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讲课稿

合集下载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15篇)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15篇)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15篇)《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培育生活自理力气,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2、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问题分析:我和同学已经有了近一年的接触,觉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确定的劳动意识。

在学校根本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在家庭中,却缺乏劳动意识,过于依靠家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因此,召开家里的事帮着做的主体班会,进一步培育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劳累,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预备:1、课前以一些生活现实为背景排演小品;2、以:母亲节”为题材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母亲献礼;3、收集自己在家中劳动的资料,制作成展板;4、练习各种家务劳动技能;活动人员:1、本班51名同学和正副班主任;2、聘请局部学生家长;主持人:4人整体设计:1、利用生活小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的兴趣,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争辩,启制造理;2、结合生活实际,局部学生汇报自身的家务劳动小技能;3、请家长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提出学生建议;活动过程:一、对话引入,启发活动兴趣。

a:___你知道“母亲节”是那天吗?b:是五月的其次个星期日呀!a:你在那一天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啦?b:我的礼物最贵重,是――(惊奇的),反问:“你都送给妈妈什么礼物了。

”a:我呀,我送妈妈一枝花,开在心间的花朵,还为他送上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听!(放录音)b: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温存的家,在家里我们时刻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疼惜下,我们欢快成长!a:你看,我们每长高一寸,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呈现父母照看孩子生活的照片和家长下班后的安排)。

b: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不懂事情到步入校门,我们正在渐渐长大,在学校,我们要做好学生,在家里我们更应当做好孩子母亲节主题班会记录默认。

a:同学们,在母亲节这一天,一些同学为爸爸妈妈送上了这样的礼物。

2024年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2024年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2024年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班会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我们的节日”,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母亲节的主题班会”。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母亲节的来历、意义以及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他们尊敬、热爱母亲的情感。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行动和言语表达对母亲的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母亲节的来历、意义以及表达对母亲的爱的方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母亲节的了解。

2. 新课导入:介绍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讲解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行动和言语表达对母亲的爱。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创新表达方式。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制作母亲节贺卡,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5.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制作母亲节贺卡,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母亲节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母亲节主题班会2. 板书内容:a.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b. 表达对母亲的爱的方式c. 制作母亲节贺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对妈妈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示例:a. 我帮妈妈做家务,让她休息一下。

b. 我给妈妈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贺卡,表达对她的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对母亲的爱时仍显得拘谨,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示例。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我的母亲是最美的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3. 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懂得尊重和关爱母亲。

一、导入(5分钟)1. 课堂气氛热烈,播放一段与母亲节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母亲节的兴趣。

2. 导入问题:你们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要过母亲节?二、学习(15分钟)1. 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通过PPT或者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母亲节背后的含义和孝敬母亲的意义。

2. 列举一些母亲节的习俗,如给母亲送礼物、做母亲喜欢的事情等,帮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庆祝方式。

三、感悟(15分钟)1. 阅读一篇与母亲相关的文章,如《我的妈妈》,或者播放一段母爱的影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的点滴,思考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

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表达(20分钟)1. 学生表达个人对母亲的感激和爱的方式多样,可以选择小组演讲、个人演讲、写信等形式。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和爱。

3. 为表达的学生点赞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培养(15分钟)1. 通过观看母亲节相关的MV或者展示母亲节的图片,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孝敬之心,如做家务、陪母亲散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母亲,如何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和尊重。

六、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次班会的内容和活动,学生表达对本次班会的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总结和体会孝敬母亲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孝敬自己的母亲。

教学反思:此次班会以母亲节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爱,以及通过实际行动孝敬母亲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增进亲子关系。

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设计多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爱妈妈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爱妈妈

小学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我爱妈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关爱家人和朋友。

二、教学重点:1. 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母亲节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故事、诗歌等素材。

3. 准备卡片、彩纸、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母亲的重要性,分享有关母爱的故事和诗歌,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 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制作母亲节卡片,写上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激之词。

5. 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培养感恩意识。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回报母亲的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母亲节特别行动”,如为母亲做一顿饭、给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为母亲分担家务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

2. 邀请家长参与母亲节班会,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校合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母亲节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3. 学生参与手工制作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在手工制作环节,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且有意义的母亲节卡片。

3. 在课后,鼓励学生持续关爱家人和朋友,将感恩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九、教学资源:1. 母亲节相关资料:图片、视频、故事、诗歌等。

2. 手工制作材料:卡片、彩纸、剪刀、颜料等。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班会,分享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班会活动,让一年级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懂得孝顺和尊重母亲。

3.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母亲节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祝福。

【教学准备】1. 母亲节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具。

2. 班会用品:麦克风、椅子、桌子等。

3. 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开场(5分钟)1. 欢迎学生参加一年级班会,介绍今天的主题:“母亲节”。

2. 引入活动,播放一段与母亲节相关的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母亲节(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简要说明母亲节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2. 显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三、学习母亲节歌曲(10分钟)1. 分发歌谱,教学母亲节歌曲。

可以选择《亲爱的妈妈》,教师带领学生齐唱。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觉,并分享他们喜欢的歌曲。

四、手工制作母亲节礼物(25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制作母亲节礼物。

可以选择制作花朵、贺卡等。

2. 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装饰。

五、表演与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自愿参与表演,可以是学生们的小品、诗歌朗诵、短剧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母亲节礼物,并讲述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向学生再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孝顺责任。

2. 鼓励学生多与母亲沟通,多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 展望下一次班会活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孤儿院或养老院,向孩子们展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观看与母爱有关的电影、故事片等,引导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班会活动,学生对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小学一年级感恩母亲的班会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感恩母亲的班会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感恩母亲的班会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感恩母亲的班会教案篇1班会背景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的庆祝仪式发生在古希腊。

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

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并不一样(参见世界各国母亲节日期)。

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

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

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在家里,学生都是母亲的掌上明珠,百般呵护,可现在他们踏出了家门,走向了储能中学,成为了一个初中生。

更应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懂事明理,不让母亲担心;培养责任心,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

所以本次谈话课主要是抓住“母亲节”这个契机,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体会母亲、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班会目的1、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适应中学生活的能力,让母亲放心。

2、培养健康高尚的感情和健康快乐的心理,懂得母亲对我们的爱。

3、培养责任心,懂得用优异的成绩,懂事明理,回报母亲。

班会准备资料查找,课件制作班会过程一、导入又是5月,刚过了劳动节,即将迎来母亲节。

在母亲节快要来临之际,不知同学们心中想起了什么?念起了什么?有什么触动?……母亲的笑容似春风般和煦,母亲的皱纹是辛苦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如颗颗剔透的珍珠……这些都是日日夜夜为我们操劳的母亲,用爱化成的春风、刻痕、珍珠,你们感受到这种温暖、浓厚、淳美了吗?今天,我们主题谈话课的内容是《感恩母亲节》。

二、知识点化1、母亲节的由来(请丁同学朗读)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悲痛万分的她在次年母亲周年忌日,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

母亲节主题班会《妈妈我爱您》+教案(1)

母亲节主题班会《妈妈我爱您》+教案(1)

母亲节主题班会《妈妈我爱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德育》第四章《家的温暖》,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妈妈我爱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起源和意义,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并学会表达对母亲的爱。

重点: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母亲节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今天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讲述母亲节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3)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制作母亲节贺卡,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2)小组讨论:如何在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爱。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例题,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给妈妈打电话,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母亲的爱。

七、板书设计1. 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2. 感人故事:母爱的伟大3. 表达爱的方式:制作贺卡为妈妈做一件事语言表达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我爱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对母亲的爱。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母亲节的认识和感悟,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母亲节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亲子活动等。

(2)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关心父母,学会承担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

(3)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

一年级班会母亲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增进母子感情。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德。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母亲节的资料,图片等。

2. 准备手工材料,如彩纸、颜料等。

3. 准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节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10分钟)2.1 教师讲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2 学生听讲,提问解答。

3. 制作手工礼物(10分钟)3.1 教师出示手工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礼物。

3.2 学生动手制作礼物,教师巡回指导。

4. 表达感激之情(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激之情。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6. 结束活动(5分钟)6.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6.2 学生合影留念,结束活动。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2. 在学生表达感激之情时,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鼓励和肯定。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活动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手工礼物,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母亲节的了解和感受。

2. 评价学生制作的手工礼物,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评价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母亲》
一、班会活动背景:
以母亲节为契机,以看图片、听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活动目标:
1、父母之劳,感受父母之爱。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社会、老师。

三、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母亲节的资料,表现母爱的文学作品。

2、准备诗朗诵《母亲》,故事《爱吃鱼头的母亲》等资料.
四、活动流程:
1. 师: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放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这个人是母亲;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种爱是母爱。

本周六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感恩母亲。

2、感恩母亲
(1)图片展示母爱。

(让每个学生带一张妈妈的照片或自己与妈妈的合影) (2)试讲故事:《爱吃鱼头的妈妈》
喜欢吃鱼头的妈妈
家里每次吃鱼,妈妈总是吃鱼头,将鱼肚子的肉夹下给我和爸爸。

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的肉一定很好吃。

有一次,奶奶去我家,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与我的那块鱼肚肉夹进了奶奶的碗里。

奶奶对妈妈说:"你忘了,我喜欢吃鱼头.''奶奶眯着眼,慢慢挑去鱼肚上的几块大刺,将鱼肉放进了我的碗里,自己却吃起了鱼头。

怎么奶奶也爱吃鱼头呢?
又一次午餐,趁妈妈盛饭之时,我夹了一个鱼头吃起来。

发现鱼头的肉没有鱼肚的肉好吃,反而还特别难吃,我才知道原来妈妈她------
后来又有一次吃鱼,妈妈刚要把鱼头夹走,我就说:“妈妈我喜欢吃鱼头,你怎么不给我吃呢,下次我也要吃鱼头.''妈妈听了一笑,眼中蓄满了泪花。

3、话说母亲节来历
提问:大家都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
你知道什么花是献给母亲的花?
母亲节起源于那个国家?谁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呢?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

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美国的这一举措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纷纷效仿,至1948年安娜逝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法国的母亲节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于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母亲节;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

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

4、谈感恩行动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用行动感恩父母?全班互动(包括给母亲端水、做家务)说说你打算怎样回报母亲的爱。

5、布置作业
周末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

6、诗朗诵《妈妈的爱》由杨鑫琪和蒲萱容朗诵
杨: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蒲: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杨: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蒲: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齐:谢谢您!妈妈,我爱您!
7、总结
师:孔子说过“人不学,不知道。

”以前,我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还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总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以前,我们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今天,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了这一切,理解了这一切。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深爱自己的儿女,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感到迷惘而不理解罢了。

只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这份爱,相信雨后的晴空会更精彩!
一年级二班
2016.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