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pdf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 等 医 药 院 校 教 材

(修订版)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程电子教案.中医诊断学

绪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陈群

绪 论

目的要求∶

1.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发展简史 与学习方法。

授课方式∶CAI、课堂讲授 

课 时∶2学时

定 义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 一门学科。

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

写形、言病之所在”。 “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秦汉及以前时期

《黄帝内经》--阐述了望闻问切诊法,为中医

诊断学奠定了基础

淳于意首创“诊籍”--记录了病人的姓名、居址 病状、方药及就诊日期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医学论著

华佗《中藏经》--脏腑辨证的专书

晋唐宋金元时期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源证候诊断专著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

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舌诊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以火热立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寒凉派?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张子和—病由邪生,邪去正安—攻下派

?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

明清及民国时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月经,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明清及民国时期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

明.李世材《诊家正眼》—28脉

清.汪宏《望诊遵经》—望诊专著

清.叶天士《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现 代 研 究 概 况

4四诊客观化—望诊 舌诊 脉诊 腹诊 耳诊 甲诊 食指络脉诊法等

4证候规范化—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血瘀证 心证 肺证 脾证 肝证 肾证

气 血 津液 病因证等

二.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和原则

1、审察内外:整体的病理联系与所处环境

结合,综合判断病情 2、辨证求因:通过辨别、分析、综合、判断、

归纳,以探求疾病本质及规律

3、四诊合参: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综合判断,

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

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望诊—神 色 形 态 舌 局部 分泌排泄物 闻诊—语言 呼吸 咳嗽 气味

问诊—发病 症状 病史

切诊—脉象 触按身体部位(腹部、手足等)

2.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3.辨证—对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进行 判断,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

通过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 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2.见微知著

通过观察局部的

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3.以常达变

通过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可以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四.学习要求与方法

1.要求∶

(1)牢固的专业思想

(2)注重医德、医风

(3)熟练掌握“三基”

2.方法∶

(1)全面了解,抓住重点难点

(2)细心体察,掌握基本技能

(3)病例讨论,临床专题讲座

参考书、工具书4《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诊断学分册》4《简明中医辞典》4《中医名词术语解释》4《古今舌诊研究与图谱》4《中医读书指南》4《中医熟读精选》4《中医舌诊》光盘4《脉诊》光盘4《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诊断学分册》4《简明中医辞典》4《中医名词术语解释》4《古今舌诊研究与图谱》4《中医读书指南》4《中医熟读精选》4《中医舌诊》光盘4《脉诊》光盘

1 绪 论1

1 绪论 1.1 项目开发背景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在不断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 传统手工的学生成绩管理,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执行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通过这样的系统,我们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学生成绩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本论文结合普通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深入的需求分析,采用最新的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与MS Access 2007结合作为开发工具而开发出来的基于C/S结构的学院管理系统。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也形成了本系统的一些特色: (1)通用性:系统适用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可使用本系统进行读者管理、图书管理等一些功能。 (2)易用性:整个系统采用功能相对独立的体系,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3)安全性:系统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1.2项目开发目的 本系统是为方便提供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本系统应能结合当前管理手工作业的流程以及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管理业务中的查询、维护提供完全的计算机管理。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的资源,使图书借阅与管理更科学和合理化。 1.3本文研究路线

本文的研究路线如下图1.1所示。 图1.1 本文的研究路线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计算机技术是MIS(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广义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试想要计算一台机床的成本,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以及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涉及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作保证。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人机界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MIS人机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

1绪论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 绪论 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必须批判地予以继承。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时代越远,语言与现代的距离也就越大;正是由於中国文化是悠久的,所以古代汉语的学习更显得重要。我们必须扫除语言的障碍,才能充分地接触我们的文化遗产;然后才谈得上从中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如果连书都读不懂,哪能辨别精华和糟粕呢?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根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我们

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范作品。这里所谓文学语言,是语言巨匠们在全体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基础上高度加工的结果。重点是先秦的典范作品。这不仅因为先秦时代距离现在较远,作品比较难懂;而且因为先秦的典范作品的语言是历代文学语言的源头,影响极为深远。学习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可以收到溯源及流、举一反三的效果。至於古白话,由於它同现代汉语非常接近,比较容易读懂,所以我们不拿它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这门课程的对象确定了,还要考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前人学习古代汉语,重视感性认识,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日积月累,也就逐渐地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语汇,领会到文言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但是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往往认识模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要提高一步,还要学习所谓“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五四”以后,高等学校在古代语文教学方面,分设了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课。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课,并不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为目的。显而易见,这两种做法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不适合於今天的需要。

1绪论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为什么说在现代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离不开测量与控制技术?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求机器按照给定的规程运行。例如,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了对生产过程的检测与控制外,还必须对产品进行检测。这一方面是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机器与生产过程的模型是否准确,是否在按正确的模型对机器与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效率一方面与机器的运行速度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机器或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了使机器能在高速下可靠运行,必须要求机器本身的质量高,其控制系统性能优异。要做到这两点,还是离不开测量与控制。 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生产自动化同样一点也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特别是当今时代的自动化已不是本世纪初主要靠凸轮、机械机构实现的刚性自动化,而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化。越是柔性的系统就越需要检测。没有检测,机器和生产系统就不可能按正确的规程自动运行。自适应控制就是要使机器和系统能自动地去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按最佳的方案运行,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检测,检测是控制的基础。智能化是能在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自行决策的自动化,决策的基础是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掌握,它同样离不开检测。 1-2 试从你熟悉的几个例子说明测量与控制技术在生产、生活与各种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计算机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进步。在一块芯片上能集成多少个元件取决于光刻工艺能制作出多精细的图案,而这依赖于光刻的精确重复定位,依赖于定位系统的精密测量与控制。航天发射与飞行,都需要靠精密测量与控制保证它们轨道的准确性。 一部现代的汽车往往装有几十个不同传感器,对点火时间、燃油喷射、空气燃料比、防滑、防碰撞等进行控制。微波炉、照相机、复印机等中也都装有不同数量的传感器,通过测量与控制使其能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功能。 1-3 测控电路在整个测控系统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很微弱,还可能伴随着各种噪声,需要用测控电路将它放大,剔除噪声、选取有用信号,按照测量与控制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演算、处理与变换,输出能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的信号。在整个测控系统中,电路是最灵活的部分,它具有便于放大、便于转换、便于传输、便于适应各种使用要求的特点。测控电路在整个测控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测控系统、乃至整个机器和生产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测控电路。 1-4 影响测控电路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而其中哪几个因素又是最基本的,需要特别注意?

1绪论

高二生物教案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2.能力目标: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绪论 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 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

毒理学第一讲 绪论 基本原理

第一章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X enobiotics )对生物有机体毒性作用性质和机理的一门学科。 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 ★ 外源化合物(X enobiotics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及环境化学物等。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理学: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 ●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是研究药物对生物有机体毒性作用性质和机理的一门学科。 药物是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其特殊性在与药物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它一方面可以解除人们的病痛,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化学异物,可能会对用 药的有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 )。 药物毒理学工作者即研究、分析和阐述药物对机体的这种损害作用。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目的 1、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 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剂量依据,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关键取决于剂量。 16世纪 瑞士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 )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that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a remedy. 在新药开发阶段有助于评价一个新药是否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倘若一个新化合物其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十分接近,则开发成新药的价值就几乎不存在了。 在临床上有助于医生合理地使用药物,临床医生安全、合理地用药有赖于对药物毒理学知识的详尽了解,包括人所能耐受的剂量及不同剂量下产生的中毒症状,从而密切注意和及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治病 致病 药物毒理学 Pharmaceutical toxicology 药理学 pharmacology 安全合理用药

1绪论

第1章 习题解答 1. 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实验式?哪些是分子式?哪些是结构式? (1)C 2H 6 (2)C 6H 6 (3)CH 2=CH 2 (4)CH 4O (5)CH 2O (6)CH 3COOH 答:实验式 (4) (5) 分子式 (1) (2) 结构式 (3) (6) 2.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且分子式为C 3H 6O 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1)含有醛基 (2)含有酮基 (3)含有环和羟基 (4)醚 (5)环醚 (6)含有双键和羟基(双键和羟基不在同一碳上) 答:(1)CH 3CH 2CHO (2)CH 3COCH 3 (3) O H (4)CH 3OCH=CH 2 (5)O (6)CH 2=CH CH 2OH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答:(1)依次为:sp sp sp 2 sp 2 sp 3 (2)依次为:sp 2 sp sp 2 4. 下列化合物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1) CH 4 (2)CH 2Cl 2 (3)CH 3CH 2OH (4)CH 3OCH 3 (5)CH 3CHO (6)HCOOH 答:极性分子CH 3CH 2OH 、CH 3OCH 3、CH 3CHO 、HCOOH 非极性分子CH 4、CH 2Cl 2 5. 下列各化合物中各含一主要官能团,试指出该官能团的名称及所属化合物的类别: (1)CH 3CH 2Cl (2)CH 3OCH 3 (3)CH 3CH 2OH (4)CH 3CHO (5)CH 3CH=CH 2 (6)CH 3CH 2NH 2 (7) (8) (9) (10)C 6H 5-CHO 答:(1)氯原子、卤代烃 (2)醚键、醚 (3)羟基、醇 (4)醛基、醛 (5)碳碳双键、烯烃 (6)氨基、胺 (7)羧基、羧酸 (8)羟基、酚 (9)氨基、胺 (10)醛基、醛 6. σ键和π键是怎样构成的?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答:σ键是由成键的原子轨道沿着其对称轴的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而形成的键。其特点是重叠程度大,较稳定。有对称轴,可沿键轴自由旋转,可以单独存在。 π键是由成键的两个P 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的键。其特点是重叠程度小,稳定性差。无对称轴,不能自由旋转,不能单独存在。 OH COOH CH C CH CH CH 3H 2C C CH 2 (1)(2)NH 2

教案.第一讲绪论与数制和码制

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 电子技术是指根据电子学的原理,利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从信号角度分析,电子电路中处理的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如图所示。 电子电路中的信号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幅度随时间连 续变化的信号 幅度和时间都 是离散的信号 t V(t) t V(t) 模拟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均具有连续性,即在任意时刻有确定的函数值u或i,并且其幅度是连续取值。 数字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均具有离散性。 模拟电子技术——研究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研究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技术。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模拟电子电路。 例如,模拟信号的放大、运算、产生与变换等电路。 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数字电子电路。 例如,数字信号的存储、变换、测量等电路 数字电子与模拟电子电路的区别 ①模拟电路→注重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形状关系; 数字电路→注重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模拟电路→让晶体管工作在特性曲线的放大区; 数字电路→让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或者截止区。

③模拟电路→采用工程上的等效电路法近似分析; 数字电路→采用布尔代数逻辑分析法严密分析。 ④模拟电路→信号幅度连续变化抗干扰能力较弱; 数字电路→信号幅度离散变化抗干扰能力较强。 ⑤模拟电路→结构较复杂集成度低不易程序控制; 数字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超大规模集成和程控。 ⑥模拟电路→一般适合进行信息的在线实时处理; 数字电路→既能实时处理信息又便于存储信息。 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分工 半 导体 二极 管 及 应 用 电 路双极性晶体管及放大基本电路场效应管及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与集成运算放大电 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正弦波发生电路直流电源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硬件描述语言脉冲波形产生和整形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掌握逻辑代数理论并能熟练应用;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掌握常用器件功能设计逻辑电路; 初步掌握可编成器件的使用方法; 具备应用电子系统初级设计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方法 强调基本定理、基本概念的掌握,要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必须多做练习且必须注重实践。要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性、探究式学习方式。 听与读相结合、勤于思考。注重逻辑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电路和公式的死记硬背。 掌握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难度和复杂程度都不是很大,以例题、作业为准。 理解数字集成电路内部工作原理即可,但应注重数字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和典型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考核方式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逻辑分析与逻辑运算; 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抽象、器件选择、电路设计; 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EDA 能力。

1 绪 论

《现代色谱分析》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气相色谱应归属的范畴是() A、柱色谱 B、平面色谱 C、逆流分配色谱 D、都不是 2、化学键合相色谱应属于的色谱范畴是() A、GLC B、GSC C、LSC D、LLC 3、GLC、LLC均应归属于()、 A、吸附色谱 B、分配色谱 C、亲合色谱 D、毛细管电色谱 4、能将分离分析一次完成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萃取法 C、离心法 D、色谱法 5、195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学者是() A、Tsweet B、Martin C、Golay D、Giddings 1、分配色谱法应包含的方法有() A、GLC B、LLC C、GLC与LLC D、GSC 1、气相色谱的流动相是()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超临界流体 4、色谱法的缺点是()

A、定性不足 B、定量不足 C、定性、定量均不足 D、灵敏度低 1、吸附色谱法应包含的方法有() A、GSC B、LSC C、GSC与LSC D、LLC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GSC B、GLC C、LLC D、LSC 2、下列分离技术中,只有分离功能,没有分析功能的是()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色谱 3、属分配色谱范畴的是() A、LLC B、GLC C、LSC D、GSC 4、属吸附色谱范畴的是() A、LLC B、GLC C、LSC D、GSC 5、色谱法是优点是() A、分离效能高 B、分析速度快 C、灵敏度高 D、样品用量少 1、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GC B、LC C、SFC

1绪论

授课人: 宁博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时数: 编写时间: 课题:__ 1绪论 ____ 教学目标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机器、机构、构建、机械和零件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运动副的概念、形式及特点 授课方法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参考、教具或设备、材料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二、机械基础的有关术语 1.机器 2.机构 3.机械 4.构件 5.零件 6.运动副 授课日期 及节次 班 级 性质 内容 任务 三、机器的组成 1.动力部分 2.工作部分 3.传动部分 4. 控制部分

教学环节 及时长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分钟 【导入】*分钟 汽车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机械是机械工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782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机械 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现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 各样的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 某些场合,只能借助机械来代替人类进行工作。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的面貌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工艺和 新材料的出现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 动作用。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着汽车运输业和汽车维 修业的同步发展。 以生活工作 实际的问题 导入 总结 学生思考回 答 【新授】**分钟 一、 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1.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 课。 任务: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上的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 系零件,力学的有关基础知识,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 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懂得分析各种机械工作原 理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具备分析和判别常用机械、机械 传动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 的能力。使学生从本课程的学习中接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 练,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与能 力。 2.本课程的内容 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础知 识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习中要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勇于实践,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注意 联系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将感性认知提高到理论上进行 结合汽车发 展的情况分 析专业的重 要性,分析 课程的重要 作用 结合专业性 质分析课程 的主要内容 从自己的认 知层次,谈 论对汽车的 认识 谈论对汽车 专业的认识

第一讲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分子生物学则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 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 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 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1,生物体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以及C、H、O、N、P、S等一些无机元素组成 2,各种生物都是以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 3,核酸:由8种核苷酸组成 4,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5,各种生物的遗传密码三联子是统一的

三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1,核酸分子生物学 2,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3,细胞信号转导 进化论: 19世纪初期,西方人信基督教,上帝创造一切,亚当、夏娃。 1859年,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的概念。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达尔文学说

2、细胞学说(1847) 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将植物学和动物学联系在一起,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向微观领域的发展。 德国 Schleiden(施莱登) 细胞学说的始人之一 德国 Schwann 施旺 动物学家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分离定律 3.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 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 相同,他把这一现象称为统一 律。 孟德尔Gregor Mendel (1822-1884),奥地利科 学家,经典遗传学的奠 基人。将不同植物品种杂交后的F1代种子再进行杂交或自交时,下一代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分离,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分离规律。

1绪论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 1. 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 √ A 细胞和分子水平 B 组织和细胞水平 C 器官和组织水平 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 整体水平 【正确答案】 A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正确答案】 C 3. 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A)√ A 保持内环境稳定 B 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 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正确答案】 A 4.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正确答案】 A 5. 非自动控制见于(B)√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 C 体温调节 D 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正确答案】 B 6.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B)√ A 非自动控制调控 B 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 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正确答案】 B 7.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 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D)√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正确答案】 D 8.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 A 快速生效 B 产生震荡 C 无预见性 D 适应性差 E 不会失误 【正确答案】 A 9. 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是(A)√ A 机体运动时的变化 B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C 神经肌肉标本对刺激的反应 D 脊蛙反射 【正确答案】 A 10. 属于慢性实验研究是(B)√ A 蛙心灌流 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 【正确答案】 B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1题) 1. ()× 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 1. ()× 四. 填空题(每空10分)

翻译第一讲 翻译绪论(1)

翻译绪论 一、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一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由此可见,视角的不同可以导致对翻译性质认识的差异。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在翻译性质认识上的差别: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r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Catford)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parole of one language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parole of another with the content i.e. meaning unchanged. (Barhudarov)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郭沫若) ……translation is first a science, which entails the knowledge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facts and the language that describes them-here, what is wrong, mistakes of truth, can be identified; secondly, it is a skill, which calls for appropriate language and acceptable usage; thirdly, an art, which distinguishes good from undistinguished writing and is the creative, the intuitive, sometimes the inspired,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lastly, a matter of taste, where argument ceases, preferences are expressed, and the variety of meritorious transl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wmark)

1绪论答案(最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 1-1为什么说在现代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离不开测量与控制技术?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求机器按照给定的规程运行。例如,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了对生产过程的检测与控制外,还必须对产品进行检测。这一方面是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机器与生产过程的模型是否准确,是否在按正确的模型对机器与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效率一方面与机器的运行速度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机器或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了使机器能在高速下可靠运行,必须要求机器本身的质量高,其控制系统性能优异。要做到这两点,还是离不开测量与控制。 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生产自动化同样一点也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特别是当今时代的自动化已不是本世纪初主要靠凸轮、机械机构实现的刚性自动化,而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化。越是柔性的系统就越需要检测。没有检测,机器和生产系统就不可能按正确的规程自动运行。自适应控制就是要使机器和系统能自动地去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按最佳的方案运行,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检测,检测是控制的基础。智能化是能在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自行决策的自动化,决策的基础是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掌握,它同样离不开检测。 1-2试从你熟悉的几个例子说明测量与控制技术在生产、生活与各种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计算机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进步。在一块芯片上能集成多少个元件取决于光刻工艺能制作出多精细的图案,而这依赖于光刻的精确重复定位,依赖于定位系统的精密测量与控制。航天发射与飞行,都需要靠精密测量与控制保证它们轨道的准确性。 一部现代的汽车往往装有几十个不同传感器,对点火时间、燃油喷射、空气燃料比、防滑、防碰撞等进行控制。微波炉、照相机、复印机等中也都装有不同数量的传感器,通过测量与控制使其能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功能。

1绪论

读完了绪论,对施良方先生的《学习论》有了大体的了解,对于一些概念的认识没有以前那般模糊,下面通过打字又复习一遍。 PS:后面我将每一个学习理论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而且坚持全部手打,因为这是一个复习与记忆的过程,尽管有些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一、学习的定义 在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定义之前,须得辨析以下四对词语的关系: 1、本能与学习:本能不是学习。作为本能的行为模式,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1)这种行为模式是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都具备的;(2)即便在与其他同类成员隔绝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模式; 2、成熟与学习:成熟不是学习。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成熟(生理的发展)与学习(心理的发展)构成的。有机体要作出某种行为,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然而,我们不能把因年龄变化引起的机体内部组织变化而导致的行为变化称为学习; 3、学习与成绩: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我认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成绩作为学习的一种测量结果,是不能等同于学习的。作者的比方很有意思: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来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暂时性的行为变化不一定是因学习而引起的,学习必须是指有机体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因而,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PS:对于学习的定义中出现的“经验”,我不是特别能理解。“经验”是谁的经验?如何形成的经验?怎样的经验?它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我相信不仅仅经验能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变化,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同样能引起经验的生成。我又把自己绕进去了,我决定先绕过去。 二、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释,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学习理论的各种理论流派为我们提供了探讨一些基本问题(如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等)的不同的视角,使我们有可能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从而为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基础。 学习理论具有它特定的职能,主要包括: 1、学习理论要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学习理论是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进行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通过系统化,可以使那些看上去本来没有联系的现象富有意义。 3、学习理论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