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教材文化常识汇编

合集下载

高一粤教版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一粤教版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一粤教版知识点总结语文语文课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下面是我对高一粤教版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诗歌鉴赏高一语文教材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同学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各种诗歌,提高自己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解读诗歌的含义和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同学们在高一学年需要学习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比如注释、断句、词语理解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现代阅读与写作在现代阅读与写作方面,同学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科学阅读、批判性阅读和文学鉴赏。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包括作文、课外阅读笔记和读后感等。

四、古代文学与文化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

在高一粤教版语文教材中,同学们会接触到《古诗十九首》、《玉蝴蝶》等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修辞与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表达的技巧。

在高一语文教材中,我们会学习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六、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各类文本,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和写作。

同学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阅读理解方面,需要掌握问题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在写作方面,则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高一粤教版语文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付出持久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

2024年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一语文教材(粤教版)中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课文分析与理解1. 课文主题和情感:明确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本中隐含的信息和内涵。

2. 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分析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心理动态及所引起的故事发展,把握人物在情感、意志和行为上的特点和转变。

3. 叙事方式和结构特点:分析课文的叙事方式、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理解课文中的时间、地点、环境、背景和事件等要素,把握故事的整体发展及层次结构。

4. 情节分析和主题变化: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把握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情节对主题的发展和变化的作用。

二、诗歌鉴赏1. 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音乐性、节奏感、押韵等)和表现形式(写景、写情、抒怀、叙事等),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规律。

2. 诗歌意境和表达手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排比等),把握作者韵律和意境的营造。

3. 诗歌主题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审美追求和思想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字句运用、句式结构、文辞修辞等)和阅读方法(解句、析字、辨词义等),把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2.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掌握各种体裁(诗、赋、文、辞、记、传等)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主题和意义: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意义,分析文言文中的思想观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审美取向。

四、短篇小说阅读1. 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情节起伏、情感冲突、情节发展等)和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等),理解短篇小说的自然流畅和紧凑性。

2. 短篇小说的主题意义和情感表达:把握短篇小说的主题意义,分析作品中的思想观点、情感表达和个人命运,理解作品所揭示的人生智慧和社会现实。

粤教版教材课内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粤教版教材课内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粤教版教材课内古代文化常识整理一轮复习古诗文板块时,回归课本,课内的大量古诗文中都出现了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生注意收集整理,并适时对相关词语进行解析。

因为这些词语数量已比较可观,且其都置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句中。

暂时归纳如下表所示(共计52个),如有疏漏请大家自行补全。

必修1 例句词语释义所属类别《氓》尔卜尔筮卜筮用龟甲占卦曰“卜”,用蓍草占卦曰“筮”宗法礼俗《氓》总角之宴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为“总角”宗法礼俗《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考死去的父亲(死去的母亲称“妣”,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宗法礼俗《离骚》唯庚寅吾以降庚寅干支纪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有干支纪年纪月,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的“壬戌”就是纪年)天文历法《孔雀东南飞》为仲卿母所谴谴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宗法礼俗《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结发束发(男20岁,女15岁),代表成年,可以结婚了宗法礼俗《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初七农历七月七日,当晚女子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宗法礼俗《短歌行》唯有杜康杜康相传为古代发明造酒的人,代称“酒”宗法礼俗《短歌行》青青子衿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代称“贤才”宗法礼俗必修2文章例句相关词语释义所属类别《赤壁赋》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望,农历小月为十五日,大月为十六日天文历法《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

古代为了观测天象,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天文历法《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异爨爨,起灶做饭,“异爨”指大家庭分家宗法礼俗《项脊轩志》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制的长方形薄板,大臣上朝时手持,写有内容用以备忘宗法礼俗《项脊轩志》吾妻来归归出嫁宗法礼俗《项脊轩志》吾妻归宁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宗法礼俗《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曹魏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宗法礼俗必修3文章例句相关词语释义所属类别《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玉门关关隘名,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时所设,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古代地理《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也称“左降”古代官制《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古代官制《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宗法礼俗《雨霖铃》对长亭晚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送别。

(粤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知识点背诵整理

(粤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知识点背诵整理

(粤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知识点背诵
整理
本文档整理了(粤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背诵复。

第一单元:课文朗读与记叙文
- 课文朗读
- 学生需要熟读课文,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流利地朗读出每个字词。

- 要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的用心,感受文化内涵。

- 记叙文
- 记叙文是以特定事物或人物经历为蓝本,进行情节描写或事件叙述的文体。

- 学生需要掌握记叙文的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等要素。

第二单元:词语认读与说明文
- 词语认读
- 学生要学会用正确的音、形、义认读词语,培养准确理解和
运用词语的能力。

- 说明文
- 说明文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通过分析和解释来说明事物的
特点、原理、方法等。

- 学生需要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关键词汇及其解释。

第三单元:文言文诵读与记叙文
- 文言文诵读
- 学生需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读音和声调,准确朗读古文,理解
古文的内涵和意思。

- 记叙文
- 学生需要了解记叙文的古代特点,理解文章的情节和形式等。

第四单元: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
- 诗歌赏析
- 学生需要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欣赏诗歌的美。

- 诗歌写作
- 学生要学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感受,培养创作诗歌的能力。

以上是(粤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重要知识点背诵整理,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部分:诗歌鉴赏1. 诗歌的基本特点- 以字数有限、意象鲜明、语言精练为特点- 通过形象描绘、文字美化以及抒发情感- 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自由诗等不同形式2. 诗歌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象征、对偶等手法用于描绘、表达情感- 律诗、绝句、词等形式适用于特定情境或表达特定情感3. 诗歌鉴赏的方法- 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4. 典型诗歌鉴赏- 李白的《静夜思》、《将进酒》等- 杜甫的《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赋》等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特点- 古文化遗产,形式上和现代汉语不同- 借代、典故、古体词汇等较多- 文字简练、表达深刻2. 文言文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常见- 用于表达情感、强调思想、描绘景物3. 文言文阅读方法- 了解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作者用词、句式、修辞手法-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意义4. 典型文言文阅读篇章- 《论语》、《史记》、《诗经》等古代经典- 《红楼梦》、《水浒传》等明代小说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特点- 准确、简洁、通俗易懂- 以说明、议论、叙述等方式表达2. 现代文文体和写作技巧- 故事、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文体- 戏剧、小说、散文、报告等文类3. 现代文阅读技巧- 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分析作者观点和写作意图- 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线索4. 典型现代文阅读篇章- 《红楼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描写- 《围城》中的现代人生困境描绘- 《老人与海》中的人性和命运哲理第四部分: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1.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 用于表达情感、描绘形象、强调意义2. 写作技巧- 扎实的词汇和句法功底- 合理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丰富的具体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3. 文章写作要领- 确定写作主题和观点- 打造生动有趣的开头和结尾- 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第五部分:古代文化和经典作品1.《论语》- 论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史记》- 记载中国历史- 以正面评价和批评称述人物和事件3. 《红楼梦》- 描绘众多人物形象和命运故事- 反映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封建制度的弊端4. 《水浒传》- 讲述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冤屈5. 《诗经》- 描述古代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 形成了古代文化的基础和传统以上仅为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整理(第一辑)(精校WORD版)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整理(第一辑)(精校WORD版)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整理(第一辑)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整理(第一辑)佛山大圣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整理(一)整理: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梁圣东笔者按:高中文言文该如何复习?如何才能做到纲举目张、变繁为简,提高复习的效度?这是高三师生需要面对并且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向来是师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为给考生更好地复习文言文,能够牢牢把握文言规律,使语文高考文言文轻松过关,甚至能够提高古诗背诵的效果,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困惑,现做了一些基础整理,绝大多数的例子出自网友的,但是经过笔者梳理之后,面貌与大家在网上、教辅资料上所见到的课本文言文资料决不一样。

因本文整理也耗费过去较多时间和精力,故分作若干文段贴出,陆续分享给关注本博的朋友。

第一篇最为关键,就是理顺思路,明白高考考查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一、教材古诗文目录(粗体为必背篇目)必修一14.《诗经》两首:静女氓15.离骚(节选)(屈原)16.孔雀东南飞(并序)17.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陶渊明)文言实词(1)必修二4.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14.阿房宫赋(杜牧)15.赤壁赋(苏轼)16.项脊轩志(归有光)17.与妻书(林觉民)18.逍遥游(节选)《庄子》19.兰亭集序(王羲之)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文言虚词(1)必修三14.唐诗五首:山居秋瞑(王维)从军行(之四)(王昌龄)登高(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15.蜀道难(李白)1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7.宋词四首:雨霖铃(柳永)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声声慢(李清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8.诗词三首:虞美人(李煜)书愤(陆游)扬州慢(姜夔)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格律必修四14.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5.劝学(节选)(《荀子》)16.过秦论(贾谊)17.师说(韩愈)18.晏子治东阿(刘向)19.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常见文言句式整理积累文言实词(2)文言宾语前置句式必修五14.鸿门宴(司马迁)15.陈情表(李密)16.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1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19.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文言虚词(2)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2.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3.杜甫诗:登岳阳楼4.即景抒情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3.柳永词:望海潮14.苏轼词:定风波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13.滕王阁序(王勃)1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选修13《〈论语〉选读》《论语》十则(精选)二、课文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词类(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二)动词作名词(三)形容词作名词(四)形容词作动词(五)名词作状语(六)数词活用(七)意动用法(八)使动用法(九)为动用法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主谓倒装句(四)宾语前置句(五)定语后置句(六)状语后置句(七)省略句五、固定结构。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的正确运用- 同音字/同音词的辨析- 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 成语/俗语的使用2. 语法知识- 词语的词性和意义辨析- 词语的单复数变换- 句子成分的正确搭配- 时态和语态的运用- 连词的使用方法3. 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概括文章主题和核心内容- 辨别文章的观点和态度4. 写作技巧-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笔画正确等)- 合理运用标点符号- 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二、数学知识点1.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十进位和百进制数的认识-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分数、小数的转化和运算- 百分数的使用和换算2. 数据与统计- 统计图表的解读和绘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 几何与图形- 点、线、面的认识- 简单几何图形的性质- 利用尺规作图4. 逻辑推理与算法- 算术推理题的解答-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三、英语知识点1. 基础语法- 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时态和语气的正确运用- 句型结构的构建和转换- 常用句子和表达方式2. 听力技巧- 听取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指令- 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 情境对话的理解与运用3. 阅读能力- 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理解并解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4. 口语表达- 正确发音和流利表达- 运用基本句型进行口语对话- 描述人、事、物和过程的能力- 与他人进行简单沟通交流四、科学知识点1. 自然科学- 物质与能源-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地球与环境保护- 力和运动2. 健康与生命- 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饮食与营养- 疾病和预防3. 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和观察-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科学问题与解决思路五、社会知识点1. 地理与地理环境-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2. 历史与文化- 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3. 公民与社会- 社会规范和公德意识-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以上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概述。

粤教版教材文化常识汇编(一)

粤教版教材文化常识汇编(一)

高二(下)语文自主学习资料(一)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文化常识汇编(一)必修一《静女》、《氓》1、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静女》、《氓》都是属于“风”。

《离骚》1、《离骚》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

它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壁”。

2、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3、结发:束发。

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4、初七及下九:七月七和每月的十九日。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必修二《阿房宫赋》1、杜牧: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的主要代表之一。

2、六王:战国末期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国君。

3、妃嫔媵嫱:指六国君主的后妃。

古代后妃制度森严,分为后、妃、嫔、嫱等级别,滕为陪嫁的女性。

4、幸:古代称天子所到之处为临幸,所爱为宠幸。

5、锱铢:锱、铢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赤壁赋》1、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文化常识汇编(二)必修四《宝玉挨打》1、屏门:隔断里院和外院或隔断正院和跨院的门,一般不少于四扇。

2、潭府:深宅大院。

常用于尊称他人住宅。

3、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指代官爵。

4、优伶:旧时对以演戏为业者的称谓,旧时认为优伶是作风不正派的下贱人。

5、弑:古时称下杀上为“弑”。

《阿Q正传》1、文童:明清科举制度,凡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生,习惯上称为童生。

2、赛神:即迎神赛会。

旧时的一种迷信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以酬神31、《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2、夫子:当时对大夫、老师和年长者都可称“夫子”。

3、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

4、国家: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5、萧墙: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这里借以暗指鲁国内部。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河东:黄河以北的地方叫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叫河东。

2、豚、彘:豚,小猪;彘,大猪。

3、庠序:商代的学校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跬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左右脚各跨一次叫“步”。

3、一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

《过秦论》1、连衡、合从(zòng):连衡是一种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将它们各个击破的策略。

合从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

3、敲、扑:刑具,打人的木棒,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黔首:秦朝称百姓为黔首。

5、陶朱:春秋时期越国著名谋臣范蠡。

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就主动离开越国,跑到陶经商,自称陶朱公。

他善于经营生计,家资丰厚,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6、阡陌:阡,南北向小路;陌,东西向小路。

泛指田间小路。

7、七庙:天子供奉历代祖先的宗庙。

《师说》1、句读(dòu):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

2、巫医:古代用巫术医术为人治病的人。

3、百工: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

4、六艺:儒家经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晏子治东阿》1、乞骸骨:请求退休(让位)。

《谏太宗十思疏》1、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2、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另一种解释是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必修五《鸿门宴》1、山东:崤山(今河南洛宁)之东。

战国时对六国之地的泛指,因为它们都在函谷关崤山以东。

2、幸:古代称天子所到为临幸。

3、季父:叔父。

4、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5、东向:面朝东。

6、跽:长跪。

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陈情表》1、表:奏表,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2、守志:古人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志。

3、期功:期,jī,周年,这里指穿一周年丧服的人。

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4、孝廉: 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5、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

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中“秀才”含义不同。

6、东宫:太子所住的地方,代指太子。

7、结草:指报恩。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颗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

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把父妾嫁出,说是遵照他父亲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传说后来魏颗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

夜间魏颗梦见那老人,说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魏颗,是为了报答不令他女儿殉葬的恩德。

《段太尉逸事状》1、状:指行状。

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郑伯克段于鄢》1、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乘(shèng):战车。

春秋时期用车战,兵车一乘,上有甲士三人,后随步卒七十二人。

《报任安书》1、足下:对人的敬称。

2、缧绁: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

缧,大绳。

绁,小绳。

3、臧获:泛指奴隶。

男奴为臧,女奴为获。

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小石城山记》1、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睥睨:此处指城墙上的女墙。

建于城墙顶的内侧,一般比垛口低,起拦护作用,是在城墙壁上再设的另一道墙,后来“女墙”的叫法流行较广。

《黄州快哉亭记》1、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

2、舍: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3、睥睨:斜着眼睛看,谓伺机夺取。

《道山亭记》1、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中国:我国上古华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中心地带,有别于四方蛮夷戎狄。

凡华夏族统辖区域都称“中国”。

3、蓬莱、方丈、瀛洲:道家传说中远海的三座仙山。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七)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天..,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

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

璞曰:“吾能活马。

”‛吏惊入白固。

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得此,马活矣。

”‛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

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

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

固奇之,厚加资给。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八)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这里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B.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C.迁:一般情况下,“右迁”、“迁除”表示升职;“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示降职。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二十七)【对“五行”的理解不对。

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2. (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5分,补出主语、“潜”、“姻昵”、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

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

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

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

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

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

”(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

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

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

”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

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

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

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

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二十八)1、A【这里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2、张衡不趋附(攀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5分。

慕、辄、积年、徙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