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原始社会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3、女娲抟土造人说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 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1809年,法·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年 拉马克在 动物哲学》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1871,《人类的 , ,《人类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 ,《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 》,人类起源于动物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 而来 。 不久,英博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赫胥黎( 不久, 博物学家赫胥黎 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人猿同祖论。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 最初从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是人猿最终 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最终分化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 的标志。 的标志。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距今约200万年~5万年)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三、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猿人 (二)古人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猿的出现、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开始加以量化。 地球(46亿年)—— 365天 腊玛古猿(1000万年)—— 1天 北京猿人(50、60万年)—— 1小时 人类文明曙光出现(5000年)—— 30秒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史来说讲,仅是瞬间之事。就在这相 对短暂的进程中,人类在劳动中进化自身,也不断创造着辉 煌。从远古走来,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就中国大地 而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距今约 200万年。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将从这里翻开。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 原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 的地位加强;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 引起对继承制度的改革。
• 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原来不稳固的对偶婚 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
• 个体家庭又称一夫一妻制家庭或专偶制、单偶 制家庭,这种家庭萌芽于对偶家庭之中,在父 权制家庭酝酿成熟,最后从父权家庭里分离出 来,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中期自二三十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阶段的早期智人阶段。
晚期自四五万年前至一万五千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的晚期智人阶段。此时不仅石器制作技术 有了更新的发展,而且人工取火已普遍推广。
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考古学上通常 又将其划归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5000年前-1 万年前。细石器;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
•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狩猎经济所 提供的动物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定居生活的出 现又为驯养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于是畜牧业产生了。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 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有可能供养日益增长的人口。
其次,扩大了人类共同体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了村落或可以被称为村镇的定居地。
第五节 原始文化
• 文字的产生 • 科学知识的萌芽 • 原始艺术 • 原始宗教
1、文字的产生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 象形文字的萌芽。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推荐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 B公元前35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 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
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
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
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
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
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
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2]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第一章第1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远古人群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2、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距今约 27000——5000年(水稻) 3、黄河流域半坡文化:距今约7000— —5000年(粟,蔬菜和麻,彩陶,织 麻布,制麻衣) 1、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 年(黑陶和白陶,玉器,养蚕和丝织) 2、炎帝、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 3、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禅让制, 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想一想: 想一想: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 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养老与视学
西周以前学校,除了兼作习射、习礼的场所外,养老也是一项 重要内容。西周更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天子和诸侯每年视学, 同时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并即席向耆老乞求善言。
这种养老视学制度,是为了表示统治者“尊年敬德”、“尊教 重道”之意,同时又借“乞言修治”使青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为这些齿德具尊的耆老们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很丰富,对于启 迪后进和传播文化都可以发挥特殊作用。
❖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 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个重要方面, “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 。因此大学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 小学教育重在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 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教以“三德” “三行” “六艺” “六仪” 。
❖ “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修业年限,古籍无明文记载,据入学年龄推算小学为七年,大 学为九年。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考查与惩罚
据《礼记•学记》记载,西周已有一套分年考核的办法。学生 每年入学,隔年考查。“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 不反,谓之大成。”
考查中发现不受教者,报告大乐正,大乐正报告王。王命三公 九卿、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王亲自视学,以示 警告,仍不改变,则迁送远方,终身不齿。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 “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
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
★
❖ “六书”----“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人类起源蒙昧时期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同,,脑量(个别达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步)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什么是氏族?氏族是由有亲属关系地人组成地大家庭,有共同地宗教仪式,共同地墓地,而且一般实行共同地土地占有,氏族成员之间禁止通婚.氏族地内涵:氏族是血缘为纽带,以族外婚为前提地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氏族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同一氏族有共同地特定名号和共同信仰,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制度地特点:一个氏族一个图腾,认为本氏族为该图腾所生对于图腾有一整套神圣地崇拜仪式或禁忌起到限制婚姻作用随氏族地分裂而分裂)什么是氏族公社?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由众多氏族而构成地社会组织人们聚族而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享受氏族财产私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发展趋势: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子是配偶,每一个人都属于母亲所在地氏族妇女是氏族地管理者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尊男卑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社会分工所致:男子渔猎,女子采集,决定了女子居社会生活地主导婚姻所致:群婚造成“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地状况,无法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一,新人氏族社会地形成人类学分期:新人(晚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类型增多,符合工具地使用,出现骨角器婚姻状况:族外婚(“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夏威夷):亲密地伙伴)社会组织:逐渐过渡为氏族公社经济生活:仍以采集,狩猎(代表武器石球,弓箭)为主,出现了装饰品,说明人们有了审美观念,原始艺术开始萌芽二,母系氏族地繁荣考古学分期:新石器时期(数量,种类多,磨光石器普遍使用,农具陡增,更精细,锐利,形状更端正)婚姻状况:对偶婚,一对男女在长或短时间内较固定地偶居,是可以轻易离异地个体婚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本单位,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胞族)经济生活:突出表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出现.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他标志社会地解体为什么出现这种过度?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男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社会社会财富增多,私有制家庭地地出现成为可能综上,占主导地位地男子有了私有财产,需要继承,因此传宗接代按父系血缘计算成为必然一,父系氏族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婚姻状况:一夫一妻制(建立在丈夫统治之上地.比较稳固,持久.女嫁男方,子随父性)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依然是氏族,但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一个父系氏族包含若干父系大家庭,而父系大家庭地成员由同一男性繁衍地若干家庭(此时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经济生活:农业:工具地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六畜俱全(马牛羊鸡犬猪)手工业:突出成就制陶术进一步发展,制铜业出现二,原始社会地解体原因: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多私有制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两次社会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原始交换日益频繁,加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实行于部落联盟地特有行政制度,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某一部落地首领为联盟首领,即军事首领特点:民主性:军事首领选举产生,死后禅让,重大事件由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共同决策,故没有太大权力.军事性:负责率军作战,担任主祭,故有一定权力结论:反映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地特征四,原始社会末期地传说(黄帝与炎帝地故事)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居陕西黄河流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居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九黎,居淮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之战战胜蚩尤,黄帝通过坂泉之战战胜炎帝结论:黄帝是华夏族(汉族)地前身黄帝在发展中融合了炎帝和九黎地部落尧舜禹地传说:尧谘四岳,解决水灾鲧寿命治水禹寿命治水通过禅位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地人物舜通过禅位禹通过世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启。
01-第一章原始社会(第2节母系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
时间:约2万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 体质特征:脑容量为1300-1500 毫升 年代:距今约18000年
体质特征
1、新人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完全消失,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人形成。
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北起昭乌达盟 的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至河北北部, 东到哲里木盟、锦州地区。主要特征是 细石器与彩陶共存。其年代与仰韶文化 相当。
返回
细石器文化:由东北、内蒙古到新疆一 带的广阔地区,陆续发现一些以细石器为特 征、伴存有篦纹或其他类型陶片的地点,当
时曾称之为“细石器文化”。
(七)细石器文化
返回
新人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1、人类向氏族公社演进 (1)生产力的发展 (2)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婚姻制度相关 2、氏族公社 3、族外婚出现(普那路亚家庭) 4、小结
氏族公社
起源于一个女祖先,具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 婚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和共 同经济生活的原始社会单位。
(3)为人类的社会性分工提供了条件。(家畜饲养、手工 业、原始交换等)。
(4)农业文明曙光出现。
制陶、定居和建筑、纺织、酿酒,文字出现,天文历法、磨制等复 杂工具等等。
返回
姜寨聚落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在18000m2的居住 范围内,以广场为中心分布着五个组团, 每个组团都有各自的中心和一座大房子, 四周由20多座房子围绕着,而大小房子的 门都开向中心广场。中间这个广场代表了 “公家”,是集体的体现,在这个场所里,人 人是平等的。
壳,为亚洲最古老的稻作遗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毛泽东
• 云南元谋发现距今200万年猿人化石; • 陕西兰田发现50—60万年猿人化石; •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火的利用,促进 了人类的进化。
• 旧石器时代,石 制生产工具和编 织器物是重要的 生产、生活用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
细颈、直口、尖底
• 典型装饰:单独、二方连续
• 典型内容:鱼纹、人面鱼纹、三角纹、网 纹等。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2、庙地沟类型: • 典型造型:曲腹小平底、卷沿曲腹、双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半坡鱼纹、鹿纹、人 面纹;庙地沟鸟纹、 蜥蜴纹;马家窑狗纹、 蛙纹、蛇形纹等,大 都表现了当时人们的 某些生活资料,或具 有图腾标示意义。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凡是图腾都是那一部族的老祖宗,也是 他们的保护神和防御者,他给他们供给食 物,驱除灾祸,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 他们是一种毒蛇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 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职责。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 陶器产生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 • 1962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绳纹陶罐》
考古学测定,距今8千多年。 • 其造型虽比较简单,颜色单纯,但已较
规整,并有一定变化。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二、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 造型起源: • 最早的器物是模仿了其它的物象,如植物形、
第一节 概述
“人类是从猿演变而来的。”
——达尔文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 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 中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他们讲上帝创造人,我们讲从猿到人。”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 一、陶器的产生 • 二、陶器的制作 •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 四、彩陶艺术 • 五、黑陶艺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三节 玉石、牙骨、编织、纺织工艺 • 一、玉石牙骨工艺 • 二、编织纺织工艺
• 小结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4、马厂型 造型特点:部分与半山型相类,也有新颖造型,如
唇尖底、直口平底。 • 典型装饰:以点、线、面构成的连续带
状花纹,即有鸟纹演变的连续纹样。 • 典型纹样:鸟纹、蛙纹、蜥蜴、花叶、
弦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马家窑文化彩陶 • 1、石岭下型 • 底色砖红,黑色彩绘,与庙地沟有类似
陕西、湖北、甘肃、青海、山东、江苏等 省较为典型。 • 器物种类及装饰纹样已相当丰富。(p12)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主要彩陶文化: • 黄河流域——仰韶、马家窑、大汶口 • 长江流域——大溪、屈家岭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一)仰韶文化彩陶
• 1、半坡类型
• 典型造型:直壁、折腹、圆底
•
——闻一多《神话与诗》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装饰纹样由 单一到复杂、到 重复,有直接取 自生活的图形, 也有经过变化成 为面目全新的装 饰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四、彩陶艺术 • 彩陶,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黑、白、
红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 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以河南、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原始装饰内容可归纳为四类:
• 几何纹、
• 植物纹样、
•
动物纹样、
•
人物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物的 影响而产生的,其余三类是通过模拟而后 提炼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 逐渐形成的。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通过研究,在涉及野蛮人和为开化的人的艺术 活动和他们那种非美的关系时,许多著作家已从
进化论的美学方面成功的解答具有的造型
艺术,正如许多人种学者所同意的那样,无疑具
有审美的价值。但这种艺术很少是自由的和无利 害关系的,它们一般是具有实用意义的——真正 具有实用意义或被设想为具有实用意义——并且 常常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
——芬兰.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动物形,我们称作“模拟成型”。 • 之后是根据“生活需要成型”。……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装饰起源 • 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美学的观念逐
步萌芽,开始由无意中留在器物上的极简 单自然的纹缕上进行有意的加工,附加、 增减、夸张,使之成为有一定形式、内容、 意念、思维,最后发展为有一定思想情感、 生活面貌及社会现实的装饰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3、半山型 • 造型特点:形态饱满。 • 装饰特点:以锯齿纹镶边是其特点,
纹样构成较复杂。 • 装饰内容:螺旋文、同心圆纹、菱形
纹、折线三角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恩格斯说过,人类野蛮
时期向文明过渡的阶段“是
从学会制陶术开始的”。
•
主要陶器种类:灰陶、
彩陶、白陶、黑陶。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一、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产生,“是由于在编织的容器上 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 做时,人们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 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特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2、马家窑型 • 造型特点:式样新颖,种类繁多,形态优
美。 • 装饰特点:黑色花纹为主,内彩比较发达,
装饰面积较大,纹样柔和流畅。 • 装饰内容:旋纹、旋涡纹、波浪纹最为典
型。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