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姓氏称谓

合集下载

1-8姓氏称谓

1-8姓氏称谓

谥号 庙号 年号
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谥 号;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明、 清两代的皇帝常以其年号来称呼。
请说出下列皇帝的称号分别是什么号? 汉文帝 隋文帝 宋徽宗 元世祖 咸丰帝 唐高宗 明成祖 清高宗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学习任务四:避讳

国讳
公讳 分类 圣人讳
氏 名
字 号
私讳
家讳
区分族群内的各个成员 始生三月而加名, 故云幼名
姓名
名字
成人后取的别名 男子二十行加冠礼 女子十五行及笄礼
名以正体,字以表 德,故名表字

名 讳

避 讳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学习任务三:号
又叫别号,是古人名与字以外的别名。

氏 名 字

请说出下列人物中红色的为名字号中的什么? 常山赵子龙 屈原 苏东坡 李易安 及时雨宋江 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
改字
避讳
书写 避讳 方法
空字 缺笔
读音 避讳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小结与回顾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作业 写一段“欢迎词”,考虑在“自我介绍”如何借 助自己的姓名加以发挥,以便让游客更深刻地记住 你。 阅读《百家姓》、《新百家姓》,了解你的姓氏 在其中的位次。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导游任务:台湾嘉义大陆寻根团
欣闻云翔公手植银杏,历八百八 十余载,枝繁叶茂,荫泽一方。当率 族人,吃斋念佛,顶礼膜拜。 ——思梧公濮怀桐 古银杏
濮院香海寺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姓氏称谓
嘉兴市假日旅行社接团计划书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古代姓氏称谓

古代姓氏称谓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 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 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 的署名。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 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 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 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 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 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 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如明朝画家陈洪绶有 “老莲”、“老迟”、“悔பைடு நூலகம்”、“云门僧” 等四个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 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正因为“号”是自己起 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 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 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
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 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 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 ,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 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 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 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 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 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 ,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 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 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 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 语。
古代称谓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 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 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 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 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 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 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 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 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 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中国古代姓氏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称谓..

(5)地名命名
(6)出生情形命名
(7)生理特征命名
(8)数字命名 宋元时,以父母年龄合计数或出生时祖父 年龄命名。
朱重八
(10)祝愿命名
(11)诗句命名 钱谦益:“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僧道名的使用
道教不抛弃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 ,所以道 号可以和姓连在一起称呼。 丘处机、王重阳 僧人抛弃一切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 ,故只 有法名而无姓。 陈玄奘、沙悟净、鲁智深
孟浩然——孟襄阳;
柳宗元——柳河东; 汤显祖——汤临川; 康有为——康南海;
张九龄——张曲江;
王安石——王临川; 顾炎武——顾亭林; 袁世凯——袁项城。
7.称官名
贾谊——贾太傅;
嵇康——嵇中散;
阮籍——阮步兵;
王羲之——王右军;
王维——王右丞;
刘禹锡——刘宾客;
白居易——白司马;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人。 (8)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 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4.年龄称谓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中国人辈份及称呼大全

中国人辈份及称呼大全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随着独生子女的谈婚论嫁,他们的下一代将没有姨,姑,叔,伯,表妹,表哥.....等, 到那时,不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上下5千年的辈分与称呼吧!一.辈分名称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各种称呼的英语表达

各种称呼的英语表达

各种称呼的英语表达第一大类一、家庭成员的称呼。

Mother(母亲),Mum(妈妈—英国英语),Mom(妈妈—美国英语),Mummy(妈咪—英语英语),Mommy (妈咪—美国英语), Father(父亲), Dad(爸爸—英国英语),Pop(爸爸—美国英语),Pa(爸), Daddy(爸爸),Grandpa(爷爷、外公),Granddad (爷爷、外公), Grandma(奶奶、姥姥), Baby(宝宝)。

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有Uncle(叔、伯、姑父、舅父等),Aunt或Auntie(婶、姨、姑妈、舅妈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教名连用。

如:Thankyou,UncleandAunt.谢谢你们,叔叔婶婶。

Here come Uncle Charlie and Aunt Alice.查理叔叔和艾丽斯婶婶来了。

Uncle与Aunt现在一般不用于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这与汉语不同。

英语中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之间一般直呼其名,brother, cousin等不再当作亲属关系的称呼。

另外,Father可用以称呼罗马天主教神父。

如:Father O’Brien奥布莱恩神父。

Mother和sister可用以称呼修女、尼姑。

Brother可用以称呼修士、和尚。

Sister有时和Nurse一样,用以称呼护士。

人们还常带姓氏称谓(外)祖父母(但不用作呼语),以区别于其他姓的祖辈。

如Grandpa Jenkings詹金斯爷爷Grandma Jenkins詹金斯奶奶。

二、对老师的称呼英语中,teacher是与worker,farmer一样表职业的名词,不可用作称呼。

在不知老师姓名或庄重场合,对老师称sir(男老师) Madame(已婚女老师)、Miss(未婚女老师)。

如“老师,早上好”,可说“Good morning, Sir / Madame / Miss”。

一般情况对老师的称呼与普通社交场合称呼一样,用Mr., Mrs., Miss, Ms加一姓氏来称呼。

1-8姓氏称谓

1-8姓氏称谓

教案1-8 姓氏称谓执行日期:序号:【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姓氏,以及名字号的意义;2. 了解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3. 了解避讳的含义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能看懂古代文献中简单的称谓方式;2. 能合理运用姓氏称谓的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三、德育与情感目标1. 培养“未来导游”严谨、细致、求实的职业化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2. 理解古代姓氏称谓背后所隐藏的礼仪文化、宗法观念、民族情感;3. 理解姓氏是中华民族的根系,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清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以及避讳的关系;2. 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3. 中国古代“名”、“字”、“号”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课型】讲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按姓氏笔画分组:请按PPT提示的座位就座问:这是什么标准的排列顺序?——该班共人,个姓氏二、任务导入1. 背景:2009年9月,嘉兴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观光协会正式签署旅游合作协议2. 昨天(14日)接到任务:台湾寻根团濮姓族人(濮院濮凤后人)30人将于今年清明节来禾,90岁族长思梧公带团,行程为“嘉兴濮院——陕西——北京——台湾”,嘉兴三日。

3. 关于濮院濮氏的相关信息●始祖:姚散。

●濮院濮氏始祖:南宋濮凤。

为濮院开镇始祖。

今尚存银杏两棵。

●濮鉴:字明之,元代,建香海寺、翔云观。

●濮振纪:号鼎堂,明末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嘉义濮氏迁始祖。

●濮怀桐:字思梧,濮院濮氏第三十一代传人,嘉义濮氏族长。

【濮凤资料】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

父名原,字南岩,为宋左仆射。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扈驾南渡,与弟凰(字去隐),寄居广德。

建炎三年,至临安(今杭州),任著作郎兼羽林中卫、护圣军右骑尉。

尝撰《宣仁太后实录》,太后见其丰姿不凡,选尚德阳公主,为驸马都尉。

离广德时,凤悉以家产让弟,徙居语溪(崇德县)梧桐乡幽湖(今桐乡濮院镇)。

称呼名字的技巧

称呼名字的技巧

称呼名字的技巧
1. 使用全名:在正式场合或初次见面时,可以使用对方全名来表示尊敬和重视。

比如:"李先生"或"王女士"。

2. 使用姓氏:如果不确定对方的称呼,可以使用对方的姓氏来表示礼貌。

比如:"张先生"或"刘女士"。

3. 使用称谓:根据对方的职业或地位,可以使用相应的称谓来称呼对方。

比如:"教授"、"博士"、"总经理"等。

4. 使用尊称:在与年长或地位较高的人交往时,使用尊敬的称谓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5. 使用昵称:在熟悉的环境下,使用对方的昵称可以增进亲近感和友好度。

比如:"小李"、"小王"等。

6. 使用称呼+姓名:有时,为了更加准确地指代对方,可以使用称呼加上对方的名字。

比如:"小张"、"阿明"等。

7. 注意国际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称呼的差异。

比如,有些国家使用姓氏在前,有些则使用姓氏在后。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清末。是封建皇帝纪年的 名号。汉武帝即位的一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 称为建元二年,直到改元,明清两代皇帝基本不 改元,因此可以用年号称皇帝,如康熙、乾隆等。
年龄称谓
提醒
赤子:未满周岁的婴儿
髫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到十五六岁
姓氏·称谓
姓·氏 ①上古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②古代氏的重要作用:“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 贱者有名无氏。”
③氏同姓不同,可以通婚姻;姓同氏不同,不可通 婚姻。
名·字·号
提醒
①“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时所起的, 供长辈呼唤的。男子到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 要另起一个“字”。女子十五岁成年许嫁,举行 “笄礼”,也要取字。
志学之年: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加冠:男子二十岁——弱冠
提醒
年龄称谓
提醒
而立:三十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克壮:正当壮年)
Hale Waihona Puke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艾,半百)
耳顺、花甲:六十岁
下寿:六十岁以上
古稀,从心之年:七十岁
耄耋:七八九十岁,指老人
喜寿:七十七岁
年龄称谓 伞寿:80岁寿辰 中寿:80岁以上 米寿:88岁 上寿:90岁以上 白寿:99岁 期颐:100岁 茶寿:108岁 双稀:140岁
提醒
②周代贵族男子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 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别,就构 成了男子字的全称。
如孔丘,字仲尼,字的全称为仲尼甫,略称为仲 尼、尼父。
提醒 ③名和字连起来称呼是为了表示尊敬,古人尊对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1-8 姓氏称谓【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姓氏,以及名字号的意义;2. 了解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3. 了解避讳的含义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能看懂古代文献中简单的称谓方式;2. 能合理运用姓氏称谓的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三、德育与情感目标1. 培养“未来导游”严谨、细致、求实的职业化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2. 理解古代姓氏称谓背后所隐藏的礼仪文化、宗法观念、民族情感;3. 理解姓氏是中华民族的根系,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清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以及避讳的关系;2. 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3. 中国古代“名”、“字”、“号”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课型】讲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按姓氏笔画分组:请按PPT提示的座位就座问:这是什么标准的排列顺序?——该班共人,个姓氏二、任务导入1. 背景:2009年9月,嘉兴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观光协会正式签署旅游合作协议2. 昨天(14日)接到任务:台湾寻根团濮姓族人(濮院濮凤后人)30人将于今年清明节来禾,90岁族长思梧公带团,行程为“嘉兴濮院——陕西——北京——台湾”,嘉兴三日。

3. 关于濮院濮氏的相关信息●始祖:姚散。

●濮院濮氏始祖:南宋濮凤。

为濮院开镇始祖。

今尚存银杏两棵。

●濮鉴:字明之,元代,建香海寺、翔云观。

●濮振纪:号鼎堂,明末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嘉义濮氏迁始祖。

●濮怀桐:字思梧,濮院濮氏第三十一代传人,嘉义濮氏族长。

【濮凤资料】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

父名原,字南岩,为宋左仆射。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扈驾南渡,与弟凰(字去隐),寄居广德。

建炎三年,至临安(今杭州),任著作郎兼羽林中卫、护圣军右骑尉。

尝撰《宣仁太后实录》,太后见其丰姿不凡,选尚德阳公主,为驸马都尉。

离广德时,凤悉以家产让弟,徙居语溪(崇德县)梧桐乡幽湖(今桐乡濮院镇)。

时幽湖为一草市,因历来有“凤栖梧桐”之说,适与名字相符,便定居于此。

(据《桐乡县志》记载:“公讳凤,谓凤栖梧桐,事有适府。

遂家于此”)。

至六世孙濮斗南,因拥立宋理宗有功,赐第名为濮院。

濮凤为濮院开镇始祖。

凤生六子,名梧、桐、樘、棣、梓、榛,皆显贵。

次子濮桐,初任国子监学录,历官至太尉。

工诗,与当时名士王十朋友善。

【濮怀桐信函】“欣闻云翔公手植银杏,历八百八十余载,枝繁叶茂,荫泽一方。

当率族人,吃斋念佛,顶礼膜拜。

”4. 嘉兴市假日旅行社接团计划书:不求学生看懂计划书(导游业务未学到此部分内容),突行程活动内容入住酒店用餐D1:浦东机场16:15接团(CA1778),入住酒店,抵达后用餐。

阳光大酒店晚餐:阳光大酒店D2:赴濮院,南宋古银杏祭祖,香海寺拜佛,翔云观烧香,与濮院濮氏后人会面。

阳光大酒店早餐:阳光大酒店中餐:香海寺素斋晚餐:太阳城大酒店D3:游览南湖,欣赏江南水乡文化,午餐后送团。

——早餐:阳光大酒店中餐:金悦大酒店备注1.台湾嘉义大陆寻根团2.该团行程总安排:台湾——嘉兴/濮院——陕西——北京——台湾类别主要内容计划完成时间完成情况业务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 1. 关于“寻根问祖”的知识:姓氏称谓。

3月15日2. 濮院濮氏家族,寻访濮院濮氏后人。

3月18日3. 濮院南宋古银杏、香海寺、翔云观。

3月18日4. 南湖和嘉兴其他景点情况。

——OK5. 台湾以及嘉义的有关知识。

3月26日6. 海峡两岸有关政治、经济、民生等知识和信息。

3月31日形象准备心理准备我是最棒的导游!一定要让台湾同胞留下最好的、最深刻的回忆!——OK1. 小赵的第一个疑问:“濮姓”和“濮氏”,“濮”是“姓”还是“氏”?提问,讨论,回答,举手统计2. 先有“姓”还是先有“氏”?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姓氏起源时代作用关系姓母系氏族社会别婚姻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到汉代则全部叫做姓,并且从天子到庶民人人都有姓。

氏父系氏族社会明贵贱3. 讲解关于姓氏的知识,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1)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近亲结婚,子多弱残;拟姓别之,以别婚姻——从族内婚到族外婚。

(生——姓,出生/血统来源)——优生(2)姓多女旁,母系显然。

——取姓的方法,多源于族名,而族名多来自图腾,图腾来自族群特点(狩猎、游牧等)举例:姬(熊,最早出现在甲骨文,没有女旁,像一只大熊的脚印)、姜(羊)(3)父系氏族,男权上升,子孙繁衍,分支别列,嫡庶长幼,胙土赐氏(明确:治国之方)。

——取氏的方法:父祖名字、爵号,居住地,封号,官爵,职业等以封地为姓。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PPT)。

——简言之,氏是姓的分支——氏即示,同宗,指向祖宗神牌,宗即聚居在同一个屋顶下,有同一个祖神的人。

(4)意义:文明发展——早期的中国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分立新氏的方式逐步向外延伸、开拓疆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5)姓氏在文化意义上的作用巨大,影响深远的“周礼”,就是一整套以姓氏为中心的承袭、祭祀、人际伦理、社会等级等行为规范和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分封和承袭制度。

“封建”的词义:本义是“封邦建国”(板书),就是分封诸侯的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嫡长子继承制,嫡系非长子,庶子:大宗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封无可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异姓分封(6)姓氏合一——“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则全都叫做姓,并且自天子到庶民人人都可以有姓。

”为什么?——战国天子影响力下降,诸侯权力下降(韩赵魏三家分晋,大夫),诸侯兼并,封国灭绝,大量有姓氏的贵族流落为平民,越来越多的平民因战功及其他原因获得姓氏(激励手段),于是渐渐合一。

(7)姓氏的演变表明了文明的进步。

“百姓”涵义的演变:从贵族到平民(8)家谱、族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父权,家族宗族观念,家国观念,凝聚力;Y 染色体;姓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问祖(9)姓氏树:华夏子孙,万姓一家。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的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一千五百个,在当今中国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个。

序号内容课外扩充1 “姓”由“生”演化而来,表明一个人的血统。

同姓不婚,反映了古代社会从族内婚过渡到族外婚。

传说中伏羲正姓氏,制定同姓不婚的制度。

查阅相关知识:太昊陵,泥泥狗。

2 姓多源于族名,而族名多来自部落图腾。

如轩辕氏黄帝姓姬,其图腾为熊;神农氏炎帝姓姜,其图腾为羊。

夏、商、周部落的姓分别是姒、子、姬。

3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胙土赐氏,是姓的分支。

早期的中国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分立新氏的方式逐步向外延伸、开拓疆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封建”的含义就是“封邦建国”。

※了解:嫡长子继承制4 “氏”的来历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姓为氏,如姬、姜、姚、姒等;(2)以受封地(诸侯国名、卿大夫采邑)为氏,如齐、查一查我的姓氏来源:我的姓氏:(1)姓氏来源鲁、宋、郑、吴、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唐、吕,苏、屈、解、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3)以所居地名为氏,如西门、东郭、南宫、邱、郭、池、门、裴、陆、阎、郝、欧阳等;(4)以官名或职业为氏,如司马、司徒、司空、王、侯、史、巫、卜、张、李、董、陶、屠等;(5)以先人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公孙、皇甫、叔孙、游、臧,武、穆、庄、宣等;(6)以排序为氏,如伯、孟、仲、叔、季、第五等;(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尉迟、宇文、呼延、慕容、哥舒、耶律等。

(2)得姓始祖(3)历史名人:(4)其他:5 以往贵族才有姓,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百姓”涵义的演变:从到。

6 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有专家解释称,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思考:从“文化”和“科学”两个角度看“姓氏”。

※思考:家族——国家:姓氏对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4. 回顾明确:“濮”应是“氏”,由封地(地名或国名)为氏。

但后来称“濮姓”或“濮氏”均可,从这个意义来说,是“氏”,也是“姓”。

四、名字号1. 小赵的第二个疑问:“云翔公”是什么意思?“濮振纪迁台”,信里说“鼎堂公”,“濮怀桐”的姓名后又有括号注明“思梧”,这是什么意思?提问与明确:“云翔公”是字,濮凤字云翔;濮振纪是名,鼎堂是他的号;思梧是濮怀桐的字。

2. 名与姓氏的关系:对外称呼和对内称呼●名——幼名——部落内互相辨识称呼的需要——名的作用——名与人的联系,尊崇与诅咒因之,《封神演义》张桂芳呼名落马,《西游记》银角大王呼名入葫芦;《红楼梦》整蛊针刺(巫术)——尊卑等级,敬避不称(避讳)——名的称呼辨识功能部分丧失——双名制:字●字——冠字——社交场合:成人(加冠及笄)——身份的象征●号——别号——他号,自号●《礼记·檀弓》:“幼名,冠字。

”疏云:“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义表德。

”含义称呼用途其他名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名以正体自称,上对下,长对少字成人后取的别名,称“表字”。

字以表德下对上,平辈互称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及笄礼。

号又叫“别号”,是古人名与字以外的别名。

尊称绰号、诨号※要求熟知中国一些文化名人的字或号课堂练习:常山赵子龙屈原苏东坡李易安及时雨宋江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小赵怎么称呼?濮老、濮老先生五、特殊的号:谥号、庙号、年号号概念对应人物举例其他谥号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据死者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

帝王官僚名人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诸葛亮谥“忠武”,萧统谥“昭明”,欧阳修谥“文忠”,岳飞谥“武穆”。

美谥恶谥平谥庙号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

皇帝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一般是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祖”;之后的嗣君称“宗”。

年号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皇帝祥符、靖康、景泰、景德、嘉靖、康熙、乾隆、光绪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

备注:关于皇帝的称号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谥号;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常以其年号来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