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型 生产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如何保证注射剂产品质量

如何保证注射剂产品质量

如何保证注射剂产品质量戴天201218590104澄明度1.工艺用水应该认真按照GMP要求,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来制备,确证工艺用水质量;定期对工艺用水设备设施清洗灭菌;实时监控工艺用水的杂质、PH值、电导率等参数;利用折叠式精密滤芯过滤清洗用注射用水、纯化水及与注射用水储罐、纯化水储罐接触的空气,更好地改善工艺用水的澄明度及接触工艺用水储罐的空气质量;在用水终端,如器具清洗、胶塞清洗等关键岗位使用折叠式精密滤芯过滤器,严格控制与药液直接接触的内包材、容器具的清洗工艺用水质量;利用微孔滤膜有效过滤药液,保证药液质量。

对于工艺用水温度高带来的隐患,可以采用一定的装置降低工艺用水的水温;使工艺用水温度对设备设施及胶塞清洗的影响降低,实现用冷配法配制药液,有效地控制溶液中的白点、白块数。

2.过滤应该选择效率高、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过滤器和质量好的滤膜;微孔滤膜过滤器在使用前后进行气泡点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滤膜是否有泄漏;还需要定期对微孔过滤器进行外观完好性、完整性试验、保压试验、气体扩散试验等进行验证,确保过滤效果能满足澄明度要求及工艺要求。

无菌、无热原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安瓿:清洁度和干燥程度。

配药:批号划分与编制、主药含量、pH值、澄明度、色泽、过滤器材的检查等。

灌封:长度、外观、装量、澄明度。

灭菌:灭菌柜——标记、装量、温度、时间、真空度、记录。

灭菌前后半成品——外观清洁度、标记、存放区。

灯检:抽查澄明度、每盘标记、灯检者代号、存放区。

2.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纯水:增加pH值、氯化物。

注射水:硫酸盐、钙盐、内毒素、微生物等项目检测。

洗瓶:滤后的纯水与注射水需检查澄明度、水温、水压、毛刷、清洗剂浓度、残留水滴、淋洗水pH值、瓶清洁度。

配药:复核配制原辅料,药液检测主药含量、pH值、澄明度,微孔滤膜需进行完整性试验。

灌封:涤纶薄膜—洗涤水澄明度、氯化物;灌装后半成品—药液装量、澄明度、铝盖紧密度;灌装后半成品—微生物污染水平。

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颁发单位:GMP办公室工艺规程批准程序目录1. 剂型、规格 (3)2. 生产工艺流程 (3)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4.质量控制要点 (6)5.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7)6.工艺过程中的SOP (7)7.中间产品的控制 (8)8.验证工作要点 (8)9.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10)10.劳动组织及岗位定员 (10)一、制剂类型: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液,100ml规格,西林瓶包装。

二、流程图:大容量注射剂工艺流程图三、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 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1.1 是否还留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证”。

1.2 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已清洁并准备完毕挂上“合格”标示。

1.3 所使用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

是否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品才能使用。

1.4 检查工艺用水是否新鲜制备,贮存不得超过24小时。

1.5 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否已准备齐全。

1.6 检查确认生产场所的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8-26℃,相对湿度在30%-65%)。

2 洗瓶、塞、铝盖2.1理瓶:根据“批生产指令”准备所需的清洁盘、领取必须的西林瓶。

在理瓶室将西林瓶的合格品摆满瓶盘。

2.2清洗:把西林瓶放在不锈钢传送链条上,开动洗瓶机,定时检查安瓿的清洁度:目检1000ml注射用水无可见异物,抽50支,毛、块≤2%。

洗瓶岗位按清场SOP进行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2.3 理塞、铝盖:根据《生产指令》准备所需的丁基胶塞和铝盖,分别、依次放入多功能胶塞漂洗机。

2.4清洗:将丁基胶塞放入多功能漂洗机后,加入纯化水,开动机器进行清洗,清洗后捞出、沥干。

排除纯化水后再加入注射用水清洗,捞出、沥干。

将铝盖放入多功能漂洗机后,加入纯化水,开动机器清洗,清洗后捞出、沥干。

排除纯化水后再加入注射用水清洗,捞出、沥干。

清洗过后,按岗位清场操作规程进行清场,填写清场合格证,并填写生产记录。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分为三大 类:
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 克次氏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真菌 非细胞型:病毒 噬菌体
真菌和细菌
大小 主要成员 细胞组成
细胞质 成份
繁殖方式
孢子
真菌 5 μm ~ 50 μm
酵母、霉菌
酵母是单细胞,其它为多细胞
105℃灭菌40分钟时,Fo 约为 1分钟,能使D值为1 分钟的芽孢数量下降1个对 数单位
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历史的教训: 1962年,美国FDA颁布第一部GMP 1970-1975年,美国输液污染至败血症400多起 --有问题的产品全部通过了无菌检查
1973年的英国药典和1980年USP增补版提到了无菌 的量化标准
芽孢的特点
耐热 80 ℃下长期存活 100 ℃下有相当高的存活率 100 ℃以上死亡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影响芽孢耐热性的因素 芽孢存在的介质 受热时的湿度
无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无菌
最终灭菌方法生产的无菌药品概述
什么是无菌? “无菌”的理论定义 ������ 完全无生物存在 ������ 绝对条件 “无菌”的实际定义 ������ 经生长和繁殖证明无生物 ������ 普遍接受的标准是,灭菌后,最终灭菌注射剂或其它关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 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宫文武
一、微生物知识----什么是微生物 二、无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无菌 三、无菌保证要素----如何实现产品无菌
微生物知识----什么是细菌
微生物知识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

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管理和验证

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管理和验证
大旳操作之后应确认头套、脚套是否穿戴紧密。
11
人员-(4)
洁净区行为规范
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旳消毒剂消毒双手,待消毒剂 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
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虽然没有接触任何物品,也应定时对双手进行再次消毒。
用不危害产品无菌性旳方式进行必要旳操作。 在关键区域旳任何情况下,人员间应保持一段距离,人员旳着
28
工艺控制-(2)
灭菌工艺
有旳灭菌工艺都应经过验证。应尽量采用热力灭菌法。 灭菌工艺旳定时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设备有重大变
更后,应进行再验证。 待灭菌物品均须按要求SOP旳要求灭菌(装载方式、灭菌
温度、灭菌时间等)。 已灭菌产品和待灭菌产品旳区别(标识/灭菌指示带等)。
29
工艺控制-(3)
装(涉及无菌手套)不可相互接触。 在关键区域中旳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假如不小心
接触了地面,那么必须立即返回更衣室内更换手套后方可进入 关键区域。
(洁净区行为)
12
厂房设施、设备-(1)
厂房:布局合理 HVAC系统
▪ 应设计良好并经过验证、定时再验证且实施良好旳维护措 施。
▪ 应保持连续稳定运营,停机超出要求时间后,应重新进行 确认。
过滤系统
▪ LVP 一般过滤系统:预过滤器+最终过滤器; ▪ 常用旳最终过滤器:0.45μm或0.22μm; ▪ 使用后,对最终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验并统计; ▪ 过滤工艺应经过验证:
14
厂房设施、设备-(3)
洁净区压差控制 通则第五十一条:
▪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旳压差不低 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旳不同功能区域 (操作间)之间也应保持合适旳压差梯度 原98版GMP要求: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旳相邻房间之间旳 静压差应不小于5 帕。

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控制点

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控制点
班长、QC
制袋灌封
膜、口管
检查洁净度,是否脱外包装。
逐件
当班人员
印字
确认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
每班生产前
班长
组合盖
每桶组合盖使用前检查组合盖标识是否完整,盖是否干净无杂质。
每桶
当班人员
按先进先出原则用盖
灌装前的确认
每班灌装的前6组重点检查澄明度,调节装量,合格才可继续灌装。
每班灌装前
当班人员、QA
工序
控制项目
内容
检查频次
责任人
备注
制水
纯化水
电阻率、氨、酸碱度、氯化物,应有记录。
每两小时
当班人员
贮罐、管道定期清洗消毒
注射用水
电阻率、氨、PH值、氯化物,应有记录。
每两小时
当班人员
空调
温度、湿度
18℃~26℃;45%~65%。
每班
当班人员
定期监测、维护
净化系统
空气洁净度(尘埃粒子、菌落数等)。
定期
随时
当班人员
灭菌温度、时间、压力
1每次灭菌前检查柜内各点的温度探头是否完好,2控制好压力系数、灭菌时间、温度及冷却出柜温度。3 产品出柜后必须有标识,品名,批号要完整
每柜
当班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QA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带班长和现场QA。
下袋
1核对产品品名、规格、批号。
每柜
当班人员、QA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带班长和现场QA。
每班
班长、当班人员
包材的领用数=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核对
每批纸箱、合格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打样后交班长复核,确认无误后开始包装。合格证上有对应的装箱人员签名

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控制点

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控制点
收到质管科发放的不合格报告单,应及时填写“不合格物料处理申请单”,交质管科科长签审核意见,交厂长审批后,在QA监督下处理并填写处理记录。
根据生产指令,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料。领、发双方确认后在领料单上签名,同时物控科当班人员在货位卡及帐上填写记录,应做到QA随时抽查帐、物、卡相符。
责任人
当班人员
当班人员、QC
每班
称料员
稀配
1、体积准确、混合均匀。2、QA审核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工序;3、如需加料加水量超出日常添加量时,及时通知带班长和现场QA,确认无潜在质量隐患后方可加料加水.
每班
当班人员、QC、QA
取样要有代表性
配液罐、管道清洗
换品种清洗管道后,取洗净水检查理化项目,停产后再生产需取洗净水做全检。
每班
收到质管科发放的不合格报告单,应及时填写“不合格物料处理申请单”,交质管科科长签审核意见,交厂长审批后,在QA监督下处理并填写处理记录。
根据生产指令,按先进先出、效期短的先出、取过样的先出的原则发料。领、发双方确认后在交接单上签名,同时物控科当班人员在货位卡及帐上填写记录,应做到QA随时抽查帐、卡、物、相符。
3.胶口是否完整,底部声深浅是否合适
每季度检一次,原料供应商有变动或模具大修后的第一批取样检测
责任人
当班人员、班长
当班人员、班长
班长、成型主管


项目
内盖
外盖
请验




每两小时一次,每次取2模检查:1、肉眼观察无气泡、结块、缺边、异物、毛边等现象。应有记录。2、送下工序应有合格标示。
1当班人员应每两小时检测一次拉力。拉力检测应小于75牛、无拉断现象,每班留两模灭菌后送中检测拉力应有记录2、无毛边、无气泡,拉环处无裂开,异物等现象。3、每班将接班后的前十模送组盖组好后交灌装封口,然后送灭菌班灭菌,出柜后观察盖是否积水(如有外盖积水的盖子,记下盖号通知成型班进行调整或重试)根据情况4、送下工序应有合格标示。

注射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数量保证了,质量必须合格,否则不能出厂,尤其是安全指标一点都不能含糊,如:热原、无菌、过敏、异常毒性、降压物质、鉴别项等,,有一样不合格都会要人命的,叫不准重做。

齐二药是假辅料、华源是无菌热原的问题。

现在对药品的质量要求的越来越严了,有一项不合格就算劣药,要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货值1-3倍的罚款,要求生产的药品必须合格,生产合格率要达到100%是非常难的,尤其是生化药针剂更难,但这是每个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

产品的合格率指两方面:一个是批成品率、一是批次合格率。

(二)提高批成品率:设备必须好使:如有打瓶可能有玻璃屑、灌针有问题水针有碳化点、止灌不好使浪费药液、装量控制不好灌高了产量低、灌低了不合格等,最好刚灌装前十支应传出去灯检,有问题及时调整,没问题再正式灌装。

还有就是控制好含量,既保证含量合格又不浪费,这也要求药液混合均匀、溶解充分、取样有代表性、检验准确。

(三)如何提高批合格率:1 提高主要原辅料的内控质量标准:主要是化学原料药和使用量较大的辅料。

针剂用原辅料国家标准有的制定的不严格不科学,要用内控标准来补充,如有的品种原料不检热原,若原料带热原就有可能导致成品不合格,有的品种在原料生产时可能有毒性,这样的原料就应做异常毒性,因为制剂的工艺过程是无法除毒性物质的,降压物质也是一样,总之,成品要检的项目如果原料有可能带来就应检原料,内控标准就应制定相应的项目,采购时应先与厂家讲清楚,合同中应附带内控标准。

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2生化药提取原液应检测成品的相关项目,如高分子、过敏试验、降压物质、活性等。

当提取车间更换超滤柱子膜包时和改变工艺及时通知化验室,做溶液的过敏和高分子等,避免生产出的成品不合格,无法挽救,造成损失。

3 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新品种的内控质量标准的制定,最近陆续有批准生产的新品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标准,制定时生产和质量共同商量,采购也要参与,原辅料采购时要执行。

最终可灭菌大容量注射剂参数放行的探讨 用药安全

最终可灭菌大容量注射剂参数放行的探讨 用药安全
1.0 0.88 0.18 0.02 1.9 x 10-5
如上所示:以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表示,最终灭菌的产品 微生物存活概率不得高于10-6,无菌检査法结果来判别批产品是否无菌并不能确保无 菌药品的"无菌"质量。
7
美国药典:从统计学角度无菌检查无法正确评价终端灭菌产品的无菌性。
3 制定参数放行申报、审核/审批的技术要求和指南
• 建议国家局的注册司、法制司、CDE等部门制定关 于参数放行申报、审核审批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并制定申请程序,可以让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申请。
4 建议先公布参数放行法规的征求意见稿 • 建议国家局公布一个参数放行的征求意见稿。
14
实施参数放行的建议二
最终可灭菌大容量 注射剂参数放行的探讨
什么是参数放行-为何对人民用药安全影响巨大
美国定义 参数放行是一种无菌保证放行系统,基于对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的控制,用确定的关键 工艺参数替代无菌检验,满足21CFR211.165(a) 和211.167(a) 。
欧洲定义 参数放行是一种放行系统,它基于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符合与参数放行相关的 具体GMP要求来保证产品符合预期的质量。
18
目标:实施参数放行,最终要实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患者吃放心药,睡安心觉
监管者睡安心觉
生产者睡安心觉
19
谢谢
美国关于参数放行方面的法规 2.1 PR-FDA-GFI 参数放行应用文件行业指导原则(翻译3页,备索) 2.2 US CPG Sec.490.200参数放行-湿热灭菌的注射药物(翻译5页,备索) 2.3美国USP 1222 最终灭菌产品-参数放行(翻译4页,备索) 2.4 PDA30技术报告-湿热灭菌法灭菌产品的参数放行(翻译46页,备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的历史和现状
发现阶段(discovery):吗啡 发展阶段(development):磺胺类药物
设计阶段(design):3D-QSAR(三维定量构
效关系)
我国药物化学的现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
衍生物)
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化学信息学和数据库检索技术
用膜腔、包衣、渗透泵技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用包衣、微胶囊、大分子包合等技术除去药物苦味。
采用透皮机理,使眼、鼻、肺、皮肤等用药突破传统 局部用药概念
制剂辅料 使蛋白质类等大分子药物能够给药
(三)药理学方面
现代药理学:20世纪20年代末,陈克恢麻黄
碱药理活性 解放后是验证仿制药物的疗效 80年代后,中药药理基础研究,归国人员带 回的现代药理学手段与方法 心血管药理、神经药理、生化药理
(1)维生素C(抗坏血酸)
关节疼痛,牙龈肿胀溃烂出血,牙齿松动脱落。
食物成分之一,药食同源。
大剂量Vc影响或改善机体的功能-药物 维生素C防治坏血病、感冒、癌症,剂量越来 越大,保健药物。
(2)吗啡
鸦片的的毒素成份于1850年由某德 国化学家所分离,为一种生物碱, 命名为吗啡。 吗啡是鸦片众多成分中唯一具有減 痛效果的物质。 强效镇痛药 大量长期使用会成瘾,毒品。海洛 因即二乙酰吗啡
新疾病:AIDS SARS
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副作用(side effect):用麻黄碱治疗哮喘的时候,会
出现中枢兴奋作用,可使病人失眠。 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 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ototoxicity) 变态反应(allergy):青霉素过敏,氯霉素引起再生 障碍性贫血。
医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 生物药学时期
(二)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
药物化学已由过去的随机、逐个多步骤液相合成已 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向一步固相合成药物的 组合化学阶段,大大提高了新药研究的速度和命中 几率。
药理学对新药的筛选也发展到高通量、机器人筛选, 或者酶、细胞、受体进行筛选;对药物作用机理研 究从整体、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量子 水平。
熟悉药学的起源、发展、在现代科学及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和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一、药的含义 草——人参——大补元气
木——黄柏——清湿热
虫——蝎子——攻毒散节
谷——麦芽——养心益气
1. 药或药物是用于防病、治病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 中西药各类药物、疫苗、血清、诊断试剂等。
2. 药物的来源 (Source of drugs):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1821,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奎宁,制药工厂
奎宁
可待因(从鸦片中提取, 化学方法自吗啡制造) 现代药学开始的里程碑-吗啡的分离
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奎宁制药工厂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
(一)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古代至19世纪末 分离、利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2)19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有限
五、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研究:科学合理 有效安全 假阳(阴)性 生产和销售:规范安全有效 GAP 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CP( Good Clinic Practice ) 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
帕金森病 瑞典神经药理学家卡尔森 脑中纹状体缺少多巴胺 2000年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 奖 药物通过维持或干预机体内 化学反应进行治疗
(2)艾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 1981年 美国首先发现 RNA病毒 高度变异 疫苗风险大 治疗:叠氮胸苷 中药 鸡尾酒疗法
1.研究药学要以化学为基础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必须的。
但CO中毒时,吸氧是一个有效治疗手段,氧是
药物。
2.研究药物应以临床医学为指导
(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老年痴呆症 1906年 德国的精神科兼神经病理 学家Alois Alzheimer 1970年 英国科学家 脑内胆碱能 神经系统退化 Ach下降。 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 疫苗
(一)药物化学方面
建国前,制药工业。
目前
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24类1350种
原料药生产的世界第二
但临床化学药物97%以上是外国研制(青蒿素)
我国药品仿制生产 1993年我国将化合物实体(药物、农药等)纳入专 利保护制度。
我国新药研究以创新为主、仿制为辅,药物化
学发现新化合物。
药物合成(化学制药工艺学) 同时配合药理研究,筛选活性,应用计算机辅 助设计修饰某些已知结构药物,开发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专利药物
百浪多息(Prontosil)1932年德国杜马(G.Domark)
合成的一种磺胺染料,抗链球菌和金葡菌,第一个抗
菌有效的化学治疗剂。
(3)20世纪40~60年代 生物化学巨大发展:维生素 大代谢 胰岛素 皮质激素 三
在体内活性物质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激素、维生素及 其类似物。
(4)20世纪70年代
生物技术
合理药物设计
类似化合物结构修饰的新药模仿性设计(Me-too 策略)
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仍是重要途径
(二)药物制剂方面
研究药物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
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目前药物制剂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 从简单调配到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药剂学 用纳米、微粉化、固体分散技术加速药物溶出、 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
– Ancient :Natural products (Plants, Animals and Minerals ) – Modern :Active principles of natural products Artificial Synthetics
3. 药物的双重性
•1932年4月3日,美籍生物化学家森特· 哲 尔吉分离出维生素C,并因此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奖。 •瑞士的雷池斯坦成功地进行了维生素C的 人工合成,并于1934年在瑞士实现了维生 素C的大量工业生产,投放市场。 1950年 的诺贝尔医学奖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reaction):长期服用四环 素类广谱抗生素,许多敏感菌株被抑制,引起二重
感染。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安定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反应停(thalidomide), 孕妇服用此药后胎儿畸形。
二、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1)药物作用途径:酶、受体
中药分析法(基因分析法;模式识别法;指纹
图谱)
(五)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方面
建国初期,只有上海杨氏制药厂:少量生化药 物 口服水解蛋白 肝素注射液
现在生化制药企业300多家,胰岛素
基因工程药物 EPO 干扰素Interferons INF
肝素钠
IL白介素
(六)抗生素方面
1929 Fleming 青霉素 1943 用于临床 临床抗感染用189种
(3)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可的松 是机体内的激素 大剂量使用抗炎 皮炎宁软膏
二、药学的概念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 开发和生产应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
药学
药 物 化 学
药 理 学
药 剂 学
生 药 学
药 物 分 析 学
化微 制生 药物 学和 生
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第二节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现代药学起源 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酒曲 (酵母菌)治胃病酿酒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 我国2700BC,草药方剂治病 汉代(206BC~220)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 (大约公元一世纪编成) 载药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 当归、麻黄。 历代均有修订、增补。
微生物与生化学更是发展迅速。高水平生物技
术广泛应用,基因表达如大肠杆菌的细胞分泌, 植物中转基因生产药物。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新药研究已处于一个由过去几十年的仿制 为主转到以创新为主、仿制为辅的时期。
这就需要我国的药物化学家不断发现新的化合 物实体.
在药理学家的配合下,筛选其活性,申请专利, 开发成我国独有的专利药物。
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省(自治区、
直辖市)药品标准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企业标准
药 典
China Pharmacopoeia(出了八版) USP(24)
BP
JP(14)
Ph.Eup
药物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体采样技术 分析技术(MALDI-MS;AC;CE)P86
栽培,进口中药西洋参、胖大海。
中药保护与继承,现代化研究:人参、三七、大黄、 甘草、黄连、丹参、天麻 1985年新药审批制度后,100多种中药新药。
但在国际中药市场占3%~5%,日本、韩国占优势。
WTO后,形势严峻。
原因:基础研究和技术水平,对外宣传
对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
现代化中药四大产业:
①GAP:中药栽培的标准化(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AP) ②GMP:统一炮制规范、质量标准的现代化生产 ③市场营销的中药商业 ④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的中药知识产业
第三节 药学的任务
一、研究新药
生命健康需要,延年益寿。
药物的双重作用 副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类 喹诺酮类(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