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寄生虫病影像诊断
嗜酸性肺部疾病影像诊断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öffler综合征)
• 相同的表现可出现在对损伤的反应中,尤其是寄生虫病和药物反 应。
• 因此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指特发性病例。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慢性实变影的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引起广泛的肺泡填充和炎性嗜酸性粒细
胞的间质浸润。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实变为片状及外周分布,累及上叶为主。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不同,实变表现可持续数月而没有变化。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对类固醇反应迅速。
嗜酸性肺部疾病部疾病是一组以嗜酸性粒细胞在肺泡和间质中聚集为特 征的疾病。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öffler综合征)
•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也称Loffler综合征)以一过性和游走 性局灶实变影为特征,伴有外周血涂片检查时有嗜酸性粒细胞计 数增高。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1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1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胸锁关节层面
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 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
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主动脉弓层面
ARCH :主动脉弓 S1:右肺上叶尖段 S2:右肺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 后段
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
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
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 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3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红肝样变期(2-3天): •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 大量纤维蛋白及红、 白细胞等渗出,使 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4-6天): •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 代之以大量的白细 胞,切面呈灰色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疾病。
肺部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部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急性发热多见于细菌感染,慢性发热多见于结核感染。
2. 咳嗽,常见症状,痰多为黏稠、脓性或带血。
3. 呼吸困难,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4. 胸部体征,肺部感染可出现肺部啰音、叩诊浊音等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胸片,肺部感染可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斑片状阴影等。
2. CT检查,对于复杂的肺部感染,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类型,指导抗感染治疗。
3.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四、病原学检查。
1. 病原菌培养,通过痰液、血液等标本培养明确病原菌类型。
2. PCR检测,对于病毒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病变部位时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2.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肺部感染对肺功能的影响。
六、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可做出肺部感染的诊断。
七、注意事项。
1. 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2.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需特别注意。
总结,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有所帮助。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PT

慢性支气管炎(图)
CR 片 : 两 肺 条 索 状 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纹理紊乱
慢支、肺气肿
慢支肺心病
慢 支 、 局 限 性 气 肿
病例分析
两下肺纹理增粗、模糊、排列紊乱 蜂窝状阴影、类圆形透光区。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特征
1、先天性:支气管弹力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 不全。 2、后天性:肺炎、结核、肿瘤、淋巴结的压 迫使之感染、牵引、阻塞而引起
发病机制
①慢性感染引 起支气管壁组 织的破坏
这三个因素可 互为因果并 加剧支气管 扩张
②支气管内分 泌物淤积及长 期剧烈咳嗽, 引起支气管内 压增高
③肺不张及肺纤维 化对支气管产生的 外在性牵引。
支气管扩张(示意图)
形态学分类
囊状 柱状 混合性。
临床特征 咳嗽、咯痰(脓、分层、特臭 )、咯血。
气管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活瓣性作用(图)
吸气相
呼气相
右支气管异物
右中间支气管异物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
1. 增多、紊乱、扭曲及变形。 2. 肺气肿 3. 肺部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 一种多病因的呼吸道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的诊断标准为慢性进行性咳嗽连续两年以上。每年 连续咳嗽、咳痰至少3个月,并除外全身性或肺部其他 疾病。临床常简称为“慢支”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及发热等。 包虫囊肿破入胸腔引起气胸和胸腔积液, 破入支气管时咳出大量囊液
X线表现
• 边缘光滑清楚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状密度增高 影
• 新月形透亮影(外囊破裂)
• 囊性气液平面(内外囊同时破裂,并与支气管相通)
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定义

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定义一、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的概念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呢,就是专门用来确定一个人或者动物是不是感染了寄生虫,以及感染了哪种寄生虫的一些办法。
这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要从各种蛛丝马迹里找到寄生虫这个“小坏蛋”。
二、常见的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1.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这个方法超级简单,就像从一碗汤里直接捞东西看一样。
把粪便涂在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者成虫的片段。
不过这个方法有个小缺点,就是如果寄生虫数量很少,可能就不太容易发现。
饱和盐水浮聚法:这个就比较有趣啦。
利用某些虫卵比重比较轻的特点,把粪便和饱和盐水混合,虫卵就会浮到上面,这样就更容易找到那些在粪便里藏着的虫卵啦。
沉淀法:有点像把泥沙沉淀到水底一样。
把粪便加水搅拌后,让它沉淀,然后把上面的液体倒掉,反复几次,最后剩下的沉淀物里就可能有寄生虫的虫卵或者幼虫啦。
2. 血液检查涂片染色法:把血液涂在玻片上,染上颜色,然后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寄生虫在血液里游来游去。
像疟原虫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的呢。
厚血膜法:和涂片染色法有点像,但是涂片比较厚,这样可以提高检测到寄生虫的概率,不过看的时候可能会稍微麻烦一点。
3. 组织活检这是一种比较“厉害”的方法啦。
如果怀疑寄生虫在某个器官或者组织里,就取一点组织出来,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寄生虫。
比如说怀疑肝吸虫在肝脏里,就取一点肝脏组织来检查。
不过这个方法有点小疼,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毕竟是要取组织的嘛。
4. 其他方法痰液检查:对于一些能在呼吸道生存的寄生虫,像肺吸虫,检查痰液就很重要啦。
看看痰液里有没有肺吸虫的虫卵或者幼虫。
肛周检查:像蛲虫这种寄生虫,雌性成虫会在晚上爬到肛周产卵。
所以在肛周取一些样本检查,就有可能发现蛲虫的虫卵呢。
三、这些诊断方法的意义这些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可重要啦。
它们就像是健康的守护者,如果能准确诊断出寄生虫感染,就能及时治疗,让患者或者动物早日恢复健康。
肺吸虫病健康教育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吸虫病? 2. 肺吸虫病的症状 3.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4. 肺吸虫病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肺吸虫病?
什么是肺吸虫病?
定义
肺吸虫病是一种由肺吸虫(Paragonimus spp.)引 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肺部,可能导致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 。
什么是肺吸虫病? 传播途径
肺吸虫通过食用未完全煮熟的淡水螃蟹或虾传播 给人类。
人感染后,虫卵在体内成熟并迁移至肺部。
什么是肺吸虫病? 流行情况
该病在某些地区较为普遍,如东南亚和部分非洲 国家。
随着全球化发展,病例在其他地区也可能出现。
肺吸虫病的症状
肺吸虫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感染初期可能出现轻微的咳嗽和体温升高。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持续进行肺吸虫病的研究,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 和预防方法。
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分享研究成果。
总结与展望
未来展望
期望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逐步消除肺吸 虫病的公共卫生影响。
全球共同努力,维护人类健康。
谢谢观看
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
肺吸虫病的症状 进展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能出现咳血、胸痛和呼吸困难 。
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
肺吸虫病的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和检查痰液中 的虫卵进行诊断。
及早就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饮食注意
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淡水螃蟹和虾。
在准备海鲜时,确保彻底加热至安全温度。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公共卫生
提高公众对肺吸虫病的认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
病例分析——肺炎.doc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炎一、概念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其他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药物因素等。
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病原体可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和细胞浸润。
临床上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出现肺实变体征,胸片出现相应改变。
二、分类(一)按解剖学或影像学分类1.大叶性肺炎:病变起始于肺泡,经肺泡间孔(Cohn孔)蔓延至邻近肺泡,直至整个肺叶或肺段。
影像学表现为肺渗出性阴影,通常不累及细支气管。
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呈整叶肺实变。
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典型大叶性肺炎已少见,而多数仅表现肺段或亚肺段的渗出和实变。
2.小叶性肺炎也称支气管肺炎。
基本病变亦为炎症渗出,但病变常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继而累及肺腺泡或肺泡。
影像学特征是沿肺纹理分布的小片状或斑片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淡薄而模糊,以两下肺、内中带多见。
病灶亦可融合成片状或大片状,密度深浅不一,且不受肺叶或肺段限制,区别于大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病变位于肺泡壁及其支持组织,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条索状及网织状阴影,其间可散布有密度增高的小点状阴影。
(二)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肺炎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等。
此外,分类学上不属于细菌、但某些特征类似于细菌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以及分类学上属于细菌的细胞内病原体军团菌常被统称作“非典型病原体”,也是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2.病毒性肺炎以儿童最常见,主要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3.真菌性肺炎大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引起肺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和毛霉菌。
真菌性肺炎大多为继发性的,如免疫抑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其他重危患者。
4.寄生虫性肺炎(肺寄生虫病)阿米巴原虫、弓形体、肺吸虫和棘球绦虫、血吸虫等均可以引起或主要引起肺部感染。
寄生虫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病例一沈××,女,6岁,因腹泻9天,发烧腹痛及脓血便7天而于60年11月19日入院,发病前8天有跌入粪坑病史。
体检:T 38℃,BP110/70mmHg(14.7/9.33kPa),精神萎靡,全腹有轻压痛,脐中可触及肠样肿块,可以移动。
粪检:RBC少量及巨噬细胞0~3/高倍镜。
2.根据上述资料,可确诊为急性期丝虫病。
由于班氏丝虫成虫可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因此可引起附睾炎,而下水游泳可能是其诱因。
睾丸鞘膜积液一般属丝虫病的慢性阻塞病变,但少数病人在急性睾丸或驸睾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压迫,堵塞了局部淋巴回流,也可引起轻、中度的鞘膜积液,在炎症消退后,鞘膜积液也就很快消失;由于本病是由丝虫感染引起,因此如不进一步检查微丝蚴及杀虫治疗;则今后会复发,因此在临床症状治疗后仍需进一步查明病因及杀虫,才能彻底治疗。
尸检:腹腔右侧有散在小脓肿20余处。
结肠、空肠、回肠均可见溃疡,以结肠为甚,且深;在粘膜下找到阿米巴原虫。
1.这小孩是怎样感染到阿米巴痢疾的?2.为什么粪便中找不到阿米巴滋养体?试分析有几种可能性?3.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患者有何症状?粪便有何特点?4.阿米巴痢疾患者病变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何处?5.阿米巴痢疾患者肠壁溃疡的病理变化呈何特征?6.为什么会引起肠穿孔?[分析]1.根据病史,病孩沈某于8天前曾跌入粪坑,口腔和消化道可能被痢疾阿米巴包囊污染,从而获得感染。
2.该患者粪检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有如下几种可能:①阿米巴病变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形成炎性肿块,尸解虽见溃疡,但因病程较短,大多为散在小脓肿,可见溃疡面不大,因而跌入肠腔的大滋样体数量不多,很有可能漏检;②标本送检时的不当处理如尿液污染,未予保温等所造成的后果;③技术上的漏检。
3.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症状应有腹痛、腹泻或拉痢,便次增加,常伴以带粘液的脓血便,具恶臭,呈果酱色,有里急后重症状,全身可伴有中度发热。
4.阿米巴痢疾的原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其次为乙状结肠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嗽、咳痰、咯血及胸痛;囊肿破裂咯出囊壁碎片; Casoni皮内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肺包虫病(2)
【影像学表现】 X线及CT:圆形、椭圆形囊性肿物,单发或
多发,以单发多见;1-10cm不 等,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少数 边缘环形强化;囊肿破裂上部新 月形透亮带、水上浮莲征
第十节 肺寄生虫病
学习要点
★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⒈了解肺血吸虫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⒉了解肺吸虫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⒊了解肺包虫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肺包虫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肺包虫病(1)
pulmonary hydatid disease
右侧肺包囊虫病(图)
右侧肺包囊虫病 并内囊破裂 Nhomakorab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