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600-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创新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普通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普通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实践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能够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与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研究试图以X市X高中为例,总结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评析,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完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体系,丰富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1.2 课题界定本研究将调查X市X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找出并分析影响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整体效果机制,对所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旨在让进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色化培养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推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1 国外研究现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大力开展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经合组织(OECD)、欧盟(EU)以及美国和日本。
1997 年 12 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 SeCo),该项目指出了核心素养的三方面内涵,遴选了核心素养的内容结构,即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
2002 年,欧盟专门针对核心素养的研制和建设而设立的“工作组 B”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进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了“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给出了第一个版本的核心素养。
2006 年,欧盟发布了核心素养的最终版本,并确定了八项核心素养。
最终,该版本成为推进终身学习和教育与培训改革的参照框架。
美国的核心素养研究主要是针对课程展开的,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由指标成分、内容和四大支持系统组成。
英语课题申报评审书

(一)学校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二)县局教科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这些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和教师已经进行过一些有关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研究,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经验的借鉴。我们课题组将以两校小学部为研究单位,立足于校本教学研究,结合本地区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小学高年级有效性英语作业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研究的价值: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通过作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浓厚的语言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对于教师而言,作业的布置探寻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外语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激发。
2、通过五、六年级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讨论、调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交流交际意识。
3、全体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均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下中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下中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依然存在唯分数论、过度关注升学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缺乏等问题。
教师过于重视强化基础知识,过于重视记忆能力等这种低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最高级的认知能力,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实到教育教学中,贯穿到学生的实际获得中,也成为一个重要且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课题界定核心素养: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可以把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问题解决能力等)、自主发展能力包容在内,甚至还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
因此,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性是人作为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宝塔顶尖上的明珠。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核心素养”的“核心”指向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
“素养”具有综合性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也是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界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两个显著标志:其一,思维产物是新颖的,有价值的;其二,思维过程也是新颖的。
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许是人们久已熟知的,所创造的产物并无社会价值,但对其自身来说,是有价值的,其思维过是创造性的。
初中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培养期,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完整过程,形成较完整的创造性思维结构;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申报】英语素养与英语教育创新

英语素养与英语教育创新Title: English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in English Education1. BackgroundEnglish litera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As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However, tradi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often focuses solely on language skills, 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literacy and creativ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English education that promote English literacy and foster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ies.2. Objectives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are as follows:-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iteracy and creativity - Identify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enhance English literacy- Develop and implement an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that integrates English literacy and creative thinking-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ly developed English education model3. Literature Review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ill be conducted. This review will cover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literacy, creativity, and innovativepedagogical practices in English education. The review will help identify gap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4. Research Methodology4.1 Data Collection- Survey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ll be conduct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English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English literacy and the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 system.- Inter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will be conducted with English teachers to explor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fostering English literacy, and their views on promoting creativity in English educati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of English classes will be carried out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Stud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sessments will be conducted to measur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new English education model.4.2 Data AnalysisData collected from surveys,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will be analyzed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matic analysis will be employed to identify recurring themes and patterns in th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quantitative data from the stud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s.5. Expected Outcom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literacy and English education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of innovative pedagogical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to enhance English literacy and stimulate creativity- Development of an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that integrates English literacy and creative thinking-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ly developed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new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6.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This research project on English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in English education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t aim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language skills and English literacy, thereby nurturing students who are competent not only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but also in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By implementing the newly developed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we can transform the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of our students and better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challenges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7. BudgetThe estimated budget for this research project includes expenses for surveys, interview transcripti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student assessments, data analysis softwar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research assistance. The detailed budget will be provided upon approval of this proposal.8.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nglish literacy in English education and propose innovative pedagogical strategies to enhance English literacy and promote creativity in students. By addressing the existing gaps in English education, this projec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English is taught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ultimately benefiting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课题申报】初中英语教育与创新英语教育

初中英语教育与创新英语教育《初中英语教育与创新英语教育》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项目致力于开展创新英语教育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项目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探索创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2. 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内容与详细计划1. 开展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摩和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国内外创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策略,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制学习等。
并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时间安排:第一年进行文献研究和相关调研,第二年进行教师培训和方法尝试。
2. 构建创新英语教学环境和资源库根据创新英语教学需要,搭建创新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工具,为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立创新英语资源库,收集整理有趣、实用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同时,对传统的教材和课程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
时间安排:第一年搭建教室和收集资源,第二年改进教材和课程。
3. 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工具,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时间安排:第一年开展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第二年组织英语竞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开展创新课程和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申报】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研究

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研究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英语素养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英语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不足、缺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寻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英语教材的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可以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素养水平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对于推动英语教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英语素养与英语教材创新,可以深入分析现有教材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英语教材的创新与优化。
3. 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目标和关键问题1. 研究目标:(1)系统总结英语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分析英语教材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
(3)提出优化英语教材的方法和策略,促进英语教材的创新。
(4)探索如何通过教材设计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关键问题:(1)英语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英语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3)英语教材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4)如何优化英语教材,促进英语教材的创新。
(5)如何通过教材设计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英语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英语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3)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4)教材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核心素养引领下培养初中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培养初中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课题界定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一)理论依据正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表达,引导学生反思等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
“核心素养”培养其实就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化过程。
(二)研究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化,体现英语核心素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三)研究内容:①明确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实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创新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未来基础教育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钟启泉,2005)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
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一项。
目前学界已经讨论形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普遍感到茫然困惑,不知道如何用抽象的指导性目标指导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要开始关注如何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认识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项课题就是从实际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界定本课题中讨论的“学生”,既指基础教育中的学生,也指高校职前培养的学生,职前培养的学生就是职后培养的教师,是从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的应用型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都纷纷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上已有的“核心素养体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成功生活取向的思维核心型,终身学习取向的知识核心型,个人发展取向的价值核心型和综合性取向的教育系统型。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尽管各国或地区因本土情境脉络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的更新、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过程的创新、课程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变革。
(左璜,2016)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从理论界定转化到了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4年国内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此文件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出新指向,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给予新指示,至此,迎来了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育(常珊珊,2015)。
在总目标之下,学界开始了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大体是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等问题的探索,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统一的认识。
一些研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对研制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柳夕浪认为,应借鉴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
辛涛、姜宇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辛涛、姜宇、刘霞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我国的教育目标、国外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原则等几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
由于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研究者都在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成熟的经验,探讨值得借鉴的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最受关注的三项措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评价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本选题的选题意义在于: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当下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已经明确指出,新一轮课改的中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未来基础教育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在于:⑴这是一项侧重于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应用型研究。
只有将上位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并真正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走进学生的素养结构,成为学生的素养。
⑵在目前国内学界对外语学科素养的探讨尚显不足的背景下,这项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
与有关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相比,专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关注的学科也较为单一,偏重数学和理科。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⑶积极探索高校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助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在课改中的重要性已经预示着,寻求高校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互助式发展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既能帮助职后教师突破新课改中的瓶颈,促进专业化发展,也能帮助高校培养出满足基础实际需求的职前教师。
2.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本课题依据的理论主要是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来源。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支撑核心素养的理论是建构式学习。
学习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学习,还是学生智力建构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过程。
研究目标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与具体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
也就是核心素养“如何教”的问题,切实通过课题的教与学落实核心素养。
研究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分成三个支撑点来探究: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设计、教学评价的创新与设计。
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设计是探讨核心素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中那些保留现实生活本来具有的丰富性的情境设计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品格。
由于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的,故情境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提倡体验学习。
以“启发式”“探究式” “独立发现式”教学模式取代“注入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和思考,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设计是探讨核心素养要求的动态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 是新课程改革中针对教师与教材关系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传统“教教材”行为的纠正。
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探讨学科课程与教材,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对教材以外的其他材料进行开发,对学科课程与教材加以创造。
教学评价的创新与设计是探讨核心素养要求的科学教学评价。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与教学变革相适应,课程教学评价的评价取向应该是“以学评教”。
“以学评教”的评价体系是以教师教导所引起和促进的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状态来评价教师教导的质量和效果。
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实际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状态,如学习行为的针对性、能动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研究假设本课题依据一定的知识、理论、事实和资料,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选题做出的推测性论断和假设为:通过切实展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创新能够实现上位的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上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而且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与职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够互惠互利,形成互助式发展,共同进步。
创新之处⑴本课题针对核心素养展开的研究不在拘泥于“为什么”“和“是什么”,而且讨论“如何做” ,探索理论如何变成现实,是对核心素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经过二三年的发展,国内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构成已经形成,还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就英语学科来看,目前已经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课题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应用型研究,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⑵本课题把高校的研究队伍与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统一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高校在帮助基础教育寻求切实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模式的同时,基础教育也在积极推动高校反思职前培养的质量,引导职前培养发展出特色,保障师范性,从而实现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发展。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从两个方向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中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这个方向,研究思路为:从与实习学校和区教研员的合作入手,开展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创新与设计。
在高校职前培养的这个方向,研究思路为:从教师教育类课程《英语课程教学论》的课程改革入手,开展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为结合,即案例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文献阅读与访谈问卷相结合,质的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相结合,中小学教师指导与课程论教师指导相结合,实践性知识培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教育实习与课堂内学习相结合。
技术路线以实践活动和教研活动开发为主,设计创新。
实施步骤1)2019年上半年会通过这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职前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
这门课程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来部分实现培养职前教师需要的思维品质和实践性知识。
即在课程学习中,利用毕博平台和其他媒介手段,通过视频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观察中反思,寻求对策,通过探究合作最终形成能够指导教学的属于个体的实践性知识。
2)在2019年全年,将与××××××教研员及其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第一轮的教研活动和合作,通过评课议课、师徒合作、名校见习实习、讲座、学术会议、个案研究等等灵活的方式,开展基础教育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教研,为一线的教师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3) 2019年下半年,学习了《英语教学课程论》的本科生(职前教师)会选拔培训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以赛促学,通过培养一部分有潜力的学生来反映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成果。
同时开展教学实习实践活动和调研。
4) 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到实习学校和联系学校,与一线的英语教师开展走进日常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创新,把探索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模式放到日常的课堂中磨合检验。
5) 2020年全年,属于思考沉淀总结阶段,完成所有计划中研究成果的撰写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