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置 和 利 用生 产要 素 权 利 的大 小上 。 基于 科 学 发展 观 的 县域 经 济 竞 争 力 是 通 过 全面 发 展 、可持
选取 20 0 9年 安徽 省 5 6个县 和 5县 级市 共 6 个 县 ( , 1 市)涵 盖 县 域经 济 全 面 发 展竞 争 力 、 持 续 发展 竞 争 力和 协 调 发展 竞 争 力等 三 个 方面 3 2个 指 标 数据 ,数 据 来 源于 安 徽 省 2 1 统 计 年 00
( ) 证 分析 一 实
县 域 经济 是 以县 级 行 政 区 划 为地 理 空 间 , 以县 级政 权 为 主
对 安 徽 省 县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的评 价 本 文采 用 的 是 因 子 分 析 法。因子 分析 法 的思 路 是 根据 相 关 性 大小 把 变量 分 组 , 得 同组 使 内 的变量 之 间相 关 性 较 高 , 同 组 的 变量 相 关 性较 低 , 不 每组 变量
续 发 展 和协 调 发 展三 个 方面 来衡 量 县 域经 济 的竞 争 力 。 全 面 发 展 ”就 是 判别 县 域 经 济是 否在 是 真 正 地 发 展? 是 否 在 是 健康 ,
地 发 展? 否 是理 性 地 发 展? 是 以及 是 否 在 保证 生 活 质 量和 生 存 空 间 的前 提 下 不断 地 发展 ?“ 持 续 发展 ”即 判断 县 域经 济 在 发展 可 , 进 程 中 的长 期合 理 性 。“ 调 发 展 ”强调 的是 内在 的效 率 和质 量 协 , 的 概 念 , 强调 合理 地 优 化 调 控 财 富 的 来 源 、 富 的 积 聚 、 富 即 财 财 的 分配 以及 财富 在 满 足全 人 类需 求 中 的行 为规 范 。
二 、 于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县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基

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

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

T hought 知·道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文/ 孙 娜 蔡 蕙IC photo 22JUECE |决策 | 2020. 12县域长期以来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也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大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浙江县域经济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同中心城市和市区相比,近些年浙江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力弱化趋势。

为此,浙江省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建议实施“强县”与“都市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强县治理现代化战略。

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重要发展趋势县域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县域与市区在人口承载、综合发展水平、产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距,资源要素有进一步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域是浙江人口承载的重要平台,但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

2019年浙江县域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53.5%,人口向市区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

同10年前相比,50%以上的县域常住人口明显较少。

当前县域人口密度仅为全省的70%、市区的40%。

县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发展阶段和综合发展水平与市区已形成一定差距。

与同阶段市区发展相比,县域呈现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2009年市区人均GDP为县域的1.25倍,而2019年已上升为1.49倍。

从浙江县(市、区)的排名亦可体现这一情况,2012年浙江县(市、区)GDP十强中有5个市、5个区,2018年全省县(市、区)GDP十强中有仅有3个市,其他均为区。

县域仍是浙江工业主战场,但县域与市区产业分工更加清晰。

2019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出市区6.3个百分点,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出县域10.2个百分点,逐步形成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以服务为主和县域以生产为主的产业空间结构。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状,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加剧等问题。

为了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情况大大影响了全国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2. 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因素,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则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

这样的地区间差距,不仅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3. 经济增长缓慢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力度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一些县域经济发展难以获得有效推动,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乏力局面。

4.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业上,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受限,发展潜力无法充分释放,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空间。

5. 人口外流加剧由于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有限,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了人口大规模外流。

这不仅导致了人口资源外流,也造成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定制约。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鼓励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扶持本土企业发展,以此来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

2. 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县域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在当地经营的成本,提升投资兴业的吸引力。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业热情。

3. 拓展资源领域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局部发展的壁垒。

在环保、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通过引导产业向当地转移,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提升沧州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关键问题研究

提升沧州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关键问题研究
时代经 贸 E C O N O M I C & T R A D E U P D A T E
投 稿 邮 箱: w t o s d j m @ 1 6 3 . c o n r
提 升 沧 州 县 域 经 济 综 合 竞争 力 关 键 问 题 研 究
刘均敏 赵晨 光 牛大山
沧州 0 6 1 0 0 0 ) ( 沧州 职业 技 术学 院 。河北
巨大 ,只 要我 们 把握 机 遇 ,发挥 优 势 ,通 过 积 极努 力 ,就 一定 能 够 实现 县域 经济 的大 发展 、快 发展 。 四 、如何提 升 沧州 县域 经济综 合 竞争 力
( 一 )加 强 农 村 城 镇 化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逐 步 弱 化 和 消 除城 乡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 进 行 相 关 制度 配 套 改 革 。 加 大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力 度 , 建 立 城 乡 统 一 的 户 口 登 记 管 理 制 度 , 允 许农 民 自由进 出县 城 以下 的 建 制镇 ,逐 步放 开 城 市和 县 城 对 农 民 的准 入 限 制 。多 渠 道筹 集 资 金 并管 理 好 资金 ,加 速城 镇 化 建 设 。 为 改变 沧 州 市城 镇 化建 设 资 金 短缺 、设施 不 完 善 的状 况 , 必 须 突 破 传 统 的 体 制 与 模 式 , 探 索 适 合 地 方 特 色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科 学合 理 规 划城 镇 布 局 ,构 建 个性 化 城 镇 。各 地 政府 在 小 城 镇 的 数 量 、规 模 和功 能 定位 上 ,要 认 真把 握 ,进 行 调 控 ,促 进 城 镇 第 二 、 三 产 业 发 展 , 聚 集 人 口 , 加 快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转移 ,优 化农 村劳 动力 就业 结构 。 ( 二 )加快 农 业产 业化 ,巩 固县域 经济 发 展 的基础 调 整 农 业 生 产 布 局 , 扩 大 种 植 规 模 和 提 高 农 产 品 品 质 , 发 展 优 质 金 丝 小 枣 、 冬 枣 、 蔬 菜 、 水 果 、 棉 花 、 畜 牧 、 水 产 等 农 产 业 优 势 产 业 。 加 强 对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的 扶 持 , 提 高 优 势 特 色 农 产 品 在 本 地 加 工 生 产 的 比 例 , 推 动 农 产 品 加 工 由 初 加 工 向 精 深 加 工 延 伸 。 大 力支 持 龙 头企 业 建 立原 料 基 地 ,支 持 在优 势 产 业 主产 区建 立 较为 完备 的加 工体 系 。 ( 三 )发展 循环 经济 , 实现县 域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

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年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 5 3.02亿、财政总收入5 .8亿元、人均GDP为7 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GDP 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

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

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

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

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

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城郊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抚宁县为例

城郊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抚宁县为例
第 3 卷 第 3期 9
、0 _9 NO. ,13 3








2 1 年 6月 00
J e 2O1 un 0
J oURNAL 0F HE BEI UNI RS T OF T VE I Y ECHN0L OGY
文 章编 号 : 10 .3 3(0 0 30 9 —5 072 7 2 1)0 —0 30
Co m

ptie es A aeSu yo nn o ny eiv n s — C s td f u igC u t t F
G h —o g AO S uy n ,W U Qi I a — i I a ,J Xi r ,JN H o N ou
( co l f n gme t S h o Maa e n,Hee Unvri f eh ooy i j 0 1 0 o b i iesyo T cn lg ,Ta i 3 0 3 ,Chn ) t nn ia
rs t e ul.
Ke r s sb r a ;c u t c n myc mp t ie es F nn u t; fco n lss e au t n ywo d u ub n o n e o o o eiv n s; u igCo n y t y a tr ay i; v lai a o
经济发 展具 有区 域依托 性 的显著特 点 ,同时 还具有 区位 优势 、市场优 势 、信 息科 技优 势与人 才优 势 .实践 证 明,大力 发展 城郊 型经济 ,既是 中心城 市经济 发展 的客 观需 要 ,又是 市郊 县加快 经济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 抚 宁 县作 为秦 皇 岛市 的 重要 区县 之 一 ,处在 秦 皇 岛市 的城 乡 结合 部 ,是 一个 典 型 的带郊 城 区 . 以城 带 郊 、城 郊一 体是抚 宁县 一个 重要 的结构 特 征 ,也是秦 皇 岛市其 它区 县都不 具 备或欠 缺 的优 势和 特 点.“ 五” 十 时期 ,抚 宁县经 济和 社会 发展取 得 了 巨大 成就 ,但 在 发展过 程 中依然存 在一 些 困难和 问题 .主 要表现 :经 济

县域经济竞争力综述

县域经济竞争力综述

出发, 构建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 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 、 三农竞争力、 社会综合服务力、 经济 25 个 二 级 环境 承 载 力、 资 源 配 置 力 等 6 个 一 级 指 标、 发展活力、 指标。 九是周泽炯( 2010 )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 7 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2 个一级指标、 个二级指标及 43 个三级指标。 从以上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发展来看, 我国县域竞 争力评价已经从简单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展为多种 但总体上看, 大多数的县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体系并存的局面, 仍局限于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这两个方面, 这对县域竞争力的评价显然是不够完备的 。 评价县域竞争力如果 仅仅评价经济指标, 则和以前进行的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百强县排名 没什么区别, 竞争力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县 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使县域竞争力 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的研究真正起到促进县域竞争力提高的作用 。 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根据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 根 据所用研究方法的数量来分, 可以分为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 法并用。 ( 1 ) 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 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 然后再对指标进 方法, 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分法、 模糊评价法、 指数加权法 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 神经网 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如熵值法、 TOPSIS 法、 络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法、 判别分析法等。 法、 ( 2 ) 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① 单一研究 方 法。 单一研究方法, 该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灰评估法、 主成分分析法。吴育华等( 2009 )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县域经 济发展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决定其发达程度, 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 工业化进 程明显加快。高树勇( 2010 )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 2006 年的 30 个城郊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 张志琴等( 2011 ) 运用灰 评估方法对山西省 96 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 。评估结 果表明:山西县域经济对资源及能源工业的依存度较大, 表现为二、 三、 一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县市,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王林伶( 2011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 夏 16 个县 2009 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 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县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县域经济 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竞争力有待全面提高。 ②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该类方法主要有: 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秩和比法和聚类分析、 ( 下转第 44 页)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 ) 二 县域 经济 与产 业 、 业 企
任何层次的经济发展都与产业密不可分。县域 经 济与产 业 的相 关 研究 ,一般 会 涉及 到产 业 结 构 、 产 业集 群 、 色产 业 、 特 主导产 业 的培育 等 问题 。有学 者运用 S S PS等统计 软件 定量 分 析, 县域 经 济实 探讨
N -。C0 。 OHN M NRE E YDA R R O AT T EN 毫

竞争 力研 究综述
杨 桔 , 杨 兆 2
(. 1皖西学院 经管系 , 安徽 六安 2 7 1 ;. 3 0 2 2 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经 贸局 ,安徽 六安 2 7 0 ) 30 0
文摘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一 A 10 — 1X( 0 0 0 — 0 0 C 摘 要 : 域经 济是 国 民经济 的 细胞 , 区域 经 济研 究 的 县 是 重 点 区域 。迄今 , 对县域 经 济竞争 力 的研 究 已形 成初 步 框 架。较 常用 的方 法有 : 因子 分析 法 、 墒值 法 、 D SS方 T PI 法等 。 关 键词 : 县域 经济 ; 竞争 力评价 ; 向型 经济 外 中 图分 类号 : 1 7 文献 标识 码 : F2 A 文章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 2 1o — 1X( 0 0 0 — 0 0 0
力 与产 业结 构二 者之 问 的相 关性 ,以及 反 映县 域经 济 实力 和差 异 的各项 指标 。还 有学者 对县 域经 济产 业 协 同成熟 度进行 数 理分析 。有 学者 则从 产业 关联 的角度 来探 究县 域经 济 的发展 动力 。产业 集群 是 当 今 产 业组 织 发展 的重要 特 征之 ~ , 域经 济 内产 业 县 集 群 的形成 与发 展 , 有效 地 组合 区域 内的经 济与 会 社 会资 源, 区域 的竞争 力 。 有不 少学 者对 产业 增强 也 集 群 在县 域 经济 发 展 中 的作用 进行 研 究 ,例 如 : 中 部 资 源大 省县 域 经 济发 展 中 的产业 集 群 问题 、 业 产 集 群 与 区域 经济 发展 问题 等 。还有 学 者认 为 : 展 发 县 域 经济 的核 心 是提 高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 , 而县 域 经 济 竞争力 最终 体现 于特 色产业 的发展 。持类 似观 点 的学者不 在 少数 。而 主导产 业是 在 域经济 发展 的 各 阶段 中处 于支 配地 位 , 能够 代 表 区域 经济 发 展 并 方 向 的产 业 和产业 群 。县域 主导 产业选 择 的合理 与 否 , 接关 系 到县 域 经济 发 展 战略 的成 败 。有 学 者 直 还 因此 建 立 了数 学模 型来 对 县 域 经 济 主 导 产 业 的 选择 问题 进行 了综合 评 价研究 。比较独 特 的视角 是 产 业生 态 化范 式研 究 等 。而 在企 业 相关 研 究 上 , 多 是 对县域 经济 发展模 式 中企业 因素的案 例性探 究 。 ( ) 三 县域 经 济与公 共 管理 对政 府 职 能 的研究 集 中于两 个 角度 , 是 对 欠 一 发 达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 因 素分 析 , 中对 公共 管 理 的 其 缺位 或 错位 探讨 ; 二是 对 较发 达 区域 公 共管 理 因 素 的优 化研究 。 ( ) 四 县域 经济 与 自然资 源 、 力 资本 人 根据 中央政 府 贯彻 科 学发 展 观 的思想 , 可持 走 续 发 展 的道 路 , 各位 研 究 者也 纷纷 针 对县 域 经济 提 出 了县 域经 济循 环发 展 的观点 。指 出各 县域应 根据 各 自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 展模式 , 尤其 要 使县 域 经 济发 展建 立 在生 态 环境 可 承受 的基础 之上 。而 人力 资本是 促进 县域 产业 结构 优 化 的核心 驱动 要素 ,县 域人 力资 本 的集 聚是产 业 结 构优 化 的重要前 提 。 于这种 思 路, 基 有学者 开始 对 县 域 人 力资 本 的 集 聚 以及 其 对产 业 竞 争 力 的影 响 进 行初 步研 究 。 二、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研 究 综述 ( ) 一 区域 经 济竞 争力研 究概 述 当前 国 内外 关 于 区域 经 济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学号):课程论文(设计)( 07 届本科)题目: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研究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王晓雪指导教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1 年 1月 1 日注:[封面的毕业论文(设计)编号统一填写学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字) (1)前言 (2)1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2)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 (2)县域经济基本类型............................................................... . (2)2县域经济竞争力............................................................... .. (2)县域经济竞争的特征............................................................... .. (2)2.1.1县域经济竞争的本质............................................................... (2)2.1.2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 (2)县域经济竞争力要素............................................................... (2)2.2.1自然条件............................................................... ...............................................................(2)2.2.2生产条件二,............................................................. (2)2.2.3政府能力............................................................... ...............................................................(2)2.2.4企业规模和层次............................................................... . (2)3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 (2)4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2)参考文献 (2)摘要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最基层的单元,对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属于区域经济学科的范畴。

因而,县域经济运行具有区域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区域经济较为成熟的研究也为县域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县域经济,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力求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从中探求一些解决之道,为县域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一些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前言古人有句话:“郡县治,天下安”.这说明县域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在大多数省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的整体水平.比如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胶东半岛的市、县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而江苏省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全省经济走在全国的前列;西部成都平原经济的欣欣向荣也离不开十多个区市县的整体发展。

当前,一些县域经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竞争力的培育重视不够,工作整天在抓,但抓不到关键、抓不出成效。

对于县域内的竞争优势如何、竞争增长点在哪里,怎样培育竞争力,认识不是很清楚,因而在竞争力培育上工夫不够,使县域经济陷入了困境,所以,加强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如何看待县域经济竞争力问题,对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县域经济这个特殊区域的分析,找出县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一般要素,思考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中的一般途径,以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

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县的行政区划内,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的要求,以县城经济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依托大中城市,实现农、工、商、建、运、服务多行业综合发展,以及县、乡、村、户多层次上下衔接的、内向组合与外向开放相结构的网络化经济体系。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综合的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长期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城乡的结合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工业与农业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基本类型可以抱乐观的态度把县域经济分为三类:一种是资源优势型县域经济,这种资源优势不仅是自然资源优势,还可以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优势:第二种是区位优势型县域经济,这包括郊区城市、沿海、沿边、沿线的优势区位城市,但区位优势的本质是具有市场优势,区位优势只是市场优势的外在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第三种是政策优势型县域经济,包括国家重点贫困县、国家级项目投资所在县、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县等具有政策领先地位的县域经济。

这种分类法尽管把着眼点放在县域经济的优势描述上,但也内在地包含了劣势的分析。

从我国县域经济来看,区位优势型县域经济一般具有资金等优势,但却缺乏自然资源优势。

县域经济竞争的特征“竞争”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文中有“有竞有争”之说。

竞争的出现比人类的历史还古老,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所提及的自然界和物种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规律的演化规则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所谓竞争,是指一种发生在个人、团体或国家间的争胜行为。

只要存在两个以上不同利益的团体在为一种目标而奋斗,就会产生竞争。

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县域经济竞争就其性质来讲属于经济竞争的类型,就其地域来划分则属于区域竞争的范畴,从其层次来看主要是在产业层次上的竞争,从竞争形式来看有对抗性竟争、也有合作性的竞争,在经济领域上展开的一系列市场角逐,表现形式分为对抗或合作两种。

(一)县域经济竞争属于区域间竞争。

区域竞争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形态,它是指一个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利益主体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为获取非任何区域都能获得的、影响区域共同利益的对象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区域竞争在形式、功能、手段、目标等多方面与其他形式的竞争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区域竞争引入了空间的因素,因而赋予了区域竞争不同的内涵,使得区域经济竞争比一般的经济竞争要复杂得多。

(二)县域竞争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竟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他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本身的经济结构限制了其参与竞争的能力。

(三)县域经济竞争是集中在产业层次上的竟争。

三者从竟争的层面来看是不同的,但却密切相关。

因此,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县域经济竟争力的层面比较中观,把竞争理解为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是比较合的,县域经济产业的竞争必然涉及到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和县域政府团体间的竞争。

(四)县域经济竞争是对抗与合作的竞争。

对抗性竞争是以对抗的眼光看待竞争者,认为竞争者之间是不相容的,将竞争者视为一种威胁,因而其目的在于控制和消除竞争对手,以获取对某一市场或资源的垄断。

县域经济竞争力要素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县域单位进行资源配置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根据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借鉴波特的竞争理论及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五个。

2.2.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县市,有自然优势的县市会在起跑线上有再次领先的机会。

自然优势有两种: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条件既影响着生产条件,又影响着企业所处的层次。

其中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富集度影响着企业的集聚,而所处的区位不同则影响着一个区域产业所处的层次。

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生产条件的影响来影响企业的集聚和层次的。

2.2.2生产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指一个县域经济的交通通信、水电气路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等软件设施系统。

其中硬件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对于县域经济目前的竞争力水平有重要的影响,而软件设施系统则是对未来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影响。

2.2.3政府能力政府能力主要体现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领导能力。

该要素能够加速优势生产条件的形成和加速县域内企业的集聚。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及县级领导的能动作用非常大。

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温家宝同志在经济日报成立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的批示中也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2.2.4企业规模和层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是整个竞争力的核心,它处于基础性要素与产业之间,是基础性要素作用点。

产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一定数量的企业集聚和一定级次的产业层次,而企业集聚和企业层次之间也密切相关,越是处于较高层级的产业,其集聚能力也越强,如当一个地方只是处于资源的挖掘和农产品初加工阶段,其产业带动作用非常弱,更谈不上产业集聚的问题。

2.2.5产业竞争力县域经济竞争力直观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县域经济要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在这些产业群中,主导产业要明确,产业结构要朝优化和高级化演进。

这也是县域经济具有竞争力的最直接的表现.在以上五种县域经济竟争力要素中,存在着一种“塔”型的关系。

3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现状通过对有关文献和成果的研究,发现当前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理论相对薄弱。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有的就是简单照搬区域竞争力的那一套;有的干脆避开理论,简单设计几个指标,填几个统计数据就完事,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内涵并不真正了解。

二是缺乏系统研究。

大部分文章只是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其经验很难得到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