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法
氧化铝冶炼工艺流程简介

氧化铝的主要冶炼工艺介绍氧化铝的冶炼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烧结法、拜耳法和烧结-拜耳联合法等。
一、烧结法1.1烧结法的基本原理将铝土矿与一定数量的纯碱、石灰(或者石灰石)、配成炉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氧化硅和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原硅酸钙,氧化铝与纯碱化合成可溶于水的固体铝酸钠,而氧化铁与纯碱化合成可以水解的铁酸钠,将烧结产物(熟料)用稀碱溶液溶出时固体铝酸钠便进入溶液,铁酸钠水解放出碱,氧化铁以水合物与原硅酸钙一道进入赤泥。
在用二氧化碳分解铝酸钠溶液便可以析出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后产出氧化铝。
分离氢氧化铝后的母液成为碳分母液经过蒸发后返回配料。
1.2烧结法工艺过程简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有生料浆制备、熟料烧结、熟料溶出、赤泥分离以及洗涤、粗液脱硅、精液碳酸化分解、氢氧化铝的分离以及洗涤、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等主要生产工序。
生料浆制备:将铝土矿、石灰(或石灰石)、碱粉、无烟煤以及碳分母液按一定的比例,送入原料磨中磨制成生料浆,经过料浆槽的三次调配成各项指标合格的生料浆,送熟料窑烧结。
熟料烧结:配合格的生料浆送入熟料窑内,在1200℃-1300℃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生产使氧化硅和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熟料。
熟料窑烧结过程通常在熟料窑(回转窑)内进行,氧化硅和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原硅酸钙,氧化铝和纯碱化合成可溶于水的固体铝酸钠,而氧化铁与纯碱化合成可以水解的铁酸钠,并且烧至部分熔融,冷却后成外观为黑灰色的颗粒状物料即熟料。
熟料溶出:熟料经过破碎达到要求的粒度后,用稀碱溶液(生产上称调整液),在湿磨内进行粉碎性溶出,有用成分氧化铝和氧化钠进入溶液,成为铝酸钠溶液,而杂质铁和硅则进入赤泥。
赤泥分离和洗涤:为了减少溶出过程中的化学损失,赤泥和铝酸钠溶液必须快速分离,为了回收赤泥附液中所带走的有用成分氧化铝和氧化钠,将赤泥进行多次反向洗涤再排入堆场。
固相烧结法

固相烧结法
固相烧结法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单元系固相粉末、化合物或均匀固溶体在熔点以下温度进行烧结。
固相烧结过程大致分为低温阶段、中温阶段和高温阶段。
在低温阶段,主要发生金属的回复、吸附气体和水分的挥发、压坯内成形剂的分解和排除。
中温阶段开始发生再结晶、粉末颗粒表面氧化物被完全还原,颗粒接触界面形成烧结颈,烧结体强度明显提高,而密度增加较慢。
在高温阶段,扩散和流动充分进行并接近完成,烧结体内的大量闭孔逐渐缩小,孔隙数量减少,烧结体密度明显增加。
在固相烧结过程中,扩散传质是最重要的,同时颗粒和颈部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固相烧结法可以根据其组元多少分为单元系固相烧结和多元系固相烧结两类。
单元系固相烧结过程中,只发生粉末颗粒间粘结、致密化和纯金属的组织变化,不存在组织间的溶解,也不出现新的组成物或新相。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各种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烧结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烧结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第一节烧结法的原理随着矿石铝硅比的降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经济效果明显恶化。
对于铝硅比低于7的矿石,单纯的拜耳法就不适用了。
处理铝硅比在4以下的矿石,碱石灰烧结法几乎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方法。
在处理SiO2含量更高的其它炼铝原料时,如霞石、绢云母以及正长石时,它也得到应用,可以同时制取氧化铝、钾肥和水泥等产品,实现了原料的综合利用。
据报导,国外以霞石为原料的烧结法企业,由于原料综合利用,实现了无废料生产,氧化铝的生产成本反而最低。
在我国已经查明的铝矿资源中,高硅铝土矿占有很大的数量,因而烧结法对于我国氧化铝工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第一座氧化铝厂——山东铝厂就是采用碱石灰烧结法生产的。
它在改进和发展碱石灰烧结法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其Al2O3的总回收率,碱耗等指标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法国人勒·萨特里在1858年提出了碳酸钠烧结法,即用碳酸钠和铝土矿烧结,得到含固体铝酸钠Na2O· Al2O3的烧结产物。
这种产物称为熟料或烧结块,将其用稀碱溶液溶出便可以得到铝酸钠溶液。
往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即可析出氢氧化铝。
残留在溶液中的主要是碳酸钠,可以再循环使用。
这种方法,原料中的SiO2仍然是以铝硅酸钠的形式转入泥渣,而成品氧化铝质量差,流程复杂,耗热量大,所以拜耳法问世后,此法就被淘汰了。
用碳酸钠和石灰石按一定比例与铝土矿烧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SiO2的危害,使Al2O3和Na2O的损失大大减少。
这样就形成了碱石灰烧结法。
在处理高硅铝土矿时,它比拜耳法比越。
除了这两种烧结法外,还有单纯用石灰与矿石烧结的石灰烧结法,它比较适用干处理粘土类原料,特别是含有一定可燃成分的煤矸石、页岩等。
这时原料中的Al 2O 3,烧结成铝酸钙,经碳酸钠溶液溶出后,可得到铝酸钠溶液。
目前用在工业上的只有碱石灰烧结法。
它所处理的原料有铝土矿、霞石和拜耳法赤泥。
这些炉料分别称为铝土矿炉料。
制备明矾的操作方法有几种

制备明矾的操作方法有几种制备明矾的操作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 烧结法制备明矾烧结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明矾的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原料,包括硫化铝、硫化钠和硫酸铁。
将这些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煅烧处理。
煅烧温度通常在800-900摄氏度之间。
煅烧完成后,用稀硫酸洗涤,随后通过过滤和结晶,即可得到明矾。
2. 过滤法制备明矾过滤法制备明矾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首先,将硫化铝、硫化钠和硫酸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足够的水,使其溶解。
接下来,使用滤纸或过滤器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过滤后的溶液再经过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明矾。
3. 混合酸法制备明矾混合酸法制备明矾的原理是将硫酸和铝盐直接反应生成明矾。
首先,准备足够的硫酸和铝盐,如硫酸铝或明矾矿石。
将硫酸和铝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后,用水稀释,通过过滤和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明矾。
4. 分步法制备明矾分步法是一种通过多次处理来制备明矾的方法。
首先,将硫化铝和硫酸钢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然后,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将过滤后的溶液再次加热,使其浓缩。
接着,用稀硫酸稀释浓缩后的溶液,并进行过滤和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明矾。
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几种常见的制备明矾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同时遵循正确的实验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陶瓷的特种烧结方法

陶瓷的特种烧结方法陶瓷烧结是将陶瓷粉末转变为坚硬、致密和均质的陶瓷体的过程。
在传统烧结方法上,高温烧结严重影响了陶瓷晶体的生长和致密化程度,同时易出现微裂纹及材料不均匀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陶瓷材料的性能及成纤网络形态,一些特种烧结方法被发展出来。
1. 微波烧结法微波烧结利用微波辐射,刺激陶瓷颗粒内部产生电磁波吸收现象,从而使物料内部产生局部加热,加速物料烧结过程,达到陶瓷晶体快速成长和致密化的效果。
同时,微波烧结可以实现快速均一化和高效化,提高了材料的成型和烧结速度,避免了材料的因温度差异引起的变形和启口。
2. 等离子烧结法等离子烧结是在真空或气氛中,通过引入高压等离子体激发陶瓷粉体表面覆盖的气体分子形成碘原子或硝基自由基等等离子体与材料反应,进而形成坚硬、致密和均质的陶瓷体。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烧结过程中存在的微孔和烧结反应不充分情况,具有优异的形成特性和微观结构调控能力。
3. 热等静压法热等静压法是将原始陶瓷粉末制成绿坯,用模具加压热压成形,然后加热进一步烧结而成的一种方法。
绿坯制备通过脱模后即可以直接进行热加压,克服了冷压而在烧结阶段固体化程度较低的缺点,可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和性能,同时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烧结。
快速烧结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加热陶瓷样品到一定温度,并控制在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而达到致密化和晶体生长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烧结的速度,降低了烧结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和烧结后的裂纹等问题,可以克服传统烧结方法中的很多缺陷,同时可以实现高温烧结。
总之,特种烧结方法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陶瓷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热等静压法和快速烧结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市场需求。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

总述 拜尔法只适宜处理优质铝土矿,这是由于原理决定的。随着优质矿石的减少和 矿石品位的降低,烧结法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处理高硅铝土矿更 加行之有效,因为矿石中的二氧化硅主要转变为原硅酸钙。特别是处理我 国独特的一水硬铝石。可以获得较低的碱耗和较高的铝氧回收率。 分述 (一)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图(下页)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 : 将铝土矿与一定数量的纯碱、石灰(或石灰 石)、配成炉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氧化硅与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原 硅酸钙,氧化铝与纯碱化合成可溶于水的固体铝酸钠,而氧化铁与纯碱化 合成可以水解的铁酸钠,将烧结产物(熟料)用稀碱溶液溶出时固体铝酸 钠便进入溶液,铁酸钠水解放出碱,氧化铁以水合物与原硅酸钙一道进入 赤泥。在用二氧化碳分解铝酸钠溶液便可以析出氢氧化铝,经过培烧后产 出氧化铝。分离AH后的母液成为碳分母液经过蒸发后返回配料。所以烧结 法的碱也是循环使用的。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
粗液脱硅 熟料溶出过程中,原硅酸钙不可避免的与溶液发生反应,造成粗液中会有 5~6G/L的SIO2,这部分杂质将影响成品氧化铝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粗液必 须进行专门的脱硅处理,制成精液,使其中的SIO2含量降到0.2以下。脱硅后的固体 产物称硅渣。硅渣及其附液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有用成分,所以要返回配料加以回收。 精液碳分 是在碳酸化分解槽中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往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 使铝酸钠溶液分解析出AH,生产上称碳酸化分解,有部分精液要添加种子进行晶种分 解,以制得种分母液,来提高精液的苛性化系数。 AH分离和洗涤 分解后的AH浆液送去沉降分离,并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级,细颗粒做 晶种,粗颗粒经过洗涤后送去烧制AH。分离后的母液(有种分和碳分)送去蒸发浓缩。 返回配料。 AH焙烧 AH还有部分附着水和结晶水,在循环炉内经过高温脱水并进行一系列的晶 型转变,制得AO。 母液蒸发 是将分离后的母液(有种分和碳分),在这里称为蒸发原液经过蒸发器浓 缩为符合配料要求的蒸发母液。返回配料使用,在蒸发的过程中,又浓缩了流程中的 水分,是液量保持了平衡,避免了生产中液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图:
陶瓷制备方法

陶瓷制备方法一、概述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硬度高等。
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制作陶瓷器皿、建筑材料、电子元器件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陶瓷制备方法。
二、干法制备方法1. 烧结法烧结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其颗粒间相互结合形成固体块材料。
该方法可分为普通烧结法和压电烧结法两种。
普通烧结法是将粉末制成坯体,然后在高温下烧结。
而压电烧结法是将陶瓷粉末与有机高分子混合后,压制成形,再在高温下进行烧结。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等优点,但制备出来的陶瓷材料致密度较低,有一定的气孔。
2. 真空压制法真空压制法是一种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加热到熔点后,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压缩成型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陶瓷材料致密度高、强度大,但成本较高。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化合物或有机酸与其他化合物混合后,在加热和干燥后形成凝胶,然后再进行烧结。
该方法制备的陶瓷材料致密度高、粒度小,具有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等优点。
1. 凝胶注模法凝胶注模法是将陶瓷粉末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形成凝胶,然后放入注模机内注模,再进行热处理得到陶瓷制品。
该方法制备的陶瓷制品精度高、致密度好,表面光滑。
2.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含有陶瓷材料的溶液通过高压喷雾器雾化成微小颗粒,然后在气流中进行干燥得到陶瓷粉末。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陶瓷粉末粒度小、均匀,但成本较高。
3. 溶液浸渍法溶液浸渍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加入到化学制剂的溶液中,使其渐渐凝结成凝胶,然后进行烧结制品。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制备的陶瓷制品致密度不够。
坩埚法是一种古老的陶瓷制备方法,用于制作瓷器和陶器。
制作方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经过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磨成均匀的陶瓷泥,放入坩埚内,在高温下进行烧制得到制品。
该方法适用于制作小型陶瓷制品。
2. 电化学制备法电化学制备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玻璃烧结法概念(一)

玻璃烧结法概念(一)
玻璃烧结法简介
概念
玻璃烧结法是一种使用化学反应将玻璃粉末焙烧成坚固玻璃体的方法。
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将玻璃粉末烧结成致密、无孔隙的玻璃块或制品。
过程
1.玻璃粉制备:选择适当的原料,如二氧化硅、氧化硼等,通过高
温煅烧和破碎等工艺得到合适的粉末。
2.玻璃混合:将不同的玻璃粉末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保证成
分的一致性。
3.加工成型:将混合好的玻璃粉末填充到模具中,然后通过振动或
压力等方式使其紧密结合。
4.预烧:将填充好的模具置于预烧炉中,进行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预
烧,使粉末颗粒之间发生初步结合。
5.烧结:将预烧后的玻璃坯体置于烧结炉中,使用高温将其加热,
使玻璃颗粒完全熔融并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玻璃体结构。
6.冷却:将烧结好的玻璃块从炉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使得玻璃
体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
特点与应用
•高强度:通过烧结过程,玻璃粉末之间形成紧密结合,使得烧结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良好的光学性能:玻璃烧结法制备的玻璃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均匀的光学特性,适用于光学器件、光纤等领域。
•复杂形状:根据具体要求,可以将玻璃粉末进行模压成形,制备出复杂形状的玻璃制品。
•密封性能好:由于玻璃烧结法制备的玻璃体致密无孔隙,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适用于制造真空器件。
•应用领域广泛:玻璃烧结法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化学、建筑等领域,如光学透镜、焊接窑炉、电子封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是将铝土矿与一定量的纯碱、石灰(或石灰石)配成炉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氧化硅与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原硅酸钙2CaO·SiO2,氧化铝与纯碱化合成可溶于水的固体铝酸钠Na2O·Al2O3、而氧化铁与纯碱化合成可以水解的铁酸钠Na2O·Fe2O3,将烧结产物(熟料)用稀碱溶液溶出时Na2O·Al2O3便进入溶液,Na2O·Fe2O3水解放出碱,氧化铁以水合物与原硅酸钙一道进入赤泥。
再用二氧化碳分解铝酸钠溶液便可以析出氢氧化铝。
经过焙烧后产出氧化铝。
分离氢氧化铝后的母液成为碳分母液(主要成分为Na2CO3),经蒸发后返回配料。
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序
⏹生料浆的制备
⏹熟料烧结
⏹熟料溶出
⏹铝酸钠溶液脱硅
⏹碳酸钠分解
⏹氢氧化铝分离、洗涤
⏹氢氧化铝焙烧
⏹碳分母液蒸发
碱比是指生料浆中氧化钠与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分子比。
⏹钙比是指生料浆中氧化钙与氧化硅的分
子比。
⏹铁铝比是指生料浆中氧化铁和氧化铝的
分子比。
熟料烧结目的
⏹烧结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使调配合格后的
生料浆在回转窑中高温烧结,使生料各成
分互相反应。
使其中的Al2O3尽可能转变
成易溶于水或稀碱溶液的Na2O·Al2O3,
而使Fe2O3转变成易水解的
Na2O·Fe2O3,SiO2等杂质转变为不溶于
水或稀碱溶液的2CaO·SiO2,并形成具有
一定容积密度和孔隙率、可磨性好的熟
料,以便在溶出过程中将有用成份与有害
杂质较好的进行分离,最大限度提取氧化
铝和回收碱。
熟料溶出的主要目的
⏹熟料溶出的目的就是将熟料中的A12O3
和Na2O最大限度地溶解于溶液中,制取
铝酸钠溶液(粗液),而熟料中的原硅酸
钙转入固相赤泥中。
实现有用成份氧化钠
和氧化铝与杂质进行分离,并为赤泥分离
洗涤创造良好的条件。
混联法碱循环,
充分说明了混联法工艺特点和生产组织
状况。
A、混联法工艺是密闭型的,所
以拜耳……烧结两系统间生产能力有一
定制约。
就是说,混联法的主要联合点:
拜耳法产出的赤泥,必须为烧结法所平衡
(消耗);烧结法向拜耳法供应的种分母液
必须满足拜耳法系统的碱输出(含损失)需
要,混联法才能平衡。
其生产波动的缓冲
靠熟料仓、种分槽和碱赤泥浆贮槽。
从这
方面看,混联法同串联、并联联合法一样,
烧结法从属于拜耳法。
B、烧结法有完整的生产流程,有独立的碱循环系统,除对拜耳法系统有从属的一面外,尚有独立的一面。
就是说,当烧结法生产能力有富余时,可以加大其流量,从而扩大其碱循环量,获得比与拜耳法平衡的更多的氧化铝产量。
这一点,不同于串联、并联联合法。
混联法命名之根据,就在于此。
C、原则上,拜耳法流程不能独立,受烧结法生产能力,即烧结法向拜耳法补碱量和烧结法本身碱循环量的限制。
就是说,当烧结法生产能力不足时,拜耳法富余的生产能力将不能充分发挥,如果以外排赤泥来挖掘其富余能力,只有在拜耳法以烧碱补充碱输出量,才能不破坏混联法的碱平衡关系。
从混联法碱平衡特点出发,发挥其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是选择与碱循环有关的主工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择,要考虑矿石A/S,拜耳……烧结两大系统设备能力,经综合平衡来确定。
混联法碱循环工艺流程
碱法生产氧化铝存在一个碱循环问题。
所谓碱循环,实际上就是氧化铝生产中液量(碱、水)的循环。
生产方法不同,碱循环方式不同,循环碱量与
生产规模成正比。
混联法工艺碱循环最为复杂。
它依靠补充纯碱来弥补生产过程中碱的化学、机械损失,保持多个(主要是两个)碱循环系统的平衡,周而复始,溶出一批一批铝土矿,获得氧化铝,排出赤泥。
混联法两个主要的碱循环系统是:
A、拜耳法赤泥及附液、湿碱及附液和一部分烧结法种分母液、氢氧化铝附液间的,通过熟料、蒸发母液贯穿于混联法流程的拜耳……烧结间的
碱循环。
B、碳分蒸发母液、熟料、烧结法精液、碳分母液、碳分蒸发母液间的烧结法全流程的碱循环。
另外,尚有拜耳法的种分蒸发母液、原矿浆、精液、种分母液、种分蒸发母液的全流程碱循环;烧结法内部的碳分母液、精液间的和种分母液、精液间的局部流程的碱循环等。
混联法的工艺特点混联法在吸收我国传统烧结法氧化铝生产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铝土矿资源特点的氧化铝生产技术及经验。
A、拜耳法生产方面。
采取铝矿石配石灰溶出法,既降低了溶出温度,改善了溶出效果,又减少了苛性碱的流程损耗。
用适当多配矿,少配循环母液,改平衡溶出为不平衡溶出工艺,提高了拜耳法循环效率,达到了增产、节能、降耗的目的。
以分解初温低、中间降温、高种子比、活性晶种的方法,提高了种分分解率。
用适当降低蒸发母液碱浓度,提高精液浓度的方法。
降低系统蒸发量,从而使蒸发汽耗降低。
B、烧结法生产方面,利用烧结法厂碱比、钙比不饱和配方经验、又结合混联法中物料TiO2高的特点,增加钙的配入量,使TiO2生成CaO. TiO2,,提高了熟料的溶出性能。
在生料中利用生料加煤技术抑制生产系统Na2SO4过多积累对蒸发造成的困难。
在熟料溶出方面,利用中等浓度Na2CO3,采用低苛性化系数溶出的方法,防止赤泥膨胀变性,提高熟料净溶出率,以此达到较好的氧化铝回收率、碱耗低的目的。
应用絮凝沉降技术,改沉降过滤器为沉降槽分离赤泥,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同时隆胸了电耗。
在烧结法粗液脱硅中利用拜耳法赤泥作种子,提高了精液的硅量指数,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熟料产出率起到较大作用。
在分解中,炭分氢氧化铝全部用作拜耳法种子分解的种子,对于降低产品中的SiO2值,改善产品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混联法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混联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是:以串联法为主体,兼有在烧结法系统中添加部分高硅铝矿石来稳定烧结法系统的工艺技术条件,并充分发挥拜耳法与烧结法两部分的生产能力。
在这种工艺流程中,拜耳法系统处理低硅铝矿石,烧结法系统除处理拜耳法赤泥,进一步回收其剩余的氧化铝和氧化钠,由此达到碱耗低、氧化铝回收率高的目的。
同时,烧结法系统还能处理一部分高硅铝矿石,为综合利用矿山资源创造了条件,拜耳法系统用的苛性碱由烧结法系统补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混联法中,拜耳法产品含硅低、含铁高,而烧结法产品含硅高、含铁低,这两种产品混合后,互相补充,能产出较优质的氧化铝产品。
(1)拜耳法系统的赤泥,用烧结法回收其中的氧化铝和氧化钠,提高了氧化铝的总回收率,降低了碱耗,例如在处理铝硅比平均为8.5的矿石时,氧化铝总回收铝为90--91%,苏打消耗低于60Kg/t氧化铝。
(2)在烧结法系统中配制生料浆时添加相当数量的低品位矿石,既提高了熟料铝硅比,改善了烧结过程,同时也有效的利用了一部分低品位矿石。
通过碳分生产一部分氢氧化铝,使拜耳法与烧结法部分的产能可以灵活的调节。
(3)以廉价的苏打加入烧结法,以补偿生产过程中苛性碱的损失缺点:混联法流程相当长,设备繁多,很多作业过程互相
牵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