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苏轼 感悟人生
《苏东坡》读后感优质7篇

《苏东坡》读后感优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工作计划、事迹材料、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work plans, deeds material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东坡》读后感优质7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苏东坡》读后感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

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苏轼作为中国文坛的巨匠,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苏轼的文化遗产中,我深受他的人生哲学启发。
以下是我对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的总结。
一、理性思考,勇于创新。
苏轼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他不断地推陈出新,挑战传统。
在其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融合多种文学形式和流派,尝试新题材、新格律的创作。
他不断地以创新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
于我们而言,在遇到问题时,不妨多方面探寻,追求更加创新和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法。
二、不畏挫折,坚韧不拔。
苏轼时常面对生活和创作中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寻找机遇,摆脱困境并不断前行。
通过他的诗文,我们能够看到他遇到挫折时,仍然能够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激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苏轼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大起大落,但他总能在苟延残喘的日子里保持希望和乐观的心态。
他以惊人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来描述生活,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从而感悟出生活中的美好和哲理。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珍惜眼前,学会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
四、突破自我,不断进步。
苏轼很早便十分知道自己天性喜好文学创作,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才华,刻苦钻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不断超越自我,开拓新的诗文表现方式。
我们在今后的人生探索中,也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发掘潜能,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心怀敬畏,追求真理。
苏轼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悟性,他从生活中感悟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他关心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他总是具备一颗虔诚的心去开掘真理、追求智慧。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也应该抱有敬畏之心,对真理保持敏锐的感觉、努力学习、平衡取舍,才能准确地看待并行动。
总而言之,苏轼的精神影响和人生哲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品 读 苏 轼

品读苏轼怀古伤今的苏轼,自叹“人生如梦”。
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消愁了。
六十又六年的如梦人生在历史银河划过,一个奇迹,一个在直接文坛上闪烁了900多年仍不被遗忘,长存于世界顶峰,永不泯灭的明珠。
从小“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苏轼,在官海的颠簸中,几经沉浮,耗尽青春。
回首一生,却发现,自己在宦海道路上,只有空白。
官场上,他是一个智者,却不是一个胜者;他虽不是一个胜者,却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一个智者。
贬谪的道路,苏轼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却从未有过一次后悔。
他的豁达乐观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不管有多么不幸,即使一贫如洗,身无分文,他也懂得如何让自己满足,知足长乐。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们:“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的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失,正如雪莱、拜伦相似。
杜甫则酷似弥尔顿,那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似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
苏东坡则始终有青春活力。
”多少年的宦海沉浮,人生中几起几落,东坡始终没有丢掉乐观豁达,四海为家,贫而不改其乐;诗酒自娱,欣则赏月观花。
风雅之士,可以为一朵牡丹开花,邀来高朋满座,赏“国艳带酒天香染袂”,曰“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调酒尊前,秋向晚,一支何事,何我依然”“只想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泪盈胸膛。
这样的人,舍苏其谁?又有谁可以有如此胸襟有气度的仰天长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是寂寞的。
遥想当初黄州赤壁,一个天涯倦客漂泊他乡,带着文坛与政界泼给他满身的脏水,离开亲人,肚子在他乡,书写着一个是人的悲歌。
“谁间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在贬谪黄州之前,苏东坡曾被那群恶狼在狱中折磨的惨不忍睹,而我们的诗人用吟诗的嗓子抵抗这,刽子手们狞笑着。
这里本是一个这需要哀号的地方,你那些诗人在这里就显这十分可笑,难道这样就不该打吗?打,打,打!打的你浓妆淡抹,打的你乘风归去,打的你密州出猎!但,正是这一番洗礼,使得苏轼成为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从而凤舞九天的人。
苏轼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处事宽容,遇事从容不迫。
苏轼生活中颇受贬斥,但他从不以怨报怨,而是以宽容 的心态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他的豁达和从容不迫的态度,让 他在逆境中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也是我们在人生 道路上需要学习的。
乐观积极,不屈不挠。
苏轼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总是 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一切。他曾经说过:“道路阻 且长,行则将至;事虽难,不屈不挠。”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
不仅让他在艰难困苦的时期能够坚定不移地前行,更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后人。
爱好自由,不受拘束。
苏轼一生追求自由,他对自然风景和诗词创作的热爱,让他 无拘无束地生活。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极为珍贵,也是 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在保证基本道德的前提下,尽 可能追求自由,不受拘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苏轼带给我 Nhomakorabea的人生感悟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带给我们很多人生感悟。以下是我对苏轼的几个观点的 理解和感受:
人生苦短,应珍惜时光。
苏轼曾写下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意思是人生如梦,时间匆匆而过,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时 光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做自己想 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轼》读后感(精选17篇)

《苏轼》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读后感篇1苏轼在1037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颇为成就的文学家,母亲是一名有修养的妇女。
1061年,苏轼参加了考试,苏轼批评当时直言批评当时的政治的漏洞,就连当时赫赫有名的欧阳修也称赞苏轼,宋仁宗非常赏识苏轼,边让苏轼做了官。
1069年,王安石进京变法,开始大刀阔斧的改变政治,而苏轼非常的反对。
王安石主张理财,而苏轼主张节俭,于是两人非常不合,后来成为了两种分歧,是因为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
后来,苏轼在杭州做官,在杭州访问寺庙,在西湖边喝酒,并且还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为杭州的据民民解决了用水的问题。
有一年,苏轼被逮捕了,这个案子被称为乌巢诗案。
既然是乌巢诗案,肯定是作诗引起的,其实情况是这样的,苏轼因为在政治上和王安石有分歧,所以就亲自写了出来。
因为新旧党的分歧很厉害,有一些小人就发现苏轼是最好打击的对象,便诬陷苏轼,说苏轼骂皇帝。
于是皇帝大怒,让苏轼进了监狱。
因为众人的营救,所以苏轼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笔,一直写下去。
《苏轼》读后感篇2在中国珍贵的文化宝藏中,诗词所占有分量一直是令人无法忽视的,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诗词以其特有的美妙以及其深刻的寓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诗人词人也如天空中的繁星闪耀在这历史的天空。
苏轼即是我最喜欢的词人。
大家对于苏轼肯定并不陌生,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苏轼几乎贯穿了我们的学生时代。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兰亭集序》……苏轼的词以一种异常强势的姿态闯进了我的生活也影响着我的生活,他的词就如夏日里冰冻的汽水,从肉体上和精神上给人以冲击,他那传奇般的经历更是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苏轼的一生是过分曲折与坎坷的,经历过太多的大喜大悲,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后来的苏轼。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苏轼,这位宋代的大文豪,才华横溢,一生曲折,然而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态度,可以用“豪放通达,不屈不挠”来概括。
他一生多次遭贬,漂泊不定,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的困难。
在面对逆境时,他总能保持冷静,泰然处之。
正如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令他在当时饱受磨难的环境中得以坚韧不拔,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体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被贬到黄州时,他发现了猪肉的美味,从而创作了著名的“东坡肉”。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欣赏。
苏轼的人生体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借鉴苏轼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中汲取力量。
同时,苏轼的人生体味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在压力面前,我们可以尝试苏轼的“豪放通达”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地向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苏轼的思想。
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我们也可以从苏轼的人生体味中汲取智慧,学会欣赏生活,热爱世界。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精神力量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热爱生活,欣赏世界。
让我们从苏轼的人生智慧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李白和苏轼,两位极具特色的诗人,各自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展现了他们的才华。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苏轼人生感悟

苏轼人生感悟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和文章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赞赏。
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苏轼的人生感悟之一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中,苏轼都展现出了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和追求。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热衷于文学创作,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热爱和追求,为他的人生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动力,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苏轼的人生感悟之二是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他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自然的变化和美丽的景色。
他常常在诗词中描绘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他的这种热爱和赞美,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关怀和尊重,也给我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启示。
他告诉我们,要善于欣赏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苏轼的人生感悟之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他在《东坡志林》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人生状态的反思。
苏轼深知人生短暂,他对自己的人生状态进行了反思和思考,希望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和思考,他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素养。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苏轼的人生感悟之四是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他在《论盛陶》中写道:“天下之事,不可以人情为主,然欲得天下之人心,而用天下之人力者,必得人情之定。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探索。
苏轼深知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他希望通过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和社会。
苏轼的心得8篇

苏轼的心得8篇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感悟人生的真谛,心得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读书或者实践之后写下的感受性文字,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轼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轼的心得篇1在古代的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
因为他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
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
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
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近苏轼,让我们一起体会他的安逸,顽强。
苏轼的心得篇2苏轼虽然早已逝,不朽诗篇流万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诗词量仅次于李白。
他曾经在京城做过三品的礼部尚书。
后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调到西湖去当太守,他修建了苏堤,无意中还发明了“东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个西湖的百姓都很爱戴他。
他天性风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钓鱼;坐船去欣赏风景;去游览各地名胜;品尝杭州自己独有的各色美食……颇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气势,他还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赤壁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知文章感受苏子感悟人生。
领略中国古典文化中文人的魅力。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感受行文中的“乐”“悲”“喜”,感爱大起大落激荡的人生;通过小组讨论加强思想交流,探究苏轼的人生及智慧;通过古今比较,增强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深入解读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活动练笔让学生在内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走出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教学设计品读苏文《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们感受到他(求真务实、科学)的人生;品读苏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感受他(柔情似水、多情)的人生;品读苏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悟他(灵活多变、智慧)的人生。
下面从课文中选取三个片段,请三位同学分别来朗读一下。
二、朗读放视频,配画面音乐及字幕。
分别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到“羽化而登仙”,“方其破荆州”到“而今安在哉?”“且夫天地之间”到“而吾与子这所共适”。
思考:从这三个片断的朗读中,一个被贬之人与历史文化丰富的赤壁相遇会有怎样的人生碰撞和感悟?(选精彩语段锻炼学生的颂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三、分小组讨论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位同学的读书方法。
(PPT展示)这是我第一次看书看得那样痴迷,每一句都想咀嚼,都想揣摩透作者的意图。
我第一次真正地深深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它可以让你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它的模式。
--蒋冬梅注意体会“咀嚼”、“揣摩”、“感受”“感染”“进入”可以作为我们品读文章的五步骤。
先默读,做圈点批注,重在思考在文本中传达了苏子怎样的人生状态。
然后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各小组品读一部分,并展开讨论,各小组长收集本小组信息,以便作主题性总结发言。
(以学生自己得出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效果更佳,小组活动要自由又要规范,要提高效率)四、分享第一小组学习体验1、交流发言(例举):生1:在第一部分文段中我感受到:清风拂面,水波平静。
烦恼吹走了,忧愁吹走了,不快吹走了,心宁静了。
诗人完全沉浸在这一片爽朗而又澄澈的江面上,顿时感受到一份内心的悠然自乐。
这是一种惬意的人生。
生2:月亮似乎应了诗人多情的呼唤,从东山上升起,久久不忍离去,在斗牛间徘徊,似乎在欣赏人间美。
明月江风与诗人互为风景,形成互动。
有了月光的浸染,雾气茫茫便横浮江面,粼粼的波光与茫茫的夜空连成一片,天地浑然一体,让人的心境开阔疏朗,无拘无束,从而产生一种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神仙似的人生体验,到达极乐世界。
我觉得此时的苏轼仙风道骨,超然尘世。
2、小结引申:著名作家巴金读此文,认为此文“潇洒神奇,出尘绝俗”。
的确,在这如歌的文字中,我们体悟到苏子如诗的人生,可歌可咏,他的仙风道骨超然尘世,让我们宛然觉得人生小如“一苇”却能“凌万顷”“驾长风,登岩茹芝”“羽化而登仙”。
人生极乐!只要有一缕清风,一轮明月足矣!即使被贬,也有诗意的人生,也能过上神仙般的生活。
3、比较阅读:学生与苏子的月下的人生月亮上的歌声(节选)周蕾云海因弦律而腾涌星辰在音韵中浮灭若云山蔽了月辉月会绞缠着乐穿透这厚重的幕舒展着银光使村庄、旷野、森林还有大海漫过如水的寂凉请作者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月下的人生。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习的舞台,与苏轼的文赋对比阅读,加深理解)五、分享第二小组学习体验1、引导学习:月亮代表苏轼的情,那么在历史长河中谁最打动苏轼的心?曹操。
(PPT展示)京剧中曹操的“白脸”脸谱,《三国演义》鲍国安所演曹操的剧照,《赤壁》张丰毅所演曹操的剧照,在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曹操的评价褒贬,可以了解评论者心底深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么苏轼对曹操做出了怎样的评价?作者的由此而有怎样人生思考。
(古今对曹操的认识理解应全面,这样对苏轼的认识理解才能深透)2、交流发言(例举):生1:作者运用“赋”的写法,大肆渲染,铺采摛文正面写“一世之雄”的曹操。
写他的文学才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慷慨悲凉;写他的文治武功,赤壁之战中“破荆州,下江陵”的浩大声势;写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非凡器宇。
可以说曹操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富有立体感。
可从时空的角度来看却如“蜉蝣”,如“一粟”,过眼云烟,灰飞烟灭,风流散尽。
由人及己,让苏轼感到人生的失意,不得志;人生的渺小短暂;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理想的渺茫。
“乌台诗案”被文人所陷,幸免一死,被贬黄州,心中愤懑,虽有暂时的超脱,但他毕竟不能超脱成仙,而是坠入凡尘,有些落寞,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
生2:在曹操的身上,苏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便他雄才大略,即便他文武双全,最后一样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而产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人生中的失意不可避免,它如幽灵潜伏在人的心灵深处,一不小心,就会溜出来,搅乱人的方寸,迷失了自我。
3、由人及己:你是如何看待苏子这一段心路历程的?你有什么人助你走出人生的低谷?痛苦使人深沉,失意使人成熟,思考使人深邃。
这些未必不是一笔保贵的财富。
有时正是身边的平凡微不足道的人(如父母)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
六、分享第三小组的学习体验1、引导思考:从仙人的世界回到现实之中,在喜极而悲的人生炼狱中苏轼是如何实现人生的突围?觉悟。
觉悟即看到我的心。
问:苏子看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2、交流发言(例举):生:苏子看到了水与月。
水仍是水,未曾流远;月仍是月,终无增减。
世间一切都以自己的生命方式运行,要想改变人生,先要改变思维,如果你用“短暂”的“变”来看人生,你会增添无限痛苦,如果你用“永恒”的“不变”来看待人生,也许你会在自然中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惬意。
苏子豁达乐观,他不给生命留白,不用名利欲望来充盈人生;给生命留白,也给自己留了一条路。
人生的释然,让人聪明智慧才能卓越境界高远,成为一个哲人。
(深刻的道理常在自然生活中,需要用心去发现)七、课堂活动1、幸福指数调查:今天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毛毛雨?有没有感受到幸福的毛毛雨?(举手调查)然后思考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悟到什么?幸福不仅来自自然的馈赠,也来自内心的释然、旷达。
自然是“无尽藏”,智慧的心理也是“无尽藏”。
(人生活着不就在于如何获得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吗?如何使得人生更丰富内心世界更宁静吗?许多同学虽然物质条件优厚,但感受不到幸福,幸福指数低,其实幸福在心里,在身边,有必要提醒同学建筑心灵的后花园)2、小结练笔小结:通读全篇,我们在一篇文赋中就能感受到苏子丰富而立体的人生,“儒道释”思想的变化与交融,它似乎能把每一个人的每一种心境都呈现了出来,使每一个读文的人都能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在文中,苏子如仙人一样飘逸潇洒享受过诗意的人生;苏子是凡人经历过痛苦失意的人生;最后苏子成为了一位哲人,从水月中得到感悟,获得了释然的通达。
人生的快乐在经历过痛苦的打磨之后,就不至于飘在天边,成为一时的幻觉;只有经历了大彻大悟之后,真正持久的快乐才能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在我们的心里。
文化名人余秋雨把苏轼的这段心路历程写成一篇散文《苏东坡的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结合全文思考:苏东坡的“围”来自哪里?其中最大的“围”来自哪里?“围”与“杰作”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写写你的“围” “突围”或感悟,政坛、文坛、人生。
最大的围来自自己。
用5分钟写一段话。
(学后的点滴感悟一定要及时归纳)七、寄语通过同学们的练笔,我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文化的渗透力。
即使远隔千年,即使天各一方,但在心灵上思维上是相通的,人生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的。
苏子在文赋中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如何过幸福快乐的一生?如何过充实有意义的一生?人的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与理想总有冲撞,如何处理“时”与“我”的关系?温总理提出了“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的理念,身处顺境,大展拳脚,施展抱负;身处逆境,内心平和,蓄势而动。
当一个社会处在发展上升之时,当人心浮动心理扭曲之时,希望苏轼的文与人能给你的心灵带去一丝凉风,送来你一轮明月,听凭内心深处的需求,做一个境界高远大有作为的人。
其实仅此一文对苏子的解读还相当有限。
苏轼是一个好官,修苏堤,造福百姓;是一个好丈夫,对妻子情深意重;是一个美食家,大啖东坡肉东坡肘子;是一个书画家,自成一家,文字俊逸潇洒。
苏子“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本身就是一个“无尽藏”,希望同学们继续解读苏子其人其文,去获得更丰富更温暧的人生。
(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备教手记1、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平行班。
两个班的成绩平均分相差一般在10分以上,可是成绩的差异并不能抹杀学生对美文的欣赏与思考,他们有着一样对美的需求和渴望,有着一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的热情,有着一样求知欲和探索欲。
加上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些小的文言文作品,高中阶段学习了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和唐代散文,可以说学生己经研读了一定量的文言作品,在文言理解上有了一定的积累。
所以将重点放在感知和感悟上。
2、学生己经学过了苏轼的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词作《念奴骄》《江城子》等、诗作《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苏轼的人生人文思想的探究是有必要的。
3、本单元共选了晋唐宋四篇很有特点名篇。
《陈情表》《祭十二郎文》一整一散,突出一个“情”;《愚溪诗序》《赤壁赋》借自然之景,“独抒性灵”,突出一个“理”。
在此,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感悟人生人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应将此做为教学重点。
4、我所教的班级是省重点中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阅读视野开阔,在长期的引导和强化下,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将探究和合作学习定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成为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