。

作为对青岛啤酒竞争力评价的有效补充,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成为青岛啤酒竞争力实证分析数据的重要参考。

在竞争力实证分析中,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充分考虑行业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方向的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用规模和效益指标反映企业的生存能力,用投资回报、盈利性和成长性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

同时也对在发展能力上最具优势的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期起到对比分析的作用。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青岛啤酒竞争力较强,即使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青岛还是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

本文将对青岛啤酒的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竞争激烈的啤酒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一、品牌优势1.1 品牌历史悠久青岛啤酒创立于1903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作为中国最早引进啤酒酿造技术的企业之一,青岛啤酒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

1.2 产品质量卓越青岛啤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优质的原材料著称。

采用传统的酿造方法,确保啤酒口感醇厚且口感独特。

此外,青岛啤酒注重产品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检流程,确保每一瓶啤酒都符合高品质标准。

1.3 市场份额稳定增长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广泛的市场渗透力,青岛啤酒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同时,青岛啤酒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市场竞争态势2.1 市场竞争对手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中面临来自多个竞争对手的挑战。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雪花、燕京等国内知名啤酒品牌,以及来自国外的进口啤酒品牌。

2.2 市场份额分析尽管市场竞争激烈,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青岛啤酒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0%,位居中国啤酒市场的前列。

2.3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品质的追求,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青岛啤酒作为一款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品质的啤酒品牌,具备了应对市场变化的优势。

未来,青岛啤酒有望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三、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定位3.1 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口感和品质上,还包括对品牌文化、品牌价值观和品牌形象的认同。

青岛啤酒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文化和品牌形象的追求。

3.2 市场定位青岛啤酒在市场中的定位是高品质的啤酒品牌。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目录一、公司简介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三、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2、“五力”分析四、企业内部分析1、企业资源2、财务分析3、SWOT分析五、企业战略1、企业整体战略2、发展思路一、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

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

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

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

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

青岛啤酒的营销环境分析

青岛啤酒的营销环境分析



3、渠道策略
青岛啤酒在现有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分销管理,提升渠道竞争力 ,加强分 销创新管理, 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青岛啤酒在与燕京啤酒竞争的同时, 青岛啤酒优于燕京啤酒,青岛啤 酒具有百年历史, 而燕京啤酒历史还不 到 30 年的历史, 两者在 2008 北京奥运会为官方赞助 商时,青岛啤酒 销售额高于燕京啤酒不到 20 亿,青啤市场占有额高于燕京不到 8%,燕 京 惊人的发展速度令青岛啤酒胆颤心惊。为此青岛啤酒在拓宽渠道策略的 同时要坚持五大原 则。 集中原则:人财物资源要聚焦,对选定的区域市 场进行集中出击。像上海,北京这样国 际化大都市进行重点攻击以抢占 高端市场。 攻击薄弱环节的原则: 青岛啤酒企业要善于抓住对手的薄弱 环节来展开营销攻势。 例如 北京的燕京,燕京经销商多为方便面、饮料 等非现饮终端产品的经销商,缺乏运作现饮终端 市场相应的网络与经验 的实际状况。 青岛啤酒就应该在北京增加现饮的终端市场, 以领先抢 占市场,以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 巩固要塞强化地盘原则:在操作市场 过程中,很多啤酒企业喜欢广种薄收,开拓了很多 疆域,却收效甚微, 其实这对于一个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品牌也是一种伤害。在网上有 时看到顾客抱怨买的不是正宗青岛啤酒。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 我们国家 企业应该加强品牌的 管理。 掌握大客户的原则:深度分销要掌控核心分 销商,掌握核心终端,企业要把资源和精力 时间更多地分配给企业的大 户。 未访问客户为零原则:既然是深度分销,就不应该存在一些访问的 盲点,企业要建立健 全客户档案与资料管理。
社会因素
现代都市中的男人,一般深深陷在来自家庭、社会和工作的压力 漩涡中,而啤酒给男人提供了释放压力的载体!
各种聚会为啤酒的消费提供了条件 家庭聚会——呵护亲情 商业聚会——商业洽谈 朋友聚会——联系感情

SWOT海清啤酒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SWOT海清啤酒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案例3] “老牌”企业的竞争海清啤酒成功的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100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

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

但是新老板清楚的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

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

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

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

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铺货手段,由销售队伍去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食。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号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铺还有礼品附送。

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

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

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以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一边。

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

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又做生意赚钱,又当经理拿工资。

库房出现了无头帐,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

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公司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您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问题](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

青岛啤酒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青岛啤酒的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地位、竞争对手、消费者群体、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地位1.1 品牌知名度: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使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1.2 市场份额: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

其稳定的市场表现使其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1.3 地域优势:青岛啤酒源自山东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其地域优势为青岛啤酒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竞争对手2.1 国内竞争对手:青岛啤酒在国内面临着来自其他知名啤酒品牌的竞争,如雪花、燕京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与青岛啤酒相当,竞争激烈。

2.2 国际竞争对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青岛啤酒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啤酒品牌的竞争,如百威、海尔斯等。

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渗透力不断增强。

2.3 新兴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啤酒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本土啤酒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它们以独特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挑战着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

三、消费者群体3.1 年龄层次:青岛啤酒的消费者群体主要集中在18-4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啤酒的消费需求较高。

3.2 地域特点:青岛啤酒的消费者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

这与其地域优势和品牌渊源有关。

3.3 消费行为:青岛啤酒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口感,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啤酒支付较高的价格,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较高。

四、市场趋势4.1 健康饮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对于低度啤酒和无酒精啤酒的需求逐渐增加。

青岛啤酒可以通过推出健康饮品系列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4.2 电商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啤酒。

青岛啤酒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对青岛啤酒有限公司所处的直接竞争环境进行分析(1)产业竞争者①燕京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以下简称燕京啤酒)于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1997年5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现在燕京啤酒集团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20000人,年产销能力超过400万吨的全国大型啤酒企业集团。

燕啤早在青啤之前就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市场,从1999年开始,燕啤先后在江西、湖南和湖北收购或合资设立了5家企业。

在2001年11月份青岛啤酒收购南宁万力之后第二年,燕京啤酒就收购了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万力和桂林漓泉是广西省最大的两家啤酒生产企业。

至此,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广西全面开火。

之后,2004年1月21日青岛啤酒斥资6亿元收购南宁万泰啤酒有限公司,成立南宁青岛啤酒有限公司,燕京啤酒玉林公司则于2004年落户广西玉林。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广西的竞争再度升级。

但近几年,由于政策失误等原因,青岛啤酒在广西的销售一直不通畅,5年来几易主帅,目前还处于调整中。

而燕京漓泉公司业绩一直良好,从2002年7月至2008年6月,累计生产啤酒314.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创利润总额11.7亿元。

燕京的在广西的优势地位短期不会发生改变。

2004年4月5日,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惠泉啤酒公司名称将正式变更为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惠泉为福建最大啤酒企业,在江西也有较大市场份额。

加上1999年在江西吉安成立的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成立的燕京啤酒赣州有限责任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燕京成了啤酒三巨头在江西市场份额里最大的一家。

而青岛啤酒,华润在江西没有生产厂,市场份额也较小。

在湖北,燕京在襄樊宜城市和江汉平原腹部的仙桃市分别拥有产能15万吨和20万吨的“燕京"生产线,其生产的燕京啤酒,源源不断运往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宜昌等周边县市及河南南阳、陕西安康等外省市。

相比,青岛啤酒在湖北的发展,共有黄石、应城、随州、天门四个公司。

青岛啤酒在湖北的发展可以用举步维艰来描述,建厂后连年亏损,2005年3月,天门公司不堪重负转让给华润啤酒,而另外三个公司继续苦苦挣扎。

在广东,虽然燕京贵为全国三大啤酒集团之一,但是它在广东的影响力远比不上青岛。

2005年6月,广东佛山市三水区的生产基地投产后,燕京正式进入广东市场。

目前,燕京在广东对青岛的威胁不大,但其发展后劲不可小窥。

②华润啤酒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于中国北京。

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华润啤酒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迅速扩张,成为中国几大啤酒巨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并购。

及至如今,归于华润集团麾下的啤酒品牌,有“雪花”、“蓝剑”、“新三星”、“棒槌岛”、大连的“金狮”和“凯龙”、吉林的“华丹”、武汉的“东西湖”、鞍山的“瑞德”、黑龙江的“新三星”、辽阳的“美月”、四川的“雪花”与“绿叶”、安徽的“零点”、天津的“莱格”等品牌。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19个省市经营超过60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8%份额。

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

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超过690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再度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华润雪花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海南六省中,在湖北的势力最为强大,华润雪花啤酒2002年进入武汉市场,发展比较好,是其全国战略中的重要市场之一。

华润雪花啤酒(湖北)有限公司下辖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宜昌)有限公司和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目前有“行吟阁”、“雪花"、“东啤精品"及“楚天’’四大品牌20余种啤酒产品,年生产能力达70万千升,是目前湖北省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

湖北啤酒企业2007年啤酒总产量为160万千升,其中华润雪花啤酒产量第一,约44万千升,金龙泉约43万千升,燕京大概25万千升,青岛有15万千升左右,百威近33万千升。

从2002年起,华润雪花开始零星进入广东市场。

2003年5月,华润雪花在深圳成立了广东分公司,负责广东市场的业务。

同时,雪花啤酒在东莞、深圳、中山一带还进行了小规模销售,实现了初步的铺货准备和网络搭建。

2004年,华润投资6.8亿元在东莞建新啤酒厂。

该啤酒新厂的产能将达到30万千升,不仅能够生产高端的啤酒,还能生产纯生啤酒。

2006年3月,产自东莞工厂的“雪花”系列啤酒全面上市,标志华润“雪花”正式落户广东。

③珠江啤酒集团珠江啤酒集团是青岛啤酒华南营销有限公司基地市场——广东市场上的最大竞争者。

2004—2006年,珠江啤酒集团产销量从91.72万吨增长到期133.43万吨,增长额近50%,上缴税收从8.15亿元增长到8.83亿元,资产总额从35.5亿元增长到46.64亿元。

2007年完成啤酒产量138.19万吨,同比增长2.63%,啤酒销量138.2万吨,同比增长3.57%,利润总额26485万元,产销量居行业第七。

珠江啤酒不断扩大产能,其广州本部生产基地产能超过150万吨/年。

从2005开始,新建成的东莞、中山、湛江生产基地陆续投产。

同时,珠江啤酒开始向省外发展,珠江啤酒目前在湖南长沙和广西南宁两个40万吨的工厂已选址完毕,一旦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其省外扩张的步伐势必将加快,届时珠江啤酒和青岛啤酒的竞争将烧到广东省外。

④金威啤酒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现为香港上市公司,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业广东控股有限公司下的控股企业。

自2002年到2006年,金威的销量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4年7月,“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下辖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汕头)有限公司、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金威啤酒(西安)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成都)有限公司、金威啤酒(佛山)有限公司、粤海金威啤酒销售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

2004年1月国际知名企业喜力集团通过喜力亚太酿酒(中国)私人有限公司加盟金威,持有金威啤酒集团约21%的股份,成为金威啤酒的战略合作伙伴。

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规划年产20万吨,1990年7月投产。

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1997年3月投产。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工业城的金威啤酒(汕头)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2004年12月投产。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2005年投产。

位于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的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2006年上半年投产,位于西安开发区的金威啤酒(西安)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2006年底投产。

位于成都高新科技开发区的金威啤酒(成都)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2007年下半年投产。

位子广东佛山南海的金威啤酒(佛山)有限公司规划年产40万吨,首期20万吨,今年投产。

金威成为拥有八个年产20万吨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拥有一百六十万吨产能,成为国内大型啤酒集团之一。

当年青岛啤酒南下的第一枪就是在深圳打响,和金威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同珠江啤酒的竞争。

作为广东本土品牌的金威没有在青岛啤酒的打击下倒下,反而到今天的开始布局全国。

无疑在今后金威啤酒仍将是青岛啤酒在华南的有力竞争对手。

⑤湖北金龙泉金龙泉啤酒产销量已连续8年名列全国十强,据统计,2006年金龙泉在湖北市场总的占有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在武汉、鄂东、鄂南等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市场,金龙泉的占有率由2002年的10%提升到2006年的35%左右。

2007年金龙泉啤酒以43万千升的销量成为整个湖北地区的强势地产品牌,占据了湖北地区160万千升近三分之一的销量,在湖北位列第二。

⑥南昌亚啤南昌亚啤为菲律宾亚洲集团目前在中国四个控股公司之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个。

南昌亚啤2006年总产销量近20万吨,是江西第一大地产品牌。

南昌亚啤在南昌、九江、宜春、上饶、鹰潭、景德镇等地级市及辖县具有极其强势的竞争为,为当地第一品牌,品牌忠诚度极高,市场优势明显,尤其是南昌8度和淡爽两个品牌极为畅销。

但南昌亚啤的发展风格过于稳健,市场的扩张性不强,在抚州、吉安、赣#1--个地级市及辖县优势不明显,而且优势市场在雪津等强势品牌的进攻之下,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尤其是雪滓在南昌建厂后,南昌亚啤的压力更大。

⑦英博雪津雪津啤酒为目前江西市场发展态势最强劲的品牌,在江西全省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品牌忠诚度。

雪津啤酒定位于高端,畅销产品品种只有3个左右,产品线很短,已经树立了江西啤酒市场第一高端品牌形象。

南昌雪津啤酒公司投产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加之,背后有英博的支持,资金实力雄厚,市场投入尤其是终端卖场投入力度极大。

预计在3年之内如果没有其他全国性品牌对江西市场做出大动作,雪津将在江西市场取得绝对的领导权。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中国啤酒行业的巨大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是国外啤酒巨头们所无法拒绝的诱惑。

中国的啤酒市场被普遍认为是今后啤酒巨头较量的主战场。

世界排名靠前的啤酒商中除了己经进入中国的一些先行者外,其余的也是虎视眈眈,因此,中国的啤酒市场始终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而言不仅有外资啤酒巨头的潜在威胁,也有国内啤酒企业扩大销售区域带来的潜在威胁,目前,国内较大的啤酒企业都开展了全国布局,而任何一个进行全国布局的啤酒企业都会对啤酒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3)替代产品的威胁啤酒作为含酒精饮料,它的替代产品始终是存在的。

按照大的分类可分为两类:软饮料(非酒精饮料)及酒类。

软饮料中又有碳酸饮料、果汁、奶制品和矿泉水等。

在一些家庭聚会或餐馆小聚、酒店宴请时碳酸饮料、果汁、酸奶往往是啤酒很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

在酒类替代产品中黄酒及白酒的竞争力不是太强,而葡萄酒在和啤酒争夺高端客户时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国家对于葡萄酒的发展有鼓励政策。

2006年全年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25.04%,利润总额达到13.53亿元,同比增长19.60%。

2006年葡萄酒的产量49.5万千升,与2005年的43.4万千升相比上升14.1%。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在1600万亩左右,但大麦品质差,多数是饲料大麦,不能满足啤酒生产的需要,因此,啤酒大麦大部分靠进口。

啤酒的重要原材料啤酒花和大麦都是集中采购的,但全球的大供应商为仅有的几个,基本呈竞争垄断的格局,且全球市场上啤酒花和大麦供小于求,因此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