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算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基础应用>>实训指导任务书实习班级:09风能2班指导老师:高鹏实习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教研组审核:审核时间实习时间:2009年12 月14日至2009年12 月18 日实训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通过综合练习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处理、表处理和幻灯片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训内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 、IE 6.0等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训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实训时间:2009年12月14日至2009年12月18日实训班级:09风电(2)班实验教材和参考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注意事项:1、每个学生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不准在机房充电。
如发生问题,后果自负。
2、每个学生要爱护公物,如发现公物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3、上机人员必须配合机房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不准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入内,严禁吸烟。
4、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交每天的实验报告,每个学生每人一份。
5、在走廊内不得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
6、保持机房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闹,不影响他人。
7、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随便拆卸计算机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
严禁私自安装、卸载更改计算机程序。
8、上机结束,按要求关闭机器电源并做适当整理,方可离室。
考核办法: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按忧、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分,并要求在晚自习写出当天的实验报告,于次日上课前交回。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八

计算机⽹络实验⼋计算机⽹络实验指导书昆明理⼯⼤学信⾃学院实验⼋:计算机⽹络协议分析实验⼀、实验⽬的:了解各种协议的格式与⼯作机制,学习使⽤Wireshaek协议分析⼯具。
通过eNSP抓包⼯具,分析所获取报⽂的内容。
⼆、实验原理:1.TCP协议通讯的双⽅由IP地址和端⼝号标识。
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窗⼝⼤⼩。
4位⾸部长度和IP协议头类似,表⽰TCP协议头的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因此TCP协议头最长可以是4x15=60字节,如果没有选项字段,TCP协议头最短20字节。
URG、ACK、PSH、RST、SYN、FIN是六个控制位。
16位检验和将TCP协议头和数据都计算在内。
2.UDP协议3.IP协议IP数据报的⾸部长度和数据长度都是可变长的,但总是4字节的整数倍。
对于IPv4,4位版本字段是4。
4位⾸部长度的数值是以4字节为单位的,最⼩值为5,也就是说⾸部长度最⼩是4x5=20字节,也就是不带任何选项的IP⾸部,4位能表⽰的最⼤值是15,就是说⾸部长度最⼤是60字节。
8位TOS字段有3个位⽤来指定IP数据报的优先级(⽬前已经废弃不⽤),还有4个位表⽰可选的服务类型(最⼩延迟、最⼤呑吐量、最⼤可靠性、最⼩成本),还有⼀个位总是0。
总长度是整个数据报的字节数。
每传⼀个IP数据报,16位的标识加1,可⽤于分⽚和重新组装数据报。
3位标志和13位⽚偏移⽤于分⽚。
TTL(Time to live)是这样⽤的:源主机为数据包设定⼀个⽣存时间,⽐如64,每过⼀个路由器就把该值减1,如果减到0就表⽰路由已经太长了仍然找不到⽬的主机的⽹络,就丢弃该包,因此这个⽣存时间的单位不是秒,⽽是跳(hop)。
协议字段指⽰上层协议是TCP、UDP、ICMP还是IGMP。
然后是校验和,只校验IP⾸部,数据的校验由更⾼层协议负责。
IPv4的IP地址长度为32位。
4.ICMP报⽂类型ICMP全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际控制信息协议)。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绪论一、主要要求通过实验,认真理解和体会数值计算的稳定性、精确性与步长的关系。
二、主要结果回顾:1、算法:电子计算机实质上只会做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一些逻辑运算,由这些基本运算及运算顺序规定构成的解题步骤,称为算法.它可以用框图、算法语言、数学语言或自然语言来描述。
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的算法称为计算机程序。
(如c —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Matlab 语言程序等)。
2、最有效的算法:应该运算量少,应用范围广,需用存储单元少,逻辑结构简单,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而且计算结果可靠。
3、算法的稳定性:一个算法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差,而在计算过程中舍入误差不增长,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换句话说:若误差传播是可控制的,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4、控制误差传播的几个原则: 1)防止相近的两数相减; 2)防止大数吃小数;3)防止接近零的数做除数;4)要控制舍入误差的累积和传播;5)简化计算步骤,减小运算次数,避免误差积累。
三、数值计算实验(以下实验都需利用Matlab 软件来完成) 实验1.1(体会数值计算精度与步长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数值计算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初步认识数值分析中两个重要概念: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并认真体会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问题提出:设一元函数f :R →R ,则f 在x 0的导数定义为:hx f h x f x f h )()(lim)('0000-+=→实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步长可设计两种算法,计算f 在x 0处的导数。
计算一阶导数的算法有两种:hx f h x f x f )()()('000-+≈(1)hh x f h x f x f 2)()()('000--+≈(2)请给出几个计算高阶导数的近似算法,并完成如下工作: 1、对同样的h ,比较(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2、针对计算高阶导数的算法,比较h 取不同值时(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
FusionCompute实验指导手册

.华为认证Cloud系列教程HCIP-Cloud Computing华为FusionCompute实验指导手册华为认证体系介绍基于“平台+AI+生态”战略,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华为公司打造了业界唯一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和行业ICT认证三类认证。
根据ICT从业者的学习和进阶需求,华为认证分为工程师级别、高级工程师级别和专家级别三个认证等级。
华为认证覆盖ICT全领域,符合ICT融合的技术趋势,致力于提供领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认证标准,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新型ICT人才,构建良性的ICT人才生态。
HCIP-Cloud Computing V4.0定位于培养具有FusionCompute、FusionAccess运营与运维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FusionCompute、FusionAccess日常操作与维护的人才。
HCIP-Cloud Computing V4.0认证课程包括:FusionCompute的产品介绍、虚拟化资源池管理、日常管理及故障处理,FusionAccess的产品及组件介绍、安装部署、业务管理及故障处理等。
相对于V3.0,HCIP-Cloud Computing V4.0增加了FusionCompute虚拟机发放与管理,优化FusionCompute与FusionAccess实验内容,删除FusionCloud私有云以及全内存桌面。
通过HCIP-Cloud Computing V4.0,将证明您基本掌握了FusionCompute和FusionAccess产品特性原理和运营运维能力。
企业拥有通过HCIP-Cloud Computing V4.0认证的高级工程师,意味着企业具备搭建华为虚拟化平台和桌面云的资质和能力。
前言简介本书为HCIP-Cloud Computing认证培训教程,适用于准备参加HCIP-CloudComputing考试的学员或者希望了解华为服务器虚拟化FusionCompute并希望熟练使用和管理FusionCompute的读者。
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

轮台县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姓名:班级:实验要求通过实验,能够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使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表达、交流和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力的信息技术保证。
学生完成本实验课,能够熟练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掌握Word编辑和排版,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能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和播放,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并能够安装操作系统。
在本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编程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目录实验一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安装.............................................- 4 - 实验二操作系统的备份与还原.........................................................- 4 - 实验三Windows的启动及基本操作 ...............................................- 4 - 实验四键盘指法练习........................................................................- 22 - 实验五汉字输入练习........................................................................- 25 - 实验六Windows基本操作一..........................................................- 31 - 实验七Windows基本操作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学部:信息工程学部专业:软件工程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洪江山教师:李毕祥2017 年 2 月目录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5)实验二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8)实验三在Windows2003上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 (11)实验四在Windows2003上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16)实验五实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1)实验六路由器基本实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8)实验七交换机基本实验-VLAN、 VTP、TRUNK (34)《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实验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6133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总学时数: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组建、管理和进行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实验共10学时,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大类。
其中必修实验2个,共4学时;选修实验分2个等级: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实验A级或选修实验B级,共6学时。
4、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1)实验设备和仪器名称:RJ-45接头、双绞线、RJ-45压线钳、打线钳、测试仪、计算机等。
(2)计算机(内存为1G以上),学生一人一机。
(3)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局域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计算设计与实现实验指导书实验一SOCKET编程【试验环境】计算机、TCP/IP协议、VS2005【实验目的】1.理解基本TCP/IP协议编程原理;2.掌握如何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3.掌握VS2005编程环境,多线程程序设计等。
【实验要求】1.编写一个服务端的程序,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相关信息;2.编写一个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显示返回的结果;3.完善服务端程序,使它能够同时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预备知识】p ublic Socket Accept ():为新建连接创建新的Socket。
public void Bind (EndPoint localEP):使Socket 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关联。
public void Close ():关闭Socket 连接并释放所有关联的资源。
public void Connect (EndPoint remoteEP):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Disconnect (bool reuseSocket):关闭套接字连接并是否允许重用套接字。
public void Listen (int backlog):将Socket 置于侦听状态。
public int Receive (byte[] buffer):接收来自绑定的Socket 的数据。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ReceiveFrom (byte[] buffer,ref EndPoint remoteEP):接收数据报并存储源终结点。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 (byte[] buffer):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endFile (string fileName):将文件和可选数据异步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To (byte[] buffer,EndPoint remoteEP):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SocketShutdown how):禁用某Socket 上的发送和接收。
因为在网络传输时传输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表现为字节数组),所以如果要传输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就需要在传输之前用合适的编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接收方按照发送方的编码将接收到字节数组转换成字符串。
另外,注意接收数据的时候是先声明了一个字节数组,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字节数组中,这个方法有个返回值表示实际接收了多少字节数据。
【实验内容】实现一个服务器端的面向连接的Socket用于接收客户端的请求的话,有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IP地址和端口号实例化一个Socket,注意端口要要大于1024并且不要使用特殊端口号,要大于1024的原因是1024以下的端口号已经被指派了,而1433、3306这样的端口号已经被用作SQL Server和MySQL的默认端口号了,若指定为这些端口号容易发生冲突。
2.接着调用Bind()方法进行绑定,然后再调用Listen()方法用于监听,Listen()方法的参数用于指定监听的队列大小,也就是最多可容纳的等待接受的传入连接数。
3.再调用Accept()方法,调用这个方法之后会是程序处于阻塞状态,直至有客户端连接为止。
当有客户端连接,这个方法将会返回一个新的Socket,使用这个Socket与客户端进行通讯。
4.使用Accept()方法返回的新Socket的Send()方法就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了,还可以使用这个新Socket的Receive()接收客户端的数据。
5.最后终止与客户端会话时,注意使用ShutDown()方法关闭Socket连接,并且使用Close()方法释放所占用的资源。
ServerSocket类代码SocketThread类代码1.首先指定远程主机和端口号实例化Socket类,注意连接的端口号一定要与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一致。
2.接着调用Connect()方法连接远程主机。
3.连接到远程主机之后就可以调用Send()方法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了,然后可以调用Receive()方法接收服务器响应数据,注意如果是发送的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串的话,还需要按照服务器响应的字符串编码将字节数组转换成字符串。
Clinet类代码实验二HTML与XML应用【试验环境】配置有windows记事本的计算机设备【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XML Schema的定义方法及其用途2.了解并掌握Schema的基本结构3.了解并掌握Schema的数据类型4.了解并掌握Schema的元素声明5.了解并掌握Schema的属性声明【实验要求】1.能参照示例XML文件进行对应的XML Schema定义2.能利用Schema对XML文件进行验证【实验内容】<?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W3C Schema generated by XMLSpy v2007 ()--><xs:schema xmlns:xs="/2001/XMLSchema"> <xs:annotation><xs:documentation>JinYanZhong XML File Schema Test</xs:documentation></xs:annotation>[]</xs:schema>(3)定义bookcaseType类型(添加在[]处)<xs:element name="bookcase" type="bookcaseType"/><xs:attribute name="type"><xs:simpleType><xs:restriction base="xs:string"><xs:enumeration value="科技"/><xs:enumeration value="教育"/></xs:restriction></xs:simpleType></xs:attribute>(4)定义bookcase元素(紧随bookcaseType类型定义之后)<xs:complexType name="bookcaseType"><xs:sequence><xs:element name="book" type="bookType"/></xs:sequence></xs:complexType>(5)定义bookType元素类型(里面引用定义authorType, pub-houseType)<xs:complexType name="bookType"><xs:sequence><xs:element name="b-name"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author" type="authorType"/><xs:element name="price"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publishing-house" type="pub-houseType"/> </xs:sequence></xs:complexType>(6)定义authorType及pub-houseType元素类型<xs:complexType name="authorType"><xs:sequence><xs:element name="name"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E-mail" type="xs:string"/></xs:sequence></xs:complexType><xs:complexType name="pub-houseType"><xs:sequence><xs:element name="p-name"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address"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zipcode" type="xs:string"/><xs:element name="E-mail" type="xs:string"/></xs:sequence></xs:complexType>(7)在XMLSpy中新创建一个基于“个人信息.xsd”的XML文件,体会该方法的方便快捷(8)在IE中打开带有Schema定义的“个人信息.xsd”,观察符合DTD定义及不符合Schema 定义的XML文件显示实验三基于JXTA的P2P程序设计【试验环境】JXTA、Eclipse【实验目的】1.理解JXTA的工作原理;2.掌握如何利用JXTA编写网络程序;3.掌握Eclipse编程环境等。
【实验要求】1.编写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的P2P程序2.在对等网环境下试验程序。
【实验内容】JXTA的配置第一次运行时,在DOS窗口显示"Starting JXTA....",然后出现JXTA的配置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