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寄生虫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一、名解(5个,15分)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又称储存宿主。
4、转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序宿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6、寄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收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受害者即为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称为寄生生活。
7、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
8、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9、滋养体:原虫能运动,摄食,和生殖的生活史期。
10、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11、带虫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宿主所产生免疫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类型为带虫免疫。
12、伴随免疫:某些寄生生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作用,但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存的寄生虫,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消失。
1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能力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14、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成成虫的过程中,需经蛹期,且发育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成为完全变态。
15、不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不经蛹期,幼体称若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体积较成虫小,性器官尚未发育,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称不完全变态。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
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二、寄生虫分类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三、寄主的分类四、寄生虫的生活史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1、经消化道感染2、经皮肤感染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4、经接触感染5、经胎盘感染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4、免疫病理损伤三、寄生虫感染的转归1、显性感染2、隐性感染3、带虫状态第三节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一、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1、固有免疫2、适应性免疫二、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1、寄生虫抗原复杂、种类繁多2、非消除性免疫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五、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第五节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一、寄生虫检验及目的1、寄生虫检验的目的2、寄生虫检验的概念二、寄生虫检验的方法1、病原学检查2、免疫学诊断3、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第二篇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和丝虫蚴、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
昆虫的病理学与寄生虫研究

昆虫的病理学与寄生虫研究昆虫的病理学与寄生虫研究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对昆虫的病理学与寄生虫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病理过程和抗病机制,还能为昆虫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昆虫的病理学研究昆虫的病理学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昆虫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昆虫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病虫害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如细菌培养、酶学方法、PCR等,对昆虫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类,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2. 昆虫抗菌机制的研究昆虫作为一类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生物,其身体表面和内部具有丰富的免疫防御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对昆虫免疫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昆虫天然免疫机制中重要蛋白质的作用方式,以及信号转导途径等,为昆虫免疫抗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昆虫病害的流行病学研究昆虫病害的流行病学研究是对昆虫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昆虫种群动态、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的调查和观察,研究人员能够揭示病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流行趋势等,为昆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寄生虫对昆虫的影响研究寄生虫是生物圈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其对昆虫的寄生作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研究人员通过对寄生虫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寄生虫的寄生方式、寄生周期、生活史等,以及影响寄生虫寄生行为的因素。
1. 寄生虫的分类研究寄生虫种类繁多,按照其寄生时机、寄生部位、寄主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类,研究人员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寄生虫进行分类和归类,为寄生虫的形态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提供基础。
2. 寄生虫对昆虫的影响寄生虫寄生昆虫会对寄主的生理状态、生活习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寄生虫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寄生虫对寄主的发育、代谢、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寄生虫-寄主系统的内在规律。
3. 寄生虫对昆虫病害的防控作用寄生虫在昆虫病害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理学】54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
• 多继发于肠阿米巴病后1-3月,亦可 发生于数年之后
• 肝组织液化坏死→小脓肿→大脓肿 • 内容物呈棕褐色果酱样,炎症反应不
明显,缺乏中性粒细胞-不是真脓肿 • 脓肿壁原有汇管区、胆管、血管等残
存形成破絮状外观
阿米巴肝脓肿
图17-4 阿米巴肝脓肿 肝脏切面见一巨大空腔(箭头), 肝组织坏死、液化,切开后流失
•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最为严重 •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南方多于北方,农村
多于城市
一、肠阿米巴病
• 病因:阿米巴生活史:包囊→滋养体→包囊 滋养体是阿米巴的致病阶段,但无传染性 包囊是该原虫的传染阶段
• 发病机制 阿米巴经口→结肠壁→腹痛腹泻→阿米巴痢 疾 滋养体表面粘附素或植物血凝素糖蛋白→靶C 表面糖基Gal/GalNAc发生受体样结合→滋 养体与靶细胞粘附→ 分泌成孔肽和蛋白水解 酶→靶C膜通透性改变→靶C溶解
阿米巴肝脓肿
阿 米 巴 肝 脓 肿
小结:
• 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
少数溃疡可深达浆膜→肠穿孔→局限性腹膜 炎
镜下:溃疡处大片液化性坏死,缺乏中性粒细 胞,交界处和小静脉内可见大滋养体 • ⒉ 慢性期病变:肠壁反复坏死及修复→肉芽
一、肠阿米巴病-病理变化
结肠阿米巴病
二、肠外阿米巴病
• 肠外阿米巴病 包括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
皮肤阿米巴病以及阿米巴性心包炎、阴道 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一、肠阿米巴病-病理变化
• 病变部位 主要为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 直肠,重者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 基本病变 以组织液化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炎症
• 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肠狭窄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研究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内获取营养和生长的生物。
宿主可以是人类、动物或植物。
寄生虫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会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各种影响,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生命威胁。
寄生虫病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生动物、线虫、扁虫和多节动物等多个类群。
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形态结构,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2. 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 寄生虫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宿主并传播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传播、媒介昆虫等方式进入宿主体内。
了解寄生虫感染和传播的途径,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
3. 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寄生虫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寄生虫可以通过摄取宿主的组织或体液来获取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
此外,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定寄生虫病的确诊。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可以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寄生虫病学不仅研究寄生虫病的治疗,还关注其预防和控制。
通过消除寄生虫传播的途径,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卫生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在现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为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寄生虫病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感染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九章寄生虫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九章寄生虫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九章寄生虫病1、血吸虫病2、阿米巴病(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血吸虫病1、病因及感染途径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可分为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
成虫以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如狗、猫、猪、牛及马等为终宿主,自毛蚴至尾蚴的发育繁殖阶段以钉螺为中间宿主。
血吸虫虫卵随同患者或病畜的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成熟孵化,破壳而出,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母胞蚴及子胞蚴阶段后,大量尾蚴发育成熟,并游动于水中。
当人畜与疫水接触时,尾蚴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钻入皮肤(或黏膜)并脱去尾部变为童虫。
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而到达肺。
以后由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而入大循环向全身散布。
只有进入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其余多在途中夭折。
通常在感染尾蚴后3周左右即可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
虫卵随门静脉血流顺流到肝,或逆流入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约经11天左右逐渐发育为成熟虫卵,内含毛蚴。
肠壁内的虫卵可破坏肠黏膜而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再重演生活周期。
2、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1)尾蚴引起的损害尾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称为尾蚴性皮炎。
一般在尾蚴钻入皮肤后数小时至2~3日内发生,表现为红色小丘疹,奇痒,数日后可自然消退。
镜下见真皮充血、出血及水肿,起初有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后主要为密集的单核细胞浸润。
目前认为主要与Ⅰ及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2)童虫引起的损害童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以肺组织受损最为明显。
寄生虫学检验课程设计

寄生虫学检验课程设计前言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寄生虫学检验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本课程主要针对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识别和鉴定各种寄生虫的基本技能,了解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病理学、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设置课程名称寄生虫学检验学分2学分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课程安排理论课本课程理论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的基本知识,检验技术、诊断方法和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编号主题授课时间编号主题授课时间1 寄生虫概论1周2 寄生虫的分类与生活史1周3 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1周4 寄生虫的病理学2周5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周6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1周实验课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相对应,主要涉及寄生虫检验技术、诊断方法和防治等方面的操作练习。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时间1 厌氧技术的应用2周2 检验虫卵和幼虫2周3 筛选和培养虫体1周4 寄生虫免疫检测1周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教师将寄生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病理学、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掌握寄生虫检验技术、诊断方法和防治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讨论: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学习资料课程教材:•《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参考资料:•《临床寄生虫学》•《寄生虫病学》•《寄生虫学实验技术与综合评价》课程评估本课程的最终权衡标准是期末考试成绩。
同时,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程评估等形式。
学生的考核成绩将由教师根据综合考虑而得出。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基本技能:•熟悉寄生虫检验技术和诊断方法;•掌握寄生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确诊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

确诊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
确诊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外观检查:通过对患者粪便、尿液、血液等样本的外观检查,观察寄生虫的卵、包囊、幼虫等是否存在。
2. 粪便检查: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浮选法、离心法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幼虫。
3. 血液检查:常见的方法包括原虫抗体检测、免疫学检测、PCR检测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寄生虫抗体或寄生虫的DNA
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
4. 组织检查: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组织病变,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来进行病理学检查。
5.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寄生
虫引起的组织病变进行观察,辅助确诊。
在进行寄生虫病检验时,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有时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检验前要正确采集和保存样本,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表现:腹痛、腹泻、大便量增
急性期
多,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伴腥臭。
粪检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增生形成息肉
慢性期
纤维化肠壁变硬甚至狭窄 阿米巴肿(肉芽组织增生过度), 多见于盲肠,注意区别结肠癌
可发生在肝、肺、脑 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常见
肠阿米巴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肉眼:单个或多个,单个多见,多位于右叶。 脓肿大小不等,内容物呈棕褐色果酱样, 由液化性坏死物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
带虫卵的粪 便入水
钉螺孽生
人体接触 疫水
尾蚴性皮炎(2-3日内)
镜下:真皮充血、水肿及出血,起初有嗜
酸性粒细胞浸润,后主要为单核细胞( Ⅰ
及Ⅳ 型变态反应有关)
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肺组织受损最明显,
脓肿壁有呈破絮状外观的组织。
脓肿壁有呈破絮状外观的组织
镜下: 脓腔内为液化性坏死淡红色无结构物质;
脓肿壁有未彻底液化的坏死组织,炎症反
应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滋养体
临床症状与脓肿的大小、位臵及是否伴随感染有关 治疗不及时,脓肿可继发扩大,引起周围部位的病变
慢性阿米巴肝脓肿常继发细菌感染,此时 脓肿与一般细菌性脓肿相似
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即嗜酸性脓肿。
假结核结节(慢性虫卵结节)
常累及整个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 肠最为显著 肉眼:急性期引起虫卵结节,粘膜充血水
结 肠
肿及灰黄色细颗粒状扁平隆起,直径约 0.5-1cm左右,虫卵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 继而出现表浅溃疡,虫卵随之脱入肠腔,
粪便可查见虫卵。
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及白细 胞浸润。
损害作用较轻(逃避免疫)
成虫代谢产物是机体发生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脾大、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等。肝、脾
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常吞噬有黑褐色血吸虫 色素。
死亡虫体周围出现嗜酸性脓肿。
最主要的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引起的损害
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直肠壁及肝
脑血吸虫病主要见于大脑顶叶,表现 异位 寄生 为虫卵结节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症 状有脑炎、癫痫发作和疑似肿瘤占位 症状。 其他???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
肝硬化导致: 腹水 巨脾 食管静脉曲张
早期脾略大(成虫代谢产物引起单核巨是
脾 脏
细胞增生)。 晚期脾进行性肿大,形成巨脾(门脉高压 引起的脾脏淤血所致)
肉眼:脾质地坚韧,包膜增厚,切面暗红, 可见棕黄色含铁小结
脾 脏
光镜:脾窦扩张充血,窦内皮细胞和网状 细胞增生,窦壁纤维组织增生变宽,脾小 体减少。 临床可见脾功能亢进症状
发病机制
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乙 状结肠、直肠,严重时达整个
结肠和小肠。
基本病变:变质性炎(组织溶解液
化),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烧瓶样溃疡
肉眼:早期灰黄色针头大小的点状
急性期
坏死或浅溃疡——纽扣状
溃疡由小变大
镜下:以组织的坏死溶解液化为主
急性期
要特征,在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 界处及肠壁小静脉腔内可见阿米巴 滋养体。
少见,大多数为阿米巴肝脓肿穿横隔蔓延而来 多位于右肺下叶,常单发 脓腔内肺咖啡色坏死液化物质,有类似肺 结核症状,咳出褐色脓样痰,可检见阿米
巴滋养体
极其少见,多为肝或肺内阿米巴
滋养体经血流进入脑引起。
人体通过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儿感染, 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变主要是 虫卵引起的肝与肠肉芽肿
成熟虫卵和未成熟虫卵损伤不一样,成熟
虫卵含有成熟毛蚴,可分泌可溶性虫卵抗 原,引起特征性的虫卵结节(血吸虫性肉芽肿)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镜下:结节中央有1-2个成熟虫卵,虫卵表
面可见附有放射状嗜酸性的棒状体(可溶性虫
卵抗原刺激B细胞系统产生的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 物),周围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及大
病变主要在汇管区,左叶更明显。
急性期可见表面及切面见多个灰白色或灰
黄色、粟粒或绿豆大小的小结节,镜下可
肝 脏
见汇管区有急性虫卵结节,肝细胞受压萎
缩,肝窦充血,Kupffer细胞增生和吞噬血 吸虫色素。 慢性期可见慢性虫卵结节和纤维化,形成 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变,引起门脉高压。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徐臣利
阿米巴病
血吸虫病
病原: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寄生部位:结肠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可经血流运行或偶尔直接侵袭肝、脑、 肺、皮肤等组织,引起阿米巴溃疡或
阿米巴脓肿。
传染源:粪便持续带包囊者 地域:热带、亚热带(我国南方)
临床症状:阿米巴痢疾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