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以“知识体系的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实务性 和素质养成的职业化”作为基本办学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 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 写作能力,熟悉国际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 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和咨 询机构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⒈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分为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两部分,在知识结构上充分体 现“复合型”的特点。 ⑴通识知识 通识知识即全校共同课,由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组成,是构 成素质教育的基础。 ⑵专业知识包括两大部分:经济与法律类知识;行政管理类知识。 ①经济与法律类知识包含两部分,一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 基本理论知识,以搭建经济与法律类的知识平台;二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实务性技能, 通过学习实务性技能,以在经济行政管理运用中践行实务界的做法,更好地依法行 政、提高管理效率。 ②行政管理类知识分为三部分:包括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教授 的知识。 基础性课程是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包括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 法学原理、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 专业课程构建学科框架并体现专业特色,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公共关系学(双语)、 企业行政管理、行政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WTO 与政府管理等。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结构,满足个性需求,开设的课
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应修 开课
分学期周课时分布
学分 学期 1 2 3 4 5 6 7 8
思 思想道德修养 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行政管理 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培养方案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行政管理培养方案:
1. 了解基本知识:学习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专业技能:学习并掌握政府规章制度、行政法律、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等行政管理相关的技能。
3. 实践能力培养:参与实习项目或项目工作,亲身体验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与挑战。
同时,培养与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参与教授指导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术水平。
5. 学习政府与社会关系:学习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各方的关系,了解社会需求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平衡与互动关系。
6. 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行政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7. 培养全面素质: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8. 发展领导能力:通过参与组织管理、团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培养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
9. 提升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行政管理的发展和最新趋势,学习国际组织与外交事务等内容,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0.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积极参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保持专业素养的竞争力。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行政管理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1。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工作,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系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除学校规定的各项通识教育科目之外,要求学生接受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训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和知识,尤其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通晓当代中国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的基本情况,具有从事现代行政管理所必备的外语、公文写作、电子信息处理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从事实际行政领导、决策和人事管理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行政组织学、行政法学、行政监督学、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行政学说、行政案例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原理、市政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线性代数D等。
七、双语课程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行政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精选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1
文
89222108
员工培训理论与方法
5
2
30
0
0
2
1
文
89222109
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6
2
30
0
0
2
1
文
8922211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6
2
30
0
0
2
1
文
89222111
比较人力资源管理
6
2
30
0
0
2
1
文
89222112
职业发展与生涯设计
6
2
30
0
0
2
1
文
89222113
变革管理
6
4
2
30
0
0
2
1
是
文
89221104
管理沟通
4
2
30
0
6
3
85111001
1
文
89221105
公共危机管理
5
2
30
0
0
2
1
是
文
89221106
政府公共关系
5
2
30
0
0
2
1
是
文
89221107
经济法学
5
2
30
0
0
2
1
是
文
89221108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5
2
30
0
0
2
1
是
文
89221109
行政管理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07年8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各级党政机关、公共部门、工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公共管理人才而设置的普通大学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进行政策研究、管理规划研究、组织与人事管理、行政立法、行政监察、机关管理、文秘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尤其适合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包括工会系统)、企事业部门行政管理人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方向)的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各级各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工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宣传与公共关系部门,咨询服务部门,以及党、团组织;社会有关管理咨询机构;有关中高等教育单位与科研机构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普通高等教育文史类,高中起点大学本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方向)的基本理论,受到行政管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考虑到工会组织系统接收的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的大学生,所以本专业专门设置了有关工会的课程,突出强调了在工会系统工作所具备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掌握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3、具备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掌握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与工会工作有关的方法和技能;善于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在劳动领域出现问题者排忧解难;4、了解党和政府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通过行政管理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能力;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善于分析各种管理问题。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1(公共管理学院)

13. (美)史蒂文.斯,查德.尼.公共人事行政:问题与前景[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
14. (美)伯曼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悖论、流程和问题(第二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学位 公共课
学位 基础课
必修
选修 必修
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World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t Classics
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在 SSCI、A&HCI 收录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2.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 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文科一级 学科权威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3.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 一作者单位在 CSSCI 收录期刊(含扩展版)上发表 2 篇学术论文。 六、学业考核
15. Herman Aguinis.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北 京 : 中 国 人 大 出 版 社,2008.
16. Cokin Gary.Performance Management:Integrating Strategy Execution, Methodologies, Risk, and Analytics [M].US: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2006年,现任师资全部由拥有中高级职称、毕业于国内一流高校的博士构成。
多年来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大行政”的办学特色,既培养学生具备在党政机关就业的素质,又培养其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综合服务等相关工作的能力。
针对招生规模小的特点,专业推出小班授课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常态化的教育指导,贯彻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宗旨,致力于培养既具备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人力资源、公关等相关部门工作中业务精熟、独当一面。
2、具备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协助领导组织和实施各项重大活动,担当部门角色,实现组织目标。
3、对所在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理解和预判,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情况,对自我发展目标有清晰的界定和清醒的认知,并有切实可行的路径规划。
4、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出强烈的学术兴趣和敏锐的学术感受力。
5、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知识更新能力,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够负担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
三、毕业要求1、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对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亦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和理论视野,具有分析和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
(1)系统掌握管理学尤其是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系统阅读和了解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中代表性学派的经典著作与核心思想,掌握当前学术界主流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与知识现状;(2)以行政管理学为中心,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对相关社会科学主流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知识与理论有相当程度的储备和学习能力,结合社会实践,对外部世界的现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篇一:20XX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性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5、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7、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四、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1、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学、政治学。
2、核心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组织行为学、中国政府管理、行政伦理学、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五、毕业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总学分181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5学分,实践教学31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方能毕业。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 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注:1、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表示核心课程;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城市和乡镇的公共事务管理为特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现代行政管理特别是从事城镇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宏观的政治学、管理学和行政学思维,以及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基本管理能力;
2、熟悉现代城镇公共事务管理业务,具备在城镇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从事各类公共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
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4、具有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5、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8、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
1、开展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和辅修其他专业和学科课程,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城镇管理的一线,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专业见习、专业调研和专业实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3、通过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挑战杯大赛等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要求修满 164 学分,其分配为:公共基础课 49 学分,学科基础课33 学分,专业必修课 18 学分,专业选修课 30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 16 学分,专业任选课 14 学分),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 1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4 学分(含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4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四年。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管理学A、行政学原理、行政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B、管理定量分析、管理心理学、政府经济学A、行政法学、公共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领导学、公共财政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一)实习类
1、我国行政管理环境的认识教育
第二学期结束后,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城市、乡村,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我国行政管理的内外环境。
回校后写出调查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现状调查
第四个学期结束后,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到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思考如何推动我国行政改革。
回校后写出调查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电子政务模拟实习
在开设《电子政务概论》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在实验中心进行电子政务模拟实习。
进行网上审批、政府采购、政府网页开发制作等项目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4、毕业实习
第八学期进行。
要求学生将在校学习的知识整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就业作充分的准备。
(二)实训类
1、非营利组织创设方案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有创造性地开展咨询和管理工作,第七学期,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策划一套创设某一非营利组织的方案,为解决某一类特定的社会问题提供组织架构等。
学生所撰写策划文案参加比赛,由专业教师和有关专家评定等级,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模拟
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共部门或社会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社会的公共问题,并就如何进入公共议程、制定公共政策并进行有效评估,写出模拟政策制定与评估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模拟公职竞聘
为检验学生对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角色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演讲、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技能,特设定这一环节。
在第六学期,要求学生撰写公职竞聘和就职报告各一份,并进行的公职竞聘演讲,根据演讲报告和实际演讲综合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4、模拟面试
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组织针对某一类公共职位的模拟面试,要求学生在熟悉某一职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从着装到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准备。
第六学期,我们采用现场随机抽取题目和临场自由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面试,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
(三)论文类
1、学年论文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六学期完成一篇学年论文。
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毕业论文
第七、八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撰写一篇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评定综合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类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相关学科竞赛及第二证书学习等,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内容依据《湖南商学院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学分认定办法》及相关细则,经学校认定后获得相应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五)其他类
1、军训
在新生入学后立即进行军训,时间为两周。
2、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
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掌握求职技巧,以讲座形式开设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分八个学期进行。
六、教学计划进程表
方案制订负责人:教学院长签字:院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