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用血的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MTP+

大量输血方案MTP+概述大量输血方案MTP+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Plus) 是一种应急血液管理方案,用于治疗大出血引起的严重失血病情。
本文档介绍了MTP+方案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实施步骤。
基本原理MTP+方案旨在提供快速、有效的血液输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恢复血容量。
其基本原理包括:1. 早期识别: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早期识别严重失血病情。
2. 快速启动:一旦确认需要大量输血,立即启动MTP+方案。
3. 快速输注:尽快输注适量的全血、红细胞悬浊液和凝血因子等血液组分。
4. 补充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充输注其它辅助治疗药物。
应用范围MTP+方案适用于下列情况:- 外伤性大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引起的失血- 出血性疾病等实施步骤1. 根据临床病情判断,确定是否需要MTP+方案。
2. 立即通知血库,申请相应的输血血液组分。
3. 收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4. 启动MTP+方案,按照预定输注比例开始输注适量的全血。
5.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输注比例和补充辅助治疗药物。
6.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调整输注速率和治疗方案。
7. 实施完毕后,及时记录并上报输注情况和效果。
注意事项- MTP+方案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操作。
- 在实施MTP+方案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充分循环和凝血功能。
-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或并发症。
根据临床实践,MTP+方案在应对大出血失血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急血液管理的及时和有效是保护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量输血方案MTP

大量输血方案MTP大量输血方案被称为多合一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是指在短时间内给予大量输血的一种方案,通常用于重度失血、损伤严重或手术造成的大量出血等紧急情况下,以迅速恢复血容量和保障生命的存在。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介绍大量输血方案MTP。
首先,大量输血方案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快速替代体内失血、维持组织血流和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单纯输注红细胞浓度不足以满足病人体内恶化的氧载体需要,因此MTP通常采用多种输血成分的组合,包括红细胞悬浮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悬浮液和新鲜冷冻血小板等,以全面纠正失血引起的低氧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其次,大量输血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套完整的预案和操作流程。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输血团队,包括负责掌握整个过程的主刀医生、输血技术人员和实验室人员。
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输血方案和药物治疗方案,确保输血成分的准备和给予过程符合科学标准。
此外,还需要建立高效的输血通道和输血监测系统,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再次,大量输血方案有其特殊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由于输血量大、输血速度快,可能引发一系列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输血相关免疫抑制(TRIM)等。
另外,大量输血也容易引起电解负荷过多、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因此,在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时,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凝血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最后,大量输血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病人特点作出。
MTP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输血成分的比例可能因不同病情而异。
一般来说,红细胞悬浮液是主要输血成分,以满足氧输送需求。
冰冻血浆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悬浮液用于预防或治疗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然而,具体的输血比例和输血速度等,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伤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输血已经成为救治严重血液损失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
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医学界积极探索和提出了多种大量输血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改善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筛选与评估在确定适用于大量输血的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筛选和评估。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判断患者的血压、呼吸、心跳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否稳定,以及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紧急性。
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大量输血,并决定采用何种输血方案。
二、血液成分的选择和配比针对大量输血的患者,血液成分的选择和配比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大量输血方案需要使用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多种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合理地配比这些血液成分,以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注意输血速度和监测效果在进行大量输血时,输血速度和监测效果也是需要重视的方面。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浆稀释、心脏负荷过重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输血速度,并及时调整血液成分的配比。
同时,还需定期进行血液化验和凝血功能检测,以监测输血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过程中的并发症处理大量输血方案在治疗缺血性休克等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输血反应、血型不符、感染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在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五、术后救治和恢复护理大量输血方案通常应用于外科手术等高风险操作后的救治过程中。
因此,在完成大量输血后,还需要进行术后救治和恢复护理。
除了继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外,还需关注患者的营养供给、疼痛管理以及感染控制等方面。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方案在治疗严重血液损失的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保障患者用血需求,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的能力,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3. 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况下发生的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1. 急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危急重症患者。
2. 烧伤、中毒、严重感染等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
3. 稀有血型患者及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
4.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大量伤员涌入医疗机构的情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工作。
2. 医疗机构输血科负责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的申请、审核、调配、供应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血申请、输血过程观察及输血后随访。
4. 医务科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5. 护理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确保输血安全。
五、预案流程1. 临床科室接到患者用血申请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确定用血需求。
2. 临床科室向输血科提出用血申请,并提供患者病历、血型、用血量等信息。
3. 输血科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用血需求后,向血站提出血液调配申请。
4. 血站根据医疗机构用血需求,及时调配血液。
5. 输血科收到血液后,对血液进行核对、检验,确保血液质量。
6. 输血科将血液送至临床科室,由护士进行输血操作。
7.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 输血结束后,临床科室进行输血后随访,评估输血效果。
六、应急措施1. 紧急情况下,输血科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优先调配血液,确保患者用血需求。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血液种类及用量。
(3)加强与血站的沟通,确保血液供应。
紧急用血大量用血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医疗机构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临床用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大量用血的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用血工作,成员由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组成。
2. 紧急用血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紧急用血工作,成员由输血科、临床科室、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3. 紧急用血保障小组负责血液供应、血液储存、血液运输等保障工作,成员由血站、血液供应企业、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紧急用血预案启动条件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
2. 重大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
3.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超过正常库存。
五、紧急用血预案启动程序1.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接到紧急用血报告后,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启动紧急用血预案。
2. 紧急用血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 紧急用血保障小组按照实施方案,组织血液供应、储存、运输等工作。
4.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紧急用血工作。
六、紧急用血工作流程1. 临床科室发现患者需要大量用血时,立即向医务科报告。
2.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紧急用血领导小组报告。
3.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决定启动紧急用血预案,并通知紧急用血工作小组。
4. 紧急用血工作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用血方案。
5. 紧急用血保障小组按照用血方案,组织血液供应、储存、运输等工作。
6. 输血科根据用血方案,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7. 紧急用血工作结束后,紧急用血领导小组组织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七、血液供应与保障1. 血液供应(1)医疗机构与血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供应。
(2)紧急情况下,可向其他医疗机构、血液供应企业请求支援。
大量出血的输血方案(最新课件)

白细胞破裂
Text Text Text
血小板消耗
血浆 钾离子浓度升高 血氨浓度升高 磷酸盐浓度升高 微聚体形成
第 66页
微聚体指每袋血在储存的过程中,由于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变形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多种血液 成分参与,形成大小不等,直径为20—160μm的微聚体,大约有160万个,被称为贮存损伤。 临床输血中,经常可见粘性絮状物堵塞输血器插口,或输血完毕后遗留在血袋壁上的浓粘稠物,此 物即为微聚体。一般在采血一周后开始形成。微聚体的危害主要有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肺小动脉痉 挛;阻塞肾小球滤过。输入大剂量库存血时,应使用25-40孔径的微滤器。在连续输血超过12小时时应 更换输血器,在输血小板前应更换输血器。
2020-11-19
1
2020-11-19
1 大量输血概念 2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3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 22页
1
短时间输入库血达循环量的 3/ 4
大量输血概念 (国内)
2 一次连续输血超过病人血容量的 1.5 倍
3 在 6~8 小时内输入相当于病人全身血容量的血
2020-11-19
循环超负荷
酸碱平衡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2020-11-19
高钾血症
大量输血 并发症
低体温
枸橼酸盐中毒 与低血钙
低钾血症
第 2211页
循环超负荷
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抢救。 保持端坐体位、高流量给氧、应用速效利尿剂和强心药物,症 状不缓解采用放血疗法。
大量输血患者应谨慎使用碳酸氢钠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并结合病情纠正紊乱
2020-11-19
炎症加重 呼吸窘迫 呼吸衰竭
第 1122页
紧急大量用血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在发生大量用血需求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血液供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发生以下情况时:1. 患者因疾病或意外导致大量出血,需紧急输血;2. 稀有血型患者需要紧急输血;3. 医院开展重大手术、救治活动等,预计将出现大量用血需求;4.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大量伤员入院,需紧急用血。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大量用血工作;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3. 设立应急医疗救援小组,负责患者救治;4. 设立血液保障小组,负责血液供应;5. 设立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物资、设备保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紧急情况发生时,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医务科和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2. 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3. 血液保障小组根据患者用血需求,制定血液供应计划,并联系血站、献血者等;4.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协调车辆、物资、设备等,确保血液供应和患者救治;5. 应急医疗救援小组对患者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输血;6. 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对血液供应、患者救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五、血液供应保障措施1. 血液保障小组与血站建立密切联系,确保血液供应;2. 积极招募献血者,扩大血液储备;3. 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血液质量;4. 严格执行血液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确保血液安全;5. 根据患者用血需求,及时调配血液。
六、患者救治措施1. 经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2. 对患者进行输血,确保生命安全;3.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 加强患者护理,预防并发症。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血液供应、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方案是指通过输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来替代或补充病人体内的失血。
这种方案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失血、手术术中输血、休克等情况。
通过输血,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血液组分,以维持病人的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从而保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然而,大量输血方案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反应、感染、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时,需要仔细权衡风险与益处,并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为了确保大量输血方案的安全与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措施:1. 医疗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并及时共享病人的输血需求和输血记录。
医疗团队应确保病人的血型和血液成分配对准确无误,并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数量。
2. 血型和交叉配对:在进行大量输血之前,必须进行细致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对,以确保病人和供血者之间的血型匹配。
这是防止输血反应的关键步骤。
3. 应急血液储备:为了应对病人可能发生的急需输血情况,医疗机构应保持足够的血液储备。
这可以通过与血库的密切合作和适当的库存管理来实现。
4. 严格遵循输血准则和指南:医疗团队应该遵循国际和国家相关的输血准则和指南,以确保在大量输血方案中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措施。
5. 监测和评估: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病人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
6.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疗团队应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所准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大量输血方案是在严重失血、手术术中输血和休克等情况下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实施该方案时,医疗团队应密切合作、注意血型配对、保持血液储备、遵循输血准则、监测和评估病人,并预防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症治疗并发症,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 38 页
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即科学、合理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纠正贫血、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血液丢失,以改善患者预后。
第 29 页
输血理念的转变 成分输血 节约血液 保障供血 PBM
避免免疫暴露,降低输血风险
采用各种技术使患者获得最佳转归
第 30 页
患者输血评估
输血信息告知
限制输血管理
输血替代疗法
PBM
开展自体输血
采取止血措施 减少血液丢失
维护心肺功能
第 31 页
1
严密监测 循环状况
监测Hb、CPV
2 3 4
多通道输血
血液加温
加压输血(50~100)ml/min
第 32 页
PLT PT
APTT
严密监测MT 患者凝血功能
Fib TEG
第 33 页
1 2 3
第 10 页
1 2 3
大量输血概念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 11 页
白细胞破裂
红细胞
Hb变形 Hb氧亲和力增加 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红细胞破裂
血浆
Text Text
Ⅴ、Ⅷ因子失活
钾离子浓度升高 血氨浓度升高 磷酸盐浓度升高 微聚体形成
Text
血小板消耗
1
2
3
4
① Hb>100g/L不必输, <60g/L特别是急性贫 血应考虑输红细胞。
③ 无Hb信息时乳酸
浓度也可作为输红 细胞的参考。
第 19 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红细胞输注指征
②70-100g/L之间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是否输注。
④Hb<60g/L或 Hct< 0.2时可考 虑输注。
1
2
3
4
①外科输血指南 -Hb>100g/L,可以不输; <70g/L,应考虑输。
②血管性血友病 ④ 因子Ⅷ缺乏症
1
2
3
4
①轻型甲型血友病
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第 25 页
成分输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全血 •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 •浓缩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冰冻血小板
冷沉淀
•冷沉淀凝血因子
第 26 页
大量输血治疗原则
输液疗法
恢复血容量
③内科输血指南 -适用于慢性贫血合并 缺氧症状。
第 20 页
ASA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指征
②纠正伴有APTT 和PT升高的微血管 出血。 ④不用于补充 血容量或提高 白蛋白。
1
2
3
4
①纠正继发于大 量输血的凝血因 子缺乏症患者。
③输注时必须足量, 使凝血因子至少达 到正常值30%。
第 21 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浆输注指征
第 12 页
心肺功能不全
循环 超负荷
Text
心肺功能正常但快速大量输血、输液 Text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或肺血管渗透性增加
第 13 页
凝血功能紊乱
过量使用血浆增量剂 血小板数量及质量下降 库存血中含有大量促凝 物质 损伤组织也释放组织促凝 物质
DIC
血管内沉积大量微血栓 及纤维蛋白 消耗PLT、纤维蛋白原及 其他各种凝血因子 局部缺氧激活纤溶系统
血常规: Hb 97g/L Hct 27.6% PLT 75×109/L 血 凝: PT 12s APTT 33.7 INR 1.12 Fib 1.76g/L(2.38-4.98) 输注:悬浮红细胞3U 血浆200ml
术前
术后
术后一天
第4页
1 2 3
大量输血概念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抗凝剂) (血液)
高钾血症
血液
库存2周
鳌合物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血钾高出4倍
高血氨症
血液
库存21d
低钾血症
库存红细胞吸钾排钠 碱中毒
血氨增加528.7μmol/L
第 16 页
肺微血管栓塞
阻塞毛细血管 补体、巨噬细胞 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细胞毒性代谢产物 肺小血管和细支气管收缩
② PT或APTT>正 常1.5倍,创面弥 漫性渗血。 ④先天性或获得性凝 血功能障碍、紧急对 抗华法令的抗凝作用。
1
2
3
4
①用于凝血因子 缺乏的患者。
③患者急性大出血 输入大量库存全血 或浓缩红细胞后。
第 22 页
BCSH 血小板输注指征
②尽可能术前停用 阿司匹林或其他抗 血小板药。 ④ CPB患者避免 程式化或预防性血 小板输注。
大量输血患者应谨慎使用碳酸氢钠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并结合病情纠正紊乱
酸碱平 衡紊乱
枸橼酸盐中 毒与低血钙
停止或放慢输血速度 适当补充钙剂
停止输血、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
必须继续输血者改输洗涤红细胞
高钾 血症
第 36 页
低钾 血症
参考血钾浓度确定补钾量 口服补钾较静脉补钾安全
采用谷氨酸、精氨酸等制剂纠正氨代谢紊乱。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5页
1
24小时内全血容量丢失
大量出血概念
2
3小时内丢失血容量50%
3
以1.5ml/kg· min的速度失血≥20min
第6页
美、英、奥
1 大量输血概念 (国外) 2
24h内输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
美、奥
1h内可预见输注红细胞4U
第7页
1
一次连续输血超过病人血容量的 1.5 倍
1
2
3
4
①PLT<5x109/L 可预防性输注; <10x109/L可以输。
③术中监测PLT和 TEG,使用抑肽酶 及氨甲环酸。
第 23 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注血小板指征
②PLT50-100x109/L 之间,根据是否有自 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 决定。 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 渗血,或确定血小板 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
红细胞输注
恢复组织供氧
其他成分输注
严密监测
纠正凝血障碍
维持内环境稳定
第 27 页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白蛋白 FFP 晶体液 胶体液 红细胞
血小板 白蛋白 FFP 晶体液 胶体液 红细胞
晶体液 胶体液 红细胞
FFP 晶体液 胶体液 红细胞
>80%
>50%
>30% <30%
第 28 页
2010年第63届WHA第12号决议倡导推行
大量输血概念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 34 页
循环超负荷
高血氨症
酸碱平衡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大量输血 并发症
枸橼酸盐中毒 与低血钙
高钾血症 低体温
低钾血症
第 35 页
循环超 负荷
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抢救。 保持端坐体位、高流量给氧、应用速效利尿剂和 强心药物,症状不缓解采用放血疗法。
大量输血概念 (国内)
2
在 6~8 小时内输入相当于病人全身血容量的血
3
短时间输入库血达循环量的 3/ 4
第8页
6-12岁>5U(RBC)
4-5岁>3U(RBC)
2-3岁>2U(RBC)
0-1岁>1U(RBC)
第9页
无具体的实施方案,凭医生个人经验进行
没有统一确认的输血过程检测指标指导成分输血
治疗中只注重输血而忽视了大量输血导致的并发症
1
2
3
4
①外科输血指南--用于患 者PLT减少或功能异常, 并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PLT>100x109/L不输, <50x109/L应考虑输。
③内科输血指南-PLT> 50x109/L不输, 10-50x109/L根据临床出 血情况决定输, <5x109/L应立即输防止 出血。
第 24 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注冷沉淀指征
继发性纤溶
第 14 页
低体温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库存血葡萄糖分解,红细胞代
快速、大量输入库存血
谢产生乳酸、丙酮酸。 2,3-DPG 下降,氧释放能力下 降,组织灌注,供氧不足。
代谢性碱中毒
体温降低3 ℃
枸橼酸盐代谢产生碳酸氢钠, 大量输血可致代谢性碱中毒。
第 15 页
枸橼酸盐中毒、低血钙 枸橼酸盐 + 钙
炎症加重
呼吸窘迫
呼吸衰竭
第 17 页
1 2 3
大量输血概念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 18 页
ASA红细胞输注指征
② 60-100g/L根据是 否存在进行性出血、血 管内容量不足和氧合不 佳等因素决定。
④ 乳酸因非循环因素 影响且半衰期较长,无 法及时反应机体情况。
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恢复 控制炎症,纠正缺氧。 给予利尿剂、强心药防治心衰。 必要时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
高血 氨症
Hale Waihona Puke 肺微血 管栓塞使用输血加温器将血液加温输注
低体温
第 37 页
多学科合作,积极处理原发病。 补充血容量(晶体液、胶体液)。
纠正组织缺氧,密切监测Hb、CPV。
监测凝血状态,及时补充其他血液成分。
穆士杰 主任医师
中国输血协会 血液质量委员会 临床输血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分会 军队血液管理专业委员会 采供血分会 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委员会 省输血协会 学术委员会 《中国输血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