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经典文献模型推导(四)

国际贸易经典文献模型推导(四)

国际贸易经典文献模型推导(四)导读
克鲁格曼论文中的主要模型和推导脉络
Increasing returns,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By Paul R.KRUGMAN (1979)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1979)
摘要
建立一个关于比较优势贸易的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贸易起源于内生于企业的规模经济。

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市场不完全竞争,甚至两个具有相同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国家都能进行贸易,并且从中获利。

动机
现有很过实证研究发现:
1、很多世界贸易发生在具有相同要素禀赋的国家
2、世界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产业内贸易
3、二战后,贸易的扩张并没有伴随大规模的资源重新分配和收入分配效应
想法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规模经济使一国仅生产产业内的不同种类的产品,从而也存在产业内的分工与贸易。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具有相同要素禀赋的国家间仍可以进行贸易,这些国家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2、如果两个国家足够相似,从较大市场中获益将超过产业间贸易产生收入分配效应
封闭经济下的垄断竞争
增长、贸易和要素移动
注明: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刘文革老师把他多年高级国际贸易学讲义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与分享。

如有不足之处,请与平台联系。

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教材)

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教材)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1
标准贸易模型
图5-4: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
粮食产量, QF
D2
D1
Q1 Q2 VV1(PC/PF)1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2

过改变世界相对需求曲线来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 世界对某种商品的相对需求会由于以下原因发生 变化:
• 消费者品位的改变 • 技术的改变 • 收入的国际流动
流动问题
• 国际流动如何影响贸易条件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5
收入的国际流动: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Slide 5-14
标准贸易模型
• 为了确定PC/PF ,就必须找到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叉点。
–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RS) 向右上方倾斜,因为随着 PC/PF 的提高,两国都会增加棉布的产量而减少粮食 的产量。 –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随着PC/PF 的 提高,两国都会把各自的消费组合从棉布转移到粮 食上来。
标准贸易模型
经济增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 经济增长意味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扩张(TT). • 有偏增长
– 当TT 曲线在两个坐标轴方向上扩张程度不一致时就 会发生。 – 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发生:
– 一国单一部门的技术进步 – 一国单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的ppzz模型
β 0
c*’ c*
P 新的商品种类:
Z
Z
’ c
a
10
结论
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 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 本和产品价格
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 但消费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 增加提高了福利
a
11
其中:li是i企业劳动需求,α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i的产出 ,β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是社会总劳动力或总人 口,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产品i在市场上的需求
a
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
价格 MC
AC
MC AC
D MR
D MR
0
0
Q0数量ຫໍສະໝຸດ Q数量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a
4
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总成本 :
企业利润最大化短期均衡
边际成本: βW
整理上式得:
a
5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利润为零即:TR=TC TR=Pixi TC=WLi=W(α+βxi) 整理得:
a
6
PPZZ模型
dε/dc<0,P/W与c是正相关的,PP曲线的斜率为正 P/W与c的关系是负相关,ZZ曲线斜率为负
a
7
P/W
Z
P
(P/W)*
P
Z
β
0
c*
c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 每个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需求量
a
8
PPZZ模型
由于Lci=xi,所以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企业数或 产品种类等于总劳动除以企业的劳动投入:

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汽车平均成本
1 0.4 O

500
1000
汽车产量
规模报酬递增
简化模型
供给方面

假定汽车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属性
当A国的1000个工人中的一半生产红车,另一半生产蓝 车时,产量是500辆红车和500辆蓝车 如果A国的1000个工人都去生产红车,产量是多少?
•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会是1000辆 •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产量肯定超过1000辆。假定当所有 工人都生产红车时,产量等于2000辆
贸易类型(即出口和进口哪种车型)取决于模 型之外的因素。在一个规模经济起重要作用的 世界里,贸易类型会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因素和偶然事件。

克鲁格曼模型
收入分配

克鲁格曼模型假定一种生产要素,因此不涉及 收入分配问题。贸易开放带来的贸易收益体现 在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商品品种的增加上,这些 贸易开放的好处为所有公民所享受。 虽然贸易开放会使一些企业关闭,但那些继续 经营的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吸收那些关闭 企业解雇的工人,因此工人不会面临失业的压 力。相反,由于贸易开放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工人的实际工资会上升,而且还会从更多消费 品种的选择中获得更高的效用。

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生产要 素禀赋也完全相同。请问这两个国家之间会发 生贸易吗?
简化模型
规模报酬不变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型中 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发生 贸易,因为它们之间不存 在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传统贸易模型的一个关键 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也 就是说,无论产量高低, 每辆车的成本(也就是生 产要素从每辆车所获得的 报酬)是不变的。这个假 设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是必 需的。

附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理论)

附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理论)

• 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 不可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 而使工业制造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和 贸易成为必然 • 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 易”(行业内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 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 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六) 克鲁格曼模型
基本假设: (1)规模经济及垄断竞争; (2)劳动为唯一投入
要比贸易前的多
结论 (1)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市 场,增加消费人口,扩大生产,获得规模 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 价格,从而获 取优势。 (2)单个消费者对每种产品的消费量减 少,但消费品种大大增加使消费者获益 。
PP-ZZ 模型中贸易的影响

P/W
Z’
Z
P
(P/W)* (P/W)*’ Z
P
c*’ c* Z’
c
分析一: (1)生产:价格下降,即平均成本下 降,有规模经济效应
(2)消费 :每上 升,产量增加
新的商品种类
1 n ( / L L*) c'
P, C ($) P1=AC1 P2 AC2 AC
贸易利益:企业产量 增加,平均成本下降, (成本下降先于价格 下降)出现短期利益。 价格下降,消费者剩 余增加。
MC Dhome
Dtotal
Q
MR1 Q 1 Q2
MR2
开放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均衡 (2)
短期贸易, 情形 1: P (国外需求旺盛)
(1)内部规模经济
(2)要素市场均衡
li xi
Lci xi
0, 0
L li xi
(3)产品市场均衡
相关变量: 为固 (1)等式1表示企业 i 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 xi 代表企业 i 的产出。若产出 xi 增加一倍,企 定投入, 业的劳动投入 li 不需要增加一倍。 (2)等式2表示要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L 是社会 总劳动力(总人口),等于各个企业劳动需求 li 的总 和。 (3)等式3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ci 是每人对产品 i 的消 费, Lci 代表产品 i 的总需求,xi 是产品的总供给。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引言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80年提出的,对传统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该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主要基于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影响是与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的。

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贸易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比较决定的,而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更注重产业内部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产量扩大的过程中,平均成本会降低的现象。

市场规模效应则指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效率提高。

产品差异化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产品差异化也被认为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克鲁格曼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和扩大往往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在质量、品牌、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

同质化与分裂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还提出了同质化与分裂效应的概念。

同质化效应指的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货品相对于相关产品的利润率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同质化的趋势。

分裂效应则是指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分工逐渐加深,各个环节的生产分散在全球范围内。

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还考虑了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的问题。

信息不完全使得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关于市场需求、合适的进口产品等信息。

自由进出口则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口和出口货物,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效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考虑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规模经济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差异化、同质化与分裂效应、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等因素,该理论对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外专题复习

对外专题复习

单选1.5×12 多选2×8 判断 1×15 简答6×3 作图分析12×2 案例分析91.简述新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

区别: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联系: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2. 简述克鲁格曼模型(PP-ZZ模型)1978年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说明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贸易模型,提出两个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的基本假定:(1)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2)垄断竞争市场;并假定劳动力是唯一投入。

在这两个基本假设下,克鲁格曼建立了PP-ZZ模型,并将国际贸易引入该模型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

其次,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

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福利。

3.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有哪些?贸易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通过贸易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包括四种途径: 一是示范效应,又称为传染效应,是国内企业通过对国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模仿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二是干中学效应,通过出口,国外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反馈,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改进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和学习世界新技术;三是竞争效应,国际竞争压力促进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提高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四是技术引进,贸易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及技术引进步伐,加快了技术进步。

4.经济增长的综合贸易效应经济增长的综合贸易效应按照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的不同组合方式,大体分为三种情况:(1)生产、消费效应作用的方向相同,综合效应方向不变;(2)生产、消费效应作用方向相反,使得贸易量分别增大或减少,净效应将取决于作用强的一方;(3)生产、消费效应一种为中性,另一种是偏向型的,则净效应与偏向型效应保持同一作用方向。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
克鲁格曼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于1980年提出的一个
国际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工业化倒退现象,即所谓“卡车工业的挑战”。

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存在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每个国家的生产函数受到外部规模的影响,即当两国经济规模增大时
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两国的技术水平更高。

此外,克鲁格曼模型还
假设了商品的生产具有递增的机会成本,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
位成本逐渐增加。

在这个模型中,生产规模大的国家会在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因为他
们通过贸易获得的增益会比较小。

而生产规模小的国家则会在贸易中
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们通过贸易获得的增益更大。

因此,如果两个
国家自由贸易,就会出现贸易逆转现象,即生产规模小的国家的汽车
出口到生产规模大的国家,而生产规模大的国家的服装出口到生产规
模小的国家。

此外,克鲁格曼模型还提出了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即通过征收
关税等方式来保护本国生产,这种保护主义措施对于生产规模小的国
家更加有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保护主义红利,从而加速了工
业化的进程。

总之,克鲁格曼模型试图通过解释贸易逆转和工业化倒退现象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贸易政策的影响,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β 0
c*’ c*
Z’
Z
c
结论
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 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 成本和产品价格
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 但消费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 的增加提高了福利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企业利润最大化短期均衡
整理上式得: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利润为零即:TR=TC TR=Pixi TC=WLi=W(α+βxi) 整理得:
PPZZ模型
dε/dc<0,P/W与c是正相关的,PP曲线的斜率为正 P/W与c的关系是负相关,ZZ曲线斜率为负
P/W
PPZZ模型
冯滨 1182000701
基本假设
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模型中的市场结构不再是完全竞 争,而是垄断竞争
基本假设
………………………………(1)投入产出关系函数 ……………………………………………(2)要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3)产品市场的均衡
其中:li是i企业劳动需求,α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i的产出, β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是社会总劳动力或总人口, 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产品i在市场上的需求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
价格 MC
AC
MC AC
D MR
D MR
0
0
Q0
数量
Q
数量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Z
P
(P/W)*
P
Z
β
0
c*
c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 每个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需求量
PPZZ模型
由于Lci=xi,所以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企业数或 产品种类等于总劳动除以企业的劳动投入:
右式分子分母同除以L,得:
国际贸易的影响
P/W
Z
Z’
P 新的商品种类:
(P/W)* (P/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