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基特淋巴瘤读书报告
伯基特淋巴瘤的化学治疗与护理

4 ・ 4
S a g a  ̄ig J n 2 1 V 1 1 h nh i Nu n ,a . 0 0, o . 0,N . o1
・
专 科 护理 ・
伯 基 特 淋 巴 瘤 的 化 学 治 疗 与 护 理
顾 玲 俐 ( 复旦 大 学附属肿 瘤 医院复旦 大 学上 海 医学 院肿 瘤 学 系, 海 上
我 科 从 20 0 9年 3 1 共 收 治 B — 0月 L患 者 3例 , 经病 理 均 学 确 诊 为 B 。均 为 男 性 , 龄 2 L 年 7~3 6岁 , 均 3 平 2岁 。3例 患 者 均 采 用 经 外 周 静 脉 的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 IC) 行 化 疗 , PC 进
关键词 : 伯基特淋 巴瘤 ; 学治疗 ; 化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4 3 7 1 7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98 9 (0 0 0 - 4 -3 10 -39 2 1 ) 1 0 40 0
203 ) 0 0 2
伯 基 特 淋 巴 瘤 ( ukt l p o a B 最 先 由 D ni B ri y hm , L) t m ens B ri 于 15 uk t 9 8报 道 , 来 因 此 而 得 名 J t 后 。伯 基 特 淋 巴 瘤 是
例 患 者 接受 RC D X M 化 疗 方 案 4个疗 程 。3例 患 者 均 出 .O O —
2 3 I A 方 案 在 化 疗 的 第 1—5 天 , 天 予 以 IO . V C 每 F 1 0 r I ( IO 的 同时 、 药 后 4h8h分 别 静脉 推 注 美 0m, n 用 F 5 / 用 、 斯 那 ) V 一66 gm 静 脉输 注 1h以上 , 时第 1 和第 和 P 1 0m / 2 同 天 2天予 A aC2 0 gm , l 时静 脉 注 射 1 , 4次 ; r— 0m / z每 2小 0 次 共 第 5天鞘 注 M X 1 g T 2m 。
伯基特淋巴瘤化疗方案

伯基特淋巴瘤化疗方案简介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组织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化疗是伯基特淋巴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破坏癌细胞,并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伯基特淋巴瘤化疗方案。
R-CHOP方案R-CHOP方案是治疗伯基特淋巴瘤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
它由以下几种药物组成:1.顺铂(Rituximab):顺铂是一种抗CD20抗体,可以在体内破坏白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始终清(Cyclophosphamide):始终清属于一种碱化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3.阿霉素(Doxorubicin):阿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可以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过程。
4.甲氨蝶呤(Vincristine):甲氨蝶呤是一种微管解聚剂,可使癌细胞微管聚集异常,阻碍细胞的正常分裂。
5.泼尼松(Prednisone):泼尼松为一种类固醇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
R-CHOP方案通常会包含4-8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4周。
治疗期间,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耐受性调整药物的剂量。
ICE方案ICE方案是另一种常用的伯基特淋巴瘤化疗方案。
它由以下几种药物组成:1.补体(Ifosfamide):补体属于一种碱化剂,可阻碍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卡铂(Carboplatin):卡铂是一种铂类化合物,可以与癌细胞的DNA结合,并干扰其复制和分裂过程。
3.伊立替康(Etoposide):伊立替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可阻碍DNA的复制和修复。
4.泼尼松(Prednisone):同R-CHOP方案一样,泼尼松也被用作ICE方案的一部分。
ICE方案的疗程通常会持续2-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4周。
治疗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疗效。
其他治疗方案除了R-CHOP方案和ICE方案,还有一些其他化疗方案也被用于治疗伯基特淋巴瘤。
这些方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
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0·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1月 第31卷 第 1 期 总第174期【第一作者】林杨皓,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工作。
E-mail:***********************【通讯作者】连永伟,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工作。
E-mail:*******************·短篇论著·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林杨皓 朱文淼 何伟荣 刘维健 连永伟*梅州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梅州 514000)【摘要】目的 探讨一例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一例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点。
结果 患者男性,87岁,因腹痛不适,近一天疼痛加剧就诊,超声示左肾周围肿物,CT 示左侧腹膜后团块状软组织肿块,横结肠左侧段肠壁增厚,增强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穿刺取病理,结合光镜及免疫组化,考虑伯基特淋巴瘤。
结论 成人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属于少见、罕见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充分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
【关键词】成人;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影像学【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1.004Sporadic Abdominal Burkitt’s Lymphoma in Adult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LIN Yang-hao, ZHU Wen-miao, HE Wei-rong, LIU Wei-jian, LIAN Yong-wei *.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Me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zhou 514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a case of sporadic abdominal Burkitt’s lymphoma in adults and to improve theunderstanding of this tumor.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an adult patient with sporadic abdominal Burkitt’s lymphom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The patient, an 87-year-old male, visited the doctor due to abdominal pain and discomfort. The pain worsened in the past day. Ultrasound showed a mass around the left kidney, CT showed a massive soft tissue mass in the left retroperitoneal mass, and the intestinal wall thickened in the left transverse colon segment with uneven mild to moderate enhancement. Burkitt's lymphoma was considered by puncture pathology combin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Conclusion Sporadic Burkitt’s lymphoma in adults is a rare disease. The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t has certain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diagnosis.Keywords: Adult; Sporadic; Burkitt's Lymphoma; Imaging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起源于未分化B 淋巴细胞,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一种,成年人相对少见,本例患者是老年人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属于罕少见疾病,收集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归纳其特征,通过复习国内外有关经典文献,认识到成年人散发型BL具有较明显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特征,影像表现多样,常累及腹部,容易结外侵犯,侵袭性强,有利于提高疾病术前诊断。
伯基特淋巴瘤myc基因

伯基特淋巴瘤myc基因
伯斯特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影响年轻人和中年人。
这种淋巴瘤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与某些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其中,myc基因在伯斯特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myc基因是一个家族,包括三个不同的基因:c-myc、n-myc和l-myc。
这些基因编码具有转录激活和细胞增殖功能的蛋白。
在正常细胞中,myc基因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但在肿瘤细胞中,myc基因的表达往往失控,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恶性转化。
在伯斯特淋巴瘤中,myc基因的激活通常与染色体易位有关。
这种易位通常发生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的染色体14q32区域,导致myc 基因与Ig基因增强子序列的重排。
这种重排使得myc基因的表达不受控制,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恶性转化。
除了染色体易位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myc基因的表达。
例如,某些病毒(如HHV-8)和致癌因素(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可以诱导myc基因的表达。
此外,myc基因的表达还受到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影响,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调节。
总之,myc基因在伯斯特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myc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伯斯特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淋巴肿瘤出科总结范文

一、科室简介淋巴肿瘤科是专注于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的科室。
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病理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实习经历及收获1. 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淋巴肿瘤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淋巴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等。
通过阅读文献、参加科室讲座和病例讨论,我对淋巴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临床技能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位淋巴肿瘤患者的诊疗工作,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到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1)病史采集:学会了如何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既往史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掌握了淋巴肿瘤患者的常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淋巴结的触诊、肝脾的触诊等。
(3)辅助检查:熟悉了淋巴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如CT、MRI、PET-CT、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
(4)诊断与治疗:参与了淋巴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医生、护士、病理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科室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习心得体会1. 淋巴肿瘤患者的诊疗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淋巴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3. 实习期间,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临床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展望未来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淋巴肿瘤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为淋巴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 P S 1 ) 、 C D 2 0( L 2 6) 、 C DI O( 5 6 C 6) 、 C D 4 4( E P 4 4) 、 C D 9 9 ( O 1 3 ) 、 B C L - 6 ( G l l g l E / A 8 ) 、 M U M1 ( MU M 1 P ) 、 B C L 一 2 ( 1 0 0 ) 和
M U M1 、 B C L 一 2和 K i - 6 7的表 达 , E B E R原位 杂交 和荧 光原 位 杂交 ( l f u o r e s c e n c e i n s i t u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 F I S H) 技术检测 c . m y c 基因重排情况 。结果 2 9例 B L发病 年龄 1 . 5—1 3岁 , 中位
探 讨 儿 童伯基 特 淋 巴瘤 ( B u r k i t t ’ S l y m p h o m a , 根 据 WH O( 2 0 0 8 ) 淋 巴
B L ) 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造血组织 肿瘤 分类 标准 , 收集 资料 齐全 的 2 9例 B L , 运用 免
疫组 化 S P法 观 察 C D 3 、 C D 2 0 、 C D1 0 、 C D 4 4 、 C D 9 9 、 B C L 一 6、
根 形态 学
结合免疫表型 和分子遗传学 有助 于 B L的诊 断 , 患 者治疗依
验室操作 步骤参考 陈 洁等 的方 法 : ( 1 ) 二 甲苯 1 0 mi n×2
Burkitt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是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BL有3种临床类型:一是非洲人(地方性)BL;二是散发性(非地方性)BL;三是HIV感染者发生的BL,这3种BL的组织学改变相同,但在某些临床表现、基因型和病毒学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
EB病毒潜伏感染与非洲的地方性BL的发病密切相关。
01临床表现BL占B细胞淋巴瘤的0.8%,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肿瘤常发生于淋巴结外的器官和组织,流行性BL常表现为颌面部巨大肿块,以及腹腔脏器的受累,特别是肾、卵巢和肾上腺等散发性BL常表现为腹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常累及回盲部和肠系膜,也可表现为颌面部巨大肿块,骨髓和外周血累及者少见。
BL虽属高侵袭性肿瘤,但对大剂量、短疗程的化疗反应好,多数儿童和年轻患者可治愈,但年长患者多预后不良。
02病理改变BL的组织学特点是中等大小、形态一致的淋巴细胞弥漫型性增生及浸润,瘤细胞呈粘附性排列,因细胞胞质收缩而呈铺路石或镶嵌样排列。
瘤细胞核为圆形,核染色质呈丛状或散在分布,可见数个小的嗜碱性核仁。
细胞胞质强嗜碱性,可见胞质内脂质空泡。
高分裂指数和高凋亡是该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瘤细胞间散在分布着吞噬有核碎片的巨噬细胞,而形成所谓“星空”图像。
核分裂象多见。
少数病例还可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改变。
03Burkitt白血病变异型白血病阶段可见于有瘤块的患者,但有极少数病例(主要是男性)只出现外周血和骨髓受累的急性白血病。
04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瘤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分化抗原,如CD19、CD20和CD79ɑ,表达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标记BCL6和CD10等。
表达表面免疫球蛋白IgM;表达单一Ig轻链蛋白。
一般不表达BCL-2,也不表达TdT。
Ki-67增殖指数几乎为100%。
大多数BL都存在与第8号染色体上c-MYC基因有关的易位,最常见的是t(8;14),还可发生t(2;8)或t(8;22)。
约10%的BL病例FISH检测不能检测到上述染色体易位。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进展(孟凡义)

Cancer Stat Facts: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vailable at: http://seer.cancer.go; Cortes JE et al. Cancer. 1995;76:2392-2417; Faderl S et al. Cancer. 2003;98:1337-1354; Redaelli A et al. Eur J Cancer Care. 2005;14:53-62;
• 288 patients • CR: 92%. • 5 years DFS: 38%
kantarjian H Cancer 2004 101:2788
Outcome with the hyper-CVAD regimens in T 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
• 33 patients, 80% were T-cell • 70% were stages III to IV • 91%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 9% achieved partial response. • 3-year progression-free 66% • overall survival 70%
抗原刺激 B2 干 细 胞 B1 前 B 细 胞 滤 泡 母 细 胞 边 缘 带 细 胞
中 心 母 细 胞
中 心 细 胞
B1:套细胞 B2:记忆细胞
2008年WHO分类
前驱淋巴性肿瘤(淋 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__ALL)
儿童
• T-ALL : Pro-T、Pre-T、皮质-T、成熟-T 10-15 • B-ALL : Pro-B、Pre-B、普通-B、成熟-B • B-ALL,非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 B-AL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B-ALL with t(9;22)(q34;q11),BCR/ABL 5 B-ALL with t(v;11q23);MLL rearranged B-ALL with t(v;11q23);MLL rearranged(ETV6-RUNX1) B-ALL with Hyperdiploidy 25 B-ALL with Hypodiploidy 6-7 B-ALL with t(5;14)(q31;32)(IL3-IgH) B-ALL with t(1;9)(q23;13,3)(E2A-PBX1;TCF3/PBX1)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初,一个传教士医生名叫Albert Cook 工作于乌干达及其他医务人员工作在西部, 东部和中部非洲共同指出高频率的下颌肿 瘤和儿童淋巴瘤。 1958年,丹尼斯· 伯基特, 在乌干达工作的爱尔兰外科医生,报告数 例呈现快速增长的下巴或腹部儿童肿瘤, 在1960年,病理学家乔治· 奥康纳,指出该 肿瘤归属于淋巴瘤。 1964年,有三位病毒 学家在该肿瘤组织中发现病毒颗粒,这种 病毒被称为EB病毒
发病因素
• EB病毒: EB病毒可以诱导B细胞无限增殖, 高滴度的EB病毒抗体,然而EB病毒感染B细 胞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EBV编码几个对B细胞无限增殖所必需的潜 伏蛋白, EBNA1蛋白是唯一的EBV潜伏蛋白 持续表达在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已经明 确 EBNA2基因的缺失会导致EBNA3A , EBNA3B和EBNA3C基因的表达。 EBNA2基因 也具有促凋亡作用
• EB病毒潜伏蛋白抗凋亡,这可能使B细胞耐 受易位,最终会导致恶性克隆。在疟疾流 行地区,儿童Burkitt淋巴瘤发病的高峰年龄, 减少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疟疾 可能使潜伏感染的B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促进 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的风险增加
• HIV感染:伯基特淋巴瘤发生在感染艾滋病 毒的患者并且有高CD4 + T细胞,这表明, 免疫抑制本身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原因。有 HIV感染的伯基特淋巴瘤患者血清有高浓度 的可溶性CD30和CD23。胞核嘧啶核苷脱氨 酶已被发现感染艾滋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外 周血淋巴细胞,但在HIV阳性患者及健康对 照组没有。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是地方性 伯基特淋巴瘤的危险因素目前还不清楚?
流行病学
• 地方性: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巴布亚新几内 亚,与疟疾和EB病毒感染区域相一致。小 于18岁的儿童:年发病率大约40-50/百万, 发病高峰年龄6岁,本病多见于男孩,男: 女=2:1 • 散发性:主要在北美,北欧和东欧,东亚, 小于18岁的儿童:发病率2/百万,发病年龄 3-12岁,男:女=3.5:1 • 免疫缺陷相关性:在美国,发病率22/ 十万
• 有研究表明: EBV阳性Burkitt淋巴瘤来源记 忆细胞,而EB病毒阴性源于较早生发中心
• 疟疾:早前研究表明:在非洲伯基特淋巴 瘤的发病率变化与疟疾的流行相关。在 2008年,有文献报道:疟疾, EBV和地方性 伯基特淋巴瘤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 一些研究表明,疟疾可能引EB病毒的持久 存在和免疫失调,这也说明疟疾增加了地 方性伯基特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B细胞的 相互作用的风险
治疗
• 高收入国家:伯基特淋巴瘤由FAB LMB研究 中心的的治疗方案:(环磷酰胺,泼尼松 龙,和长春新碱),柏林 - 法兰克福 - 明斯 特协议(不同的组合的强化治疗)
• 伯基特淋巴瘤可分为三组患者,①有局部 疾病的患者经手术完全切除,再加两个周 期的适度强化疗,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泼尼松龙,和阿霉素。
• 低收入国家: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细针穿 刺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腹部肿块,脑脊液 和骨髓检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做拍X 线及基本的血液检查(如全血计数,尿素 和电解质,和肝功能)。化疗前应处理常 见的混合感染(如疟疾,寄生虫感染), HIV感染者应注意,化疗后使用抗病毒治疗。 应做排除结核和卡波济氏肉瘤的临床或组 织学检查。
预后标志物
• (The St Jude/Murphy)圣裘德/墨菲分类是 Burkitt淋巴瘤最常见的分期系统,细胞遗传 学是很重要的诊断MYC的异常还有其他的细 胞遗传学异常,其中一些已被证实有预后 意义。PET有帮助于评估残留或复发的疾病, 伯基特淋巴瘤微小残留病监测机制尚未建 立,骨髓微小残留病的存在更好地应用到 预测治疗失败的高风险
简介及历史
• 伯基特淋巴瘤是第一个与病毒相关的人类肿瘤, 第一个因染色体易位而激活癌基因的肿瘤,第一 个报道与HIV感染有关的淋巴瘤。
• 伯基特淋巴瘤也是增长最快的人类肿瘤,细胞倍 增时间为24-48小时,也是第一个仅对化疗有反应 的儿童肿瘤 • 也是一种好发于疟疾流行区的儿童肿瘤,主要在 赤道非洲,巴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 适当的和及时的支持治疗是必须的,比如 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营养支持,止吐药, 输血支持,和局部发热。
结果
• 在高收入国家中,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整 体治愈率超过90 %
• 地方性:最常见部位是下巴或眶周肿胀, 或腹部受累(腹膜后组织,肠,卵巢,或 肾脏), 15%患者出现突发性截瘫和大小 便失禁,骨髓浸润罕见,颚部最常见于幼 儿(发病高峰年龄是3-7岁)
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
• 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 奇金淋巴瘤,具有非常高的细胞增殖率, 增殖指数几乎是100%, “满天星”主要是 由分散的易染体的巨噬细胞包含凋亡的肿 瘤细胞。该类细胞主要是CD20阳性和CD79A 阳性,通常共表达CD10和Bcl- 6 ,但Bcl-2通 常阴性。有一部分分类较为困难,主要是 具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特点, 但有伯基特淋巴瘤的遗传和免疫功能。
• ②有残留病灶或III期患者至少需要四个周期治 疗,如强化疗两个周期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强的松,阿霉素,大剂量甲氨蝶呤。另外2周 期的阿糖胞苷和高剂量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治疗 ③有中枢神经系统或骨髓侵润治疗与第二组相 似,但需要接受8个疗程的强化治疗,两个疗 程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龙,阿霉素, 大剂量甲氨蝶呤。两个疗程的高剂量和低剂量 阿糖胞苷和依托泊苷和四个疗程的不同组合, 长春新碱,泼尼松龙,高剂量甲氨蝶呤,环磷 酰胺,阿霉素,阿糖胞苷和依托泊苷。全身化 疗同时鞘内注射治疗,
• 其他因素:虫媒病毒和血吸虫寄生虫都被 认为是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致病因素,但 目前文献报道较少。
临床表现
• 散发性:最常见的部位是腹部( 60-80 %) ,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腹痛 ,腹胀, 恶心和呕吐,胃肠道出血。次要的部位是 头部和颈部,包括淋巴结肿大,鼻或口咽 部,扁桃体,鼻窦。罕见的部位包括纵隔, 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乳房,甲状 腺。一些患者被归类为伯基特白血病,特 点是广泛的骨髓浸润 ,可能有骨痛。
• 低收入国家:例如在马拉维,主要是静脉 环磷酰胺第1天40毫克/公斤,口服环磷酰胺 60毫克/公斤,8天,18天的和28 天 。鞘内 注射氢化可的松( 12.5毫克)和甲氨蝶呤 ( 12.5毫克)。 • 几个说法语非洲国家使用方案:高剂量的 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306例患者中研究 中,有71( 23.2%)死于治疗中 , 40 (13.1%,异常调节 端粒功能,诱导受感染细胞的DNA损伤 • 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类型的起源还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而另 一些人认为,它源于记忆B细胞。有文献报 道:如果产生恶性细胞来源于潜伏感染的 细胞和记忆B细胞只表达EBNA1 (类似于地 方性Burkitt淋巴瘤) ,潜伏感染的记忆B细 胞是恶性肿瘤的来源。
• 伯基特好发于非洲东部和中部,与所有疟 疾流行区的区域相一致。以下就是疟疾和 EB病毒的相关性
分类
• WHO分类介绍了伯基特淋巴瘤的三种临床分型: 地方性的,散发性的(非疟疾流行区) ,以 及免疫缺陷相关,这3种类型在形态学,免疫 表型及遗传学都有相似性。 • 地方性:在大部分的患者中,可以发现都存在 疟疾发病和EB病毒。散发性:主要是在北美和 欧洲 ,很少与EB病毒感染有关, 1-2%的成年 淋巴瘤和30-40%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 缺陷相关:主要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低于40 %的美国和欧洲的患者与EB病毒相关。
• 这些患者被归类为“ B细胞淋巴瘤,非经典 型,具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L的特点。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 t(8;14)(q24;q32)异位,发生在70-80 %的患 者。 t(2;8)(p12;q24) and t(8;22)(q24;q11),异 位发在在10-15%的患者,三个易位的分子 后果是使myc基因的异常表达,主要是高水 平的表达。地方性:有MYC上游断点及免疫 球蛋白基因异常的体细胞突变,散发性: 断点接近MYC ,大多涉及开关位点区域。 有一个相关研究显示:13号染色体长臂缺 失的患者有显着较低的5年生存率
诊断
• 高收入国家:诊断应通过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 学,样本主要来源浅表淋巴结或恶性胸水。淋 巴结切除活检最好细针穿刺,不需要提供足够 的组织所。在某些情况下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检 查是必要的,以获得组织。如果怀疑伯基特淋 巴瘤患者应全血计数及分类, ESR,尿素,电 解质,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评估肾脏 和肝脏损害或功能障碍,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尿 酸 , EB病毒,胸部X片,CT,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