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商务英语经济领域里的隐喻

探讨商务英语经济领域里的隐喻
探讨商务英语经济领域里的隐喻

商务用途英语中写留学论文的经济类文本里存在着大量隐喻现象,其中的隐喻分为约定俗成的隐喻、基于近似性的隐喻和创造近似性的隐喻三种。本文主要就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机制及功能进行探讨,指出经济领域里的隐喻使用非常广泛,同其他领域里的隐喻一样,经济领域里的隐喻亦具备多重功能。

一、关于隐喻哲学家、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是人类语言和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1]。语言的进化、演变和发展离不开隐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借助语言来反映。而我们知道,简洁乃语言的生存立身之本。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学科领域在不断拓展,语言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不可能随之无限膨胀和扩大,它往往通过利用现有词汇和结构及熟知的概念去认识、去思维、去经历新拓展的领域和新生成的概念。这一过程往往要实现认知方式上的跨越,这种跨越正是隐喻的理据。什么是隐喻?隐喻在英语中的对等语是metaphor,其希腊文词源包括两部分,meta- 意为“超越”,pherain意为“传送”,因而该词的意思是将甲对象之特征“传送”到乙对象,使之得到“超越”其自身的某种意义。Lakoff and 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迅猛的语义变化过程,是在两个语义域之间通过某种抽象图式类比方式,将一个词从一个语义域应用到另一个语义域[2]。长期以来,人们将隐喻现象看作只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构建我们的概念系统、构建我们每天所从事的各种日常活动[3](Brato )的一种有效工具。实际上,在认知这个世界时,我们正是不断地通过抽象图式类比方式建构各种关系[4]。我们所建构的这些关系不断形成网络,组成我们的认知系统构架,使得这个世界“可以想象”。Lakoff 和Johnson还认为,人类概念系统的构建本身具有隐喻性[5]。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隐喻性词语就是佐证,它证明我们在理解事件和经历时就已具隐喻性,如,有关建筑物的用语常用于谈论理论建构:语言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都需要有模型(models)、构架(constructs),这些模型和构架又需有结构(structure),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需紧密结合(bonded)或粘合(cemented)在一起,这样它们就会根基扎实而不至于倒塌(shaky/ crumbling)。另外还需要有证据来支持(buttressing)它们。由此可见,隐喻时时处处都扮演着重要角色[6]。隐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使用,不断被创造。语言学家I. A. Richards曾说,人们时刻都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就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7]。不使用隐喻,要描写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难以想象的。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又在不断创造新隐喻,从而推动语言不断向前发展。如,我们常说The ship sailed the seas,但由于sail一词已失去生动性,于是有人创造性地使用The ship coursed theseas和The ship ploughed the waves。这里,course和plough均用作隐喻义,它们更生动地再现了船只向前航行的方式。作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语言变体——商务用途英语,其中的经济类文本里也含有大量隐喻现象。本文主要就其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和隐喻功能进行探讨。

二、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机制要对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有深入理解,首先必须对商务用途英语的定义有一清晰概念。商务用途英语是指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世界里,包括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商业广告等在内的商务活动,无不涉及到英语的使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都统称为商务用途英语[8]。众所周知,商务用途英语基于普通用途英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类文本,亦基于普通用途英语。换言之,所有经济类文本都是普通用途英语应用于新的领域的一种语言变体。这种将语言的使用从一个领域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本身就具隐喻意义。更何况,经济类文本中借用大量日常用语来讨论、描写、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或事件。Henderson也认为,是隐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词汇可用于讨论、描写、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9]。经济类文本

中所含大量简单和复杂的隐喻,无不说明这一点,如:markets are bullish and bear-ish (各种市场行情看涨/行情下跌), profits soar, peak,dive and plummet (利润飙升/达到巅峰/急剧下降/骤然下跌), banks employ a scorched-earth policy in the faceof hostile take-over bids (各家银行在盘进出价的各个对手面前采取了焦土政策)。上例中,英语斜体部分为日常用词,但在此它们均用于描写或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因此它们通常的意义已延伸,因而属于隐喻用法。另外,在经济类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原本属于隐喻,但因长期使用而变成约定俗成的表达法,人们现在只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鲜活的隐喻”,如equilibrium, float, inflation, leakage, boom,liquidity, slump等,它们已成为从事商务活动或经济活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行话,原先的隐喻意义已不再明显。Indurkhya将隐喻分为三种:约定俗成的隐喻,基于近似性的隐喻和创造近似性的隐喻[10]。约定俗成的隐喻是指因长期使用而成为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因而看上去几乎不再具有显性隐喻的那些隐喻。在经济类文本中,人们常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隐喻。如在We’re running out of time.这句话中,“时间”被看作有限的资源或宝贵的商品,它曾是隐喻,但现在,人们不再想到或认为它具有隐喻性。再如,…the Fed has allowed the stockmarket bubble to develop…,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to deflatea bubble in its early stages …most central bankers arehostile to the idea to try to puncture bubbles…, centralbankers offer three reasons why they should not attemptto prick bubbles…。英语中,人们讲bubble (泡沫);汉语中,人们讲“泡沫经济”,这些都已习以为常,它们已变成约定俗成的隐喻。基于近似性的隐喻会让读者对于本体和喻体进行比较,因为对它们意义的转换是基于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某些相似点[11]。如:If private funding really driesup, we will be out of the market. 读此英文句子,读者自然就会将资金的停止供给比做水源已经枯竭的河流或湖泊。创造近似性的隐喻是指,读者在刚刚见到该隐喻时,很难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什么近似点,但经过仔细斟酌和推敲才发现或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确存在相似点。这类隐喻在术语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人们利用storm和enemy之间的关系来描述“通货膨胀”这一概念。以上三种类型的隐喻在经济类文本中大量存在,这些隐喻往往基于以下隐喻机制或起源于以下根隐喻:

1. 将经济视为有机体,如:economic growth, intoday’s infant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healthyeconomy, economic disease, economic cure, economic decay,ailing industrial companies, an over-rich diet of cheapcapital等。就像有机体,经济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情绪波动,并会呈现出有机体所呈现的各种活动方式,如recovery, healthy, qualms, flu, limping along/ hobble,sweat, depressed等。另外,很多时候经济被看作被动的实体,其状态往往受制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所影响。这一观念使经济学家们把自己看成医生,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动向。

2. 将经济视为船只,如:…Mr Grasso needed fur-ther warning that he is steering a potential Titanic, but thefattest rats have been preparing to jump ship…, the chancesof navigational errors are high, and new hazards arelooming which the navigators等。此时,银行的行长就是船长,助手就是船员,大海就是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大海中的暗礁和风暴就是经济中的危急关头,航海的用具如锚、指南针和地图就是指导方针或指令。

3. 将各类经济组织类比为家庭成员之关系、类比为各种类型的人员或传说中人们根深蒂固的形象,如:the parent/ mother company, the sister company, thedaughter company, the holding company, the company doctor,giant或the White Knight (指“援助某个公司使之不被其他公司接管的公司”)等。这类表达能隐喻各种组织之间所呈现出的关系及所实施的人的行为。

4. 将市场视为流体或球体,如:the currency float,a huge float of change, buoyant demand, buoyant con-sumer spending, the market bounces around and rebounds等。这样表达可隐喻经济市场上的瞬息万变。

5. 将下滑的市场运动视为自然

灾害,如:Rita’scommissions began to dry up as her clients quit her for abetter deal, the river of gold will soon run dry, the outlookfor the stock market will remain cloudy/ is bleak, the banks’worst days were behind them 等。同自然灾害一样,市场下滑给受灾人们带来灾难。6. 将市场视为游乐园,如:to halt a slide in sales,to continue their slide against the dollar, to have arollercoaster ride, to profit from swings等。这类说法通过游乐园中娱乐设施的方向运动来隐喻经济的运行状况。7. 将股票市场视为剧院,如:that the stock mar-ket players operate according to a predictable and prede-termined scenario等。这里,股票市场被隐喻为戏剧,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8.将各种类型的商人视为各种类型的动物或动物的行为,如:bear, bear run, bearish, bear trap, beartotal, bull, bullish, bull total, runaway, gallop, horse total,lame duck, cat and mouse, stag, prey, predator, hunter total,head-hunter, head-hunting等。通过各种动物的状态、性情、运动方式等来描述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性质、运动方式等。9. 将经济竞争视为战争,如:trade wars, the warbetween Coca-Cola and Pepsi-Cola has been raging foryears, Carrefour could still be vulnerable to a hostile bid,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 local cigarette makers are upin arms, to fend off hedge funds等,这一切隐喻经济活动中你死我活的斗争。10.用有灵的实体来描述无生命的实体,如Hungary’s Rába and Icarus court foreign investors…,no foreign suitors have stepped forward as yet…, the oddcouple (two Poland’s leading banks) damaged bride(Poland’s ) …, the Polish partners received the wink fromthe new lot and started selling their stakes等。此外,经济类文本中还使用许多有灵动词,如grow, recover,need, pick up, continue, slow, move, suffer, think, reckon等以及无生命的动词,如boom, collapse, expand,overheat, open, fall, rise, remain, become, crash, close,slump, increase 等,它们均具有隐喻意义。

三、经济类文本中隐喻的功能在隐喻学研究中,隐喻被视为一种认知现象。它帮助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识所谈论的事物的特征,同时又使所使用的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不同的隐喻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多数隐喻同时具有多重功能。束定芳先生将隐喻分为四种功能: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此外,隐喻还有美学功能[12]。隐喻最初是作为修辞来研究的,它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其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隐喻可以使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尽管经济类文本属于非文学性语言,但作为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领域,它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简练生动的表达,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形象新奇的效果,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有很强的可读性。而要具备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借助隐喻。说the infant car indus-try比说the car industry at its initial stage要简练生动、形象新奇得多。从语言学的功能来看,隐喻为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语言是反映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每当一个言语社团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文化科技等有了新发展,社会政治发生变革,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时,就需要有词汇来再现这一切。然而,如果使用全新的词汇来再现这一切就会使语言无限膨胀,这会违背言以简洁为贵的法则。因此,大多时候,人们往往从其他领域里借用词语[13]来填补词汇空缺。而一旦从其他领域借用词语,就会出现隐喻用法。经济类文本基于普通用途英语,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日常用词语义的变化,这种变化即是隐喻用法[14]。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人类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即根隐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具有隐喻性。换言之,隐喻构成了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作为与日常生活既有一定联系,但却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经济领域,其中的概念必然要借助根隐喻得以说明。经济活动充满了复杂性,对经济活动的认识可以从不同角度,因而借助不同的根隐喻来对经济领域的概念和现象进行阐释。本文第二部分将与经济

有关的各种活动和现象视为不同的根隐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隐喻是“用一种概念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概念”[15]这一本质。隐喻具有美学功能,表现在隐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美学角色。在经济类文本中,隐喻的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对隐喻的使用,让人们有了更为丰富的联想。这种丰富的联想是由于隐喻的“用一种概念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概念”这一本质和人类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现存事物的模仿而促成的。经济领域中的语言使用要依赖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语,反过来,正是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语在用于阐述经济活动或现象时,经过语言的隐喻而使得语言具有了美学特质,从而取得美学功能。束定芳先生认为,隐喻的社会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交往中加强“亲密程度”,二是出于委婉和礼貌的考虑[16]。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主要体现第一个方面。前文讲到,在经济类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原本属于隐喻,但因长期使用而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表达法,因而现在人们往往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鲜活的隐喻”了。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法,正是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词汇部分,它们承载了经济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也正是这些经过隐喻化而约定俗成的词汇使得从事商务活动或经济活动的人们紧密地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体现出隐喻本身强烈的社会功能。

四、结语

隐喻对人类的现实生活至关重要,对人类探求和认知未知领域也同样重要。在商务用途英语中的经济类文本里,隐喻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该类文本中的隐喻机制丰富多彩,这是由于经济这个领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同用于其他领域里的隐喻一样,具有多重功能。对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对隐喻这一认知现象作更加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Goatly, A. 1997.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M]. London: Routledge.

[2][5][15]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Brato , 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SlovenePopular Economic Discourse,

At:http://64.233.167.104/search?q=cache:OTTKlwW3vIwJ:www.fm-kp.si/zalozba/issn/1581-6311/ 2_179-196.pdf+metaphor+economic+texts+&hl=zh-CN%20target=_blank

[4] Lee, D. 1992. Competing Discourses: Perspective and Ideology inLanguage [M]. Essex: Longman.

[6][9] Henderson, W. 1994. In R. E. Backhouse, New directions in economicmethodology (343-367).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7] 詹蓓. 英汉动物喻体喻用含义的对比分析[J]. 写留学论文外语研究, 2003. (3):33-36。

[8] 李明. 论商务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特点[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

(2): 第32-37页。

[10][11] Indurkhya, B. 1992:1-2. Metaphor and Cognition [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2][16]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12;147.

[13] Thornborrow, J. & Wareing, S. 2000:111. Patterns in Language: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4] 李明. 隐喻——词汇语义变化的重要方式[J]. 山东外语教学,2004. (5): 43-46。

经济类文章英汉翻译

China's economy,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econom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global growth, grew 9.9 percent year-on-year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this year, according to official figures released on Monday, showing a trend of a slowdown amid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third quarter,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rate slowed down to 9 percent, the lowest in five years, from 10.6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10.1 percent for the second quarter and 10.4 perc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on a steady decline since peaking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7. The slowing world economy pummel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weaker demand for Chinese exports on international markets heavily weighted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ccording to Li Xiaochao, spokesperson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other widely watched indicator,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inflation -- rose 4.6 percent in September, over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The figure, coupled with 7.1 percent in June, 6.3 percent in July, 4.9 percent in August and a nearly 12-year-high of 8.7 percent in February, shows the CPI in a downward spiral. Analysts mainly attribute the decline in the CPI to ample grain supply and lower-than-expected income growth of Chinese residents, as the housing and stock markets take heavy toll, which dented residents' desire to consume. Chinese stocks have shed nearly 70 percent of their value from the last year's peak at 6,124 points due to weak investor confidence. The stock market rose more than two percent on Monday amid expectation the government would unveil more measures to stimulate economy. The benchmark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gained 43.36 points to close at 1,974.01 points. Export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driver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long with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re taking hit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turmoil and economic slowdown.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exports grew 22.3 percent, 4.8 percent points lower tha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totaled 11.6246 trillion yuan ($1.66 trillion) in the first three

很全-很详细的商务英语论文题目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 1、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2、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3、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4、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5、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6、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7、商务谈判的文化障碍 8、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9、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10、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11、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2、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3、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1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5、商务谈判的艺术性 16、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17、商务英语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18、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19、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20、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21、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22、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23、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24、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25、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26、商务英语阅读研究 27、商务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28、商务英语考试技巧研究 29、商务英语听力策略研究 30、英语口语或语法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31、商务函电交流研究 32、商务英语学习方法 33、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34、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3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36、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3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壁垒” 38、广告英语的分类及分析 39、虚拟语气与商务英语表达 40、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41、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2、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43、术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44、商务谈判语言技巧 45、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46、例析论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拓展学习模式 47、浅析商务英语汇商务英语中俚语的风格及翻译 48、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49、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 50、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探讨 51、反译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52、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53、商务英语中的平行结构及其翻译方法 54、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 55、商务英语语篇文体特征分析 56、商务英语常用单词的多义现象例析 57、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58、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59、商务英语中书面语言的文体特征及语用分析 60、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61、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62、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63、美国英语习语与文化 64、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6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一、英语论文基本格式 1、毕业论文结构包括:主标题、论文摘要、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注释、参考书目,注释统一用尾注。 2、板式: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使用A4规格打印,每页30行) 二、阅读类参考题目以下参考题目对应的范文请到VIP留学生论文网下载,如需原创论文需与在线辅导老师沟通。 1、持续性交际法对商务英语学习者口语和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分析 2、商务英语文体学分析 3、语篇功能对等视角的商务英语翻译 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开发 5、关联理论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6、成人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8、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9、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转向 10、职前学生商务英语词汇教学法探索 11、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其语用分析 12、从目的论角度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评估 1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14、词典类型对翻译与习得商务英语新词作用的实证研究

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

2005年第5期总第126期  外语学刊 FORE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5,N o.5 Serial N o.126 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 肖坤学 (广州大学,广州510405) 提 要:隐喻历来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新兴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了全新的解释: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既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描写凸显了隐喻的认知性质,认为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并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对翻译而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提出隐喻翻译应该采取认知取向的观点。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概念域;映射;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5)05-0101-05 1 引言 隐喻历来被视为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受修辞学、文体学以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总体上是修辞取向的,即视隐喻的翻译为修辞层面上的语际转换问题。译者只是在对原语文本中的隐喻表达进行修辞分析的基础上,在目的语中寻求与之“对等”的隐喻表达形式或力求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从而实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际转换。隐喻的翻译就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过程。然而,从认知语言学观点来看,传统翻译理论关于隐喻翻译的观点存在明显的缺陷:忽视了隐喻的本质特征———认知性质和缺乏对翻译的实质的正确认识。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的认知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的结果,客观事物只有被大脑感知才能获得意义。(Lakoff&Johns on 1980:15—32)语言符号与客观外部世界不存在直接对应的关系,语言符号是与人通过认知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的,意义与推理则是以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为基础的。传统译论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加上其方法论上的缺陷,即“囿于传统文艺评论特别是传统文艺美学的方法论影响,注重宏观主体的迁移性‘了悟’或‘悟性’过程;而微观上对客体(译作及翻译过程)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形式论证方法。传统翻译理论在微观分析中缺乏系统科学的严密性,对许多价值概念都未确立系统科学的始终一贯的范畴界说和现代逻辑学的定界分析,模糊性、印象性太强,内容流变,难免见仁见智,而且往往流于空泛。”(刘宓庆1999:XIII)传统译论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由于不能对其所提出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科学解释,思辨性倾向也就在所难免。既然认知是形成隐喻这种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避开认知谈隐喻的翻译显然是不科学的,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取向。把隐喻的认知特征纳入隐喻翻译研究的范畴是隐喻翻译研究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运作机制的理论则是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理论基础。 2 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 2.1 隐喻翻译的认知观 关于隐喻的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他在《翻译教程》(A T extbook of T ranslation)一书中(2001:106—113)把隐喻归纳为dead metaphors,cliche metaphors,stock metaphors,adopted metaphors,recent metaphors,original metaphors等6类。在另一著作《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 ranslation)(2001: 84—96)中,他又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隐喻翻译的7种方法,即(1)在目的语中重现相同的喻体;(2)用目的语中的合适喻体代替原语中的喻体;(3)用明喻代替隐喻,保留喻体;(4)用明喻与喻底结合翻译隐喻;(5)将隐喻转换为喻底;(6)省略和(7)隐喻和喻底结合。近年来随着隐喻研究的空前活跃,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也常见于国内各种翻译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尽量降低原料成本。 原料选择:应立足于本地、因地制宜。熟悉当地饲料资源的品种、数量、理化特性和饲用价值,全年均衡。 尽量选用那些营养丰富、价格低廉、适口性好、易消化、来源广泛的饲料资源。市场性原则 应权衡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量的关系。 产品设计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与其它商品一样,设计必须明确产品的定位,例如产品的档次、客户范围、现在与未来市场对本产品可能的认可与接受前景等。 制作配合饲料配方的原则和制作程序方法 1、必须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对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用途以及不同生产性能的畜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应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即营养指标。幼龄畜禽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而老龄畜禽则蛋白质需要理降低。设计饲料配方时,先要根据饲养动物有针对性的选择饲养标准,然后依据饲养标准提供的各项主要营养指标为参数,选择相应的饲料原料。如设计肉仔鸡的饲料配方则参考肉鸡的饲养标准,选择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蛋白、能量值均较高的原料。从而使饲料配方设计有了明确的目标。凡是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无论使用的饲料原料有多少种,都是以饲养标准为所提供的营养指标为依据的,所以能表现出良好的饲喂效果。 2、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 配合饲料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有比例的复杂的营养组合。这种营养配合愈接近饲养对象的营养需要,愈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为此,设计饲料配方时不仅要考虑各营养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各营养素的全价性和平衡性。营养物质的含量应符合饲料标准;营养素的全价性即各营养物质之间以及同类营养物质之间的相对平衡,否则影响饲粮的营养性。若饲粮中能量偏低而蛋白质偏高,动物就会将部分蛋白质降解为能量使用,从而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若赖氨酸偏低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影响体蛋白的合成;若钙含量过高会阻碍磷和锌的吸收。因此,在制作饲料配方时要充分考虑,各营养物质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不足部分必须用添加剂补足。 3、就地取材开发饲料资源 制作饲料配方应尽量选择资源充足、价格低廉而且营养丰富的原料,尽量减少粮食比重,增加农副产品以及优质青、粗饲料的比重。 4、多种原料的合理搭配与安全性 饲料的合理搭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饲料之间的配比量,二是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之间

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融入全球商务大环境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商务英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很多学校设置了商务英语的课程。商务英语课程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出现了不少弊端。文章探讨了商务英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以期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问题对策对比传统的英语课,商务英语课需要结合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这对商务英语课的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任课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还要结合商务场景,讲授一些商务专业的背景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用性和应用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如何改进商务英语的课堂模式成为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不当 随着国际贸易交往日益繁盛,很多学校匆匆地开设了商务英语教程。教材的选用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水

平和特点。比如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一本教材,忽视了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差别。有些学校想要速成,在没有开设商务英语初级课程的基础上,直接采用中级教材,或进行中级考证培训。这样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对于英语基础欠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课文的长难句太多,词汇量太大。慢慢地,他们会失去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对于英语基础较好但没有修过商务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语言难度适合。但如果教材缺乏商务知识介绍,老师又没有相应的知识补充,他们会觉得文章的内容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真正难掌握商务技能。 (二)教学辅助材料不足 目前,很多商务英语的授课老师,都没有学习过商务课程,也没有从事过商务方面的工作。他们大都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缺乏实用的商务英语材料。比如公司的年度报告、会议记录和商务访谈音频材料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学材料往往局限于课本里的文章和听力、写作练习。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变得很有限,很难掌握职场需要的商务技能。 (三)课室安排不合理 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都是采用传统的大班

经济学人经济类文章精选3

What went wrong IN RECENT months many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including such unlikely bedfellows as Paul Krugman, an economist and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and Hank Paulson, a former American treasury secretary, have put “global imbalances”—the huge current-account surpluses run by countries like China, alongside America’s huge deficit—at the roo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ut the IMF disagrees. It argues, in new papers released on Friday March 6th, that the “main culprit” was deficient regulation of t he financial system, together with a failure of market discipline. Olivier Blanchard, the IMF's chief economist, said this week that global imbalances contributed only “indirectly” to the crisis. This may sound like buck-passing by the world’s main interna tional macroeconomic organisation. But the distinction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whether macroeconomic policy or mor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will provide the solutions to the mess. In broad strokes, the global imbalances view of the crisis argues that a glut of money from countries with high savings rates, such as China and the oil-producing states, came flooding into America. This kept interest rates low and fuelled the credit boom and the related boom in the prices of assets, such as houses and equity, whose collapse precipitated the financial crisis. A workable long-term fix for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economy would, therefore, involve figuring out what to do about these imbalances. But the IMF argues that imbalances could not have caused the crisis without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new structures and instruments to cater to investors’ demand for higher yields. These instruments turned out to be more risky than they appeared. Investors, overly optimistic about continued rises in asset prices, did not look closely into the nature of the assets that they bought, preferring to rely on the analysis of credit-rating agencies which were, in some cases, also selling advice on how to game the ratings system. This “failure of market discipline”, the fund argues, played a big role in the crisis. As big a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IMF, was that financial regulation was flawed, ineffective and too limited in scope. What it calls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the loosely regulated but highly interconnected network of investment banks, hedge funds, mortgage originators, and the like—was not subject to the sorts of prudential regulation (capital-adequacy norms, for example) that applied to banks. In part, the fund argues, this was because they were not thought to be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 the sense that banks were understood to be. But their being unregulated made it more attractive for banks (whose affiliates the non-banks often were) to evade capital requirements by pushing risk into these entities. In time, this network of institutions grew so large that they were indeed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 the now-familiar phrase, they were “too big” or “too interconnected” to fail. By late 2007, some estimates of the assets of the bank-like institutions in America outside the scope of existing prudential regulation, was around $10 trillion, as large as the assets of the regulated American banking system itself. Given this interpretation,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IMF has thrown its weight strongly behind an enormous increase in the scale and scop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a series of papers leading up to the G20 meetings. Among many other proposals, it wants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to be subjected to the same sorts of prudential requirements that banks must follow. Sensibly, it is calling for regulation to concentrate on what an institution does, not what it is called (that is, the basis of regulation should be activities, not entities). It also wants regulators to focus more broadly on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 公共艺术(雕塑)设计———郑守强 学号:20101405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前言:近年来,一些艺术设计片面上的追求形式上创新求异的趋向,片面的将 “新、奇、特”作为创作的方向。不顾使用功能、不管环境关系、更不论技术经济条件,将艺术设计流俗于简单的视觉冲击,单纯追求奢华,新奇。忽略了艺术的文化价值本文对艺术设计中的经济性、文化价值作了一定的探讨。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既然我是学雕塑的,就讲一下有关城市景观设计及雕塑设计方面的经济性原则。 1.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很快勃兴,并经历了迅速发展和巨大变迁。这反映在城市雕塑的设置数量、类型题材、地区分布、艺术水准以及城市雕塑的理论建设、规划和组织管理等重要方面。 2.三十年前,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为数不多,类型单一,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起初,人们只是关注雕塑自身和它对城市的装点作用,没有更多地从雕塑与所在城市空间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单从环境艺术的整体要求来看,城市雕塑的水准还很低,忽略了其经济性。主要以宣传和纪念伟人、英雄人物等为主的单一叙事模式。而如今,一些抽象的、装饰性的无主题雕塑频繁出现,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构成要素,它与所在环境其他要素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评价和欣赏城市雕塑的重要尺度。而其商业价值和经济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二)艺术应考虑与商品化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相适应 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迫使人类行为重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样局限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 2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3 王熙凤与斯嘉丽的对比研究 4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5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 6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7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 8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9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10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 11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2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4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15 英语幽默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16 使用影视片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 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19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1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 中美商务交际礼仪之差异 23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24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25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26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27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28 王尔德童话对传统童话的颠覆 29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30 Transl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in a Cross-Cultral Perspective 31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32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33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34 外贸函电文体及语言特点 35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36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 37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比较 38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 39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40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 41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用分析

经济类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和攻略,自己之前搜的一个好东西,感觉非常有用、非常好用,其中50%以上说的很对,供大家参考,免费给大家了,求大家的好评哦! 1. 《经济研究》论文质量不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如果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名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些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特约,呵呵)。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有可能,但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2. 《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学生独发常见。 3. 《世界经济》对普通学生很公平,不会以名气定夺,是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4.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类论文良莠不齐,水准方差大,有些太差。明显不是完全匿名审稿,人情避免不了。学生一般不建议投,除非牛老板推荐。 5. 《经济学报》匿名审稿,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出版,说明稿件宁缺毋滥。宁缺毋滥的刊物,一定不是看名气和地位,所以学生占优势,毕竟知识结构比老一代新。 6. 《金融研究》金融类的,没有投过,看似质量可以。在该领域算是一流。 7. 《世界经济文汇》最近几年上升很快,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不规范的大话西游文章不要投。编辑都很年轻,思维活跃。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8. 《经济科学》拒稿不给意见,没有职业素养,不向国际一流看起,反而向国内三流看起,但学生单独有发。 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不知道什么审稿标准,拒稿也不给意见。但学生单独有发。 10. 《南开经济研究》做的不错,时间太长,审稿严谨。但学生单独有发。 11. 《南方经济》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发表首选,该杂志审稿严谨周到,仅以质量取胜,以后可能会进入一区,但是现在杂志名声不大,稿源不如一区。学生单独常发。 12. 《管理世界》靠国研中心成为著名期刊,但是办刊选稿的宗旨居然是三流层次。AER、JPE、ECONOMETRICA上的论文在管理世界不可能发,因为不符合它的三流标准。在封面上放企业家头像,短论卖钱,这品位好不到哪里去。学生独发不常见,但有,估计天时地利人和比较好。 13.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质量不咋地,但引用率挺高,可能和领域有关。创新论文不一定能发。公开标准是“顶天立地”,但首先得对编辑的口味,才能过第一关。不好意思直接说匿名审稿,只好说外审。有学生独发。 14. 《财经研究》以前默默无名,现在财大也崛起了,刊物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点像南方经济,看以后发展吧。学生有独发。 15.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审稿20天不到,对硕士和专科学校的教师没有歧视,文章比较大气,我发了七个页码13000字,没要一分钱,编辑们也比较客气,适合硕士和讲师们发。 16. 《经济评论》武大经管院,双月。初审时间根据照稿件密集程度在1周到2周时间,外审规定2周。但根据外审专家配合程度在1周到4周时间;然后是返修、视情况再给外审专家评判,这个时间可能有弹性,还有可能有数个反复;录用后在下期或者下下期见刊,这个比较快。文章质量有较大提升。投稿前最好能按照规定的格式排好版,选题要有新意,格式要规范。质量见上条。 17. 《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科院,双月,初审大概3个月,通过初审后就是第一次修改,修改后如果通过审稿,发表的希望很大。一般编辑和你联系时会告诉你在哪一期刊登。文章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学习资料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的国际贸易往来不断加强,涉外商务活动已经深入到各个企业,商务英语是国际贸易以及营销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沟通工具。以下首先介绍商务英语的内涵及特点,然后,着重举例阐述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探索提升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具有十分丰富的商务理论及实务信息,涉及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金融财政、财务会计、现代物流、国际支付与结算、涉外保险、贸易合同等商务活动。在这些涉外商务领域中所使用的英语一般统称为商务英语,它具有明确的商务特色,是商务沟通的必备语言,所以翻译必须了解商务英语的特征和熟悉商务情境,否则翻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到商务活动,一旦翻译失误或错译,将给委托方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实用的商务英语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二、商务英语的特点 普通英语词语的商务含义 例如:We will cover All Risks and War Risk for you.

该句子中cover本来是“遮盖,涉及”之意,但在本句商务含义中指“给…投保”。因此该句应翻译为:我们将为你方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 丰富的专业术语 商务内容范围广,涉及国际贸易、经济、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如国际贸易方面的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B/L提单;经济方面的Gross National Product,demand curve;金融方面的foreign exchange ,Financial Lease;保险方面的Force Majored,Deposit Insurance等。译者必须懂得商务英语所涉及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避免专业术语词汇普通化而造成误解和经济损失。 语言简洁正式,使用缩略词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以传达具体信息为目的,具有简约性的特色,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使用缩略词,并以正式的语言表达交易的严肃性及有效性。商务英语的缩略词都在实践中经过了长期使用,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其意义十分明确,翻译时无需解释。但是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词,则一定要知道缩略词的全称,并且理解其意义。 行文礼貌委婉 商务英语行文力求委婉礼貌。因为商务交流关涉到双方企业形象,委婉礼貌的用语可以使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中交

浅析隐喻修辞

浅析隐喻修辞 摘要:从语言机制和认知机制了解隐喻,再从基本理论分析隐喻,继而通过举例论证隐喻的功能和影响,最后总结出隐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机制理论功能影响 正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热”的掀起使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观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功能延伸到认知功能领域。而在我们的第十次课程学习中,也有包括隐喻的描述。在《忏悔录》中,保罗·德曼发现,卢梭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我辩解的目的。由于替代是隐喻的本质,于是卢梭叙述的“丝带”其实正是卢梭欲望的替代。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隐喻”。 从语言机制角度,汉语词典中对隐喻的阐述:《辞海》(修订本·1980年)关于隐喻的解释是这样的: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本体与喻体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2002年)认为隐喻是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汇,而用“是”“就是”“成为”“变为”,把某一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 从认知机制角度,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束定芳,2000:19);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Lakoff&Johonson,1980:5);隐喻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两个领域的具体特征具有系统的本体对应(Lakoff&Turner,1989:207);隐喻的中心不是语言,而是思维,隐喻不是修辞格,而是思维方式。它使经验概念化并加以诠释的工具(Lakoff&Turner,1989:209);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可以体现在单词、词组、句子(Koller,2003:36)。 隐喻研究虽多,但若细察之,其基本理论不外三个,分别是:比较理论、替代理论和互动理论。(廖美珍,2007:177)比较理论认为: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隐喻的实质就在于两者在语义和语境中具有一些相似点。这一理论的特点就在于本体和喻体具备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预先存在的,隐喻的根本就是通过喻体的特征,映射本体的一个过程,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相似点上来。替代理论认为:在生成隐喻的时候,喻体被用来替代本体,本体是真正的内涵,喻体用来使语言更具吸引力。替代理论的本质是:隐喻意义不能直接表达,是喻体对本体的一种替代作用。而互动理论则认为:把本体和喻体看做相关的常识系统。在比喻中,与喻体相关的一些常识性项目被应用到本体上,从而改变本体的常识系统。互动理论实质上,把隐喻的成因看作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它改变了人们所熟悉的观察目标的角度,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隐喻是一种抒情的工具,用于抒发人的情感。人类丰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存在,人类认知、理解这种存在并进而表达这种存在的方式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加以把握,但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其基本的方式有两种——隐喻和转喻。人类内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忧、愁、怨、恨等情绪,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它们是无形、无声、无嗅、无色的存在,要想抒发这些情绪并为他人所感知,只能借助于隐喻和转喻,以“紧锁双眉”写人愁,以“咬牙切齿”说人恨,都是借助了转喻,较为枯燥和乏味;还可以通过隐喻表达人类内心复杂的世界,日常语言中所谓的“分忧”、“积忧”、“解愁”、“添愁”、“抱怨”、“消恨”、“饮恨”都是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要具备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要具备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原则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的目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选用工艺技术方案的经济特性,也就是项目工艺技术的经济效果。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本身就包括了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实际上任何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都是以经济行为为前提的。要使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一般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项目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要注意能够节省资源和节约劳动力;二是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应能够满足综合利用资源提高项目综合效益的需要(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单一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即搞好项目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另一方面是指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变废为宝做到综合利用);三是确保环境不受污染从而全面节省环境治理的费用。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要具备一定的可变更性的原则。现代社会市场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获胜,其各项活动都必须时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在对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还要注意到其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即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要具备一定的可变更性的原则。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对项 目工艺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采用技术经济性较高的工艺技术方法;二是在项目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工艺技术与企业本身的协调性及其未来的技术发展变化情况;三是在项目工艺技术方案的 选用中一定要从市场发展变化的角度和顾客对项目产品需求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项目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变更适应这些发展与变化的

可能性。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方案的评估确保项目工艺技术能够根据市场发展变化而作出必要的变更,这包括:项目产品质量升级方面的工艺技术方案变更,项目产品产量扩大方面的工艺技术方案变更,项产品成本节约方面的工艺技术变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